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行直肠癌切除术的方法和应用_王振军

合集下载

括约肌切开刀原理

括约肌切开刀原理

括约肌切开刀原理一、引言括约肌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肛门直肠疾病的手术,其原理是切开括约肌,以缓解肛门直肠区域的压力和紧张度。

本文将从解剖学、生理学和手术操作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括约肌切开术的原理。

二、解剖学基础括约肌位于直肠末端,是由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组成的。

外括约肌位于内括约肌外侧,是由横纹肌组成的,主要起到控制排便和尿液排出的作用。

内括约肌位于外括约肌内侧,是由平滑肌组成的,主要起到控制排便和尿液排出时的精细调节作用。

三、生理学基础在正常情况下,当人体需要排便或者排尿时,会产生一种称为“反射性松弛”的生理反应。

这种反应会导致括约肌松弛,从而放松直肠和膀胱,并促进粪便或者尿液排出。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肛门直肠疾病或者神经系统损伤等情况下,括约肌的紧张度会很高,从而导致排便或者排尿困难。

四、手术操作在括约肌切开术中,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手术医生会使用直肠指检来确定括约肌的位置和大小,并在肛门处进行局部消毒和麻醉。

手术医生会使用一种称为“Barron ligator”的器械将括约肌夹住,并用手术刀切开括约肌。

在此过程中,手术医生需要非常小心地控制刀口的深度和方向,以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伤害。

手术医生会缝合切口,并进行止血处理。

五、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尽管括约肌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排便或者排尿困难等。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手术的适用性和风险。

在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避免过度用力或者进食过多的高脂肪食物等。

六、总结括约肌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肛门直肠疾病的手术,在解剖学、生理学和手术操作等多个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原理。

尽管它存在一些并发症和注意事项,但是在正确的情况下进行该手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1年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全文)

2021年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全文)

2021年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全文)【摘要】结直肠外科医生从未停止对保肛手术的探索,只有在“保命、保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探讨保肛问题。

直肠肿瘤患者对保留肛门有着强烈而广泛的需求。

仅仅出于肿瘤学安全的考虑,不加区别地拿掉患者的肛门也是不人道的。

保肛手术有很多种,但只有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的ISR(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手术可以被称为超低位极限保肛手术。

机器人在ISR手术中有特别的优势,未来可通过分子层面精确判断ISR手术的远切缘距离。

【关键词】直肠肿瘤;保肛手术;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世界首例直肠手术由法国外科医生Fageb于1739年完成,迄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1]。

300年来,外科医生从未停止对保肛手术的探索,也从未停止“保肛还是保命”的争论。

1952年版《克氏外科学》上有这样的叙述:“反对结肠造瘘术者,乃是由于他们不希望而亦不需要让他们的病人继续生存。

开口在会阴部的结肠造瘘术,其瘘口不能有效地控制,除了在人情上外观上的无谓的一点作用之外,无论在哪方面来讲,它的价值总远逊于腹壁上的开口” [2]。

这些今天看来有失偏颇的论断,恰恰在提醒我们,患者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肛门的功能是第一位的。

只有在“保命、保功能”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探讨保留肛门的问题。

1 保肛手术的现实需求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患者对于保留肛门都有着强烈而广泛的需求,这背后蕴含了深刻的社会甚至宗教的原因。

仅仅出于肿瘤学安全的考虑,不加区别地拿掉患者的肛门,也是不人道的。

本中心团队曾遇到3例患者在Miels手术后因无法接受失去肛门的事实而轻生。

拿掉肛门和永久性造口对患者身体及心理都会造成巨大创伤。

切莫以为造口是小手术,造口手术有20多种并发症。

永久性造口的患者,很多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再参与社会生活与人交往,有些人因此而失去工作,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

抛开思想上的局限不谈,永久性造口也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TME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中的作用

TME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中的作用

或对术前放 、 化疗 敏感 的超低位直肠癌 、 肠问质瘤 、 直 基底广 泛息肉和骨 盆狭窄 的低 位直肠癌 患者 , 是一种可 选择 的根 治性 保肛 【 关键词 】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 ;直肠癌 ; 肛手 术 保 【 中图分 类号】 R 75 3 3 , 7
TM E u nt r p n t rc Re e to s t ph nce ・a i o e ur Pl s I e s hi c e i s ci n a he S i t r s vng Pr c d e f r t t a.o Re t m n e 0 he Ulr 1 w c u Ca c r
【 B T A T O j t e o eo e xeecs n r ii r r us f M l tsh c r s tn鹊 t h c r A S R C 】 b cv T prt prne adp l n y e l Ep s n r i t c ee i ei r th e i em a s t o T u i e p n e r co i h s i t— ep ne
下缘距离齿状线 ≤2c 的直肠低 位肿瘤进行术前评估 , m 对其 中 1 8例进展期 直肠癌患者 行术前放 射疗法 和化学疗法 。腹部手术 施行直肠全 系膜 切除 , 向下切断骶骨 直肠韧带和部分提肛肌达肛 门外括 约肌环上缘 , 沿外括约 肌环和肠壁 ( 内括 约肌 ) 之间再 向 下 分离 1 . m。肛 门手术于癌灶下缘 2c 齿状线下方垂直 于肛管处长 轴切开 内括 约肌全层 , 后沿 内外括 约肌 间向上游离 .2c m、 然 至腹部 , 将近端结肠或结肠袋与 肛管 或肛管. 齿状线端端吻合 。结果 全组无 手术死 亡 ,1例病 人平均 随访 2 3 4月 ,6例患者无 2

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分析

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分析

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11-19T06:34:49.88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4期作者:王福山[导读] 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进而对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

王福山鸡西市肛肠医院黑龙江鸡西 158101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进而对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

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80例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治疗,将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结果:生活质量方面对比,在躯体健康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社会功能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情感职能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精神健康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且上述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方案对慢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慢性肛裂;应用肛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得知,该疾病在肛肠科中的发病率仅位于痔疮之后,不仅如此,两种疾病的症状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因而对于一般患者而言很难将其进行有效区分。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进而对经内外括约肌间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80例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患者的年龄在22岁至6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0.35±3.15)岁;其中男性患者为35例,女性患者为45例。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治疗,主要包括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灌肠处理,与蛛网膜下隙实施阻滞麻醉,待麻醉成功之后取患者俯卧位,将患者的陈旧肛瘘瘢痕组织以及肛门乳头状瘤等予以切除[1]。

苍耳浸出液滴鼻治愈过敏性鼻炎1例

苍耳浸出液滴鼻治愈过敏性鼻炎1例

现 代 中药 管 理 研 究认 为苍 耳 子 具有 : ① 苍 耳 子 煎 剂 在 体
外对铜绿假单抱菌 、 炭疽杆菌 、 肺炎球 菌 、 乙型 链 球 菌 和 白喉 杆 菌 等 多 种 微 生 物 具 有 较 强 抑 制 作 用 ,水 提 物 存 抗 真 菌 作 用, 作其 苍 耳 子醇 提 液 可 抑 制 I 型 单 纯 疱 疹 病 毒 生 长 。该 药
[ 7 】张
卫, 傅 传 刚 .低 位 直 肠 癌 治 疗 进 展 [ J ] .国 际 外 科 学 杂 志 ,
2 0 0 8, 3 5 ( 1 1 ) : 7 2 1 — 7 2 3 .
【 3 】孙 学 军 , 吕春 华 , 黄凤瑞 , 等. 超 低位切除管扎式结肠直肠 ( 肛管) 吻 合 术 治疗 低 位 直 肠 癌 [ J J .中 国 医 师进 修 杂 志 , 2 0 0 7 , 3 0 ( 8 ) : 5 6 —
[ 2 0 1 3 — 0 6 — 1 8收稿 , 2 0 1 3 — 0 7 — 1 2修 回]
[ 本 文 编辑 : 董冰媛]
个 案短 篇
涕 明显 减少 。 滴 药第 1 7天 患 者鼻 塞 明显 减 轻 。连 续 滴 药 3 0 d , 停止滴 药 , 患者偶 尔打 喷嚏 , 鼻塞 , 清 鼻 涕 及 嗅 觉 完 全 恢 复。 鼻 内窥 镜 检 查 示 鼻 黏膜 红 润 、 下 鼻 甲水 肿 消 失 , 鼻道 及 鼻 底 有少 量 清 涕 。停 药 3个 月 后 回访 , 患 者 偶 尔 闻到 异 味 后 会 打喷嚏, 清鼻涕消失 , 鼻塞消失 , 嗅觉 完 全 恢 复 。未 再 出现 鼻
嗅觉减退。 患 者 曾经 多 次 , 口服 过 鼻 炎 康 片 , 苍 耳 子 鼻 炎 胶 囊

腹腔镜TME联合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临床分析

腹腔镜TME联合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临床分析
第2 8 卷 第1 期
2 01 4年 2月
长 治 医学 院学报
J OURNAL OF CH ANGZH I M EDI CAL COLI EGE
VoL 2 8 NO .1
F e b . 2 0 1 4
49
腹 腔 镜 TME联 合 经 内外 括 约 肌 间切 除术 治疗 超低位直肠癌 临床分 析
( t o t a l me s o r e c t a l e x i s i o n T ME ) 联合 I S R 保 肛 手 术 。现 报道 如下 。
声 检查 判 断 UT NM 分 期 , 其 中 T1期 2例 , T 2期 1 5例 ; 肛 门功 能 检 测 : l 5例 肛 门 收 缩 有 力 , 2例 肛
对 于超 低位 直肠 肿瘤 ( 直 肠肿瘤 下 缘距 肛缘 不
例; 肿瘤 直径 平均 2 . 5 ( 1 . 0 ~5 . 5 )c m, 肿 瘤下 缘 距 肛 缘平 均距 离 2 . 7 ( 1 . 9 ~4 . 6 )c m, 距 齿 状 线 距 离
平均 1 . 2 ( O . 7 ~2 . 0 )c m; 术 前 均 行 经 直 肠 肛 管 超
肌侵 犯依 据 。 ( 3 ) 病 理 检 查 为高 中分 化 腺癌 。( 4 ) 术前 肛 门括 约肌功 能正 常 。( 5 ) 无 肛外 器官 远处 转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2 0 0 7年 3月至 2 0 1 2年 7月 对 1 7例 无肛 门外 括约 肌受 侵 的 低 位 直 肠 癌 患 者 行 TME+I S R 手 术 。其 中男 1 0例 , 女 7例 , 年龄 3 8 ~6 7岁 , 平 均 5 7 . 7岁 ; 直 肠癌 1 6 例, 直 肠管 状绒 毛状 腺瘤 恶变5 孔法 : 脐部设 置 观察 孔 进行 探

肛门括约肌切开术

肛门括约肌切开术

肛门括约肌切开术1. 适应症适用于短段型巨结肠或根治术后出现内括约肌痉挛症状,经扩肛治疗无效者。

2. 禁忌症适用于短段型巨结肠或根治术后出现内括约肌痉挛症状,经扩肛治疗无效者。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术前要先进行肠道准备。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1、切口:截石体位,臀部垫高。

消毒手术野后,用手指扩张肛门,以红汞消毒直肠及肛管。

为了防止结肠内容物污染术野,将用庆大霉素及甲硝唑溶液浸泡的大纱布填塞于直肠腔内。

纱布的一端缝有丝线,将其留于肛门外。

于肛周留一牵引线。

在肛门后部(截石位6点)齿状线处向肛管黏膜下注入含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使直肠后壁黏膜呈乳白色并与肌层分离,于肛门后壁齿状线上呈半环形切开黏膜。

2、切除内括约肌:紧靠直肠黏膜向上分离,露出肛门内括约肌,用血管钳夹持、牵引,继续向上游离至适当高度。

然后,将内括约肌及直肠肌层沿直肠壁纵行剪除一条。

一般宽1.0cm,其长度在婴儿为3~5cm,儿童为5~7cm。

3、缝合切口:最后将直肠黏膜与肛门皮肤缝合,取出直肠内的纱布,留置肛管压迫止血。

7. 并发症暂无可参考资料。

8. 后遗症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10. 术后护理1、肛管术后24~48h可拔出。

2、术后肠功能恢复良好者可进食。

11. 注意事项1、肛内注意消毒。

2、直肠内充填含抗生素的纱布防止在操作过程中肠内容流出污染术区。

3、切除内括肌及直肠肌层时长度及宽度要适当。

4、直肠黏膜游离时勿破损,防止术后大便污染致感染。

12. 手术影响暂无可参考资料。

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手术记录

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手术记录

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手术记录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患者信息:患者XXX,年龄XX岁,性别X,因肛裂问题入院治疗。

手术过程:
1.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进行常规消毒和铺巾。

2. 手术采用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局部麻醉。

3. 麻醉生效后,用手术刀切开肛门左侧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内括约肌。

4. 用手术刀在内括约肌下方切一小口,用剥离器通过小口伸入括约肌下方,分离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

5. 用止血钳夹住内括约肌,用手术刀将其切断。

6. 清理创口,缝合皮肤。

7. 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无不良反应。

术后护理:
1. 手术后患者需留院观察2-3天,期间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每日进行肛门坐浴,保持肛门清洁。

3. 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

4. 定期回医院复查。

以上是一份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手术记录的范本,具体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经验与技巧文章编号:1005-2208(2006)06-0456-02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行直肠癌切除术的方法和应用王振军中图分类号:R 6 文献标识码:A经内外括约肌切除(i nte rsphi ncte ric resec tion ,ISR )最初由Ly ttle 等[1]介绍,其设计初衷是用于因炎症性肠病而须行全结、直肠切除的病人的肛门切除,手术仅仅切除直肠肛管的内括约肌,保留直肠外括约肌和周围组织,从而达到避免会阴部切口长期不愈的目的。

此后,该术式又结合了结肠 肛管吻合技术,发展成为一种保留肛门外括约肌的方法,主要用于低位的没有侵出肛门内括约肌的直肠癌、低恶性度直肠肿瘤和直肠良性肿瘤的保肛治疗,也用于盆腔特别狭窄的位置稍高的直肠癌的保肛治疗[2-4]。

1 ISR 手术方式经内外括约肌切除术的腹部手术与常规的结肠、直肠游离方式相同。

通常病人取截石位,对炎症性肠病须做全结肠、直肠切除者,其结直肠游离方式同良性病人。

对低位直肠癌等恶性疾病,要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 E )原则。

由于肿瘤的位置很低,因此须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切断血管,肿瘤病人可以清扫肠系膜根部淋巴结。

盆腔手术组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部分提肛肌,达到肛门外括约肌环上缘,相当于齿状线(直肠肛管交界处)水平。

部分较瘦的病人,还可以经外括约肌环和肠管壁(内括约肌)间继续向下游离1~2c m 。

肛门部的手术根据是否完全切除肛门内括约肌分为内括约肌全切除(见图1)和部分切除术(见图2A )[1-2]。

无论良恶性疾病,肛门的暴露必须充分,可以应用Park 拉钩或缝线牵引充分显露。

对内括约肌全部切除的病例,则由肛门口近侧的内外括约肌间沟处开始,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找到内外括约肌间隙,两肌肉均有肌膜包裹,用电刀沿内外括约肌之间的间隙向近侧作锐性剥离。

对于内括约肌部分切除的病例,在预定切除水平垂直切透肥厚的内括约肌,到达内外括约肌间隙后再向近侧锐性剥离。

向近侧剥离至齿状线水平,然后再继续向上切断提肛肌与内括约肌的附着处即可与盆腔手术组汇合。

我们最初因未检索到经内外括约肌切除手术相关文献,曾设计了保留部分齿状线的内括约肌切除术。

其方法与前述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考虑保留部分齿状线对手术后肛门的感觉功能可能更加有利。

我们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改良的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其做法是首先在直肠癌向下侵犯最低侧所在的象限,于癌灶下缘2c m 处垂直于肛管长轴切开肛管和内括约肌全层(见图2B)[5],而在距离癌灶较远处则沿该侧齿状线上缘水平切断直肠,然后沿内外、扩约肌间隙向上游离,并与腹部手术组会师。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20E m ai:l zhen j un6@yahoo .co m图1 内括约肌全切除术切除线 图2 A 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切除线B 保留部分齿状线的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切除线对于恶性肿瘤病人,尤其是没有接受手术前放化疗的直肠癌病人,应保持癌灶远端有2cm 的正常肠管和内括约肌。

对术前放化疗的直肠癌病人,由于肿瘤经治疗后远端浸润距离明显缩小,可以保留1cm 的远端肠管和内括约肌。

手术中应将癌灶远端切缘送快速冰冻检查,证实切缘无癌残留方可施行保肛手术[6]。

对于结肠和肛门的吻合,可以用3 0可吸收线或者1 0号丝线做一层间断缝合。

也可以将远端结肠做成贮粪袋再与肛管或远端残留的内括约肌作吻合。

2 ISR手术技巧ISR手术技巧主要有以下方面:(1)在预定肛管切除线一定要垂直于肛管直接切透肛管全层达内、外括约肌间隙,再沿此间隙向盆腔游离并会师。

这里一定要注意与Pa rks 设计的另一个手术方法相区别,该手术主要适用于炎症性肠病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病人,通过剥除直肠黏膜将远端结肠脱出与肛门吻合[7]。

在文献和低位直肠癌的实际治疗中,很多学者和术者错误地应用剥离直肠黏膜做低位吻合的方法,这样其实有违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原则。

在施行经内外括约肌切除手术时,必须坚决避免剥除直肠黏膜的作法,一定要垂直切透肥厚的内括约肌全层,到达内外括约肌间隙。

(2)术者要掌握辨别内外括约肌的技巧:内括约肌纤维呈紧密纤细、粉白样(可形象地称为 鸡肉丝 样);相比之下,外括约肌纤维明显粗大、呈红色(可形象地称为 牛肉丝 样),两种类型的肌束均有肌膜包裹,其间存在天然的间隙。

找到内外括约肌间隙,是按照根治性原则成功施行本手术的关键,也可以避免手术中出血。

(3)Ly t tl e等[1]认为在此层面没有血管,但我们发现在内外括约肌间隙,通常在肛管右侧近3点和左侧近10点处分别有一支小动脉,属于肛管动脉的分支,有时电凝止血无效,需要结扎,余处血管多可直接用电凝止血。

施行本术式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腹部游离要尽量充分。

如果病人较瘦、盆腔较宽大,助手以拳头或无菌巾将肛门顶起,可以获得更好的显露效果,通常能再沿外扩约肌环和肠壁之间向肛侧游离一定距离,这样也使肛门侧的游离更容易。

(2)肛门以肛门拉钩或缝线牵引,显露充分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

(3)如果手术者准备作近端结肠贮袋或者作结肠成形,一定要计算好肠管的长度。

近端肠管在做完贮袋或成形后会明显缩短,如果计划不好会导致肛门口的吻合张力很大甚至根本不能完成吻合;在个别的盆腔极度狭窄的病人,由于肠系膜也比较肥厚,有时结肠贮袋做完后却不能通过盆腔拉下,或勉强拉下后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也是需要预先注意的。

笔者建议,施行经内外括约肌切除术最好附加横结肠造口或末端回肠造口,一方面可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另一方面有利于病人术后肛门功能的锻炼和恢复。

粗略统计,接受本手术后病人的肛门功能大约有1/3与D i xon手术一样,与术前相似;另1/3病人的肛门功能也比较好,经短期训练和适应即不会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还有1/3的病人早期大便次数多,需较长时间锻炼和适应。

文献[8-9]报告内括约肌全部切除的病人肛门功能也比较好,我们仅有1例病人接受内括约肌全切除术,但术后肛门功能较差。

3 TM E+ISR用于低位直肠恶性肿瘤保肛的主要适应证我们认为,TM E+IS R用于低位直肠恶性肿瘤保肛主要适用于以下病人:(1)低位直肠的广泛、广基绒毛状腺瘤,或腺瘤恶变病人;(2)早期(T1~T2)直肠癌;(3)部分T3直肠癌,特别是接受术前放化疗者;(4)直肠恶性间质瘤;(5)癌灶距离肛门有一定距离,但因盆腔极度狭窄而无法行盆腔吻合者。

须注意,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在2005年修订的结直肠癌治疗指南中并未推荐ISR、腹腔镜直肠癌TM E切除术等方法[10],施行本手术前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充分沟通。

目前国内外应用ISR术的例数还不多,临床上亟待开展较大规模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1] Lyttl e J A,Parks AG.In ters ph i ncteric exci s i on of the rect um[J].Br J Surg,1977,64(6):413-416.[2] T era m oto T,W atanab eM,Ketaji m aM.Per anum i n ters ph i n cteri crectal resection w it h d i rect coloana l anasto m osis for lo w er rectalcancer:t h e u lti m ate sph incter preserv i ng operati on[J].D i s Co l onRectum,1997,40(10suppl):43-47.[3] Ru llier E,Zeb i b F,Lauren t C,et a.l Intersph i n cteri c resecti on f orpatients w it h very lo w rectal can cer:An acti ve approach to avoid aper m i nant colosto m y[J].Dis Co l o Rect um,2004,47(4):459-466.[4] Ru lli er E,Lau ren t C,Bretagn ol F,et a.l Sph i ncter s avi ng resecti on f or all rectal carcino m as:t he end of t he2 c m d i stal ru l e[J].Ann Su rg,2005,241(3):465-469.[5] 王振军,万远廉,刘玉村,等.一种切除部分齿状线和肛管全层的超低位保肛手术[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2):25-28.[6] 王振军,万远廉,杨斌,等.术前短疗程放化疗对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治疗的价值[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3):169-170.[7] Parks AG.E ndoanal techn i que of lo w col on ic anasto m osis[J].Surg Tec hn i(Illi nois),1977,2:63-70.[8] Ga m ag m i R,Ist van G,Cab arrol P,et a.l Fecal con ti nen ce foll owi ng parti al resecti on of the ana l cana l i n d i stal cancer:Long ter mresu l ts after co l oan al anast omoses[J].Surgery,2000,127(3):291-295.[9] BretagnolF,Ru lloi er E,laurent C,et a.l Co m pari son of functi onalresu l ts and qualit y of life bet w een i n ters ph i ncteric resecti on andconven tional col oanal an asto m osis for l ow rectal can cer[J].D isC ol on Rect um,2004,47(2):832-838.[10] T j andra JJ,K il k enny J W,Bu i e W D,et a.l P ractice para m etersfor t h em anage m en t of rectal cancer(Revi sed)[J].D is Co l onRect um,2005,48(3):411-423.(2006-03-12收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