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论一、福利与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目的:是满足社会中所有个人的社会、经济、健康和娱乐的需要。
社会福利旨在提升所有年龄群体的社会功能,无论他们是富裕还是贫穷。
(一)福利的概念(welfare )●人们通常将福利理解为“幸福”或“幸运”,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说,福利可以定义为能够让人们生活幸福的条件。
●联合国社会开发研究所这样来认识福利的,它首先把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营养、居住、保健等,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第二类是基本的文化需求,包括教育、娱乐、休闲及人类生活的保全;第三类是在人的基本的生存需求和文化需求获得满足之后而向往的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它是在前两个需求获得满足的基础上,追求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过程,即是福利。
(二)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广义的社会福利,如联合国给社会福利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福利是社会服务与机构间的有组织联系,在于协调个人和团体,在契合其家庭和社区学期的原则下,获得生活、健康及人际关系各方面的满足,使其能充分发挥潜能以增进福祉。
”●从社会制度或政府的政策措施的层面来界定社会福利的概念,认为社会福利就是“专门为弱者提供的服务”,此为狭义的社会福利。
陈良谨教授将中国社会保障体制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定义为:“社会福利是作为国家的社会政策,由国家或社会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全体公民普遍提供的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狭义的角度给社会福利下一个定义:社会福利是国家的一项社会政策,是国家、集体和社会为保障立法和政策范围内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作为设置和专业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有关项目、利益及服务的国家体系。
这种体系可以帮助人们满足其社会、经济、教育和健康的需要,这种满足了的需要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福利的另一种含义来源于学术专业的界定。
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

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导言:社会福利是指通过社会政策和措施,为社会中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物质和非物质的基本生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社会福利思想是指各种关于社会福利政策和实践的理论和思想体系。
本课程将介绍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应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社会福利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一章: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和发展1. 古代社会福利思想:从古代国家提供帮助的慈善机构,到基督教的慈善观念和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公正思想。
2.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从西方福利国家模型的出现,到亨利·乔治、托尔斯泰、比斯马克等人对社会福利的理解和倡导。
3. 社会福利在不同国家的实践:英国福利国家模型、北欧社会民主模型和其他国家的社会福利实践。
第二章:社会福利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1. 全面性:社会福利是综合的,需要涵盖人们的物质、精神、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2. 公平性:社会福利政策要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社会不平等。
3. 可持续性:社会福利政策要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避免对财政造成过大负担。
4. 参与性: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确保社会福利的公共性和透明性。
第三章:社会福利的实践与政策1. 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政策的建设和改革。
2. 教育与培训:教育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福利政策应该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提供。
3. 健康保障:社会福利政策应该确保人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4. 社会福利与就业:社会福利政策应该促进就业机会的提供,减少社会贫困和失业风险。
5. 社会福利与环境:社会福利政策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四章:社会福利的挑战与未来发展1. 社会福利的财政挑战:社会福利政策的提供需要财政支持,如何平衡福利政策和财政可行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2. 全球化和社会福利:全球化使得社会福利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国家范围,国际合作和社会互助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第二节秦汉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董仲舒的社会福利思想
• (一)生平介绍 • (二)核心思想 • (三)社会福利思想
(一)董仲舒生平介绍
• 董仲舒(公元前179 一前104年),广州 (今河北枣强)人, 西汉著名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 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者。 • 代表著作《春秋繁 露》、《天人三策》。
董仲舒一生的三个阶段
经典故事
• • • • • 三年不窥园 天人三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引经断案 下马陵
(二)核心思想
• • • • • 天人感应说 君权神授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
视频材料
• 百家讲坛《董生对策》
(三)董仲舒的社会福利思想
1、贫者养生论 2、“限民名田”论
1、贫者养生论
• (1)以利养民说 • (2)禁与民争利
2、“限民名田”论
• (2)“限田论”的提出 • “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 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名词解释:井田制
•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 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 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 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封 建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 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 中间为公田。井田制的存在是以土地一定程度 上的公有作为前提。 •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 推行土地个人私有制。至此,井田制彻底瓦解。
(1)剖析了土地兼并的原因及危害
• “故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 其力易足。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 共税,下足以畜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至秦则 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 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故 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 暴之利,刑戳妄加,民愁无聊,亡逃山林,转为盗 贼 。”
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所谓“合独”即国家设掌媒官职,使鳏寡者再婚,给予天宅, 帮助建立家室,三年内不承担国役。
所谓“问疾”即国家设掌病一官,对老人及一般庶民中的 患病者给予问候,对于病危者,国君还要亲往探问。
所谓“通穷”即国家设立通穷一官,及时发现无家可归、衣食无着者, 以便救济。
所谓“振困”即在灾荒年头,百姓生计维艰,病、死者极多,国家要 减轻刑罚,赦免罪犯,开仓赈灾。
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 丰富的文化遗产中蕴含着许多有关社会 福利的思想。
1、管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春秋时期,管子提出了具有强烈民本色彩的社 会福利思想。他认为民为君之本,治国之道在于 “顺民心”,而其首要则在于富民。因为民富则 易治,民富则国强,民之贫富关系到社会的治乱 与国家之兴衰。在管子学派的重民思想中,还有 颇 为丰富的社会救济与福利思想。
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重礼”与“贵仁”。“重礼”、“贵仁”两个方面 构成了孔子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的理论前提和研讨问题的 出发点。 (二)“有道”社会的福利观。 孔子突出强调了原始氏族体 制中所具有的民主性和团结、秩序、互助、协调的原始的 人道主义,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地提出了“济众助人”、 “均无贫”、“薄赋敛”、“惠民论”等社会福利思想, 成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奠基者。 (三)“惠民利民”思想 1. 济众助人2. 均无贫3. 薄赋敛,不要误农时不要过度劳民。 (四)“富而后教”的社会教化论。孔子非常重视社会教化 的作用。包括帮助社会成员解决物质方面的困难,又包括 了满足社会成员基本文化需要方面的内容。
4、墨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赈灾备荒论。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这一根 本原则出发,对处于饥寒交迫中的广大劳动者表现出深切 的同情。墨子认为,统治阶级的腐败奢侈和野蛮战争,是 人民最大的灾难祸患。 (二)“利民”、“爱民”思想。墨子把“兼相爱”、“交 相利”原则运用到国宝的治国方略层机上,提出了“利 民”、“爱民”的社会福利思想。即给人民以实际的“衣 食生利”,反对苛税重役,主张轻徭薄赋,除了使饥者得 食、寒者得衣之外,还应使“劳者得息”。墨子从其“兼 相爱”、“交相利”的理论出发,批判统治者无止境的剥 削和不可遏止的贪欲,主张“爱民”、“利民”,表现了 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篇提出执政者应广施仁政,行“九惠之教”。 此九惠之 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现代各国实施的老人福利 儿童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服务、婚姻咨询、健康服务、 创业服务、就业服务、义亲奉视等等。
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围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咼等级的惠爱。
(3)“”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
2、“悲田养济坊”的社会福利结构佛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僧尼行乞。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教学提纲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内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范围内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张。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咼等级的惠爱。
(3)“大同” 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第一章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先秦时期是我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期。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所以传说中历史人物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上。
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尤其是到了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从自己的理论体系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思想观点。
战国时期学术界空前自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是中国福利思想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各家各派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社会福利思想观点,设计构思了自己所理想的社会模式,为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节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被称为“圣人”和“至圣先师”。
他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一书中。
, 一、仁者爱人,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论语》一书,讲到仁的地方有五十八处之多。
“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
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论语?颜渊》) , 孔子“爱人”的广泛性。
要求统治者由尊神转为尊人,重视人的价值,重视民众。
孔子认为,治国要重民,他说:“所重:民、食、丧、祭。
(《论语?尧曰》“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
” , 《孟子?梁惠王上》载:“仲尼曰:‘始作佣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孔子对用像人形的俑陪葬都感到愤怒,可见他对奴隶也是有仁爱之情的。
这说明孔子“爱人”的广泛性。
, 当然,孔子的爱人是有差等的,在亲疏方面要按血统远近来分。
首先要爱自己的父兄,这就是所谓的“孝弟(悌)”,其次是爱自己的近亲,又次为远亲,最后才是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人。
, 孔子认为,要爱人,首先要视人若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就是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加之于别人。
中国福利思想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绪论一、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思想识记福利和社会福利的含义。
理解虽然社会福利作为一项社会制度是在人类社会进入近代社会以后特别是到20世纪才正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在近代以前就已十分丰富。
二、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识记并领会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救灾救荒思想;2.重民与济贫思想;3.安老怀少思想,4.残疾人福利思想;5.妇女福利思想;6.社会优抚与社会教化思想。
三、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特点了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作为中国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演变及其传承有着自己独到的特点。
理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早熟性及其表现;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政治伦理性及其表现;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中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及其代表模式;中国社会福利主张的乌托邦色彩及其表现。
四、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了解中国福利思想概论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
理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是:(1)使学习者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2)使学习者通过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演变和基本理论的了解,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加深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推进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进程的认识;(3)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修养,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为祖国的建设作出积极努力。
掌握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依赖的地理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依赖的地理环境理解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和进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概况了解中国的地形地势概况: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习惯上称三级阶梯)分布。
虽然地形地势复杂,但又不失大陆的整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 ,
来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9
www.art-com.co.kr
孔子哲理名言——论做人 论做人 孔子哲理名言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ompany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4
www.art-com.co.kr
么
谐 会?
Company
Logo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 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 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 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 稳定有序的社会。 稳定有序的社会。 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民主法治、 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社会。 社会。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2
www.art-com.co.kr
儒家文化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
新加坡:
Company
Logo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随着经济腾飞带来的社会生活的高速 年新加坡独立后 发展,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 发展,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享乐主义迅速蔓延开 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 看到了这种倾向, 来,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看到了这种倾向,为了 持续发展,而不至于把新加坡葬送, 持续发展,而不至于把新加坡葬送,我们决定在学校里教导 儒家道德课程,以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力, 儒家道德课程,以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力,促进社会稳定 发展” 80年代后 全国上下开始有组织的学习儒家文化, 年代后, 发展”。 80年代后,全国上下开始有组织的学习儒家文化, 并开办了专门研究儒学的机构---东亚哲学研究所,重新认 并开办了专门研究儒学的机构---东亚哲学研究所, ---东亚哲学研究所 识儒学并研究其现代及现实的作用、价值和功能等, 识儒学并研究其现代及现实的作用、价值和功能等,由此也 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儒学研究热潮。 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儒学研究热潮。
家
仁
内
Company
Logo
仁 、 义 、 礼 、智 、信、 恕、 忠、孝 、悌 礼 、 义 、 廉 、耻 、仁、 爱、 忠、孝 中庸、和谐 中庸、 德治、 德治、人治 尊卑等级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8
www.art-com.co.kr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3
www.art-com.co.kr
诸子百家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阴阳家 纵横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Company
Logo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7
www.art-com.co.kr
孔子哲理名言——论学习 论学习 孔子哲理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ompany
Logo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 有教无类 。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也。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2
www.art-com.co.kr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Company
Logo
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 大变革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 大变革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各阶层之 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 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 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和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 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和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 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 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 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 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 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 史称“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派,史称 诸子百家 。 考考你: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流派有那些? 考考你: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流派有那些?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9
www.art-com.co.kr
儒家文化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
日本:
Company
Logo
美国著名的日本文化研究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曾 美国著名的日本文化研究学者鲁思 本尼迪克特曾 精辟的说: 从中国学来的儒家文化, 精辟的说:“从中国学来的儒家文化,使日本从 一个用手抓饭吃的民族迅速转化成了一个世界强 包括精神方面的强大, 国,包括精神方面的强大,文明程度也前所未有 的发达,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 ’”。 的发达,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6
www.art-com.co.kr
一、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Company
Logo
学术 景
丘, 孔 , 丘, 尼, 尼, 时期鲁国 。 古 献。
徒讲学 讲学, 创办 学, 徒讲学, 论《论语》 论语》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3
www.art-com.co.kr
考考你 考考你?
什么是和谐社会? 什么是和谐社会?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指的是什么?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指的是什么?
Company
Logo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 是对中国儒家"德治"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 是对中国儒家"德治" 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4
www.art-com.co.kr
视频学习
易中天百家讲坛:我读先秦诸子
Company
Logo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5
www.art-com.co.kr
家
Company
Logo
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 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 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 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 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 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 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 的影响。 的影响。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肯定了儒家文化对世界及思想 文化领域的贡献同时说: 远东社会包括中国、朝鲜、 文化领域的贡献同时说:“远东社会包括中国、朝鲜、日 本等具有同一类型的文化, 本等具有同一类型的文化,它们无一不受到儒家文化的影 形成了影响世界文化的‘儒家文化圈’” ’”。 响,形成了影响世界文化的‘儒家文化圈’”。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5
www.art-com.co.kr
家
谐
Company
Logo
君子修养的身心和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 君子修养的身心和谐 者为人; 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修身、齐家、治 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 国、平天下; 经济的富裕和均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 经济的富裕和均平 而患不安; 执政者的率先垂范——政者,正也; 执政者的率先垂范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一章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
pany.co.kr
Company
1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Logo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Company
Logo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元年)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王室 770 东迁雒邑到公元前476 476年 周敬王四十四年), ),共 东迁雒邑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共 年历史。 计 294 年历史。这段历史大体与孔子所修订的 春秋》 鲁国史书)年代相当, 《春秋》(鲁国史书)年代相当,所以历史上称 作春秋时期。 作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475年 公元前221年):经过 公元前221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经过 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齐、 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齐、楚、燕、 秦七个大国,被人们称为"七雄" 韩、赵、魏、秦七个大国,被人们称为"七雄"。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8
www.art-com.co.kr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Logo 则不复也。 反,则不复也。
Company
【译 】 孔 说:“ 去开导 ; 去启发 。 复 给 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