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2课《说和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揣摩品析精彩词句,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

1.揣摩品析精彩词句,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

第2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品析词句,感受学者形象导语:通过上一节课的课堂学习,我们感受到闻一多先生既是一位潜心于文学研究的学者,也是一位无所畏惧的革命斗士。

那么,在作者臧克家眼中,闻一多先生有着怎样的学者和革命家风范呢?本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研读课文,走近闻一多先生。

1.提出学习要求:文章第3段对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时的情景进行了详细描述,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第3段,完成下列任务。

(1)圈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2)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学者形象。

生自主勾画、批注,并交流展示。

预设:(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品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时的专注。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品析: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现闻一多先生对新知的渴望和他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品析:这句话中的“吃尽”“消化尽”“远射”等词语,让我感受到了一多先生潜心研究、执着追求的精神。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品析: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说明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探索救国的道路,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品析:这两句话将闻一多先生和杜甫对比,烘托了闻一多先生忧国忧民的思想和醉心于文学研究的刻苦精神。

《说和做》第二课时

《说和做》第二课时

作用:
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衔接紧 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
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 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 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一、文章围绕一、二段怎样进行记叙议论的?
1、文章摆出了闻先生的语言片段以后, 就围绕这一点记述他有关的“行”的事 实,截取了闻先生向古代典籍钻探的事 实着力描叙。
太阳吟 闻一多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的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的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的缓刑,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 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 北京城里的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 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例2、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例3、“炯炯目光” “昂首挺胸” “长 须飘飘”“你们站出来”则生动描绘了他从 容的姿态,突出了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品味语言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生动地再 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 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 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作品。)
静夜 闻一多 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 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 要好的茶杯贞女一般的洁白; 受哺的小儿唼呷在母亲怀里, 鼾声报道我大儿康健的消息……
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 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 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 谁希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让这口里塞满了沙泥, 如其他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

3、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
来,反对独裁。 行动描写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一排 衙。 细节描写
迁移应用练


下文的三处空缺,选哪一项填空,才能分别与前面加 点的语句构成最佳的对偶句?( B ) 今天再次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 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 ),和平可期, ( ),杀人者终将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痛 志不绝 民主有望 C人心异常悲痛 意志坚 民主自由 D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他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济救济的文化药方。
•写闻一多研究精神的句子是;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无穷年,历尽心血。
下列句子从描写的角度看,各属
于什么描写: 1、他“说”了:“我们要像李 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 就不准备在跨进大门。” 语言描写 2、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 是无暇及此的。 肖像描写
此生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 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 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在跨进大门。
自学检测练

2、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工作? 目的是什么?
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 说,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争取民主。
自学检测练

3、文章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 多先生的“说”和“做”的?表现了其怎样的精神?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 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自学指导一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作为学者身份的闻一多 先生,思考下列问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

这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 一多先生说了。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 责。
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 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这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 一多先生说了。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 责。
目的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 救济的文化药方。
献身民主事业。
这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 什么的意思。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这部分的没有“说”主要是赞Leabharlann 闻 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研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结构
内容 特征 具体 表现
第一部分(1—7)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第二部分(8—18)
作为革命家的闻 一多的说和做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起草政治传单 最后一次讲演 参加游行示威
运用四字短语 结构整齐,节奏感强 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 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 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 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 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 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 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 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 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 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 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 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2课时(读闻一多,品风骨)课件(共28张PPT)

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2课时(读闻一多,品风骨)课件(共28张PPT)

[例](七上·第12课)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 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 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 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 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 精神。
规范言行
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韩非子》
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
——《贞观政要》
——《礼记》
赞颂闻一多的诗文 1.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引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
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原始人有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 烧毁你自己!/遗烬里爆出新中国!
——汪曾祺《修髯飘飘》
课后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头发凌乱”“睡得很少” 等细节,就表现了他刻苦的治学精神。请你也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一个人物。
课文在线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
写作策略
(1)选取独特而典型的角度:①写肖像细节,如“凌乱的头发”“浓浓的
——读闻一多,品风骨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具体分析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文本, 品读第二部分,认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
上节回顾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他是做了再 说,做了不 说。表现他 谦虚美德和 实干精神、 严谨的治学 态度;
2.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第二课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第二课时
——汪曾祺《修髯飘飘》
“长须飘飘”四字短语,极有画面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闻一多先生的从容姿态,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气冲斗牛】资料链接: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众物腾怒”非常传神,洋溢着诗意。
②北注示例:
【深宵灯火】资料链接:
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谁稀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闻一多《静夜》
[ 设计意图 ]大量四字短语的运用是本文的言语特质。借助四字短语,找准本文言语品味的抓手,引领学生从细处感悟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环节二:拓展阅读《红烛》
阅读《红烛》,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作者的精神追求。
任务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小组展示读后感受。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一李商隐
教学过程:
学生预学内容
二次备课
环节反思
课堂探究流程(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环节反思
环节一:品味四字短语
1.默读圈画。
请学生积累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四字短语,并在全班朗读交流。
例如: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众物腾怒、深宵灯火、群蚁排衙、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热情澎湃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四、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此外“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

一个“说”字,竟然表达了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

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

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

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却与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

同样,“夜间睡得很少”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他借寸阴、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

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就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点:精读课文,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感受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从“学者”和“革命家”这两方面来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初步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感受先生的那颗赤子之心。

二、精读课文、合作学习(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师: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部分(1—7)段,找出闻一多先生说了哪两句话对自己的“说和做”作了一个高度的概括?(第1、2段)2.这里“说”的意思是?(宣告自己干了什么)3.那么接下来作者了闻一多先生做了哪些事来体现其“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请小组讨论。

(师提示有三件事情)明确:三件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4.他是如何做这三件事的?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废寝忘食、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5.表现了他在研究学问上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治学严谨,不畏艰辛6.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开一剂文化药方7.小结:刚才我们讨论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他的所作所为,那么作为革命家他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师:请看课文第二部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他说了,是怎么说的?明确:“起先,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

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明确: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如何理解此处的”说”?明确: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2. 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接下来他“做”了哪几件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三件事,按照第一部分的格式,板书于黑板。

3. 这三件事表现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大勇的革命烈士”,也就是用于献身的革命斗争精神。

4.小结:作为革命家的闻先生,他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
李峰Biblioteka 课型新授案序授课课题
8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2011年9月




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过程与方法: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
重点难点
4、18段,参加游行示威,走在前头。神态如何?
5、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不计个人利益,潜心研究学术;当他看到时局黑暗,他是为中华民族而说,为民众争取民主的权益。两个阶段有没有共同点?
6、这篇文章又有叙事,也就是说是夹叙夹议,大家再找个例子。
17




问题研讨:
1.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集体案)
时控
复备栏
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在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从哪些角度来写。
5




品读揣摩:
1、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
2、哪些地方能表现他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
3、中国的学者、文人是远离政治的,如沈从文,但闻一多介入政治,考虑其中有什么因素在里面。还有哪些?李公朴被杀后,作演讲。这里为什么要突出闻一多先生的演讲?
2.“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中“诗兴不作”如何理解。
3.“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钻得越锲而不舍”这句话什么意思?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加点字怎么理解?
5.“‘望闻问切’也还只是‘望’的初级阶段“这句话加点字应怎么理解?
6.“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这句话加点字应如何理解?




作业反馈:
(4)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
5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说了就做
做了不说言行一致
作业布置
闻一多先生是我们敬仰的名人,学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写我们应该怎样向名人学习。




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3
当堂检测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3)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一多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课前
准备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教材教法学法分析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加点字应怎么理解?
8.本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9.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在班上交流。
15
点拨升华
这是一篇写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它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革命家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