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开学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2015年8月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2、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除却先秦不论,中国古代社会有三大转折。
这转折的起点分别为魏晋、中唐、明中叶。
社会转折的变化,也鲜明地表现在整个意识形态上,包括文艺领域和美的理想。
就敦煌壁画来说,由中唐开始的这一转折也是很明白的。
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行列在中唐消失,更多是渲染“经变”①;人物成为次要,着意描绘的是热闹繁复的场景,它们几乎占据了整个墙壁。
到晚唐五代,这一点更为突出;“经变”种类增多,神像(人物)却愈发变少。
色彩俗艳,由华贵而趋富丽,装饰风味日益浓厚。
初盛唐圆润中带遒劲的线条、旋律,到这时变得千千秀柔,有时甚至有点草率了。
菩萨(神)小了,供养人的形象却愈来愈大,有的身材和盛唐的菩萨差不多,个别的甚至超过。
它们一如当时的上层贵族,盛装华服,并各按现实的尊卑长幼,顺序排列。
如果说,以前还是人间的神化,那么现在凸出来的已是现实的人间——不过只是人间的上层罢了。
很明白,人的现实生活这时显然比那些千篇一律、尽管华贵毕竟单调的“净土变”、“说法图”和幻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对人们更富有吸引力,更感到有兴味。
壁画开始真正走向现实:欢歌在今日,人世即天堂。
在敦煌,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了佛国圣地,它实际标志着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正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兴味的加浓,使壁画中的所谓“生活小景”在这一时期也愈发增多,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人世的生活战胜了天国的信仰,艺术的形象超过了宗教的教义。
禅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压倒所有其他佛教宗派,则是这种情况的理论上的表现。
哲学与艺术恰好并行。
本来,从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到南朝佛学的形神之争,佛教以其细致思辨来俘虏门阀贵族这个当时中国文化的代表阶级,使他们愈钻愈深,乐而忘返。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大庆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2016年11月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①经济行为的互利与道德行为的互利是不同的。
经济行为中的利他是结果的利他,而动机仍然是利己的,从利己的动机出发并不能保证结果一定是利他的。
而道德行为中的利他不仅要求结果的利他,也要求动机的利他,至少在动机上不能是损他的。
从结果来看,经济行为的互利也与道德行为的互利存在着差异。
经济行为的互利主要是就满足经济主体的当下需要而言,并不能保证从长远看仍然对双方有利。
有些经济行为虽然满足了双方的需要,但这些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或不道德的,如向恐怖组织出售武器。
此外,有些双方互利的经济行为,也可能导致第三者受害,如盗版光盘的买卖使专利所有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道德行为的互利不仅要求符合行为者双方的眼前利益,也要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并且这种互利不能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
②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把实现利益最大化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的实现却未必符合伦理要求。
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以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前提,这一假设的含义是:在理想情形下,经济行为者具有完全的充分有序的偏好、完备的信息和无懈可击的计算能力,因此,在经过理性判断后,他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其他行为更好地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
简而言之,“经济人”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者,他试图用尽可能少的努力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
而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始终且完全恪守经济人原则的个体例证。
但是,“经济人”作为一个理论假设得到了大量的学术拥护者,这种“经济人性格”也不时在一些经济活动中显现出来,从而使利与义的冲突更加明显。
③大体而言,义利冲突可以概括为两种比较典型的表现形式,一种是为了道义而丝毫不顾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我国古代的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这种义利冲突形式的典型表现;另一种是为了实现利益而丝毫不顾道义。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会员独享】

大庆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儿童的“我向思维”与作家的移情童庆炳儿童的“我向思维”与作家的移情作用是相通或相似的。
儿童早期的思维方式与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十分相似,被称为“我向思维”。
“我向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我”为中心,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我”,把整个世界(无论是物还是人)都作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来加以对待。
在他们稚气的眼里,月亮是人的脸,或者是星星的保卫者,而星星则眨着眼睛,向所有的人问好……儿童的“我向思维”使他们分不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
在这天真的混沌中,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无不充满生命的活力。
18世纪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对原始诗性思维的分析,同样也适用于儿童:“最初的诗人都按照诗的形而上学,把有生命的事物的生命移交给‘无生命的’物体”,是“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变成一切事物。
……”儿童的“我向思维”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的这种相似性,使儿童的心中物我交融,物我化一,使儿童的眼中万物都流动着生命的活力,颤动着生命的琴弦,展现为一个生机勃勃的诗意的世界。
在作家这里,特别是创作过程中,将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是其诗意感受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与儿童的“我向思维”极为相似。
按德国的学者立普斯创立的“移情”说和英国学者冈布里奇提出的“投射”说,作家和艺术家在进行审美创造的时候,其对象不是与主体相对立的单纯的实体的存在,而是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的活动而有力的、自我对象化的形象。
真正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种伟大的同情感,他们会把“亲身经历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感觉,我们的努力,超意志,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面去,移置到在这种事物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
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四)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四)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考前得分训练(四)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传说为周文王所作,它被国人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西方的古典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时代。
这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简约、对称、节制。
在这些美学原则的背后,隐含着古希腊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
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乾坤二卦中体现出的古典美,可以探访两种文明之间深层的相似与不同。
《周易》的简约之美不言而喻。
就大的方面看,它取象以尽意。
就小处来看,《周易》卦爻辞简约的特点更是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字如千钧,意象饱满、意蕴深厚。
以坤卦的初爻辞为例,“履霜,坚冰至”,杨静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爻讲行旅之人的旅程及在途中的艰难。
《文言》则将此爻用于人伦,认为弑君、弑父之事的发生,非一朝一夕之故。
依此倒可以得见,《周易》卦爻辞简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其用词简约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美。
在有关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论述中,“对称”这个概念往往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如:秩序、匀称、和谐等。
在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者贺拉斯那里,则被称为“合式”,强调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从而构成首尾贯通的和谐整体。
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
首先,乾下乾上构成全阳爻,光辉灿烂,没有瑕疵。
其次,六爻之间上下呼应,形成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对称关系。
再次,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究其终是看人在天地构成的时空维度中如何做到静则专、动则直,以悠游于天地间,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可见,乾卦结构上的对称呼应着意义上的和谐。
此外,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体现出对适度与节制的推崇。
他认为“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中道”在于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以合适的度、对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知耻则有所不为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
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己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利于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
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
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
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
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
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
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四)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考前得分训练(四)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太建初年,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
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
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
郡人歌之。
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
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王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
猛至,即禽马靖送建邺,进爵为公,加先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平。
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
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
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
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
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
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
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
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
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
”即日拜辛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
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
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
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
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
猛寻卒于广州,隋文帝闻而痛之。
遣使吊祭,赠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
命其子王缮袭,仍授普州刺史。
葬关中,谥曰成。
? 节选自《南史·王猛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B.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C.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D.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建,陈宣帝年号。
病句题目及答案

病句题目及答案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题目及答案有哪些呢病句题目及答案有哪些呢??下面是带你们领略一下病句题目及答案,欢迎阅读病句题目及答案11.(2016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A.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B.B.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科学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示为一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科学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C.C.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及课业负担过重与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及课业负担过重与近视有关,除此之外,光度不够,同样也会引起近视。
D.D.中国人口老化问题日趋严重,平均每年增加中国人口老化问题日趋严重,平均每年增加860万人,万人,2015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21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6%16%,高于,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答案】【答案】A A【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名师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误划类别、主客倒置、否定不当、不合生活逻辑,自相矛盾等,此题选项C 主客颠倒,不合逻辑。
2.(2016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A.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说明:1 试卷分Ⅰ、Ⅱ卷,共18题2 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距今2500年左右(也就是史称战国的时候)的一本杂书里有如下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
其屈蟋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
‛这本著名的杂书是《山海经》。
在书里,神荼、郁垒还只是四个黑魆魆的汉字,但很快,神荼和郁垒就大变活人来到了国人们的门前。
汉代,在除夕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人们便开始削刻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的两边。
这两个人形桃木像就是上门服务的神荼、郁垒,被称为桃符。
为何古人单单选择了桃木为辟邪震鬼之物呢?在一本叫作《典术》的较为严肃的杂书里说:‚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伐邪气,制百鬼。
‛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他们的想法相当简单,人难以忍受的气味,那么也一定会让鬼因难以消受而却步。
为什么古人们会相信那两块桃木就能是两位远在沧海之中镇守鬼门的神人呢?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山海经》中神话的空间性,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神、人活动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与西方神话不同。
因此,神人尽管遥远,但和我们一个世界,如果他们愿意来,他们就肯定能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
可能由于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用削制好的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者干脆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称作‚仙木‛‚桃符‛。
再到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他们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把两位大神画将上去,然后一左一右贴在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神。
当然,这是到了宋代之后的事情了。
自神荼、郁垒开门神先河,中国的门神队伍便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也都成了门神。
唐太宗李世民夜寐难安,疾病缠身,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便站到了太宗的寝殿门两边,太宗的病好了。
为了让爱将脱身休息,唐太宗便命令画工描绘了两位武将的肖像在纸上,一左一右贴在寝殿门上。
这两位杀人如麻的大英雄也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信得过、有威力的门神。
后来的唐明皇也生了病,一个多月都没好。
做梦见一个大鬼捉住偷窃的小鬼,大鬼说:‚臣是钟馗,殿试没有被录取,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孽。
‛皇帝从梦中醒来,病随即好了,于是召名画师吴道子,要他按梦中所见,将钟馗画出来。
从此,就有了挂钟馗像的习俗。
之后,门神队伍就大肆泛滥,有赵云、马超、孙膑、庞涓、萧何、韩信、燃灯道人……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制地蔓延下去。
十几年前到周围各户人家去看看,还可以在室内门上看到众多时尚人物的贴画,除了人们喜好的因素,追根溯源,这些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
中国的神灵和百姓混居,不单单是在名单上,还在门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门神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山海经》中的记载,其发展演变经历了许多朝代,一直到当代还在演变。
B门神神荼、郁垒最早在战国时开始出现,那时的人们用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两边,称之为桃符。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语文试题 第7页 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4页 共10页2 C 在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门神便应运而生了,这寄予着人们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D 门神在发展过程中,形式上趋于简化,后来就成了贴在门上的大神的画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 桃木是“五木之精,仙木也”,这是古人选择桃木辟邪镇鬼的原因,在《典术》这本较为严肃的杂书里有所提及。
B 魏晋南北朝之后,我们的祖先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画上大神,贴在大门的两侧,足见其智慧节俭。
C 皇帝疼惜爱将的御旨,使秦琼、尉迟这两位杀人如麻的大英雄成了民间喜闻乐见的门神。
D 尽管民间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但是钟馗到底长什么样,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型,钟馗只是一个虚构的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中国神话中,神、人活动混在一起,如果神愿意来,就肯定能来的;而西方的神话中,人、神不属同一个世界。
B 中国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就属于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这一思路所创造的神仙世界。
C 从秦琼、尉迟恭、赵云等名单可以看出,门神往往是由生活中的凡人演化来的。
D 探究一下从神荼、郁垒到当今人家门上的时尚人物贴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门神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并没有减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古文阅读(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
父元休,以文学著。
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
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
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
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
传檄郡邑,多有应者。
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
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
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
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
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
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
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
宁以长子属母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
‛因往平原,谓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
愿佐公以定危难。
‛真卿深然之。
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
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
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而愠,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宣言欲杀宁。
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
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
广德..初,加库部郎中。
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
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
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
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
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
执政者以为不附已,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
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
亲友强之,复一朝请。
后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遂吾意矣。
‛因移病,欣然罢归东都。
语文试题 第9页 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6页 共10页3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B 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C 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D 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汉朝出现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摄,古有“代理”之意,“摄政”指代国君处理国政。
C 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上元”“广德”都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D 古代十日为旬,文中几十旬应为几百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穆宁之父曾以文学著名,因撰《洪范外传》而受唐玄宗赏赐授官,穆宁则因考中明经科而被调任盐山县尉。
B 安史之乱时,穆宁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率兵抵抗叛军;后与颜真卿并肩作战,因建议未全被采纳致功业未成。
C 穆宁深明大义,恪守传统,在前往平原郡辅佐颜真卿抵抗叛军之前,将自己的长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安顿照看。
D 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
但当德宗回到京师后,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
‛(5分)(2)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宣言欲杀宁。
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8—9题。
早梅桥李绅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
杨柳未黄莺结舌,委素飘香照新月。
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
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
8.诗人为什么说“游荡行人莫攀折”?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5分)9.尾联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情感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小石潭记》中作者因地理环境而心感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在《虞美人》中写故国宫殿物是人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是我国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表现送别友人时迷蒙的情境;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与友人离别的愁绪。
语文试题 第7页 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8页 共10页4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25分)午 餐[法] 毛姆我是在剧场看戏时见到她的。
她向我招了招手‚哎呀,好多年没见了,时间过得真快!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况吗?你请我吃了一次中饭。
‛我怎么能不记得!那是二十年之前的事了,当时我住在巴黎拉丁区的一间小公寓,那里是无名艺术家、穷学生、流浪汉的栖身之地。
我的收入刚好够养活自己。
她曾看过我的一本书,并给我来过信,我回信谢了她。
可没多久我就又收到她一封信,说她要路经巴黎,想同我谈谈,并问我是否愿意中午请她在福约特餐厅随便吃点什么。
福约特是法国议员们经常光顾的一座餐厅,我从来不敢问津。
但我想,一顿便餐不会超过十五个法郎。
如果我后半月不喝咖啡的话,完全可以对付过去。
实际上她已经有四十岁了,她那一口为数众多的牙齿,又白又大又平整,给我印象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