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物理内能的利用章末练习卷(Word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物理】黄冈市内能测试卷(解析版)

【物理】黄冈市内能测试卷(解析版)

【物理】黄冈市内能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热运动的是()A. 雪花纷扬B. 丹桂飘香C. 柳枝摇曳D. 秋叶飘零【答案】 B【解析】【解答】解:分子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比如:丹桂飘香;而机械运动是物体的运动,是看的见的,比如:雪花纷扬、柳枝摇曳、秋叶飘零.故选B.【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运动,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物体的运动.2.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了相同温度,则()A.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大B.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小C. 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大小无法确定D. 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相同【答案】B【解析】【解答】由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的公式Q=cm△t可知,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了相同温度时,质量大的金属块比热容小,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当放出的热相同时,质量大的比热容小.3.如图所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直升飞机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B. 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C. 飞机上的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航空母舰利用的核能是在核反应堆中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它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D【解析】【解答】解:A、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A正确;B、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故B正确;C、飞机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D、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故D错误;故选D.【分析】(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却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3)判断清楚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即可;(4)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4.下列物体中,占有的空间体积最小的是()A. 太阳B. 地球C. 分子D. 原子核【答案】 D【解析】【解答】太阳比地球的体积大的多,地球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分要比地球小的多,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构成,故最小的应是原子核,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理解物质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关于“从粒子到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 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空间处处膨胀【答案】 D【解析】【解答】A、摩擦起电是电荷发生了转移,A不符合题意;B、扫地时尘土飞舞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不符合题意;C、在探索更微小粒子的过程中,人们首先发现的是电子,C不符合题意;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处处膨胀,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不同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束缚电子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2)分子是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通过扩散现象表现的,灰尘属于宏观的颗粒;(3)人们发现了电子后,才发现原子仍能够再分;(4)宇宙是有层次的,“大爆炸”认为整个宇宙在不断的膨胀.6.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A. 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B. 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C. 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D. 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答案】 D【解析】【解答】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不是因为沾水,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使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变大.7.炎炎夏日,烈日下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很清凉;傍晚落日后,沙子凉了。

湖北省黄冈中学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湖北省黄冈中学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所举的事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冬天双手摩擦生热取暖B.用电水壶给水加热C.衣服在阳光下暴晒升温D.火箭起飞加速升空2.小明做热学实验时将一瓶煤油用去一半,则剩下的一半()A.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B.比热容和热值都没有发生变化C.热值不变,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D.比热容和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3.“花饽饽”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关于蒸饽饽的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饽饽的内能B.蒸笼中最下层的饽饽离水面近,所以比最上层的饽饽熟得早C.饽饽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水沸腾后即使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的温度4.一桶水用去一半,剩下的半桶水不变的物理量是()A.热值,内能B.比热容,密度C.质量,体积D.热量,温度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削平的铅块被紧压在一起不易分开,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B.腌制咸鸭蛋,利用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有规则运动C.火箭发动机常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D.常用水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因为水容易传热6.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按一个工作循环其正确排列顺序是“丁乙丙甲”B.若飞轮转速是2400r/min,则1s对外做功40次C.使用热值更高的燃料可提高热机的工作效率D.丁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压强变小,大气压将汽油与空气混合物压入气缸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B.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D.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8.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将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增大B.长征五号火箭的发射过程中,燃料燃烧过程中热值不断增大C.火箭使用液氢燃料,主要是利用了液氢的密度小D.嫦娥五号探测器在环月椭圆轨道由近月点运动到远月点的过程中,速度减小,机械能不变.9.2020年11月23日嫦娥五号发射升空,12月17日圆满完成探月任务返回地面,关于它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A.发射时用的燃料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B.发射塔下大水池中装有水,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特性C.发射时,发射塔周围出现大量白气,是液化形成的D.嫦娥五号返回器外表面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隔热性10.某班同学在物理课上完成一组小实验:①来回迅速摩擦双手;②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袋口,放在阳光下;③将太阳电池连在小电扇上,并使它对着阳光;④将钢笔杆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后靠近细碎的纸片。

湖北省黄冈中学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三章《内能》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湖北省黄冈中学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三章《内能》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甲、乙两种材料不同的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等,同时投入沸水中充分加热,先把甲金属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一杯冷水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升高了Δt,取出甲金属块(不计水的质量变化),再把乙金属块由沸水投入该杯水中,热平衡后又使水温升高了Δt,则两金属块的比热容关系是()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肯定是由于物体吸收了热量B.汽车的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夏天游泳者从水中上岸后会感觉冷是由于他体表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3.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也越快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具有的内能就是物体具有的热量B.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物体内能减小时,温度可能不变D.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5.某学生用两个相同的热源分别对质量和初温相等的甲、乙两物质加热,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画出甲、乙两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情况,作出如下推断,其中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相同时间乙温度升高的快C.升高相同温度时乙吸热更多D.相同时间甲吸热更多6.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10℃的冰块没有内能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温度升高,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7.有关图中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B.乙图中,加热试管内的水之后,瓶塞被冲开,说明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丙图中,抽掉玻璃板,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是因为上方的气体密度小D.丁图中,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后,玻璃筒内硝化棉着火,说明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了8.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A.老人晒太阳B.电饭锅煮饭C.下滑时小孩屁股会热D.冰箱冷藏食物9.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些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加10.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火车经过,铁轨的温度升高C.柏油路被阳光晒热D.火炉上水烧开了11.一位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结果描绘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内能的利用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内能的利用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的利用章末训练(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压轴题(难)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次数R0/Ωr/m B0/T T0/s I/A1100.1 1.00.15π×l0-22200.1 1.00.1 2.5π×l0-2 3200.2 1.00.110π×l0-2 4100.10.30.1 1.5π×l0-2 5200.10.10.050.5π×l0-2(1)I=_____k,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 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表示.【答案】200B rR t25A sT mπ⋅Ω⋅⨯c【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像分析可得2EIR= (1)Et∆Φ=∆ (2)=?S B∆Φ∆ (3)120+2R R R R== (4)由1234联立得:2200022BB r rIt R t Rππ∆=⋅=⋅∆由于2π为定值,故200B rI kR t=[2]将第一组数据带入上式得:k=25A sT mπ⋅Ω⋅⨯(2)[3]若R0变,其他为定值,则22B rtπ均为定值,可看作'kIR=,此为反比例函数,故可用图线c表示.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假设燃料完全然烧释放热量都被液体吸收.(1)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来反映的,通过本次试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热值相比偏______(选填“大”或“小”).(2)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答案】甲乙升高的温度小甲丙加热时间【解析】【分析】【详解】(1)[1]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控制被加热液体相同而燃料不同,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2]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被液体吸收,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液体升高的温度来反映;[3]因为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不能全部被液体吸收,则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是偏小;(2)[4]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应控制燃料相同而被加热的液体不同,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5]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液体加热,相等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反应了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3.小红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

湖北省黄冈中学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期末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湖北省黄冈中学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期末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能源的开发利用”、“信息传递”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太阳能、地热能和电能都属于一次能源B.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输信号C.自然界的总能量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会逐渐减少D.核电站的核燃料具有的核能是通过核聚变反应得到的2.关于信息、能源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线电广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话都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B.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特别重视化石能源的利用C.光纤通信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D.干电池和DVD光碟都应用了磁性材料3.2019年3月1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通信卫星送入太空,中星6C卫星是一颗用于广播和通信的地球同步卫星,图是火箭发射时的场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进入预定轨道后,中星6C通信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D.中星6C卫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高质量话音、数据、广播电视等信息4.2020年新年伊始,受新冠病毒的影响,沈北的初三学子们经历了人生里的第一次线上学习,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学生们听到的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超声波传过来的B.老师讲课时是声带振动产生声音C.同学们上网课时依据音调能快速分辨出哪位同学在发言D.老师讲课时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5.小罗把两个玩具电机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如图),用力快速拨动甲电机的转叶,发现乙电机的转叶也缓慢转动起来。

对这个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甲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乙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甲电机”依据电磁感应来工作D.两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6.巨磁电阻(GMR)效应是指某些材料的电阻在磁场中随磁场的增强而急剧减小的现象。

如图是说明巨磁电阻特性原理的示意图,图中的 GMR 是巨磁电阻,以下操作都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完成。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内能的利用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内能的利用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内能的利用章末训练(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1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相同,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①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②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C.使用相同的烧杯③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大小关系是c A=______c B(填倍数关系)。

【答案】甲、乙加热时间B 1 2【解析】【分析】由题意知,燃料的质量相同,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1)燃料的热值大小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通过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来体现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液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因此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2)①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加热不同的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相同时,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比较吸热多少,进而判断两种比热容的大小关系;(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慢。

【详解】(1)[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不同的燃料加热相同的物质,即用甲乙两图进行实验;(2)[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①要控制不同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物质加热,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3]②A.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故A选项是正确的;B.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控制液体的质量相等,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而不是相同体积,故B 项错误; C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使用相同的烧杯,故C 项正确;由于本题选不正确的, 故B 项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真题精选解析版)

中考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真题精选解析版)

第十三章内能近年中考真题精炼一、单选题1.(湖北黄冈·中考真题)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可乐瓶制作了一个水火箭(如图),先在瓶里装适量水,再将带有阀门的金属管插入瓶塞,旋紧瓶塞,用打气筒往瓶里打足气,打开阀门,水从尾部的金属管向下喷出,火箭竖直向上飞向空中。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发射时,瓶内高压气体对水没有做功B.发射时,火箭的动能是由瓶内高压气体的内能转化来的C.上升过程中,火箭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下降过程中,火箭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答案】B【详解】A.发射时,水能从尾部金属管喷出,瓶内高压气体对水做功,故A错误;B.发射时,压缩空气把水从火箭尾部的喷嘴向下高速喷出,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水会把水火箭推向前方,所以火箭的动能是由瓶内高压气体的内能转化来的,故B正确;C.上升过程中,火箭的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而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错误;D.下降过程中,火箭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因为高度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2.(湖北黄冈·中考真题)对下列成语或俗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A.近墨者黑——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炙手可热——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早穿皮袄午穿纱——沙漠地区多沙石,沙石的比热容较大【答案】C【详解】A.近墨者黑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炙手可热,手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B错误;C.很深的巷子都能闻到酒香,是酒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D.“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小,水的比热容大,白天吸收热量后,沙子的温度升高的多,气温较高;夜晚放出热量后,沙子的温度下降的多,气温较低;由此可知沙漠地区白天黑夜的温差大,产生了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2020年冬天,淄博市遭遇了寒冷天气,造成室外水管内的水结冰,甚至把水管冻裂。

九年级上册物理 内能的利用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物理 内能的利用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的利用章末训练(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压轴题(难)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次数R0/Ωr/m B0/T T0/s I/A1100.1 1.00.15π×l0-22200.1 1.00.1 2.5π×l0-2 3200.2 1.00.110π×l0-2 4100.10.30.1 1.5π×l0-2 5200.10.10.050.5π×l0-2(1)I=_____k,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 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表示.【答案】200B rR t25A sT mπ⋅Ω⋅⨯c【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像分析可得2EIR= (1)Et∆Φ=∆ (2)=?S B∆Φ∆ (3)120+2R R R R== (4)由1234联立得:2200022BB r rIt R t Rππ∆=⋅=⋅∆由于2π为定值,故200B rI kR t=[2]将第一组数据带入上式得:k=25A sT mπ⋅Ω⋅⨯(2)[3]若R0变,其他为定值,则22B rtπ均为定值,可看作'kIR=,此为反比例函数,故可用图线c表示.2.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文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別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质量/g升温10℃所需时间/s升温20℃所需时间/s升温30℃所需时间/s 沙子306492124水3092163220(1)在此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当物体温度变化量和______________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___升高的温度更高.【答案】酒精灯加热时间质量大于沙子【解析】【分析】【详解】(1)[1]采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加热时间越长,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时间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2)[2][3] 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和沙子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时,即温度变化量和质量相同时,水所需加热的时间比沙子更长,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3)[4]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由于Q=cm t,又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沙子的比热容,故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3.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相同,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可以选择___两图: 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可以选择___两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黄冈中学物理内能的利用章末练习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压轴题(难)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次数R0/Ωr/m B0/T T0/s I/A1100.1 1.00.15π×l0-22200.1 1.00.1 2.5π×l0-2 3200.2 1.00.110π×l0-2 4100.10.30.1 1.5π×l0-2 5200.10.10.050.5π×l0-2(1)I=_____k,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 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表示.【答案】200B rR t25A sT mπ⋅Ω⋅⨯c【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像分析可得2EIR= (1)Et∆Φ=∆ (2)=?S B∆Φ∆ (3)120+2R R R R== (4)由1234联立得:2200022BB r rIt R t Rππ∆=⋅=⋅∆由于2π为定值,故200B rI kR t=[2]将第一组数据带入上式得:k=25A sT mπ⋅Ω⋅⨯(2)[3]若R0变,其他为定值,则22B rtπ均为定值,可看作'kIR=,此为反比例函数,故可用图线c表示.2.小明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他实验的装置如图,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下表)加热的时间/min 0 1 3 5 7 … 燃料烧完甲杯水温/℃25 27 32 36 40 (50)乙杯水温/℃25 26 29 32 34 (42)(1)为了便于比较,小明在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__________.(2)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 __________ .(3)这个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盘中菜籽油的质量.并由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 吸=cm(t-t0 )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想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水的质量和燃料的质量煤油偏小菜籽油燃烧放出热量的一部分被水吸收【解析】(1)要想通过水吸收的热量来体现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则必须控制两杯水的质量以及煤油和菜籽油的质量相等;(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得快,甲杯水吸收的热量多,煤油的热值较大;(3)由于燃料不一定完全燃烧,且给水加热时有热损失,因此根据Q吸=cm(t-t0)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要比菜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利用这个热量计算出菜籽油的热值,要比真实值偏小.故答案为(1)水的质量和燃料的质量;(2)煤油;(3)偏小;菜籽油不一定完全燃烧,且放出的热量不可能全部被水吸收,有热量损失.3.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

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

加热的时间/min0123甲杯水温/℃25272932乙杯水温/℃25262728(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实验时应控制两装置中相同的量是煤油和菜籽油的_____(质量/体积)和水的质量。

(2)实验开始后他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在3min 内的温度(见上表),根据表中数据_____(能/不能)判定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判断依据是_____。

(3)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吸0=Q cm (t ﹣t )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

他的计算结果_____(大于/小于/等于)真实值。

【答案】质量 不能 未控制煤油和菜籽油燃烧的质量相等 小于 【解析】 【详解】(1)[1]探究不同燃料的热值大小时,应需要控制煤油和菜籽油的质量相同。

(2)[2][3]甲、乙两个装置中,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由=Q cm t 知,末温高的吸收的热量较多,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但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燃料质量不一定相同,所以不能比较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

(3)[4]因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存在热损失,所以直接计算得出的热值比实际值要小,因此这样的计算结果不可靠。

4.小红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

她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min 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固定__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的________位置(选填“A ”或“B ”)。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________。

加热时间t/min0123456甲杯水温/℃25272932343638乙杯水温/℃25262728293031(3)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

(4)小红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数据利用公式Q=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她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

你认为她的计算结果可靠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B A 质量煤油见解析所示不可靠实验中有热量散失【解析】【详解】(1)[1][2]先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石棉网(烧杯)位置,再确定温度计的位置,所以先固定B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A的位置。

(2)[3]比较吸热多少时,应控制加热时间和被加热液体质量相同,比较液体温度变化的多少。

(3)[4][5]甲中水温度变化较快,说明甲吸热较多,甲中煤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即煤油热值大。

(4)[6][7]由于实验中有热量散失,利用Q=cm∆(t-t0)可以算出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或菜籽油燃烧放出热量要少,所以她的计算结果不可靠。

5.小明同学探究了“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同时又探究了“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他设计了两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在探究“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应选用_______(选填“甲”或“乙”)组器材.除了图中已经呈现的器材,这两个实验都还要用到的另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_;(2)根据甲组实验的数据绘出了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沙子的比热容是_______J/(kg•℃);(c水=4.2×103J/(kg•℃))(3)小明购买了一盒薯片,取出几片用上述方法测出薯片的热值为1.4×107J/kg,该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案】乙天平 0.84×103偏小薯片没有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有一部分被空气等其他物体吸收,存在热损失.【解析】【分析】【详解】(1)研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应用不同的燃料,因此选乙组器材.为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不同,比较控制物质的质量,因此还要用天平称量质量;(2)甲组实验是通过加热时间的多少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由图丙可以看出,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4分钟后,吸热相同,水温度升高10℃,沙子温度升高50℃,根据 c=Qm t吸,即在Q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故沙子的比热容是:c=15×4.2×103J/(kg⋅℃)=0.84×103J/(kg⋅℃);(3)薯片没有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有一部分被空气等其他物体吸收,存在热损失,根据q=Qm,可知小明用上述方法测出薯片的热值为1.4×107J/kg,该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点睛】(1)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应控制不同燃料质量相同;(2)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或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水的比热容大,即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温小,据此确定水的温度变化,根据c=Qm t吸,即在Q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求沙子的比热容;(3)根据q=Qm可计算出热值的大小,分析每一个物理量与真实值的关系可知热值的偏差.6.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那么:(1)小华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选择________两图所示的进行实验.(2)小明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__两图所示的进行实验.小明利用选好的装置进行实验,同时点燃燃料后,对两只烧杯内的液体加热,记录液体燃烧相同时间所升高的温度,小明采用的实验方案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请你帮他指出来.________.【答案】甲丙甲乙两种燃料燃烧相同的时间不能保证燃烧的质量相等【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甲、丙两实验燃料相同,被加热的液体质量相同而种类不同,因此可以用甲、丙两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升温的特点;(2)由图可知,甲、乙两图被加热的水相同、加热用的燃料不同,可用甲、乙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小明记录燃烧相同时间水升高的温度,存在缺陷是两种燃料燃烧相同的时间不能保证燃烧的质量相等,而应该比较燃料完全燃烧后,水升高的温度.【点评】(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根据所探究的问题,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然后分析清楚图示情景,找出符合要求的实验;(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根据所探究的问题,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然后分析清楚图示情景,找出符合要求的实验;②比较热值大小时,保证其它条件一定时,需让燃料完全燃烧.7.为了比较酒精和碎纸的热值大小,小明选择了两套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将燃烧皿内装了质量相同的酒精和碎纸片,再分别同时给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加热,最后比较相同时间内水升高的温度.为正确完成实验,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该是________(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此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的变化,来比较燃料热值的大小.(2)在题干叙述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错误是________,按正确的操作,除了图示装置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器材是________.(3)即使按照正确方法进行实验后,也只能比较两种燃料热值的大小,而不能计算出准确的热值,这是因为________(只写一种原因即可).【答案】自下到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比较相同时间内水升高的温度天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会散失到空气中【解析】【详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反映;(2)实验应燃烧相等质量的酒精与纸,比较水升高的温度,然后比较酒精与纸的热值大小,而不是用酒精与纸对水加热,比较相同时间内水升高的温度,再比较酒精与纸的热值大小;按正确的操作,实验需要用天平测酒精、纸、水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