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血管炎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护理发表时间:2017-04-18T16:11:05.84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期作者:陈薇[导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风湿病。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环境(紫外光、食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黑龙江省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211)【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积极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疼痛护理及预防感染及宣教进行分析。

结果:40例患者中,病情相对稳定出院38例,自动出院2例。

经临床随访2年,均预后良好,病情控制平衡,无复发。

结论:加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 可缓解病人症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严格执行药物护理,加强对患者并发症护理。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措施;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191-0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风湿病。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环境(紫外光、食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SLE首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活动期病人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多可缓解,十年存活率在85%以上。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0例,其中男9例,女31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8±3.5岁。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36例,关节疼痛22例,肾脏损害15例,皮肤损害28岁。

1.2 治疗与结果活动期SLE首选强的松,1.0~1.5mg/(kg·d),分次口服,4~6周后视病情控制情况开始减量。

一般每次减总量的1/3或1/4为宜,且间隔时间递增。

当减至10mg/d进可以维持数月,服药总疗效不应少于2年。

狼疮性脑综合征病人及狼疮性肾炎的病人,可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每日1.0g静脉注射,连用3日,必要时1周后重复1次。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红斑狼疮分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20-40岁女性,常有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皮疹和狼疮性肾炎,约80%-90%的病人有皮疹,特征性损害发生于面颊,形成轻微水肿的红色或紫红色蝶形斑疹。

少数病人有大疱性皮损,病情加重时口唇及口腔粘膜发生红斑及溃疡,病情恶化时可发生高热。

60%-70%病人患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重要的内脏损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有遗传因素、有环境因素(阳光、药物、化学试剂、微生物病原体),雌激素等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

大多数疾病活动期病人出现各种热型的发热,尤以低、中度热为常见。

可有疲倦乏力、食欲缺乏、肌痛、体重下降等。

2、皮肤和黏膜表现。

80%的病人在病程中会出现皮疹。

颊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网状青斑、口腔无痛性溃疡、脱发、雷诺现象。

3、浆膜炎。

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4、肌肉关节表现。

关节痛、关节病、肌痛和肌无力、肌炎、股骨头坏死。

5、肾脏表现。

肾脏受累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乃至肾衰竭。

有平滑肌受累者可出现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

6、心血管表现。

心包炎、疣状心内膜炎、气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

7、肺部表现。

35%患者有双侧中小量胸腔积液。

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约2%的病人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50%以上。

8、神经系统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外周神经系统受累。

9、消化系统表现。

可表现为食欲减退、腹痛、呕吐、腹泻等,其中部分病人以上述症状为首发。

早期出现肝损伤与预后不良相关。

少数病人可并发急腹症,如胰腺炎、肠坏死、肠梗阻,这些往往与SLE活动性相关。

消化系统症状与肠壁和肠系膜血管炎有关。

此外,SLE还可出现失蛋白肠病和肝脏病变,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这些表现通常都会很快得到改善。

10、血液系统表现.活动性SLE中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常见。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一、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A、症状a、一般症状全身不适、疲乏、食欲不振、发热等。

常见的热型有两种:一种是长期的低热,大多数是作为亚急性发病的表现;另一种是弛张型高热,很少有寒战。

发热很可能是SLE活动的表现,但应除外感染因素。

疲乏是SLE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常是狼疮活动的先兆。

b、皮肤症状SLE的皮肤症状是全身症状的一部分,常在早期出现,包括面部皮疹、皮肤血管炎、黏膜损害及盘状红斑等。

蝶形红斑:这是本病所特有的症状,皮损以鼻梁为中心在两颧部出现红斑,两侧分布如蝶状,境界一般比较清楚,扁平或因局部浸润轻度隆起。

严重者可见有局部水肿,甚至出现水疱,炎症消退时可出现鳞屑、色素沉着,大部分病例皮疹消退后不留痕迹。

盘状红斑:黏膜损害常见在上唇皮肤部分及下唇唇红部位出现红斑、脱屑,境界清楚,有的伴有轻度萎缩。

皮肤血管炎:阳性率约50%,表现虽无特异性,但却提示有结缔组织病的存在。

可表现为瘀点、丘疹、结节、网状青斑和浅表溃疡,这些损害都可能是SLE的最早表现;常见指趾尖处肿胀、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甲周毛细血管扩张,甲半月板区发红,掌、跖、肘、膝或臀部持续性红斑或紫色斑,附少许鳞屑,微小的毛细血管扩张常见于颜面或其他部位皮肤。

狼疮脱发:弥漫性非瘢痕性脱发形成在额部顶前区的头发参差不齐、短而易折断,称为狼疮发。

黏膜损害:见于25%患者。

可发生结膜炎、巩膜外层炎以及鼻腔与女阴溃疡当全身症状加剧时,口唇的炎症反应亦常加重,黏膜出现红斑糜烂或小的溃疡,被有黄色的分泌物,疼痛。

另外,多形红斑是常见的皮肤症状:一种是光感性多形红斑,另一种是寒冷性多形斑,发病率高,有辅助诊断价值。

c、内脏系统关节痛与关节炎:70%~80%患者都有这种症状,常侵犯踝、腕、膝、肘及近端指间关节,多呈游走性关节痛,大关节可以肿痛、压痛,但红肿的不多,而小关节则常伴有轻度红肿。

关节痛尤其是关节炎可以作为本病病情活动的一种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规范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规范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规范【病史采集】1.颊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发热、疲乏、脱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肿痛、浆膜炎、心肺症状、肾脏病变、血液系统病变、血管炎、癫痫或精神症状。

2.诱因:阳光照射、感染、妊娠、分娩、某些药物、手术。

3.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情况。

4.与之鉴别的常见症状:乏力、发热、关节痛、皮疹。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生命体征、各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皮肤粘膜体征:狼疮发、水肿性红斑、真皮血管炎、雷诺现象、无痛性溃疡;(2)肌肉关节体征:压痛部位、畸形。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应做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总蛋白、白蛋白、血脂、血糖、尿酸、肌酶、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补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ENA抗体(包括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2)酌情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狼疮细胞、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人球蛋白(Coomb)试验。

2.器械检查:胸部X光正位片、心电图、心脏及肝脾肾B超。

3.特殊检查:必要时做狼疮带试验和肾活检。

【诊断与鉴别诊断】1.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重新修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1)颊部红斑;(2)盘状红斑;(3)光敏感;(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膜炎:心包炎或胸膜炎;(7)肾脏病变:蛋白尿>0.5g/d或细胞管型;(8)神经系统异常:抽搐或精神异常;(9)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10)免疫学异常:LE细胞阳性或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11)抗核抗体阳性。

具有以上4项或4项以上者可以诊断为SLE。

在SLE发生、发展中的过渡型,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不足以诊断SLE,系SLE的可疑病例,称为非典型SLE。

2.SLE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1)类风湿关节炎;(2)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混合性结缔组织病;(5)其它,如系统性硬化症、风湿热、白塞病、血清病、原发性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霍奇金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慢性荨麻疹等。

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tn 且 vr e .k hm ̄ aA Si h o, 0 1 1( 111 i : noe, w Si Pa o J n l p knP l 2 0 ,4 I :-0
2Flh w ,L ze n ,D8 ̄l u rJ azf iS itleF,e . f cso i ll t Ef t f e
3 W an rHH B is Ⅵ l j NA、e l  ̄ e , osy 、【 ta Wae a tr mNs s au ∞m— di t tm r
l i id p
a :dm噼 i smi rt ufca t n etDe ao.19 e a si l a o¥talnsJIv s mlt1 9 9, ,



IⅡ “ a帅 b 一
E l es o in o cu in ll哪 te t f s i c ls a ¨ c
能, 因而使封包下氢化可的松的穿透性增加 实 际上 , 高外用 药 物 的皮 肤穿透 率并 不简 单 。 提
皮 肤屏 障功 能属 于 角 质 层 的宏 观 结构 , 这种 结 构 由 类 脂质 和亲水 区组成 因此 , 物 的物 理 化学特 性 , 药 如分配 系数 、 构 、 及 分子量 等在测定 经 皮 吸收能 结 力 中具有 重要作 用 经皮 给药 的另一 个 因素是 处方
(叫 ) 者的皮损 上偶 可 发生 水疱 一 s 患 大疱 , L 但 E患

分 类
( )E非 特异 性皮损 : 一 L 1光敏 :E患者 比其他 风湿 性疾 病患 者更 易发 . L 生光 敏反应 , 表现 为 严 重 的 日晒斑 , 日晒 后 L E皮疹 加重 和 ( ) 或 系统损 害恶 化 。 2 口腔 溃疡 :5 ~4%的 S E患 者 和 2 % 的 . 2% 5 L 5 盘状红 斑 狼疮 ( L ) 者会 发 生 口腔 溃 疡 , 发 于 DE患 好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体有损伤性,如抗ds-DNA抗体,当
与循环中相应抗原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后,可沉积于肾小
球;或者DNA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后再与循环中抗ds
-DNA抗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两者均能引起
炎症反应,在炎症细胞及其产生的介质参与下,发生狼
疮肾炎。
• 针对自身红细胞或血小板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亦可
SLE的免疫应答异常可以出现在多个方 面和多个水平,其中以T和B淋巴细胞的高 度活化和功能异常最为突出。
发病机制及免疫异常
• 1. 致病性自身抗体:DNA抗体可与肾组织结合
导致损伤,抗血小板抗体,抗磷脂抗体……
• 2. 致病性免疫复合物(IC):IC在组织的沉
积造成损伤
• 3. 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调:不能抑制
心肌苏木素小体(显微照片):苏木素小体是心肌束之间的一种能被 苏木精染色的匀质的不定形的团块,对SLE有高度特异性。苏木素小体 比周围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的细胞核要大得多
LE细胞
模式图
• “洋葱皮样”病变,即小动脉周围有显著向心性纤维组织
增生,尤以脾脏中央动脉为明显。
洋葱皮样病变示意图: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动脉周围纤维化的显微照片:脾 的两条中央小动脉周围包绕着胶原的向心性“洋葱皮”样分层改变。淋巴细 胞的外层充满了马耳皮基小体的碎片。
“洋葱皮样”病变
SLE的临床表现(1)
• SLE临床表现多式多样,变化多端。大多数
患者呈缓解与发作交替过程,因此即使在 缓解期也需一定的治疗和(或)随访观察。
• 一、全身症状
活动期患者大多数有全身症状。约 90%患者在病程中有各种热型的发热,尤 以长期低、中度热为常见。此外,疲倦、 乏力、体重减轻等,亦颇常见。
CD4+T细胞--B细胞持续活化--自身抗体;T 细胞功能异常以致新抗原不断出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进展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研究发现异常的免疫反应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照射、药物、感染等也可能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特征、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特征包括发热、关节痛、皮肤病变、肾脏损伤等。

血液检查可见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减少、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体阳性等。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脏损伤。

基因检测:近年来,基因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中受到。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有关,如人白细胞抗原基因和补体基因等。

基因检测有助于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风险和评估预后。

生物标志物:抗核抗体谱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典生物标志物,包括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

这些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

近年来,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逐渐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

药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药物,可控制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减轻免疫损伤。

生物制剂如抗CD20单克隆抗体、抗TNF-α抑制剂等可针对特定免疫细胞或分子进行靶向治疗。

激光治疗:激光在皮肤科广泛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如使用高能脉冲激光照射病变皮肤,可诱导炎症缓解和促进皮肤修复。

激光还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血管炎和黏膜溃疡。

手术治疗: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严重心脏病变、肾衰竭等,手术治疗可能有效。

例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心瓣膜病变,透析可治疗肾衰竭。

个性化治疗方案:近年来,个性化治疗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的病情、基因型、免疫表型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讨论
治疗方案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 佳的治疗效果。
优化建议
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如加强锻炼、改 善生活方式等。
对患者及家属的指导与教育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临床 表现、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 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护理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如皮肤护理、 饮食调理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血管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引起血 管病变,导致血管炎和血 栓形成。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发热、关节痛、皮疹、光过敏、口腔溃疡等。
实验室检查
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自身抗体阳性 等。
诊断标准
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指 标、实验室指标和自身抗体检测等。
03 治疗与护理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
康复与预后评估
功能锻炼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进行适当的运动
和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定期复查
02
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03
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反应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预后评估,制
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04 病例讨论与总结
讨论重点与难点
诊断标准
家族遗传倾向,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病有关。
免疫系统异常
体内免疫系统紊乱,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导致 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病理生理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赤峰松 山医院 2 0 1 3年 9月 1 3日收稿
或注射速度不均 , 静脉 回流受阻碍或 静脉炎所致 。注射后 局部 可予热敷 , 对 于刺 激性 较 强 的药物 , 在 注射 完 毕后 , 应稍 停 片 刻, 待局部血 管内药物浓 度降低 再拔 出针头 或拔针 前抽 回血 , 将针头 内药液抽 回针筒 内, 以免漏于皮下导致组织坏死 。 3 静脉时药液外漏的处理 静注 中如持针不稳 . 放 止血带 时用 力过猛 引起 针 头脱 出 , 药液易漏至皮下 , 此 种情况下 宜另 行穿刺 。若 进针 深 度不 够 , 针头斜 面未全部进 入血 管 内, 虽有 回血 , 但推 药时仍 有部 分药 液外漏 , 此时可进针少 许 , 待 回血 通 畅时再行 推药 。如针 头刺 透血管至血管下 , 注射 药液有 阻力 , 回抽 无血 , 胀痛, 可缓 缓退 针, 一见回血即可挑起 针头 , 减小 角度 , 再行 进针 , 药 液渗 漏 至 皮下可局部热 敷 , 以助吸收。如注射钙剂等有 刺激性 药物 者可 用5 0 %硫酸镁封 闭。 4 穿刺针头在血管内而无回血 的处理 此种情 况多见于各种休 克 、 失血 及外 周循 环不 良的 患者 。 进针时宜将针 头挑起 , 轻轻 左右摆 动 , 如无局 部 肿胀 、 疼痛, 或 沿静脉走向呈长条形 突起 时才可推 注。如遇 针头不 通针 头 被 血管壁或静 脉窦压迫而元 回血时 可调整针头位 置 , 如仍 无 回血 则应拔出针头另行穿刺 注射 。
内蒙 古 中医药
选择直径 为 2 . 0 — 2 . 5 m m , 尾 端埋 于皮 下 。钻孔 时使 用直径 合
适 的克氏针代替钻头 , 以预 防钻 头断裂 及取 出困难等 , 用 克 氏 针 钻孔 后不使用攻丝 , 以防术后 内固定松 动。 ( 3 ) 术 中尽 量减 少骨膜 剥离的损伤及 预防骨不 连。( 4 ) 术 中用 克氏针钻孑 L 时要 注意保护锁骨下神经 血管。 参 考 文 献 [ 1 : 胥少汀, 葛宝丰 , 徐 印坎. 实用骨科 学 [ M] . 北京 : 人 民军 医
出版 社 , 2 0 0 3, 2: 4 0 5 .
[ J ] . 中医正骨 , 2 0 0 8 , 2 0 ( 3 ) : 4 1— 4 2 . [ 3 ] 崔 立群. 锁 骨钩 钢板或可吸 收螺钉 治疗肩 锁 关节脱位 [ J ]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2 0 0 5 , 7 ( 8 ) : 7 8 8— 7 8 9 . [ 4 ] 江波.锁 骨重建钢板 与锁 骨记 忆合金接 骨板治疗锁 骨骨折 比较 [ J ] . 中华骨科 杂志 , 2 0 0 9 , 2 4 ( 1 1 ) : 1 0 5 2—1 0 5 3 . [ 5 ] 陈敖 忠. 锁骨骨折几种 内固定疗效 比较 [ J ] . 骨与 关节损伤
系统 性 红 斑 狼 疮 皮 肤 血 管 炎 的 临床 观 察
李 雨璇
摘 要: 目的 : 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 S L E ) 发生皮肤血管炎( C V) 的情 况及其 临床特点 。方法 : 收集2 0 1 1年 1月至 2 0 1 3年 8月我 院 S L E患者 1 3 9例 , 回顾分析 其临床表 现以及 C V发 生情况 。结果 : 1 3 9患者 中5 l 例 继发 C V, 发生率为 3 6 . 7 %。患者 临床 表现复 杂 , 其 中肢端红斑最为常见 , 指端及手 掌为 常累及部位 ; 女性 更易发生 C V, 患者 S L E D A I 评 分相 对较 高, 容 易发 生雷诺现 象以及 高丙球 蛋 白血症 , 并累及血液 系统 。结论 : S L E并发 C V在临床 中较为常见 , 积极分析患者的临床 症状及特 点对l 临 床诊 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 关键词 : 红斑狼疮 ; 皮肤血管炎 ; 临床特 点 中图分 类号 : R 5 9 3 . 2 4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3 ) 3 4—0 0 5 3— 0 2 皮肤血管 ( C V) 是系统性 红斑狼 疮 ( S L E) 患者 的常见病理 变化 , 是临床评价 S L E病情严 重程 度 以及 活动 性的重要 指标 。 S L E并发 C V患者的临床表现 具有多样 性 , 可发生 于 S L E病 程 的任意阶段 , 部分患者 的首发症状 为亦 管病 变。症状 较轻者 可 现皮肤 红斑 , 症状 严重 者可引起 肢端 坏死 。因此 , 在 临床 治疗 中, 了解 S L E 继发 C 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 , 对于临 床防治 c V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分析 了 S L E继 发 C V的临 床特点 以及危险 因素 , 现 总结报道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 随机选取 2 0 1 1年 1月 至 2 0 1 3年 8月 期 间, 我 院S L E患者 1 3 9例 , 其中, 男1 1例 , 女1 2 8例 ; 年龄 1 3—6 2岁 , 平均 ( 4 2 . 1 ± 4 . 2 ) 岁 。患 者均符 合 S L E的 临床诊断标 准 , 排除 了合 并多 发性肌炎 、 类风湿性关 节炎 以及其 他的弥漫性结 缔组 织疾病 、 合并获得性 免疫 缺陷综合症 、 结节病等 。
杂志 , 2 0 0 1 , 1 6 ( 5 ) : 3 7 7— 3 7 8 .
[ 2 ] 梁冰 , 董丽敏 , 周金 贤, 等. 塑形钢 板 内固定治 疗锁 骨 骨折
[ 6 ] 何 建忠, 李淳 良, 刘峰 , 等.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 J ] . 实用骨科 杂志 , 2 0 0 4 , 1 0 ( 2 ) : 1 4 9—1 5 0 .
静 脉 穿刺 注 射 发 生 意外 的处 理 体 会
王 庆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键 词 : 注射 ; 静脉 穿刺 ; 静脉护理 中图分类号 : 1 1 4 7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3 ) 3 4— 0 0 5 4— 0 1
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遇见静 脉穿刺 注射的意外情况 , 作为 名医务工作者 , 一定要 有 良好 的心理 素质 , 在患 者面前 切忌 慌张 、 忙乱 , 以免造成 患者的紧张 、 焦虑情 绪及对治疗 的抵 触和 不信任感 。根据笔者在 护理 工作 中 3 O余年 的经验 , 现把 几种 常 见的静脉穿刺注射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理扼要介绍 如下 。 1 穿刺出血及血肿形成 的处理 此情况多 由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血 管硬化 , 拔 针后压迫 不 良所致 。此时应选择较大的静脉血 管 , 不要在 已穿破 的血 管 上再穿刺 , 有凝血机制 障碍时 应结 合抗凝 治疗 , 拔针 时注意 压 迫穿刺部位 , 对硬化血管压 迫时间要延长 。 2 穿刺注射时疼痛的处理 此种 为临床常 见情况 , 一般 多 由穿刺针 头在血管 内固定不 佳, 静注速度快慢不 均 , 穿刺部 位不 当或药 液外 渗而 引起。患 者 自述进针处 血管胀痛或刺痛 , 此时虽穿刺 处无 局部肿胀 或有 回血亦应停 止注射 , 查找原因 , 如查 不到原 因, 可拔 出针 头另择 部位 穿刺。肘静脉 等近心端 静脉 , 可减慢 注射速 度 , 抬高 注射 部位 , 一般可使疼痛缓解。胀痛之因一般 多为药物刺激静脉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