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雷公与闪电娘娘》

合集下载

中班语言《雷公与闪电娘娘》

中班语言《雷公与闪电娘娘》

中班语言《雷公与闪电娘娘》一、故事简介《雷公与闪电娘娘》是民间故事中的一则保护乡村的流传。

故事中,雷公和闪电娘娘是两位神仙,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乡村,防止妖魔鬼怪侵扰。

故事描述了他们一起打败恶魔的情景,同时也揭示了乡村文化中对雷公和闪电娘娘的敬仰和信仰。

二、故事分析1. 描述神仙的形象在传说中,雷公通常是一个中年男子,佩戴灰色长袍和小方帽(也称为箭簇)。

他手执铜锤,在地面上制造出严寒、暴雨和打雷。

他的形象象征着力量和掌控自然的能力。

闪电娘娘通常被描绘为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佩戴着黄色长袍和小方帽(也称为雷帽)。

她手持鞭子,在天空中划过闪电。

她的形象象征着灵活、勇敢以及对天空元素的掌控能力。

2. 描述故事发生的情景在故事中,雷公和闪电娘娘一起保护着乡村,防止妖魔鬼怪侵袭。

一天晚上,一只巨大的妖魔来袭,在村庄里制造恐慌和破坏。

雷公和闪电娘娘挺身而出,并用自己的力量抵抗妖魔的攻击。

最终,他们打败了妖魔,守卫了乡村的平安。

3. 表达信仰和敬仰之情民间故事中常常表达着人们对神仙的敬仰和信仰。

在《雷公与闪电娘娘》中,作者通过描绘雷公和闪电娘娘的形象和神奇的能力,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仰和信仰。

同时,故事中的村庄也是一个崇拜神明的社区,人们对雷公和闪电娘娘有着深深的感恩之情。

三、教育意义1.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雷公与闪电娘娘》中体现出了乡村社区团结、互助、守望相助的精神。

故事中雷公和闪电娘娘的角色被树立为为保卫村庄而奋斗的楷模,象征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敌的勇气和智慧。

这种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 增强生态保护意识雷公和闪电娘娘是天界的神仙,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乡村,防止妖魔鬼怪侵扰。

故事中,作者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一种和谐的关系,人们应该珍惜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3. 提高道德素养雷公和闪电娘娘的形象是道德高尚、仁爱善良的化身。

他们充满正义感和勇气,肩负着保卫乡村的使命。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雷和闪电”教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雷和闪电”教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雷和闪电”教学教案一、活动目标:1、感知雷和闪电现象。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视频、图片。

三、活动过程:1、视频导入,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见过闪电和打雷吗?(播放打雷和闪电的视频,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出示图片,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

(1)师:为什么会打雷和闪电?小结:雷雨常尝会在夏季发生。

因为夏天空气急剧上冲,使得云朵里带有许多的电。

当云和云碰撞时,就会发生打雷和闪电的现象。

(2)请幼儿想一想,在刚刚观看的视频里,你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见雷声?小结: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雷声。

告诉幼儿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传播得要快,因此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

3、观看图片,交流保护自己的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雷雨天气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看图说说:下雨打雷了,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这样做安全吗?(1)雷雨天气时,在家里的小朋友关上电视对吗?为什么?小结:雷雨天气时,要把家中的电源切断,最好不要使用任何电器。

因为电线受雷击后,很容易把强大的电流传到电器上,使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发生爆炸或烧起来,造成危险。

(2)雷雨时,不能在哪里躲雨?为什么?小结:雷雨时,不能在空旷的地方停留,更不能玩地上的积水,还不能在大树下躲雨,也不能在高压线附件走动。

因为水、木、铁都会导电。

(3)雷电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小结:雷电会击中人或动物,还会引起火灾。

因此现在人们在高楼上装有避雷针,使雷电不会击中高楼。

四、活动结束:小结:雷雨天气时,我们需要:1、关闭窗户2、关掉电器开关,切断电源。

3、外出时不要使用金属的雨伞。

4、不要使用热水器洗澡。

5、关闭手机。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雷和闪电》教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雷和闪电》教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雷和闪电》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雷和闪电的概念。

2.帮助幼儿认识雷和闪电的原理。

3.通过实验和活动,引导幼儿探索雷和闪电的形成过程。

4.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电子画板或黑板2.图片或卡片展示雷和闪电的图片3.模拟雷声和闪电的声音道具4.实验用具:玻璃棒、气球、头发等5.工作坊或教室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利用道具模拟雷声和闪电的声音,引起幼儿兴趣,引入主题。

•展示雷和闪电的图片,让幼儿尝试解释。

2. 概念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雷和闪电的概念,可以结合图片辅助讲解。

3. 实验体验•利用实验用具进行实验,例如用玻璃棒摩擦气球,然后在头发上产生静电来模拟闪电的产生过程,让幼儿参与其中。

4. 深入探究•引导幼儿讨论雷电的防范和应对方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5. 温故知新•结合游戏或趣味活动,复习和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四、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看是否能正确理解雷和闪电的原理。

•通过小测验或游戏,测试幼儿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延伸活动1. 视频观看•展示相关探索雷和闪电的视频,拓展幼儿的知识视野。

2. 制作手工•利用废纸盒等材料,制作闪电的手工,让幼儿亲自体验制作过程。

六、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向家人讲解今天学到的有关雷和闪电的知识,加深印象。

七、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不断优化。

以上为《雷和闪电》科学课的教学教案,希望对教师在幼儿科学教学中有所帮助。

中班综合:雷公与闪电娘娘

中班综合:雷公与闪电娘娘

中班综合:雷公与闪电娘娘背景雷公和闪电娘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神灵,信仰相信者众多。

在中班的综合活动中,通过对雷公和闪电娘娘的学习和探索,可以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雷公与闪电娘娘的由来雷公和闪电娘娘是汉族民间传说中的两位神灵,一般被认为是“天干地支”的代表。

传说中雷公是担任天上的掌管天气的神灵,闪电娘娘则是担任地上的掌管天气的神灵。

据史书记载,最早记载闪电娘娘的文献是在南朝时期,而雷公则在唐代开始得到广泛的崇拜。

雷公与闪电娘娘的形象在民间传说中,雷公与闪电娘娘的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雷公形象通常被描绘为一位仙人,头戴雷盔、身披雷甲、手持雷钺,非常威严。

闪电娘娘则形象与雷公相对,她通常被描绘为一位美丽的女仙子,左手拿着朵花,右手拿着一枝闪电,非常生动活泼。

两个神灵形象美观、惹人喜爱,成为许多民间节日和习俗的寓意象征。

雷公与闪电娘娘的神话故事在民间信仰中,雷公与闪电娘娘的神话故事非常丰富。

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关于雷公和闪电娘娘之间的恋爱故事。

据传说,雷公和闪电娘娘在昆仑山相遇,相爱了。

不久,他们的恋情被地府阎王耳目得知,阎王便雇请了狐妖为帮凶,派出三只老虎将雷公袭击,雷公拼死一战,但最终不敌。

闪电娘娘得知后,拿起神兵怒斥天地,把三只老虎打败,将雷公的魂魄护回。

从此,闪电娘娘常常扮成一道闪电,伺机寻找雷公,并终于在兜率禅院天王殿内再次重逢。

在众神面前,二人订下山盟海誓,相互承诺永远守护彼此。

这个故事很感人,传颂至今,并被作为民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雷公与闪电娘娘在民俗中的应用雷公与闪电娘娘在民俗中的应用广泛。

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人们常常用红色的布条、灯笼和火炮等物品来表达对雷公和闪电娘娘的敬意和感谢。

此外,传说中雷公和闪电娘娘能助人排遣灾难,成为了许多农村地区的守护神。

人们在遇到自然灾害或民间纠纷时,常常会求助雷公与闪电娘娘,寄托自己的祈愿和期盼。

雷公与闪电娘娘在民间信仰中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亲和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雷雨和闪电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雷雨和闪电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雷雨和闪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雷雨和闪电》。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雷电现象,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学习雷电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雷电现象,知道雷电产生的原因,掌握雷电安全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雷电产生原因的理解,雷电安全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雷电现象,了解雷电安全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雷电现象的视频、图片,实验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等)。

学具:画纸、彩笔,安全知识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雷电现象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雷电现象,引发幼儿对雷电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雷电产生的原因,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雷电。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电流产生的过程,加深对雷电产生原因的理解。

4. 安全教育:讲解雷电安全知识,让幼儿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5. 随堂练习:出示安全知识卡片,让幼儿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六、板书设计1. 雷电现象定义: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原因:空气中的正负电荷不平衡,产生放电现象。

2. 雷电安全知识避免在雷电天气户外活动。

不要触摸金属物体,远离电线杆、大树等高大物体。

室内远离窗户,避免雷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雷电现象,并标注安全知识。

2.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发挥想象力完成画作,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雷电现象,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分享。

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了解更多关于气象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难点解析:雷电产生原因的理解对幼儿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形象的解释来辅助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雷雨和闪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雷雨和闪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雷雨和闪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二节《雷雨和闪电》。

详细内容包括:雷电的成因、闪电的特点、雷雨天气的自我保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电的成因,知道闪电的特点,理解雷雨天气的自我保护方法。

2. 观察和描述雷雨天气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学会关爱大自然,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雷电的成因,闪电的特点,雷雨天气的自我保护。

重点:观察雷雨天气现象,理解雷电成因,掌握自我保护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PPT、实验器材。

学具:画纸、画笔、安全知识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展示雷雨天气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雷电的成因:通过PPT讲解,引导幼儿了解雷电的成因。

(2)闪电的特点:展示闪电图片,讲解闪电的特点。

(3)雷雨天气自我保护:结合安全知识卡片,讲解雷雨天气的自我保护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观察练习:观察雷雨天气的图片,描述现象。

(2)操作练习:模拟雷雨天气,进行自我保护演练。

六、板书设计1. 雷电的成因2. 闪电的特点3. 雷雨天气自我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一次雷雨天气,描述现象。

(2)画出雷雨天气的场景。

2. 答案:(1)描述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雷雨天气的现象。

(2)画画: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雷雨天气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雷电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雷雨天气。

(2)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学会更多自我保护方法。

(3)鼓励幼儿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雷电的更多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课堂的核心部分。

雷公爷爷幼儿园教案

雷公爷爷幼儿园教案

雷公爷爷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雷公爷爷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2.帮助幼儿认识雷公爷爷(雷神)形象;
3.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
1.介绍雷公爷爷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2.学习雷公爷爷的形象,并利用手绘画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
3.通过玩具、声音、互动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雷电的效应;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雷公爷爷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其他形式给幼儿介绍雷公爷爷的起源和传说故事,比如“雷公爷爷是一位神仙,他是天神中掌管雷电的神仙。

在古代,人们认为他是雷声的主宰,能让雷声和电光在天空中迸发。


第二步:学习雷公爷爷形象
1.给孩子们展示雷公爷爷的形象,比如雷电的动态图或卡通形象等,让
孩子们认识雷公爷爷的形象;
2.利用画板、彩笔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地进行雷公爷爷的手绘画活动。

第三步:体验雷电效应
1.使用喇叭播放雷电声音;
2.利用橡皮球、洋葱、剪影等物品进行互动,让幼儿亲自模拟雷电的效
应;
3.利用湿润的手掌可以让气球贴在手掌上并能因为静电的作用被“掀起
来”。

教学评估
1.观察幼儿对雷公爷爷形象及故事的认识情况;
2.在手绘画和实际操作环节中对孩子进行观察和评估,包括参与态度、
创意发挥等方面。

教学小结
通过本次课程,幼儿对于雷公爷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通过手画和实际操作等方式体验雷电的效应,加深了对自然现象的了解。

同时,也通过此次体验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获得更多探索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

打雷幼儿园教案

打雷幼儿园教案

打雷幼儿园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打雷现象——幼儿园教案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打雷的原因和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应对雷电的正确行为。

教具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打雷的场景。

2. 童话故事《雷公和电娘》。

3. 模拟打雷的声音效果。

4. 云朵、闪电和雷声的剪纸模板。

5. 打雷期间的安全措施提示卡片。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幼儿介绍打雷的场景,引发幼儿的兴趣。

2. 向幼儿讲述童话故事《雷公和电娘》,让幼儿了解打雷的原因和雷公的形象。

探索打雷现象:1. 给幼儿展示云朵、闪电和雷声的剪纸模板,引导幼儿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2. 分组活动: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天气现象进行模仿,例如云朵、闪电或雷声,并表演给其他小组观看。

3. 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变化,当出现阴天时,提醒幼儿注意可能会有打雷的情况。

安全意识与应对措施:1. 向幼儿展示打雷期间的安全措施提示卡片,例如不要在户外玩耍、远离高大的树木和金属物品等。

2.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模拟打雷时的场景,其中一名幼儿扮演雷电的角色,其他幼儿则模拟正确的行为,如躲进房屋或躲避在安全的地方。

3. 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打雷时的感受和应对方法。

总结活动: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说出打雷的原因和现象。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

3. 分发小礼物或奖励给表现出色的幼儿,鼓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拓展活动:1. 组织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和雷电天气。

2. 制作雷声模拟器,让幼儿通过按下按钮或拉动拉杆来模拟雷声,加深对打雷现象的理解。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绘制的云朵、闪电和雷声的作品,评估他们对天气现象的理解。

3.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对打雷期间的安全措施是否有正确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雷公与闪电娘娘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雷电,克服心理的恐惧感。

2、学会下雨时的安全常识。

知道下雨打雷时不要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不到户外玩踩水的游戏。

3、了解民间故事的幻想特点。

4、激发幼儿探索神秘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故事《雷公与闪电娘娘》。

2、雷电教育图片3张、投影仪。

3、录音机、雷电声音以及其图片和识字卡。

4、若干铃鼓、沙铃和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雷电的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到的我们班来,小朋友想知道它们是谁吗?掌声有请……伴随着录音机的雷电声音,老师逐一把它们的图片显示出来。

二、认识雷电
1、师指图示:它们分别是谁?(幼儿随老师的指示一一将图片的名称说出来,同时老师将其识字卡显示出来,让幼儿认读)
2、师:读得真好!谁知道雷和电是在哪个季节出现得比较多?(夏天)如果打雷了应该怎么办?(幼儿自由发表………)
3、通过投影仪让幼儿明白和了解下雨时应该怎么做。

①下雨打雷时不在大树下避雨
②不在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

③雷雨天不看电视不到户外玩踩水的游戏。

4、师小结:雷鸣电闪时不要害怕,不要在墙壁或在大树下避雨,还有不站在空旷的地方,最好能在家里呆着。

三、欣赏故事《雷公与闪电娘娘》
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让理解故事大意。

①雷公为什么把寡妇打死了呢?
②雷公知道自己打死了好人后,他感到怎么样?他是怎么说的?
③后来玉皇大帝把被雷公打死寡妇的封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