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几种液体化合物的沸点测定及未知物的鉴定
沸点及其测定

一、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的意义沸点。
2.熟悉沸点测定的实验装置,掌握测定沸点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气、液两态在大气压下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温度,叫作沸点。
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液态化合物受热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即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时的温度就是该化合物的沸点。
液体的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
这是指液体与它的蒸气平衡时的压力,与体系中存在的液体与蒸气的绝对值无关。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丙酮:56.1℃;乙醇:78.5℃;环己醇:161.1 ℃;未知物四、试剂用量规格用胶头滴管在外管中滴入欲测定沸点的样品5~6滴。
样品不宜过少,否则有可能在测定出其沸点前就已经气化完毕。
五、仪器装置铁架台(铁夹)、酒精灯、b形管、毛细管、玻璃管(φ5mm,一端封口)、温度计、橡皮圈;六、实验步骤及现象1、样品的填装用胶头滴管在外管中滴入欲测定沸点的无水乙醇样品5~6滴。
样品不宜过少,否则有可能在测定出其沸点前就已经气化完毕。
把内管开口向下插入装有样品的外管的底部,并用橡皮圈将外管固定在温度计上,使样品的高度恰好与温度计的水银球高度重合。
2、样品的升温以每分钟4~5℃的速度加热升温。
随着温度的升高,内管内的蒸气压逐渐增大。
随着不断加热,液体分子的气化加快,可以看到内管中有小气泡冒出。
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气泡冒出速度越来越快。
加热到达甚至超过样品的沸点时,将会发现内管中有一连串的小气泡冒出。
3、读数与记录当出现一连串均匀的小气泡时停止加热,使浴液温度自行下降。
随着温度的降低,气泡逸出的速度渐渐减慢。
仔细观察,记下最后一个气泡出现而刚欲缩回至内管的一瞬间时的温度,就是此液体的沸点。
因为这种现象表明此时毛细管内液体的蒸汽压与外界大气压平衡。
4、后处理将温度计从浴液中拿出,冷却至接近室温后,用纸擦去甘油后,再用水冲洗干净。
待浴液冷却后,方可将甘油倒回瓶中回收,否则热的甘油可能导致烫伤。
最后拆除实验装置,将结果送交指导老师检查。
实验十 几种液体化合物的沸点测定及未知物的鉴定

实验十几种液体化合物的沸点测定及未知物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微量法测沸点的原理、意义和操作程序。
二、实验原理:见本章2.2.1.1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⑴仪器
提勒管沸点管毛细管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
⑵试剂
丙酮无水乙醇水环己醇液体石蜡浓硫酸
四、实验步骤:
⑴将待测样品装入沸点管,使液高约1cm。
将一端封闭的毛
细管开口向下插入液体中。
将沸点管用橡皮圈系于温度计上,插
入盛有浓硫酸的管中,勿使橡皮圈触到浓硫酸。
⑵当温度缓慢升高时,即会有小气泡从毛细管逸出,此时注
意观察,当气泡连续成串逸出时立即停止加热。
当气泡恰要停止
逸出并将要缩入毛细管内时,记录温度计上所示读数,即为沸点。
⑶待温度下降20~30℃,重新加热再测一次,两次测定数据
不应超过1~2℃。
⑷测定丙酮、乙醇、水、环己醇等液体的沸点,并测定几个
未知物的沸点。
五、注释:图2-29 微量法测定沸点装置图
根据所测试样的沸点高低选择传热介质。
常用的传热介质如下:水<100℃、液体石蜡<220℃、浓硫酸<250℃、磷酸<300℃、硅油<350℃
六、思考题:
⑴微量法沸点测定与常量法沸点测定有什么不同?
⑵微量法沸点测定操作中,如何准确判断沸腾现象及相应温度?连续气泡与气泡回缩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的目的是测定给定物质的沸点,以便对其纯度进行评估。
实验原理,沸点是指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从液态到气态的温度。
在沸点时,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大气压,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温度变化来确定物质的沸点。
沸点的测定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来完成。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和物质,首先准备一个饱和蒸气压温度计、加热设备、试管和待测物质。
2. 装置实验装置,将饱和蒸气压温度计放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入加热设备中。
3. 加热待测物质,开始加热待测物质,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当温度开始上升时,记录下温度。
4. 观察沸点,当温度开始稳定并不再上升时,记录下此时的温度,这个温度即为待测物质的沸点。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物质,甲醇。
实验环境,标准大气压。
实验结果,甲醇的沸点为64.7摄氏度。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知甲醇的沸点为64.7摄氏度。
这个数值可以与文献值进行比对,以确定甲醇的纯度。
如果实验结果与文献值相差较大,说明待测物质可能存在杂质或者不纯。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测定甲醇的沸点,成功得出了该物质的沸点数值。
通过这个数值,我们可以初步评估甲醇的纯度,并且可以为后续的实验和应用提供参考。
同时,本实验也展示了沸点测定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步骤,对于化学实验的基础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加热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
2. 实验设备和试剂要保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设备和试剂,做好实验室卫生。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甲醇的沸点,并且得出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和结论。
这对于我们理解物质性质、纯度评估以及化学实验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实验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室名称:XXXX实验室实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液体的沸点来研究其物理性质,了解沸点与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原理:液体的沸点是指在一定的大气压下,与液体相平衡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部大气压时,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
沸点是一种特定物质所独有的性质,可以用来判断物质纯度和相关化学物质的性质。
实验器材:1. 沸点仪:用于对液体样品进行沸点测定的仪器,与温度计、加热系统等设备相连接。
2. 温度计:用于测量液体样品的温度,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或电子温度计。
3. 镇静器:用于减少温度变化对温度计读数产生的影响。
4. 沉水式热水浴:可以提供恒温环境,维持沸点实验的恒定温度。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的需要,取适量待测的液体样品,装入沸点仪的蒸馏釜中。
2. 开启沉水式热水浴,调节加热系统的功率,使热水温度逐渐上升,将液体样品加热。
3. 当液体样品达到沸点时,液体开始沸腾,同时读取温度计上的数据,记录下液体的沸点温度。
4. 关闭加热系统和沉水式热水浴,待系统冷却后,清洗相关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待测液体样品A进行沸点测定,测得其沸点温度为XXX摄氏度。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测定得到的液体样品A的沸点,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其物理性质以及在大气压下与蒸汽相平衡的温度。
根据沸点法则,沸点与液体的物质性质、压力、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有关。
总结与结论:本实验通过沸点测定方法,成功测定了液体样品A的沸点温度为XXX摄氏度。
沸点是一种物质的特征性质,通过测定物质的沸点可以推断其纯度、分子结构、相互作用力等信息。
沸点实验是物理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改进方向:1. 温度计的读数误差:由于温度计的准确度限制和实验中温度的变化,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温度计来提高测量精度。
2. 大气压力的影响:实验中假设大气压力不变,但实际上大气压力的变化会对沸点测定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沸点及其测定实验报告

沸点及其测定实验报告沸点及其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沸点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测定物质的沸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纯度、性质以及用途。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物质的沸点,探究物质的性质和纯度。
实验目的1. 了解沸点的概念和意义;2. 学习使用常见的沸点测定仪器和方法;3. 探究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
实验材料和仪器1. 物质样品:甲醇、乙醇、丙酮、水;2. 实验仪器:沸点测定仪、温度计、试管、酒精灯。
实验步骤1. 将沸点测定仪装置好,确保温度计的气球完全浸入样品中;2. 将甲醇倒入试管中,放入沸点测定仪中,并点燃酒精灯;3. 逐渐加热甲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当示数稳定在某一数值时,记录下该数值为甲醇的沸点;4. 重复步骤3,测定乙醇、丙酮和水的沸点;5. 清洗实验仪器,准备下一轮实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了不同物质的沸点如下:甲醇:64℃乙醇:78℃丙酮:56℃水:100℃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沸点,这是由于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所致。
甲醇、乙醇和丙酮的沸点都低于水,说明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弱,易于从液态转变为气态;2. 水的沸点较高,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力较强,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克服这种作用力,使水转变为气态;3. 实验结果与已知数据相符,说明实验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1. 温度计示数的误差:温度计示数可能受到环境温度、仪器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可以通过使用更精确的温度计来减小误差;2. 沸点测定仪的不稳定性:沸点测定仪的加热速度、加热均匀性等因素可能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可以通过使用更稳定的仪器来提高测定精度;3. 样品纯度的影响:如果样品不纯,其中可能含有其他物质,会导致沸点的偏移。
可以通过使用纯度较高的样品来减小误差。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沸点测定,我们了解了沸点的概念和意义,并探究了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
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沸点是一种物理性质,它是指液体在一定的压强下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开始剧烈汽化的温度。
沸点是物质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定不同溶剂的沸点来了解沸点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本实验所需仪器如下:醇灯、恒温水浴锅、温度计、三角支架、魔鬼精密筒等。
所需试剂包括:冷却液、高沸点有机溶剂和低沸点有机溶剂。
2.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恒温水浴锅放置在实验台上,加入足够的水并加热至沸腾状态。
同时,将醇灯点燃,放置在三角支架上的魔鬼精密筒上,调整火焰大小以确保温度适宜。
(2) 测定高沸点溶剂的沸点:取一定量的高沸点溶剂倒入魔鬼精密筒中,用温度计沿魔鬼精密筒的螺旋壳壁测定溶剂的沸点。
(3) 测定低沸点溶剂的沸点:与测定高沸点溶剂沸点的步骤相同,取一定量的低沸点溶剂进行测定。
(4) 测定冷却液的沸点:将冷却液倒入魔鬼精密筒中,并测定沸点。
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分别测得了苯、甲醇和水的沸点。
苯的沸点为80.1℃,甲醇的沸点为64.7℃,水的沸点为100℃。
由此可见,不同溶剂的沸点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不同溶剂中分子间作用力不同所致。
苯为疏水性溶剂,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因此具有较低的沸点;甲醇为极性溶剂,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因此具有较高的沸点;而水则由于其氢键作用力的存在,具有较高的沸点。
实验误差的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差:1. 温度计的精度误差:由于温度计的精度限制,测量的温度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实验中应注意选择较为精确的温度计进行测量。
2. 热量损失误差: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热量的损失,从而影响到测量结果。
为减小这一误差,应尽量保持实验环境温度稳定,并避免冷却液过早蒸发。
3. 操作误差:操作的不精确性也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实验人员应在实验中保持细心和耐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沸点测定的实验报告

沸点测定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以沸点测定的实验引言:沸点是指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它是物质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物质的沸点也有所差异。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物质的沸点,探究物质的挥发性和纯度,并进一步了解液体的性质。
实验器材:1.酒精灯:用于提供加热源;2.试管:用于装载待测试物质;3.温度计: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检查酒精灯和温度计的工作状态;b.清洗试管,确保无杂质;c.选择待测试的物质,如水、酒精、石油醚等。
2.测定物质的沸点:a.将试管倒立放入试管架上;b.将待测试的物质倒入试管中约占三分之一;c.点燃酒精灯,将试管加热;d.用温度计沿着试管内壁插入待测试物质中央,待温度读数稳定后记录下来;e.停止加热,等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
3.重复实验:a.清洗试管,准备下一个待测试物质;b.重复步骤2,测定其他物质的沸点。
4.数据记录与分析:a.将实验中得到的沸点数据整理并记录;b.对比不同物质的沸点,分析其差异的原因;c.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物质的挥发性和纯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测得了水、酒精和石油醚的沸点分别为100℃、78℃和40℃。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沸点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导致的。
水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故其沸点较高;而酒精分子之间也有氢键作用,但较水弱,所以其沸点较低;石油醚则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因此其沸点最低。
实验还发现纯度对沸点也有一定影响。
纯度高的物质沸点相对较为稳定,而杂质的存在会导致沸点升高或降低。
因此,通过测定物质的沸点可以初步判断其纯度情况,为进一步的实验和应用提供参考。
结论:本实验通过以沸点测定的方法,成功测定了水、酒精和石油醚的沸点,并分析了不同物质沸点的差异和纯度对沸点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物质的沸点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纯度密切相关。
通过沸点的测定,不仅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初步判断其纯度情况。
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沸点测定的原理和意义。
2、掌握常量法测定液体沸点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当液体的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体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液体的沸点。
在一定压力下,纯液体具有固定的沸点。
如果液体不纯,其沸点会有所变化,而且沸程也会增大。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沸点测定管温度计(量程 0 150℃)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橡胶塞2、试剂:乙醇(分析纯)四、实验步骤1、安装装置将沸点测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测定管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插入温度计,使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液体中部,但不要接触瓶壁。
在测定管的支管上套上一个小橡胶塞,以防止加热时液体溅出。
2、加热用酒精灯在测定管的底部加热,注意火焰不要太大,要均匀加热。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当温度开始上升时,适当减慢加热速度。
3、记录数据当液体开始沸腾,并且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记录此时的温度,即为乙醇的沸点。
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温度是否有变化。
4、停止加热实验完毕,先移去酒精灯,待温度下降一些后,再取出温度计和测定管。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本次实验中,乙醇开始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785℃,稳定后的示数为 783℃。
2、数据处理本次实验中乙醇的沸点取稳定后的示数,即 783℃。
六、实验结果分析1、误差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误差:读取温度计示数时,可能存在视角偏差导致读数不准确。
(2)加热不均匀:在加热过程中,如果火焰不均匀,可能导致液体受热不均,从而影响沸点的测定。
(3)环境因素: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气压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改进措施(1)读取温度计时,应确保视线与温度计刻度线相平,以减小读数误差。
(2)加热时应尽量使火焰均匀,可通过调整酒精灯的位置或使用石棉网来实现。
(3)在实验前,应先了解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气压,并在实验报告中注明,以便对结果进行修正。
七、注意事项1、加热时要缓慢均匀,避免液体暴沸。
2、温度计的位置要正确,不能接触瓶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几种液体化合物的沸点测定及未知物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微量法测沸点的原理、意义和操作程序。
二、实验原理:见本章2.2.1.1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⑴仪器
提勒管沸点管毛细管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
⑵试剂
丙酮无水乙醇水环己醇液体石蜡浓硫酸
四、实验步骤:
⑴将待测样品装入沸点管,使液高约1cm。
将一端封闭的毛
细管开口向下插入液体中。
将沸点管用橡皮圈系于温度计上,插
入盛有浓硫酸的管中,勿使橡皮圈触到浓硫酸。
⑵当温度缓慢升高时,即会有小气泡从毛细管逸出,此时注
意观察,当气泡连续成串逸出时立即停止加热。
当气泡恰要停止
逸出并将要缩入毛细管内时,记录温度计上所示读数,即为沸点。
⑶待温度下降20~30℃,重新加热再测一次,两次测定数据
不应超过1~2℃。
⑷测定丙酮、乙醇、水、环己醇等液体的沸点,并测定几个
未知物的沸点。
五、注释:图2-29 微量法测定沸点装置图
根据所测试样的沸点高低选择传热介质。
常用的传热介质如下:水<100℃、液体石蜡<220℃、浓硫酸<250℃、磷酸<300℃、硅油<350℃
六、思考题:
⑴微量法沸点测定与常量法沸点测定有什么不同?
⑵微量法沸点测定操作中,如何准确判断沸腾现象及相应温度?连续气泡与气泡回缩二者的关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