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 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存疑

合集下载

《文选》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存疑

《文选》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存疑

《文选》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存疑
张莉
【期刊名称】《河南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文选》版本众多,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存有民国以前《文选》共有61种版本,其中所存清乾隆三十七年叶氏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及其重印、翻刻本18种,本文对这18种版本进行比对,罗列存疑,以求专家、学者提出新解。

【总页数】3页(P126-128)
【作者】张莉
【作者单位】河南省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
【相关文献】
1.《琵琶记》的代表性刻本:凌濛初朱墨套印本琵琶记四卷元高明撰附录一卷明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 [J], 刘冰
2.明刊朱墨套印本《南柯記》述評 [J], 華瑋
3.《绣襦记》六十种曲本与朱墨套印本的比较研究 [J], 苏秋婷
4.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琵琶记》价值估衡与评点浅析 [J], 尹超凡
5.关于中国现存最早的元刻朱墨套印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J], 沈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辨伪名词解释

辨伪名词解释

辨伪名词解释辨伪是指为古籍或内容进行鉴别辨认,以区别其真伪的一种研究方法。

古籍辨伪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①关于古籍文献名称、作者、著作年代真伪等的考辨;②关于书籍内容(如事实、论说真伪等)的考辨。

前者和古籍版本学、目录学的关系较密切,后者则与校雠学及史学中的史料考辨工作相近。

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著者、书名和著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

【拓展】辨伪可以从资料本身的内容、体裁、语言入手,也可以从资料的社会反映入手。

总而言之,约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1.查目录。

这种方法的主要任务是查一下书的源流。

因为一部有价值的书多多少少会在目录中,或其他著作中有所反映。

清王士禄云:"凡古书源流,存亡真赝,《汉。

艺文》《隋:经籍》降及郑《通志》、马《通考》诸书,可覆而按也。

"s82]叶德辉也说:"鉴别之道,必先自通知目录始。

目录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阮文达元《覃经室外集》(原注:即四库未收书目,兹从全集原名)为途径,不通目录,不知古书之存亡,一切伪撰抄撮、张冠李戴之书,杂然滥收,淆乱耳目,此目录之学,所以必时时勤考也。

"1583]梁启超又将这种方法细分为五点:(1)从旧志不著录,而定其伪或可疑。

(2)从前志著录,后志已佚,而定其伪或可疑。

(3)从今本和旧志说的卷数、篇数不同,而定其伪或可疑。

(4)从旧志无著者姓名,而定后人随便附上去的姓名是伪。

(5)从旧志或注家已明言是伪书,而信其说。

[S841试举一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二二著录《列仙传》二卷,并指出:"汉刘向撰。

凡七十二人。

每传有赞,似非向本书,西汉人文章不尔也。

"明胡应麟进一步分析道:"《汉书艺文志》刘向所叙六十七篇,止《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而无此书。

《七略》刘歆所定,果向有此书,班氏决弗遗,盖伪撰也。

当是六朝间人因向传列女,又好神仙家言,遂伪撰托之。

《文选》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存疑

《文选》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存疑

《文选》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存疑作者:张莉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06期关键词:文选;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存疑摘要:《文选》版本众多,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存有民国以前《文选》共有61种版本,其中所存清乾隆三十七年叶氏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及其重印、翻刻本18种,本文对这18种版本进行比对,罗列存疑,以求专家、学者提出新解。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6-0126-031 引言《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自南朝梁问世以来约1500年,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流传甚广。

《文选》版本众多,尤以明清时期鼎盛。

其中清乾隆三十七年叶树藩之海录轩朱墨套印本(以后简称海录轩本)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海录轩本历经多次重印与翻刻,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海录轩”版本。

2007年河南省图书馆开展古籍普查,工作中发现了许多版本的《文选》,随即对所存《文选》的版本进行比较,产生诸多疑问,尤其是海录轩朱墨套印本疑点众多。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现存《文选》共有61种版本,其中所存清乾隆三十七年叶氏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及其重印、翻刻本18种,在众多的“海录轩”刻本中,究竟哪一个是海录轩原刻本,甚为疑惑。

本着溯本求源和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即对手边尚能找到的有关线索进行研究比对。

为此翻阅了苏州大学文学院范志新的《文选版本论稿》(以下简称范稿),其中就海录轩刻本的问题有着详细的说明,参照范志新的观点与我馆现存之海录轩本比对仍有出入。

后与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所存海录轩本比对仍有部分不同。

换句话说,竟然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本子,海录轩原刻本的真面目是怎样?一时成为拨不开的迷雾。

在此将诸版本中之疑点选出几处进行比对,以求前辈、师长、学者、同行提出新的见解。

2 叶树藩海录轩刻本长洲叶树藩清乾隆三十七年所刻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在李善注《文选》诸本中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本子。

其在继承汲古阁本的基础上有所补苴订正,同时采用了当时研究《文选》较有成就的何焯(义门)的校勘、评语。

最早最全最真的《明文海》抄本

最早最全最真的《明文海》抄本

最早最全最真的《明文海》抄本
徐由由
【期刊名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卷),期】2001()F04
【摘要】《明文海》是一部上继昭明文选、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诸书,且保
存明一代文献的宏编巨著,可谓一代文章之渊薮。

为我们研究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各方面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史料。

未曾刊刻,流传稀少。

《全国古籍善本目录》著录海内存有五部: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藏稿本,仅存十六卷。

陕西高陵县图书馆抄本亦只存十四卷。

较为完整的就数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以及浙江图书馆所藏的三部抄本。

一九八七年骆兆平先生在《<明文海>稿本述略》中认为浙图
本是最接近原稿本,但语焉未详,笔者为此特查阅了浙图本,今特向学界介绍点具体情况,供研究、参考。

【总页数】3页(P38-40)
【关键词】抄本;文选;文类;刊刻;稿本;述略;文章;史料;江宁;明代
【作者】徐由由
【作者单位】浙江图书馆古籍部.浙江杭州3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I206.2
【相关文献】
1.天津明抄本和日本藏抄本<万历起居注> [J], 南炳文
2.最真的梦——翁希明和他的三元催化器 [J], 蔡戎;
3.霞浦抄本夷偈《明使讚》《送佛讚》考釋——兼説霞浦抄本與敦煌吐魯番研究之關係 [J], 林悟殊
4.中国人拍摄最早最全的敦煌石窟旧照回归故里 [J],
5.最权威最全面最及时的工会媒体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_00017

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_00017

霍邱中学2021-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魏晋开场,个人书画创作开场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开展。

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

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HY王的爱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那么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

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到达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

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那么每况愈下。

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

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

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局部为清室所搜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

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局部。

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者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奉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

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

王献之的?中秋帖?那么置于御书房。

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

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

钱泰吉题跋辑考

钱泰吉题跋辑考

90·文献学研究·钱泰吉题跋辑考林才伟(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 250199)摘 要:钱泰吉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学家、版本学家。

钱氏观书有得,则撰首尾题跋,此类题跋是研究其生平行历及交游的原始材料。

近来《甘泉乡人题跋》汇编成集,尤为可观。

然钱氏藏书甚丰,交游尤广,其题跋之整理难免有遗珠之憾。

文章收集了作者各处得见钱泰吉集外题跋数则,结合《甘泉乡人稿》等相关著述,考补钱氏流离上海、寓居安庆期间的生平行历,并钩沉其与吴云、六舟、蒋光焴、蒋光煦、孙衣言等名家之交游,以飨学界。

关键词:钱泰吉;题跋;《甘泉乡人题跋》;交游中图分类号:G256.4 文献标识码:AA Critical Compilation of Qian Taiji's PostscriptsAbstract Qian Taiji was a famous book collector, textual critic, and bibliographer in the Qing Dynasty. When Qianread a book and found it worthwhile, he would write postscripts. These kinds of writings are important source materials for studying his life and travelling. Recently, a collection of Qian's postscripts entitled Ganquanxiangrentiba has been compiled and is particularly worth seeing. However, despite Qian's extensive book collection and travelling wide, there are still some missing postscripts. This article collects various postscripts by Qian that were not included in his published works, and supplements Qian's life and social network during his time in Shanghai and Anqing by combining them with related writings such as Ganquanxiangrengao . It also delves into his travelling with famous scholars such as Wu Yun, Liu Zhou, Jiang Guangyan, Jiang Guangxu, and Sun Yiyuan, to provide a feast for the academic community.Key words Qian Taiji; postscripts; Ganquanxiangrentiba ;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本文系2022年度山东大学文学院科研项目“《史记》钱泰吉批校辑录与研究”(项目编号:202250250121)的阶段性成果。

[转载]温庭筠《金荃词》

[转载]温庭筠《金荃词》

[转载]温庭筠《⾦荃词》原⽂地址:温庭筠《⾦荃词》作者:⼀⽶阳光温庭筠《⾦荃词》温庭筠(⼋⼀⼆~⼋七○),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西祁县)⼈。

相貌奇丑,⼈称“温钟馗”。

初⾄京师,⼈⼠翕然推重,与当世诗⼈李商隐齐名,号“温李”。

然⽣性傲岸,恃才诡激,好讥诃权贵,取憎于时,尤为宰相令狐綯所不容,由是累年不第。

宣宗⼤中⼗三年(⼋五九)始授隋县尉,终仕国⼦助教。

事迹见《旧唐书》卷⼀九○下、《新唐书》卷九⼀《温⼤雅传》附、《唐诗纪事》卷五四、《唐才⼦传校笺》卷⼋、夏承焘《唐宋词⼈年谱·温飞卿系年》。

温庭筠词,原有《⾦荃集》,欧阳炯《花间集序》即称“近代温飞卿复有《⾦荃集》”,⽽未⾔卷数。

《新唐书·艺⽂志》著录有《⾦荃集》⼗卷,然未知是否为词之专集。

清顾嗣⽴跋《温飞卿诗集》谓见宋刻《⾦荃词》⼀卷,然此本既未见公私著录,⼜未闻流传,不⽆可疑。

今存温词,始见于《花间集》所录六⼗六⾸;近⼈刘毓盘《唐五代宋辽⾦元名家词辑》有《⾦荃词》⼀卷(简称刘辑本),收词七⼗⼆⾸;王国维《唐五代⼆⼗⼀家词辑》有《⾦荃词》⼀卷,收词七⼗⾸;卢冀野《温飞卿及其词》辑有《词录》,得词六⼗七⾸,系据《花间集》、《尊前集》⽽录之。

案《花间集》北宋刊本早已亡佚,今传最早之本为南宋绍兴⼗⼋年(⼀⼀四⼋)刊晁谦之跋本(简称晁本),⼀九五五年⽂学古籍刊⾏社有影印本。

其次为淳熙⼗⼀、⼗⼆年(⼀⼀⼋四——⼀⼀⼋五)鄂州刊公⽂册⼦纸本(简称鄂本),《四印斋所刻词》本据以仿刻,《四部备要》本⼜据四印斋本排印。

另明末⽑⽒汲古阁刊《词苑英华》本(简称⽑本)谓出⾃南宋开禧元年(⼀⼆○五)陆游⼆跋本,然开禧本久佚。

明刊《花间集》本颇丛杂,知见者有:⼀、正德⾟巳(⼀五⼆⼆)陆元⼤覆刻晁谦之跋本(简称陆本),此本校印颇精,校正晁本错刻约三⼗处。

《景刊宋⾦元明本词》本即据陆本景刊,清光绪⼗四年(⼀⼋⼋⼋)《邵武徐⽒丛书》本亦据陆本翻刻。

⼆、明万历⼋年(⼀五○⼋)茅⽒凌霞⼭房刊本(简称茅本)。

《文选》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存疑

《文选》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存疑
第 3 卷 第 6期 1
河 南图 书馆 学刊
21 年 1 01 2月
《 文选》 海录轩朱墨套 印本存疑
张 莉
( 南省 图 书 馆 , 南 郑 州 河 河 405 ) 5 0 2
关 键词 : 文选 ; 录轩 朱墨 套 印本 ; 海 存疑
摘 要 : 文 选》 《 版本 众 多 , 南省 图书馆 古籍部 存 有 民 国以前 《 选》 有 6 河 文 共 1种版 本 , 中所 存 清乾 隆 三 十七 其
文学 院范 志 新 的 《 选 版本 论 稿 》 以下简 称 范 稿 ) 文 ( , 其 中就 海 录 轩刻 本 的问 题有 着 详 细 的说 明 .参 照范 志 新 的观 点 与 我 馆 现 存 之 海 录轩 本 比对 仍 有 出 入 。
后 与 湖 北 省 图 书馆 、武 汉 大学 图书 馆所 存 海 录 轩本
年 叶 氏 海录 轩朱 墨套 印本 及 其 重印 、 翻刻 本 1 8种 , 本文 对这 1 版本 进行 比对 , 8种 罗列存 疑 , 以求 专 家 、 学者提 出新 解 。 中图分 类 号 : 2 6 G 5
l 引 言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3 1 8 (0 1 0 — 1 6 0 10 — 5 8 2 1 )6 0 2 — 3 印本 , 在李 善 注 《 选 》 本 中是 一 种 较 为 重 要 的本 文 诸 子 在 继 承汲 古 阁 本 的基 础 上有 所 补 苴订 正 . 时 其 同 采 用 了当 时研 究 《 选 》 有 成就 的何 焯 ( f ) 校 文 较 义 -的 j 勘 、 语。 评 叶树 藩在 《 重刻 文 选 序 》 日 :吾 吴 何 义 门 中 “ 先 生 评是 书 ,于李 善 多 所 考证 ,士 论 服其 精 核 。 又 ” 云 :《 “ 文选 》 横 七 代 , 列 百 家 。 者 蠡 测 管 窥 , 纵 胪 读 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6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年12月1引言《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自南朝梁问世以来约1500年,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流传甚广。

《文选》版本众多,尤以明清时期鼎盛。

其中清乾隆三十七年叶树藩之海录轩朱墨套印本(以后简称海录轩本)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海录轩本历经多次重印与翻刻,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海录轩”版本。

2007年河南省图书馆开展古籍普查,工作中发现了许多版本的《文选》,随即对所存《文选》的版本进行比较,产生诸多疑问,尤其是海录轩朱墨套印本疑点众多。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现存《文选》共有61种版本,其中所存清乾隆三十七年叶氏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及其重印、翻刻本18种,在众多的“海录轩”刻本中,究竟哪一个是海录轩原刻本,甚为疑惑。

本着溯本求源和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即对手边尚能找到的有关线索进行研究比对。

为此翻阅了苏州大学文学院范志新的《文选版本论稿》(以下简称范稿),其中就海录轩刻本的问题有着详细的说明,参照范志新的观点与我馆现存之海录轩本比对仍有出入。

后与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所存海录轩本比对仍有部分不同。

换句话说,竟然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本子,海录轩原刻本的真面目是怎样?一时成为拨不开的迷雾。

在此将诸版本中之疑点选出几处进行比对,以求前辈、师长、学者、同行提出新的见解。

2叶树藩海录轩刻本长洲叶树藩清乾隆三十七年所刻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在李善注《文选》诸本中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本子。

其在继承汲古阁本的基础上有所补苴订正,同时采用了当时研究《文选》较有成就的何焯(义门)的校勘、评语。

叶树藩在《重刻文选序》中曰:“吾吴何义门先生评是书,于李善多所考证,士论服其精核。

”又云:“《文选》纵横七代,胪列百家。

读者蠡测管窥,忙无津畔,披裘挚领,探骊得珠,不得不籍于评点。

”是书之体例,采用何氏之评。

其《凡例》云:“卷帙则仍毛氏而正其脱误,评点则遵义门而详为厘订。

”叶氏海录轩本使用朱墨套印技术,其《凡例》云:“用套版刷印,非炫华饰,实欲展卷了然”。

正文墨印,叶评朱色,开卷赏心悦目,自然是追捧者众多。

海录轩本品大纸白,版心下端刻有“海录轩”三字。

其内封钤有“海录轩”朱文圆印、“长州叶氏图书”白文方印。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有多种海录轩本,其中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善集16741)、湖北省图书馆(中善集16742)两单位所藏海录轩本均被收录。

经委托武大图书馆研究馆员李玉安、湖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天翔与他们各自馆藏进行比对,同时与苏州大学文学院范志新的《文选版本论稿》中所提相关内容一一比对如下:2.1卷一卷端前的序、表、凡例、目录之排列顺序:范稿:卷首首冠叶树藩序,其后依次为萧统序、李善表、凡例、目录。

湖北省图书馆:卷首首冠叶树藩序、萧统序、凡例、目录、李善表。

武大图书馆:卷首首冠叶树藩序、凡例、萧统序、李善表,无目录。

河南省图书馆:卷首首冠叶树藩序,凡例、目录、《文选》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存疑张莉(河南省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52)关键词:文选;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存疑摘要:《文选》版本众多,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存有民国以前《文选》共有61种版本,其中所存清乾隆三十七年叶氏海录轩朱墨套印本及其重印、翻刻本18种,本文对这18种版本进行比对,罗列存疑,以求专家、学者提出新解。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6-0126-03收稿日期:2011-10-16作者简介:张莉(1963-),河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126萧统序、李善表。

(1104)(1104号藏本是河南省图书馆唯一一种定为清乾隆三十七年叶树藩海录轩朱墨套印本。

以后不再标示1104。

)2.2卷一班固《两都赋》,眉评:“增盘崔嵬,《后汉书》……注云”:范稿:“注”字误作“法”。

湖北省图书馆:“注”字无误。

武大图书馆:“注”字无误。

河南省图书馆:“注”字无误。

2.3卷二张衡《西京赋》,“薛综注”眉评:“此注谓出于薛综,疑是假托。

”范稿:“出”字误作“止”;湖北省图书馆:“出”字误作“山”。

武大图书馆:“出”字无误。

河南省图书馆:“出”字无误。

2.4卷二十六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眉评:“当云自永以来不书甲子,诗自《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稻》一篇外,无复书者……又一年庚申,宋代晋,改元永初。

”范稿:“又一年”的“一”字在第九行第一個字。

湖北省图书馆:“又一年”的“一”字在第八行末。

河南省图书馆:“又一年”的“一”字在第八行末。

2.5卷二十七颜延年《北使洛上》,眉评:“秋成赋,洛作诗”。

范稿:“秋成赋,洛作诗”分作两行。

湖北省图书馆:“秋成赋,延作诗”分作两行。

河南省图书馆:“安仁感秋成赋,延之赴洛作诗”。

2.6卷五十四之刘孝标《辨命论》(卷末)“岂有史公、董相不遇之文乎”注:“《仲舒集》有《士不遇赋》。

”范稿:“赋”字误作“贱”。

湖北省图书馆:“赋”字误作“贱”。

河南省图书馆:“赋”字误作“贱”。

2.7网上一位叫文泉清的认为:扉页有“海录轩”圆形大印\“长洲叶氏图书”方形大印以及叶树藩乾隆三十七年序后有“树藩”\“涵峰”两小印的,基本可认为是原刻。

武大图书馆所藏其内封钤有“海録轩”朱文圆印、“长州叶氏图书”白文方印。

河南省图书馆藏第1104号书中未见钤有“海録轩”朱文圆印、“长州叶氏图书”白文方印。

3叶树藩海录轩朱墨套印本之重刊本海录轩本是毛氏汲古阁本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支流之一,其重刻本有十几种之多,流传很广,其中有据可查的如嘉庆九年双桂堂重刊李善注六十卷本,同治十一年广州翰墨园重刊李善注六十卷,光绪元年成都尊经书院重刊李善注六十卷,皆为海录轩本的重刊,及民国三十一年无名氏重印尊经书院本李善注六十卷,都还是源流分明,但还有一些这个系列的版本,其版心题有“海录轩”,且并未注明何许人重刊,其内容与原刊本相同,其朱色眉批稍有出入的本子,只能认为其是坊间的刻本。

如河南省图书馆藏有双桂堂本及翻刻海录轩朱墨套印本11种。

其中4.9.1∕13牌记上题:桂月楼发兑。

此为坊间翻刻之印记。

这11种翻刻本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提之海录轩刻朱墨套印本(即湖北省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所藏之刊本)比对都有着些许不同,现将不同之处罗列如下:3.1卷一卷端前的序、表、凡例、目录之排列顺序:湖北省图书馆:卷首首冠叶树藩序、其后依次为萧统序、凡例、目录、李善表。

武大图书馆:卷首首冠叶树藩序,其后依次为凡例、萧统序、李善表,无目录。

0274(以下河南省图书馆的用索书号代替):卷首首冠萧统序、叶树藩序、李善表、凡例、目录。

0275:卷首首冠萧统序、叶树藩序、李善表。

0277:卷首首冠萧统序、叶树藩序、李善表。

0278:卷首首冠萧统序、叶树藩序、李善表、凡例、目录。

0279:卷首首冠叶树藩序、萧统序、李善表、凡例、目录。

1101(1103):卷首首冠叶树藩序、李善表、萧统序、凡例、目录。

1102:卷首首冠叶树藩序、萧统序、李善表、凡例、目录。

43.1/4-1、43.1/4-3、43.1/4-4:卷首首冠叶树藩序、萧统序、李善表、凡例、目录。

43.1/4-2:卷首首冠萧统序、李善表、叶树藩序、凡例、目录。

4.9.1/11:卷首首冠李善表、叶树藩序、萧统序、凡例、目录。

4.9.1/13:卷首首冠萧统序、叶树藩序、李善表、凡例、目录。

3.2卷一之班固《两都赋》,眉评:“增盘崔嵬,《后汉书》……注云”:湖北省图书馆:“注”字无误。

武大图书馆:“注”字无误。

1270274:“注”字无误。

0275:“注”字无误。

0277:“注”字无误。

0278:“注”字无误。

1101(1103):“注”字无误。

1102:“出”字误作“止”。

43.1/4-1、43.1/4-3、43.1/4-4:“注”字误作“法”。

43.1/4-2:“注”字无误。

4.9.1/11:“注”字无误。

4.9.1/13:“注”字无误。

3.3卷三之张衡《东京赋》,叶树藩按语补注“髶髦被绣”云:“魏文帝《列异传》云:秦文公时,梓树化为牛以骑擊之,骑不胜,或堕地,髻解被发,牛畏之入水,……”湖北省图书馆:“擊”字不误。

武大图书馆:“擊”字不误。

0274:“擊”字误作“事”。

0275:“擊”字误作“事”。

0277:“擊”字误作“事”。

0278:“擊”字误作“事”。

1101(1103):“擊”字误作“繋”。

1102:“擊”字不误。

43.1/4-1、43.1/4-3、43.1/4-4:“擊”字不误。

43.1/4-2:“擊”字不误。

4.9.1/11:“擊”字误作“繋”。

4.9.1/13:“擊”字误作“事”。

3.5卷二十六之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眉评:“当云自永以来不书甲子,诗自《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稻》一篇外,无复书者……又一年庚申,宋代晋,改元永初。

”湖北省图书馆:“又一年”的“一”字在第八行末。

武大图书馆:未比对0274:“又一年”的“一”在第九行第一個字。

0275:“又一年”的“一”在第九行第一個字。

0277:“又一年”的“一”字在第八行末。

1101(1103):“又一年”的“一”在第九行第一個字。

1102:“又一年”的“一”字在第八行末。

43.1/4-1(43.1/4-3,43.1/4-4):“又一年”的“一”字在第八行末。

43.1/4-2:“又一年”的“一”字在第八行末。

4.9.1/11:“又一年”的“一”在第九行第一個字。

4.9.1/13:“又一年”的“一”在第九行第一個字。

3.6卷二十七之颜延年《北使洛上》,眉评:“秋成赋,洛作诗”。

湖北省图书馆:上眉评:“秋成赋,延作诗”。

0274:眉评为“安仁感秋成赋,延之玩洛作诗”。

0275:眉评为“安仁感秋成赋,延之玩洛作诗”。

0277:眉评为“安仁感秋成赋,延之玩洛作诗”。

1101(1103):上眉评为“安仁感秋成赋,延之玩洛作诗”。

1102:眉评为“安仁感秋成赋,延之赴洛作诗”。

43.1/4-1、43.1/4-3、43.1/4-4:眉评为:“安仁感秋成赋,延之赴洛作诗”。

43.1/4-2:眉评为:“安仁感秋成赋,延之赴洛作诗”。

4.9.1/11:眉评为“安仁感秋成赋,延之玩洛作诗”。

4.9.1/13:眉评为“安仁感秋成赋,延之玩洛作诗”。

3.7卷五十四之刘孝标《辨命论》(卷末)“岂有史公、董相不遇之文乎”注:“《仲舒集》有《士不遇赋》。

”湖北省图书馆:“赋”字误作“贱”。

0274:“赋”字误作“贱”。

0275:“赋”字误作“贱”。

0276:“赋”字误作“贱”。

0277:“赋”字不误。

1101(1103):“赋”字误作“贱”。

1102:“赋”字不误。

1569:“赋”字不误。

43.1/4-1、43.1/4-3、43.1/4-4:“赋”字误作“贱”。

43.1/4-2:“赋”字不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