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二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第2课《说和做》导学案第二课时1.揣摩品析精彩词句,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
◆活动一:品析词句,感受学者形象1.提出学习要求:文章第3段对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时的情景进行了详细描述,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第3段,完成下列任务。
(1)圈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2)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学者形象。
2.圈画品析四字短语。
请同学们再次精读第3段,完成以下任务。
(1)圈画出第3段中富有表现力的四字短语,并在全班分享交流。
(2)细品这些四字短语,并揣摩其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形象。
(3)说说四字短语的运用体现了本文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创设情景,合理想象请同学们根据下列情景,发挥合理想象,还原一次闻一多先生做研究时的情景。
情景: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要求:尽量遵从原文,合理想象,并尝试运用文章中的四字短语来表达。
◆活动二:合作探究,感悟革命家形象1.归纳学习方法。
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感悟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学习方法。
要求: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方法来精读课文第15—18段,体会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形象。
3.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4.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朗读提示:(1)注意停顿和轻重音。
(2)注意读出四字短语所包含的精神和气势。
(3)体会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不畏牺牲的革命家精神。
◆活动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朗读闻一多的《红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红烛逋唬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

编号:018 常山二中七(下)语文姓名组名设计:毛美琳审核:邱小牛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本文生字词,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理清文章脉络,品析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品析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品析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1、给加粗字注音。
衰微()校补()弥高()无暇()窥园()迭起()排衙()卓越()2、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è而不舍()lì尽心血气冲()dǒu牛()qián心贯注心会神níng()()jiǒng乎不同慷()kǎi淋漓()()wù wù穷年【知识链接】臧克家:臧客家先生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1932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臧克家与闻一多: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意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来往。
【合作探究】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阐述了什么内容?两个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4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人物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拓展提升】“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写闻一多挑灯夜读的情景。
2024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2024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主要讲解《2024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及语言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其崇高的品质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
2. 通过分析课文,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学习散文的阅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闻一多先生的图片,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a.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b.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散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和民族精神,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024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 重点词语:崇高的品质、民族精神、散文阅读方法3. 结构图:课文结构、写作手法、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品质特点。
b. 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表达手法。
c.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闻一多先生高尚品质的认识。
2. 答案:a. 闻一多先生的品质特点:忠诚、敬业、勇敢、担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一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第2课《说和做》导学案第一课时1.梳理行文思路,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和精当的选材。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1.了解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闻家骅,字________,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________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主要经历:1912年考入________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________》;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________》;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2.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是闻一多的________,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________”。
3.写作背景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________》,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交很深。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4.加点字注音地壳._____仰之弥.高_____ 兀.兀穷年_____ 校.补_____ 锲.而不舍_____ 沥.尽心血_____赫.然_____ 炯.炯目光_____ 群蚁排衙._____ 函.寄_____目不窥.园_____ 迥.乎不同_____ 漂.白_____ 警报迭.起_____ 气冲斗.牛_____◆活动一:导入新课,初识人物1.听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在这首歌中,你们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2.初识人物学生阅读教材课下注释中闻一多的简介,设问:结合闻一多先生的简介,你觉得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参考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参考答案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的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
闻一多先生不仅在学问上造诣深厚,而且他的言行举止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
闻一多先生在言辞上非常谦和有礼,他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看重。
他常说:“法则应该生于自己,而不应该加于他人。
”他在与人交往时总能以亲和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个人,从不傲慢自大,也不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摆出来炫耀。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和能力,应该互相尊重和帮助。
他总是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并以积极的态度去回应。
他的谦和待人的风范深深地感染着许多人,让人们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
除了言行举止外,闻一多先生在行动上也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教育家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担当。
他曾经主张反对汉奸,积极参与抵抗敌人的活动,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战争期间,他还积极组织救援活动,帮助受难的人民脱离困境,展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的这些行动无不体现着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崇高义务和社会责任。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了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也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的谦和待人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风范给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鼓舞着人们积极向前。
他的言行举止和他所做的事情,都表达了他对人类进步和社会正义的追求,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以他为榜样,做一个有责任感、有人格魅力的现代人。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所展现的品格和价值观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
他对教育和文化的追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为人们开拓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他一直坚持以学问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
闻一多先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闻一多-导学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要查找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把握文章选材的特点。
2.我要通过组员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重点难点)3. 我要感受并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精神品质,做一个小小爱国者。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课前学习】(一)助读材料:(了解即可)
背景简介:闻一多先生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
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古典文学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
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
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
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
题目解说:本文原题为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可见作者是从“说”和“做”两方面追记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的。
作者简介: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是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员,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代表作: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
诗集《从军行》、《淮上吟》;散文集《随枣行》。
(二)基础闯关
我的词库:(读准字音,掌握词义)
弥高无暇无瑕函寄卓越悼念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气冲斗牛
(三)放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尤其是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四)找到文中叙述的句子和议论的句子(在文中划线标注即可)?
【文本探究】达标测评
1.文中闻一多的双重身份是什么?
2.不同身份的闻一多是怎样“说”和“做”的?
3.从闻一多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外拓展】假如闻一多先生被评为“最佳爱国奖”,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反思感悟】
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6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限时完成【预习案】;自主思考【探究案】中的问题。
2、依据预习案中知识与问题导引认真思考问题,在课本勾划标注相关知识点,并标明序号。
3、体会知识内在的联系,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写在【我的疑问】处,以备课堂上重点突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成语含义并积累。
2、学会梳理文章结构,把挖过渡段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2、感受文章写作艺术特色 情感目标:学习闻一多先生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感受他嫉恶如仇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感受文章写作艺术特色。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预习案一、知识导引:阅读《金牌学案》p42的“了解作家作品”和课文P91注释1,了解诗人臧克家和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后完成下列填空。
1、臧克家,省诸城人,著名诗人。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成名。
因此被誉为“”。
为广大读者熟知和喜爱。
2、闻一多,省浠水人,、学者、。
是臧克家在青岛大学读书期间的老师,关系十分友好,视为知己。
在(民主战士)被暗杀后,闻一多先生明知会可能遭遇刺杀的情况下,还毅然参加了追悼会,并在会上进行了“”痛斥反动派的暗杀行为,坚决维护民主自由,与反动派进行了最后的斗争。
(参考文献在“反馈案”部分)在追悼会结束当晚,闻一多先生也被暗杀了。
二、自主预习完成练习:一、词语积累梁开中学导学案装订线注音、正字、解释词语赫然 ( )沥尽心血()气冲斗牛()迭起()锲而不舍()兀兀穷年( ) 弥高()心会神凝()迥乎不同()1、气冲斗牛:2、慷慨淋漓:3、一反既往:4、迥乎不同:5、锲而不舍:6、兀兀穷年:7、沥尽心血:8、潜心贯注:9、心会神凝:二、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结构,完成下列图表。
探究案一、课文注释①提到,原题目是“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臧克家本人同意,改为现在的题目。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范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十五章《闻一多先生的诗和散文》,详细内容为闻一多先生的散文《说和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闻一多先生散文《说和做》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闻一多先生散文《说和做》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分析闻一多先生散文《说和做》的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说和做》文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闻一多先生的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说和做》,了解散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3. 例题讲解:a) 闻一多先生在散文中提出了哪些观点?b) 闻一多先生是如何通过散文表达自己的观点的?c)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例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运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六、板书设计1. 《说和做》2. 内容:a) 闻一多先生的观点b) 散文表现手法c) 为人处世的智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闻一多先生散文《说和做》的主题思想。
b) 请举例说明闻一多先生散文《说和做》中的表现手法。
c) 结合实际,谈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对你的启示。
2. 答案:a) 主题思想:倡导言行一致,强调为人处世要诚实守信。
b) 表现手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寓言故事。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散文《说和做》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和散文,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b) 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为人处世”的主题讨论,引导学生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自主预习案】
积累词语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初读课文,结合书注和读一读,写一写的相关内容,积累词语,并标示出疑难。
2、提出疑难,交流解决。
3、随堂检测,听写
A字音、字形:
衰微赫然(hè)迭起高标锲而不舍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jì)慷慨淋漓
弥高校补漂白(piǎo)目不窥园望闻问切
群蚁排衙炯炯目光潜心贯注
B词义:
衰微: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雕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穷:尽。
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
沥:滴。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心会神凝:指集中注意力。
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
迥:远。
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
既:已经。
既往:过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
斗:北斗星。
牛:牵牛星。
斗牛:泛指天空。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是从哪两种身份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章可依此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找出结构上起衔接作用的段落。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结果,概括各部分内容。
3、展示学习结果。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着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是从哪两种身份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章可依此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找出结构上起衔接作用的段落。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结果,概括各部分内容。
3、展示学习结果。
明确:
作者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小结:
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
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③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赫然而出目不窥园沥尽心血仰之弥高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迥乎不同:
锲而不舍:
潜心贯注:
兀兀穷年:
气冲斗牛:
3.填空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
他,是的巨人。
他,是的高标。
二、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
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三、拓展练习
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
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
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
”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
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
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父亲说到做到。
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
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3、用“”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4、文中记了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三件事的内容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xiá hè kuī lì mí
2.①很不一样。
迥:差得远。
②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刻。
③全身心、全精力集中做某事。
潜:隐藏的④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兀兀:劳苦的样子。
⑤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3.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做了再说钻之弥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凶多吉少慷慨淋漓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鼓壮志,声震天地。
(6)口行
1、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2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像……请教”
4、第一件事:父亲画一个人牵几只羊,青年农民看到。
他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第二件事讲的是父亲讲述“斗牛图”的故事,并得出结论: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第三件事是画背纤图就是经过实地观察而画就的。
5、父亲说到做到
6、强调了要有虚心求学的态度。
谈到自己的理解时,也应该从虚心求学出发。
具体的理解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