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教案_6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word教案 (6)

课题第十章压强和浮力自主空间教学目标整理本章知识体系,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用于分析实际问题;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产生原因;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难点压强的概念,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流程一、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作用效果(控制变量法)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3、压强(反映压力作用效果)a.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定义式:P=F/S主单位:帕 Pa(N/m2)b.F=PS S=F/P 应用时注意单位统一,都取主单位4、减小、增大压强方法(固体)从公式出发,结合实例:减小压强——S变大或F变小增大压强——S变小或F变大二、液体压强1、液体受重力具流动性,对容器底、侧及内部均有压强液体压强的测量:压强计2、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压强向各个方向;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同一液体不同深度,深度越大,压强越大;不同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结合公式理解液体内压强特点三、气体压强1、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而产生的压强方向:向各个方向(具流动性)例证:马德堡半球实验2、大气压的大小a.测量大气压值:注射器或吸盘(P=F/S)托里拆利实验(P=ρ液gh) 1atm=1.0×105Pa=76cm水银柱气压计b.变化: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每升高12m,降低1mm水银柱约133Pa随天气变化:晴冬高(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变大,压强变小;体积不变,温度变大,压强变大)3、应用a.液体沸点与大气压关系:同大同小——高压锅b.吸饮料、吸墨水、吸盘——现象解释4、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现象解释四、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方向:竖直向上2、产生原因:压力差 F浮=F向上-F向下3、大小称重法 F浮=G-F’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ρ液gV排附:板书设计压力压力作用效果:受力面积;压力压强压强定义 P=F/S 主单位:帕Pa(反映……) F=PS S=F/P减小、增大压强方法第产生原因(压强计)10 液体压强液体内压强特点:方向;同液同深;同液不同深;同深不同液章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大气压:空气受重力方向:各向例证:马德堡半球实验压注射器或吸盘(P=F/S)强测量托里拆利实验(P=ρ液gh) 1atm=1.0×105Pa=76cm水银柱和气体压强大小气压计浮变化:高度、天气力应用:与液体沸点;吸饮料、吸墨水、吸盘——现象解释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现象解释定义浮力产生原因压力差大小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十章第一节《压强》参考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下第十章第一节《压强》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压强的单位;3.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5. 压强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压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将压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海绵、重物、尺子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实验,将一块重物放在海绵上,让学生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提问:为什么海绵会凹陷?这个现象与压强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1)教师介绍压强的定义,解释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P=F/S,单位为帕斯卡(Pa)。
(2)讲解压强的单位,让学生理解1Pa的含义: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3)分析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举例说明: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是10N,受力面积是2平方米,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引导学生运用压强公式P=F/S计算,得出答案。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如:“一个重50N的物体,放在受力面积为0.01平方米的支撑面上,求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
”5. 实验探究:6.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举例说明。
7. 压强的应用实例:讲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胎为什么要有气压?液体压强计的原理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教案新版苏科版

家庭作业: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一、压强
一、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二、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⑵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⑶单位:帕斯卡,简称帕; 1帕=1牛/米2
⑷物理意义: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力。
三、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⑴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力可以改变压强(学生自己举例子)。
三 小结:建立起正确的压强概念;理解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估算;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控制压强。
四 相关学生练习:
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的
C.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C.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薄D.用细线切割湿软的肥皂
4.30 N的压力作用在1 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如果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5×105Pa的压强,受力面积应是多大?
5.质量为48kg的人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如果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那么,他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五 作业布置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⑵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教后感:
D.压力大,压强一定大
2.质量相同的正方体实心铜块和铁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 ()
A.压力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B.压力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C.压强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D.压强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综合实践活动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主要包括压强和浮力两个部分的内容。
压强部分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浮力部分包括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分析实际情景中的压强和浮力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压强和浮力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水桶提水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理论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压力下的压强,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讲解如何应用压强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解答一些关于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导入浮力概念:通过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7. 理论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8.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并记录数据。
9.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讲解如何应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0. 课堂练习:让学生解答一些关于浮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1.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2. 计算方法:压强 = 压力 / 面积3. 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浮力:1. 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2. 计算方法:浮力 = 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重力加速度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水的密度为1000kg/m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一、压强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一、压强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介绍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压强的计算: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压强。
3. 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讨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介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增大或减小压强。
2.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海绵、砖块、细线、针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压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压强的定义:通过PPT课件,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 讲解压强的计算:展示压强计算公式,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压强。
4. 探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5. 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结合实际例子,介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压强1. 概念: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计算公式:p = F/S3.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a. 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b. 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a.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b. 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情况下的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教案(新版)苏科版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压强”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压强”教学目标和“压强”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压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压强”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压强”学习状态。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趣味实验,引发学生对压强知识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加强数学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5)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生物学、化学等,探讨压强在这些学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参观实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场所,如工厂、实验室等,让学生在课后亲身体验压强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
(2)讨论法:在探究影响压强的因素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 压强的计算:压强 = 受力 / 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1Pa = 1N/m²。
4. 压强的测量工具:压强计。
5.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6.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知道压强的单位,了解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方法,影响压强的因素。
2. 教学重点: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方法,影响压强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压力计,滑动变阻器,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感受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 概念讲解:介绍压强的定义,解释压强的计算方法。
3. 举例讲解:用压强计演示如何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测量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压强的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压强 = 受力 / 面积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为2m²,高为3m,求长方体顶面的压强。
答案:长方体顶面的压强 = 受力 / 面积= 3N/2m² = 1.5Pa。
2. 应用题:一个气球受到的压力为5N,气球表面的面积为1m²,求气球的压强。
答案:气球的压强 = 受力 / 面积= 5N / 1m² = 5Pa。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压强的知识,例如:如何设计承受较大压强的容器,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一、压强 课程教学设计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二、新课教学1、认识压力投影:如图所示,物体M重3 N,物体N重2N,力F为2N。
在各图中,受力面所受到压力分别为多少N?小结:自由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而其他情况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比较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学生讨论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观察1、师演示1:用一个手指顶住气球,可以观察到什么?(气球发生形变)气球形变是因为什么?(受到了压力) 在压力的作用下,气球发生了形变,这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2、师演示2:一只手掌平压在气球上,另一只手指顶住气球。
体验学生活动:把铅笔的一端削尖,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说说有什么体会。
请一名力气大的同学用力握一只熟鸡蛋,能握破吗?那怎样使鸡蛋破呢?如果同时握两只鸡蛋呢?分析并猜想1、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作用效果)2、师:请同学们分析这些现象的不同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3、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4、猜想:师: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设计实验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并说出形变有何不同学生回答: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木块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
教学反思1、学生对压力和重力间的关系不是很明确,课堂教学应加强该知识点的教学,突破方法是多举实例,完全暴露问题,纠正错误,加深理解和记忆。
2、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学生对此概念认识不清,认为是压力而不是(压力/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压强
物体所受
的压力与受力
面积之比
三、增大和减
小压强的方法
为考察同学们对结论的理解程
度,思考哪个作用效果更明显?
1.一块砖平放和两块砖平方
2.一块装平放和一块砖竖放
3.两块砖平放和一块装竖放
引导学生思考在压力大小和受
力面积大小都不同时,计算比值,可
以描述压力作用效果。
我们把这个比
值定义为一个新的物理量,叫什么
呢?
板书课题:压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教师巡视指导)
1 Pa的物理意义?
压强的公式我们掌握了,我们要
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计算坦克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
(注重解题的规范性)
思考:坦克为什么用履带,不用
轮子?
引导: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
素?
请同学们再讨论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
定限度。
那么压强是越大越好,还是
越小越好呢?以压图钉为例
增大和减小压强有哪些方法?
生活中有哪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
例?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学生讨论第三种情况
生:压力与受力面积比值大的作
用效果更明显
生:压强
学生阅读课本第77页至78
页上面部分,了解压强的定义、
公式、单位等。
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
面的力。
2.公式:
3.单位:帕斯卡,符号Pa
1 Pa = 1N /m2
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为1N。
学生黑板板演后
其他学生补充计算的过程
生:增大摩擦
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
度
讨论后: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
强
分组讨论:不一定
钉帽大:减小压强
钉尖尖:增大压强
学生讨论、总结后再举例
1.增大压强的方法是:
增大压力
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是:
现在同学们可以解释钉板上坐人和钉板压气球,气球不爆的现象了吗?
我们要学会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请同学们观看《冰面破裂》视频,冰面破裂了怎么办才能安全?
2.央视走进科学栏目《破解轻功踩鸡蛋》视频
把你这节课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作业布置:
估测一个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减小压力
增大受力面积
学生交流后回答
跑过去、趴下、报警等等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学生活动:
模拟轻功踩鸡蛋实验,学生踊跃上台实验
学生交流总结补充
板书设计
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2.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比
2.公式:P=F/S
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作业布置
小明要估测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测出自己的质量是50 kg,测量鞋底的支撑面积时,他在方格纸上描下自己一只鞋底接触地面那部分的轮廓,如图所示(图中的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6.25cm2,测量时,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
则小明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__N,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Pa。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面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