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实录l范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实录l范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高密市城南中学姜萍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板书课题和作者)咱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录象,请大家认真观看。

(播放《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师:这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看了这段录象,你最想说什么?请用一句话来表达。

生1:闻一多先生真伟大!生2:闻一多先生慷慨淋漓地痛斥国民党特务。

生3:国民党特务真可耻!师:老师跟同学们想的一样,今天咱们再跟随诗人臧克家,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缅怀先生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87页,我想跟同学们合作读课文。

同学们推荐两个同学跟老师一起读。

(有一个同学主动站了起来)好,这个同学毛遂自荐。

(老师又随机指了一个男同学)再有请这个同学。

请这个女同学读1—5自然段,请这个男同学读6-11自然段,我读后面的。

师:同学们,课文读完了,咱们交流两点。

第一点:我们有没有读错的字词?生1:“校对”的“校”应该读“jiào”,而不读“xiào”。

师:很好!那为什么要读“jiào”呢?生1:因为是……师:因为是“检查,核对”的意思,所以读“jiào”。

师:还有吗?生2:还有“漂白”的“漂”他读成了“piāo”,应该读“piǎo”.师:对!还有吗?(全体学生默然)师:老师听出了一个,就是“炯炯有神”的“炯”,不能读成“风景”的“景”,而应该读——(全体齐说)“j-i-ǒng”。

师:咱们交流的第二点是:刚才我和其他两位同学合作朗读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评价一下,我们读的怎么样?生:老师读的有气势,两个同学读得没有感情。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有气势吗?生:不知道。

师:因为不是老师读的好,而是这一部分作者写的就有气势,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这也正是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之一。

同学们认为学习本文,还要解决什么问题呢?生:还要学习生字词。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实录活动1:预习成果展示,完成人物介绍卡。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非常充分的预习,哪位同学来完成这张人物介绍卡?生: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集《死水》《红烛》,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活动2:圈画难点字词,学习先贤言行。

师: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和文章标题息息相关的四字短语或成语,请同学们去文章中找一找,圈出自己喜欢的四字短语或成语。

生:我喜欢“声震天地、昂首挺胸”,读起来很有气势。

生:我喜欢“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这些短语让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治学很认真。

生:我选的是“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沥尽心血、群蚁排衙”,读起来很优美,而且也可以用在我的作文中。

师:你找到的四字短语最多,那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四字短语和文章标题有什么关系呢?生:我发现这些四字短语有的可以用来修饰闻一多先生的“说”,有的可以用来修饰闻一多先生的“做”。

师:我也找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四字短语,请同学们帮我看一看,这些四字短语可以用来修饰闻一多先生的“说”还是“做”呢?(出示)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群蚁排衙声震天地昂首挺胸生:前三行都是“做”,第四行是“说”。

师:我的小构思很快就被你们发现了。

那可以说得更具体一些吗?生:前六个四字短语都是作为学者的“做”,后两个四字短语是作为民主战士的“说”。

师:概括得十分准确!前六个短语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做”,却没有写他作为学者的“说”,由此可见,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对待“说”和“做”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找出文中的原句。

生: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师:那作为民主战士呢?生: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是“说了就做”。

活动3:从具体事迹认识闻一多。

师:闻一多先生到底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生: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写作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内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精读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言行一致的精神品质。
2.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排比等,提高学生对文学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重点学习以下段落: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自己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掌握。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 “他(闻一多)一天到晚在书斋里,不是读书,就是写文章,有时候还画画。”
- “他说话直率,做事认真,对学问一丝不苟,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
- “他批评时弊,讽刺贪官,痛斥汉奸,伸张正义,无惧权贵。”
二、核心素养目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感受和传承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言行一致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排比等,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欣赏水平。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实录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实录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实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实录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根据本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格。

体会语言方面的特色。

【教学实录】课前播放《七子之歌》师: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歌曲以前学过吗?谁知道这首歌所写内容吗?生1:学过。

是写澳门回归的。

生2:不对,是写澳门是我们祖国的领土,被外国人占领了,作者写这首歌是要表达澳门必须要回到我们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师:刚才这位同学讲的很好,那你知道这歌词的作者是谁吗? 生2:知道,是闻一多先生。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生:因为这节课的内容就是有关闻一多先生的。

(生众笑) 师:看来你已经对文章的预习很充分了。

那么你想了解闻一多先生作为爱国人士如何锲而不舍地钻研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典籍,寻求救国之路,如何酣畅淋漓地大骂反动派特务吗?生2:想!师:大家想知道吗?全体:想!(声音洪亮)师:那就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吧!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出示课件幻灯片)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根据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学生在认真阅读,不时有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师:好,大家读过文章了,谁能回答刚才的两个问题?生3:我觉得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这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师:何以见得?生3:因为课文的第七、八两段说明了。

师:请你读读这两段(生3富有感情地朗读,师表赞扬,请其坐下)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这两段,谁知道这两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吗?生4:起到连接作用。

生5:起到过渡作用。

师:两个人两种意思,“连接”和“过渡”?哪个词语更恰当些呢?生3:我觉得是起到过渡作用,因为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师:怎么理解承上启下?生3:承上是针对作为学者方面的闻一多先生的,启下则是针对作为革命家方面的闻一多先生的。

师:恩,很好,谢谢你替老师解答了这个问题。

(学生很自豪地坐下)大家对他的观点赞同吗?(生表同意)那好,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下作为学者方面的闻一多先生做了什么?如何做的?体现他怎样的精神?请同学们细读文章第一部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家、语文学者和诗人,他致力于推动现代教育和民主运动,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我将为大家带来闻一多先生的一次教学实录,以展示他在教育方面的卓越贡献。

(教室内)闻一多先生:同学们,我今天来给大家讲解《诗经》这本古代典籍的深刻内涵。

《诗经》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之一。

我们要学会欣赏、理解古人的情感和思想,从中汲取智慧。

学生甲:老师,我觉得这些古代诗词有时候很难理解,语言又古奇。

确实让我们很困惑。

闻一多先生:是的,古代文学确实有其独特之处,但这正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地方。

我们应该挖掘其中的韵味和哲理,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人的内心世界。

学生乙:老师,您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闻一多先生:当然可以。

我们来看一首《诗经》中的诗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美丽温柔的女子,君子为之倾心。

我们不妨从中可以看到古代人们对女性美德的追求,同时也可看出君子对规矩和礼仪的尊重。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与审美,从而深化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学生丙:老师,这首诗的意思和生活有什么联系呢?闻一多先生:好问题!这首诗是古时候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是文人根据生活中的情感和经验创作的作品。

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上述的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到闻一多先生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建立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闻一多先生的言传身教,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也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介绍本课内容
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背景和成就 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介绍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 介绍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 梳理文章结构
重点讲解文章中的生字词和 成语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 调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表达的 主题和思想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情感表达:体会作 者对闻一多先生的 敬仰和赞美之情
探讨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爱国主义精神:闻一 多先生始终坚守爱国 信仰,为国家和民族 利益奋斗终身。
学术研究精神:闻 一多先生在学术研 究中严谨治学,追 求真理,勇于创新。
正义感与社会责任 感:闻一多先生关 注社会现实,勇于 担当,为正义发声 。
坚韧不拔的毅力:闻 一多先生在追求理想 的过程中,始终保持 坚韧不拔的毅力,克 服重重困难。
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课堂实录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添加章节标题
导入新课
介绍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的身 份:著名诗人、 学者、民主斗士
闻一多先生的成就: 新诗创作、古典文 学研究、民主运动
闻一多先生的精神: 严谨治学、追求真 理、爱国为民
闻一多先生的影响: 对中国现代文学和 学术界的影响,对 民主运动的贡献
闻一多先生是一 个怎样的人?
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有什么特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对你有哪些 启示?
你认为闻一多先生 的说和做有哪些值 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的地方?
深入探究
分析课文,理解重点语句
课文结构:梳理 文章脉络,把握 文章主旨
重点语句分析: 深入剖析关键句 子的含义和作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编者按:本文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请大家探导。

上课时导入效果不太好,课中气氛热烈,同学们兴趣高涨。

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邓稼先》,还记得有一个课后作业吗?“你认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品质?”生:舍身忘死的奉献精神生:要有渊博的学识生:不要顾着自己的私人利益。

师:那不要吃饭了?生补充:应该是以国家集体的利益为重吧生:没有私心。

师:看来同学们上节课的理解不错,那如果作为一名革命家,你认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生:应该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师追问:为什么?生:因为作为一名革命家,他应该面对着很多的敌人,和敌人斗争就应该不怕牺牲。

师:说得很好,那我们看看这个人物:,看看这位革命家具有哪些品质。

同学们对这个人物了解吗?生:不了解。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应该对他有了解才对。

不过,老师说一个歌曲的名字你们一定熟悉。

停!我们还是研究课文要紧。

生:这首歌是闻一多写的?师:对,这首歌的歌词是闻一多岁的时候写的诗歌,他把当时被帝国主义霸占的七处国土比喻成祖国母亲的七个儿子,比如香港澳门台湾等,现在只有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这首歌就是闻一多写给澳门的。

二、整体感知:师:质疑从标题开始,你预习的时候有哪些问题呢?生:闻一多到底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生:闻一多为什么要说和做?师:很好。

可是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标题这么复杂?怎么不像杨振宁写邓稼先一样直接用人物的名字作为标题呢?生:可能是为了突出这个人物的个性吧。

师:1/5 12345下一页尾页可是,《邓稼先》一文也写了他的个性啊。

生:应该是突出他的言行很有代表性,可能他的言行和其他人物不一样吧。

师:你的意思是课文的重点在于突出他的言行与众不同,而不是写他的个人经历或者杰出贡献?师:好,你帮助我解决了我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你们的问题:闻一多到底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请同学们用笔勾画出答案。

生:他骂特务: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师:闻一多具体是怎么骂的?生:指着特务骂的。

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解题导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我们先来看题目。

从题目里面,你能读到反映这篇文章的关键词吗?生:从标题来看,我认为文章的关键词应该是“说”和“做”。

师:很准确!但是有一个人名不能忽视---------生齐:闻一多先生!(屏幕显示闻一多和作者臧克家简介。

)师:上世纪80年代,为纪念他的老师闻一多,臧克家先生创作了这篇文章。

在学生的眼中,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起来学习。

二、读清结构1.读准四字短语。

师: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在预习时找出四字短语。

同学们都找了哪些?生:我找到的是慷慨淋漓、气冲斗牛、迥乎不同和锲而不舍。

师:找得很准确!生:诗性不作、炯炯目光、望闻问切、沥尽心血。

生:我找到的四字短语有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群蚁排衙、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

生:我找到的是警报迭起、形势紧张、一反既往、凶多吉少和迥乎不同。

生:我找的有声震天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这篇文章的四字短语还真不少!同学们找得都很好!老师也对这篇文章的四字短语作了一个梳理,并挑出了一些比较关键的四字短语。

(屏显。

)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群蚁排衙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四字短语。

一个词读两遍,开始-(生齐读,读得大声、整齐、吐字清楚。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2.读清课文结构。

师:刚刚大家己经提炼出反映这篇课文的关键词是-生(齐):“说”和“做”。

师:其实投影出来的这些四字短语,也都分别修饰了“说”和“做”。

现在,我们不妨将它们一一归类。

师:“锲而不舍”是修饰-生(齐)::做的。

师:目不窥园-生(齐)::做的。

师:足不下楼-生(齐)::做的。

师:兀兀穷年-生(齐):做的。

师:沥尽心血-生(齐)::做的。

师:群蚁排衙-生(齐):做的。

师:潜心贯注-生(齐):做的。

师:心会神凝-生(齐):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实录新课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结合新课标和单元目标,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崇高的品格和精神2、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精当的选材。

3、理解生动的语言和包含的激情,体会记述中精辟的抒情议论。

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章,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二、方法与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及个性,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从旁引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感受伟人的风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中,领会本文生动、精练的语言;理解个别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感受闻一多的光辉形象,并从中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难点,本文有许多言简意丰的词语和诗句,不理解这些词句就无法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根据本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格。

体会语言方面的特色。

【教学实录】课前播放《七子之歌》师: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歌曲以前学过吗?谁知道这首歌所写内容吗?生1:学过。

是写澳门回归的。

生2:不对,是写澳门是我们祖国的领土,被外国人占领了,作者写这首歌是要表达澳门必须要回到我们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师:刚才这位同学讲的很好,那你知道这歌词的作者是谁吗?生2:知道,是闻一多先生。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生:因为这节课的内容就是有关闻一多先生的。

(生众笑)师:看来你已经对文章的预习很充分了。

那么你想了解闻一多先生作为爱国人士如何锲而不舍地钻研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典籍,寻求救国之路,如何酣畅淋漓地大骂反动派特务吗?生2:想!师:大家想知道吗?全体:想!(声音洪亮)师:那就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吧!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出示课件幻灯片)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根据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学生在认真阅读,不时有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师:好,大家读过文章了,谁能回答刚才的两个问题?生3:我觉得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这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师:何以见得?生3:因为课文的第七、八两段说明了。

师:请你读读这两段(生3富有感情地朗读,师表赞扬,请其坐下)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这两段,谁知道这两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吗?生4:起到连接作用。

生5:起到过渡作用。

师:两个人两种意思,连接和过渡?哪个词语更恰当些呢?生3:我觉得是起到过渡作用,因为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师:怎么理解承上启下?生3:承上是针对作为学者方面的闻一多先生的,启下则是针对作为革命家方面的闻一多先生的。

师:恩,很好,谢谢你替老师解答了这个问题。

(学生很自豪地坐下)大家对他的观点赞同吗?(生表同意)那好,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下作为学者方面的闻一多先生做了什么?如何做的?体现他怎样的精神?请同学们细读文章第一部分。

(出示幻灯片)(学生边细读文章,边讨论)师:谁能回答上面的问题吗?生6:作为学者方面的闻一多先生他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师问:他是怎么做的?)生6:他,总是头发凌乱,夜间睡的很少,惜寸阴、分阴。

生7:他十年艰辛写成《楚词校补》(学生校补读错,师予以指正)生8: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写成《古典新义》师:通过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十年艰辛;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这些词语可以体现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生3:体现了他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很热爱。

生5:体现了想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师:刚才你提到闻一多先生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如何理解这句话?(生5不能作答,师示意其坐下。

)生9:这是一句比喻句,将我们民族比喻成一个病人,表达闻一多先生要拯救我们民族的文化,也可以体现出他的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师:非常的棒。

还有一位同学要补充。

有请!生8:我觉得通过这些词语可以体现闻一多先生有种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我将这两位同学的意见融合一下,大家请看屏幕,(出示幻灯片)这些词语正是体现了闻先生的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师:还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文章第一部分哪些词语能说明闻先生有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呢?生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吃尽、消化尽可以说明。

生3:下面还有,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房。

远射、文化药房等词语生4: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找宝藏。

钻探。

师:钻探能不能改成研究?为什么?生4:不能,因为这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的作用就是形象生动,用钻探更能体现形象生动,含义也更丰富了,而研究一词太普通了。

师:恩,同学们都说点子上了,请你们带着你们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阅读下刚才你们找的这些句子。

请几位同学做下示范朗读。

(生读,让几位学生示范朗读,基本上都能读出这些词语包含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大家讨论了作为学者方面的闻一多先生他的所作所为。

那么作为革命家方面他又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呢?怎么做的?请同学细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很快就找到,并纷纷举手。

)生10: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

师:从小声到呼喊,甚至变成了呐喊。

他都说了些什么呢?生1: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新,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生4: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师:闻先生多将的油印物指的是什么?生4: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生4:他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师:刚才这位同学读这句话的时候像不像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学生都表示否定!师做示范,再请生读,读出了点语气。

)师:可能刚才闻一多先生的这一句话,有些同学觉得读的还不够,老师这里准备了闻先生在这群众大会上演说的最精神的一段。

下面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扮演闻一多。

首先酝酿下气氛,你们现在不是在21世纪的教室里,你们现在是在1946年的昆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正大肆逮捕、杀害进步人士,著名爱国人士李公朴被国民党杀害了,闻一多先生非常愤慨,不顾生命危险参加这次集会。

(出示幻灯片)(生边酝酿边朗读)师:同学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在你的身边有很多支持你的人,也有很多特务,读出那种慷慨淋漓的语气,先请女同学来当闻一多先生。

(两位学生读的相当的好,可以看出他们平时就很注重朗读。

读完后,全体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这次演讲叫《最后一次演讲》吗?生3:因为他讲完这次演讲在回家的途中遭到特务的杀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3:我是通过查找资料得知的,而且书上也写了,他说: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课前准备的是多么充分呀。

(生3听了喜滋滋地坐下)结合刚才的演说,阅读有关闻先生所说的话,请思考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是怎么说和做的呢?生11: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师:请用书上的语言概括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请齐读,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一致?(生齐读最后一段: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师总结:通过这节的学习、讨论,使我们知道一个人应该要始终做到言行一致,希望同学们学习这篇文章以后,闻一多的这种精神能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

使我们的同学都能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布置作业:观察你钦佩的人,仔细观察他的言行,通过典型事例,写一篇文章来记叙下来。

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教学反思】我们是该继续主导课堂还是让位于学生?我们是该继续将教科书的内容强加给学生,还是将学生的闪光点作为教师的学习内容?我想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的思维代替教科书的思维。

我始终认为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而如何让学生调动起课堂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志之一,我觉得这节课我做到了,因为我能把自己退在幕后。

就像音乐会的指挥,我是背对观众的,而面向观众的是我们的学生。

从歌曲到角色(学生读《最后一次演讲》)互换,学生走进的课文内容,走进了这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从同学们的表情可以隐约感到,他们真正领会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精神。

一堂课是将所有的东西都塞给学生,还是抓住一点?我抓住了一点,那就是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还抓住了一点,一篇杰出的文章应该怎么来写。

后面一点可能学生收获不大,但是前一点,我相信绝大数学生都能体会到了。

所以语文,不应该只是教授字词句,更重要的应该是人文精神。

但是这节课还是有那么的缺点:不小心字写错了,太粗心课件有问题,太随意课堂语言显得有些浅淡,太急于求成,错过很多精彩的瞬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