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超声心动图报告-主动脉夹层
如何解读超声心动图报告-主动脉夹层——手把手教你学心超系列(12)

AD的二维超声表现
AD的二维超声表现
AD的食管超声探查
AD的食管超声表现
Schematic overview of modified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1. Esophagus with TEE probe; 2. Trachea and left main bronchus
A normal flow pattern dur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artefact in the long-axis view, which does not indicate a persistent dissectio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A
UCG不推荐作为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正 常而怀疑(非高风险)PE诊断的初始。
2
B
不允许即刻行CT肺动脉造影时TTE可以提供 RVD 的证据,并据此先行溶栓挽救生命。
3
C
血压正常时,TTE不推荐作为诊断工具, 但可以用于危险分层。
AD的并发症
A型夹层破入心包腔手术过程
小结
肺栓塞是临床危重症,但肺栓塞不等于肺血栓栓塞症 超声心动图是PE的重要评估手段,表现各异 肺栓塞患者的超声报告多种多样,应区别对待
AD的食管超声表现
Modified TEE video of a patient with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with progression into the innominate artery, visualized in a 2D long-axis and short-axis view.
AD的食管超声表现
手把手教你解读超声心动图报告单

手把手教你解读超声心动图报告单超声心动图是心血管专科最重要也是性价比最高的一项检查。
在欧美一些国家心血管医生要求能独立操作超声心动图检查,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超声心动图由专业的心超医生来检查和发布报告。
那么,作为临床医生应该如何正确判读一份超声心动图报告?申请一份超声检查之前要尽可能将病人的主要病情和检查目的在申请单上书写清楚,一些罕见或复杂病例最好能做到当面沟通。
掌握超声心动图常用声窗和切面解剖是阅读超声心动图报告的基础,对超声成像基本原理的了解有利于正确理解和解读超声报告。
心超报告结构和各指标正常值目前我国超声心动图报告格式尚未完全统一,但大体上都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图 1-1)。
图 1-1 超声心电图报告格式示意图1.M 超或二维超声对心脏和血管量化测量指标M 超测量心脏和大血管常成人值参考值(表 1-1)。
表 1-1 成人 M 型超声心动图正常值参考:二维超声测量心脏和大血管常成人值参考值(表 1-2)。
表 1-2 成人二维超声心动图正常值参考:2. 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这一部分是将前面 M 超或二维超声等方法测定的数值后通过软件处理,计算出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各指标成人正常值范围(表1-3)。
表 1-3 心脏收缩功能的常用指标3. 重要或有诊断意义的超声切面截图展示对于部分有临床意义的超声切面或彩色多普勒形态在报告中会截图供临床医生参考。
4. 以 M 超和二维超声为基础的心脏和大血管形态学描述这部分对是对前面 M 超或 B 超测定的量化指标结果做出评价性描述,如主、肺动脉内径是否增宽,心腔是否扩大等,同时更着重于那些不能用具体数值来量化的心脏解剖形态学描述,如房间隔、室间隔是否有缺损;瓣膜是否有粘连、增厚;各瓣膜开放是否受限、回声是否增强、形态是否正常等。
5. 以多普勒超声为基础的检查指标这部分一般包括: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频谱多普勒成像、组织多普勒成像 (doppler tissue image,DTI ),三大指标。
超详解:主动脉夹层

超详解: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为主动脉壁内膜损伤后,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膜并在两层膜之间形成血肿。
也称为主动脉内膜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危急病症之一,年自然发病率约1/10万,男性多于女性。
如治疗不及时,多数病例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在开始24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2%。
(一)病理与临床主动脉血液经内膜破裂口流入主动脉壁中膜形成血肿,并在动脉壁内向远端扩展延伸,形成“双腔”,在远侧再发生破口,使假腔内血液再回流到主动脉腔(真腔)内。
DeBakey将AD分为3型:Ⅰ型夹层起自升主动脉并延至降主动脉,Ⅱ型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夹层起自降主动脉并向远端延伸。
夹层可累及主动脉的主要分支,如冠状动脉、头臂动脉和肾动脉等,引起相应脏器的缺血或梗死。
假腔内由于血流相对缓慢,易形成附壁血栓。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胸部剧痛,呈刀割或撕裂样,并向胸前及背部放射,可延至颈部、腹部、或下肢。
可伴有心率增快,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黑便、晕厥。
主动脉瓣区出现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脉压增宽等体征。
若为高血压患者,起病后剧痛使血压更增高,血压突发降低者提示外膜破裂,肢体血压与脉搏可不对称;亦可引起霍纳(Horner)综合征、声嘶、上腔静脉综合征、血尿、尿闭及肾缺血后血压增高。
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或脑血管意外和截瘫。
(二)影像学表现应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超声、CT和MRI),胸部X线平片仅能提示AD的可能,CT或MRI为常用方法。
影像诊断应包括以下内容:①破裂口位置及内膜片情况;②真假腔及病变累及范围,包括主要分支受累情况;③左心室和主动脉功能情况;④有无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④需提示各重要分支的开口处是位于假腔还是真腔,比如主动脉弓上的三支血管开口、腹主动脉的腹腔动脉、肾动脉的开口等等,以评估各器官的供血状况。
1.X线表现:胸部平片见上纵隔增宽或主动脉弓影增大,主动脉外形不规则,有局部隆起。
主动脉夹层的CT 征象及临床意义再认识

CT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介绍了主动脉夹层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并结合最新研究结果,深入解析了重要CT征象在疾病的风险分层、治疗决策、不良预后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影像医师对主动脉夹层CT征象的认识深度,更好地指导临床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和治疗决策。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急性AD患者约1/2可在48 h内死亡。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AD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主动脉CTA,已成为明确诊断的首选检查。
近年来,AD的影像学研究越来越多,对相关CTA征象及其与临床意义的认识也逐步深入。
笔者在介绍AD临床知识的同时,将全面深入解析其重要CTA征象,以及征象对AD的诊断、风险分层、治疗决策、不良预后等的临床意义。
一、定义、分型及分期主动脉管壁由内而外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3 层。
AD 被定义为因内膜破口,导致主动脉腔内血流破入中膜层,继而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并累及分支动脉。
管壁分成两层的同时管腔形成真腔和假腔两个腔。
真假腔之间可以无交通,也可经再破口相交通。
内膜片撕裂的方向多为顺行,也可逆行。
AD的分型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两种,分为DeBakey分型和Stanford分型。
DeBakey分型依据破口的位置将AD分为Ⅰ、Ⅱ和Ⅲ型;Stanford分型依据升主动脉是否受累分为A型和B型,这一分型主要考虑撕裂的范围而非破口的位置,与手术方式相关,因此更多地被临床及指南采用。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分型,即非A非B型主动脉夹层,1994年由von Segesser 等提出,用于描述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以远的夹层,特指内膜片撕裂仅限于主动脉弓,或撕裂由降主动脉逆行延伸至主动脉弓并在升主动脉之前停止。
此外,有研究显示,以2周时间将AD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并不能准确描述主动脉对撕裂修复的病理反应。
因此,现多将AD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症状出现<2周)、亚急性期(症状出现2 周~3 个月)和慢性期(症状出现>3个月)。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概念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多数由于主动脉囊性中层坏死或退行变性,是造成夹层裂口的先决条件。
(内因)高血压可以促使动脉夹层的发展,但血压波动的幅度是导致分裂的主要因素。
(外因)多见于高血压病人,亦可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疾病(Marfan综合征、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瓣二尖瓣畸形)等,严重主动脉外伤、炎症、妊娠末期等均引起主动脉夹层。
病理根据夹层病变部位可将主动脉夹层分为三型(DeBakey分型):Ⅰ型:夹层起自升主动脉,并延伸至降主动脉。
Ⅱ型:夹层局限于升主动脉。
Ⅲ型:夹层起自降主动脉并向远端延伸。
DeBakeyⅠ型夹层起自升主动脉,并延伸至降主动脉DeBakey Ⅱ型夹层局限于升主动脉DeBakey Ⅲ型夹层起自降主动脉并向远端延伸临床表现症状1.疼痛突感胸部疼痛,呈刀割或撕裂样疼痛,难以忍受,并向胸前及背部放射,随着夹层所累及的范围可以延至腹部、下肢、臂及颈部。
2.高血压多数病人既往有高血压,起病后剧烈疼痛,血压可增高,如外膜破裂出血则血压降低。
3.神经症状夹层延伸至主动脉分支、颈动脉或肋间动脉,可造成脑或脊髓缺血,引起偏瘫、昏迷、神志模糊、截瘫、肢体麻木、反射异常、视力与大小便障碍。
4.压迫症状(1)压迫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黑便等。
(2)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引起霍纳(Horner)综合征。
(3)压迫喉返神经致声音嘶哑。
(4)压迫上腔静脉致上腔静脉综合征。
(5)压迫肾动脉可有血尿、尿闭及肾缺血后血压增高。
体征1.病变累及主动脉根部时,主动脉瓣的支架结构受损,可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脉压增大。
由于急性主动脉反流可以引起心力衰竭。
2.脉搏减弱或消失,一侧脉搏减弱或消失,反映主动脉的分支受压迫或由内膜裂片堵塞。
3.夹层破裂入心包腔可引起心包填塞,可有心包摩擦音。
主动脉夹层PPT课件

大血管阻塞及脏器缺血的表现
冠状动脉---心肌梗塞 颈总动脉---大脑 左锁骨下动脉---左上肢 肠系膜上动脉---小肠 肾动脉---肾脏 髂动脉---下肢 脊髓分支动脉---脊髓
主动脉夹层
血肿压迫导致罕见的表现
声音嘶哑 上呼吸道阻塞 吞咽困难 咳血或呕血等
主动脉夹层
体征
上腹部疼痛或少尿、无尿通常表明肾动脉受累; 一个以上的肢体脉搏可减弱或缺如,通常为左下肢; 主动脉瓣返流的舒张期杂音提示升主动脉受累; 动脉阻塞不完全可听见收缩期杂音; 心包摩擦音表明血液进入心包腔; 脉搏重新出现和麻痹部位的改变提示假腔的折返或血管间歇性
主动脉夹层
解剖示意图
Ⅰ型 Ⅱ型 Ⅲ型 DeBakey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分 型
StanfordA和B型 ➢A型 不论起源,所有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为A型 ➢B型 未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为B型
主动脉夹层
解剖分类
解剖分类为近端夹层和远端夹层。 ➢近端夹层包括DeBakey Ⅰ和Ⅱ型或StanfordA型 ➢远端夹层包括DeBakey Ⅲ型或StanfordB型
主动脉夹层
发病率
主动脉夹层是比较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
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例约3:1,最常
发生在50~70岁男性,40岁以下的AD患者好发于妊娠妇女,其
次是马凡综合征或先天性心脏病等。
急性主动脉夹层可能与高血压出现的频率有很密切
的关系我国高血压病高发地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也有逐
主动脉夹层
疼痛的位置反映了主动脉的 受累部位 ➢ 胸痛 可见于Ⅰ、Ⅱ、Ⅲ 型AD ➢ 腹部剧痛 常见于Ⅲ型A D ➢ 可有放射痛:下腹部、 腰背部腹股沟、下肢放射
读懂超声心动图报告ppt课件

How & Where to measure ?
自动脉内径AO 20-40mm 肺动脉内径PA12-26mm 室间隔厚度IVS 6-12mm 左室后壁厚LVPW6-12mm 左室内径LV 35-50mm 〔5〕 左房内径LA20-40mm〔3〕 右室内径RV 7-23mm 〔2〕 右房内径RA33-41mm〔4〕 右室流出道RVOT<30mm
脏毒性的药物,建议在每一次化疗前进展心脏超声检查。
③了解心肌病变范围和心功能,对心肌病变广泛 和心功能差者做出客观评价,可预测冠心病患 者猝死危险性。
④在外科手术中麻醉医师常规运用导管测定血流 动力学改动来监护评价病人心血管功能(详细目 的主要有心血管内压力和心排量两类),并在此 监护结果的根底上调整输液和药物治疗以维持 最正确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简史
1970年美国Baker、法国Peronneau同时报道PW 1975年第一台市售M型和脉冲多普勒结合仪器 1976年挪威Holen运用CW测MR狭窄的血流速度,并利用
流膂力学原理将流速转换为跨瓣压差、瓣口面积。挪威 Hatle、Angelsen推导出简化伯努力方程,开创了多普 勒超声心动图进展定量诊断的新时代。 1982年Hatle、Angelsen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多普勒超 声在心脏病学中的运用>
心尖四腔心切面
常见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
• 先天性心脏病 • 瓣膜性心脏病 • 心肌病 • 冠心病 • 自动脉夹层 • 心脏肿瘤 • 心包疾病
先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ASD〕 法洛四联征〔F4〕
室间隔缺损〔VSD〕 法洛三联征(F3)
动脉导管未闭〔PDA〕
主动脉夹层心电图特点分析

心电图室 , 河北
邯郸 , 0 5 6 2 0 0 )
要】 主动脉 夹层是一种心血 管急症 , 由于其缺乏特征性的 临床表现 , 加 上其 主要 临床症状胸 痛易与急性冠脉 综合征等混
淆, 很容 易发生误诊 漏诊 的情况, 进而使得 治疗被耽误 , 从 而导致 高死亡率的发 生。 临床上对主动脉 夹层的检测手段 包括超 声心动 图检 查、 C T或者 MRI 扫描等 , 但 对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 影像学表现等并无过多报道 , 急诊 主动脉 夹层心 电图检 查的过程 中也 常发 生误 诊现象。本文则就主动脉 夹层心 电图的特 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 探讨其 临床应用价值 。 【 关键词 】 主动脉夹层 心电图特点 临床分析
诊。 二是主动脉夹层发生的过程 中, 血肿对冠状动脉开 口产 生压迫 , 引起
主动脉夹 层指患者主动脉 腔内血液经 由内膜破 口进入 主动脉壁 中
层之后形成血肿并沿着主动脉继续延伸分离 的一种情况 , 具 有特异性表
患者的血流无法 满足正常心肌代谢 需要 , 出现 心肌剧烈缺血 、 缺氧 的症 状, 在 心电图检查 中表 现出异常状 况 。心电图表现类似心包 炎改 变可能 因为主动脉 夹层 血肿破裂 向心包腔缓慢漏血 液时造成心外 膜弥 漫性受
今 日健康
・
2 0 1 5 年3 月
i V I a r c h
第1 4卷 第 3 期
3l 6・
J I NR I J I A N K AN G
2 0 1 5 Vo 1 . 1 4 No . 3
主 动 脉 夹 层 心 电 图特 点 分 析
张 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河北省邯郸市翼 中能源峰峰集 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的食管超声表现
Modified TEE showing the innominate artery with three different modalities. Panel (a) 2D-image showing an intimal tear and differential flow. Panel (b) 3D-image in a different patient without dissection. Panel (c) MMode image of the same patient without dissection. 1 = Trachea with inflated endotracheal balloon; 2 = Innominate artery; 3 = Intimal tear
AD的食管超声表现
Modified TEE aortic arch short-axis view in a patient with a normal aortic arch and flow pattern. 1 = Trachea with inflated endotracheal balloon; 2 = Innominate artery; 3 = Aortic arch; 4 = Left carotid artery
AD的食管超声表现
Modified TEE video of a patient with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with progression into the innominate artery, visualized in a 2D long-axis and short-axis view.
AD的食管超声表现
Modified TEE aortic arch short axis view. Panel (a) Plain 2D image showing a dissection starting in the proximal aortic arch, which continued distally into the descending aorta. The intimal tear did not progress into the innominate artery. Panel (b) Similar image with color-Doppler showing flow through the true aortic lumen, and a normal perfusion of the innominate artery. 1 = Trachea with inflated endotracheal balloon; 2 = Innominate artery; 3 = True lumen; 4 = False lumen; red lines delineate the intimal tear
血管造影 ++ +++ ++ +++ +++ --+++ ++
CT ++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MRI +++ +++ +++ +++
+ +++ ++
+
TEE +++ ++/+++ ++
+ +++ +++
+ ++
目录
主动脉夹层概述 主动脉夹层的超声表现 如何解读主动脉夹层的超声报告
AD的M型超声表现
AD的食管超声表现
Panel (a) Modified TEE long- and short axis (X-plane) view of the distal ascending aorta (DAA), showing an intimal tear. Panel (b) Same image with color-Doppler showing differential flow in the true- and false lumen. 1 = Trachea with inflated endotracheal balloon; 2 = True lumen; 3 = False lumen; 4 = Intimal tear
主动脉夹层的症状、体征、并发症
DeBakey分型
Stanford分型
常见的破口位置
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置以发生于升主动脉者 居多
其次为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胸主动脉和主动脉 弓;发生于腹主动脉者最少
正确判断夹层破口位置,对于选择治疗方案 有重要参考意义
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对比
诊断效果 敏感性 特异性 撕裂部位 是否有血栓 主动脉瓣反流 心包压塞 分支受累 冠脉受累
with inflated endotracheal “A-View” balloon creating an echocardiographic window to the aortic arch; 3. Distal ascending aorta, aortic arch and branching vessels; 4. Pulmonary artery
AD的二维超声表现
AD的食管超声探查
AD的食管超声表现
Schematic overview of modified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1. Esophagus with TEE probe; 2. Trachea and left main bronchus
如何解读主动脉夹层的超声心动图报告
——手把手教你学心超系列(12)
目录
主动脉夹层概述 主动脉夹层的超声表现 如何解读主动脉夹层的超声报告
基本概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指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囊样 变性的中层而形成夹层血肿,并随血流压力的驱动逐渐扩展,导致主动脉中层的 解离过程。 本病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故有别于主动脉瘤。 多急剧发病,突发剧烈疼痛、 休克和血肿压迫相应的主动脉分支血管时出现的脏器缺血症状。 65%~75%病人在急性期(2周内)死于心包压塞、心律失常等心脏 并发症。年 龄高峰为50~70岁,男性发病率较女性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