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绘画1——【公共艺术 美术篇 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1第一节 绘画1——【公共艺术 美术篇 精品教案】

1第一节  绘画1——【公共艺术 美术篇 精品教案】

8附页1、出示《蒙娜丽莎》的恶搞作品2、多媒体展示多幅西方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课题---西方绘画1、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有什么不同?(真实、立体、色彩)2、《蒙娜丽莎》只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代表,在西方绘画史上以人物为题材的油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每个时期的人物表现风格又有什么特点?8对比观察,思考问题:观察课本中的《查士丁尼及其随从》,它与《蒙娜丽莎》在人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平面、色彩单一、人物造型程式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点?先追溯到古埃及绘画◆埃及绘画《宴乐图》1、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画中人物独特的表现手法:正面律的造型规范。

2、了解埃及壁画的艺术风格:即构图多采用水平线分割画有面,画面布局较满,很少留空白。

古埃及绘画对后面绘画的影响。

餐杯盘和祭品向基督献祭的场景。

观察讨论:1、画面中人物的刻画是不是遵循“正面律”的造型规律?2、画面构图采用的是什么形式?3、引领学生观察画面中的12个人物的装束、神态,说说你的感受?分析总结:从直线式的衣褶模式、雷同的面具式脸孔以及手脚姿态的一致性,感受作品表现出的僧侣式风格以及作品传达出的浓厚宗教色彩。

◆介绍作者达·芬奇及生平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是最年长的一位。

《自画像》《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这些都是他耳熟能详的代表作。

◆赏析《蒙娜丽莎》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西方肖像画作品。

观察感受:画面描绘的人物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人物在表现方法上有了什么变化?(立体、真实)立体的感觉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透视、光影、色彩)从她自然交叉的双手、神秘的微笑你联想到什么?整幅画面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分析理解:教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总结作品8的表现手段(画家用色彩和明暗对比表现人物),从而进一步体味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品格,深入理解作品。

◆赏析《最后的晚餐》1、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品,请学生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观察画中每个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特别是基督和众门徒的对比,初步了解作品的立意和主题,感受作品的情景和意境。

1第一节 平面构成——【公共艺术 美术篇 精品教案】

1第一节  平面构成——【公共艺术 美术篇 精品教案】

旗开得胜《平面构成》
教案
1
1
1
2、师生共同总结
平面构成:是将相同或不同的视觉元素,按照
不同的规则进行排列组合,会出现迥然不同的画面
效果。

3、分组讨论
平面构成都有那些元素?下面的图片是什么构
成元素?
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
概念元素
1
1、学生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上下两组图片带给我们的
第一感觉有什么不同?
2、师生共同总结
静态的、无方向的点标识了位置,发生偏移
后,比较有动势。

3、畅所欲言
结合下面2组图片,谈谈大家对点的理解。

1
连续的点,就构成了线。

1、图片赏析并思考
从上面的图片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情
绪?
2、再欣赏、再讨论
1
不同形态的线,带给我们的感觉一样吗?
粗线细线斜线
水平线自由曲线递增加粗/变细
1、欣赏、感受
辨一辨
1
畅所欲言:
有哪些包含点、线、面的实物或设计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的感受?
1、欣赏并分类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总结出平面构成的形式:
骨骼重复近似渐变发射
特异对比空间错视
2、知识抢答
请同学们说出以上构成作品分别采用了哪种
形式,看看哪些同学知识掌握的比较熟练。

1
1。

公艺术美术教案

公艺术美术教案

的情感表达和体验效果。
04
公艺术美术的创作方法
主题选择与构思
主题选择
选择与生活、文化、社会等相关的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创作灵感。
构思过程
通过思考、想象和创意,将主题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和表现形式。
确定表现手法
根据主题和构思,选择适合的表现手法,如绘画、雕塑、装置艺 术等。
素材收集与整理
素材来源
调整与完善
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作品,以达到最佳表现效果。
作品评价与反思
评价标准
制定评价标准,如创意 性、技术性、审美性等 ,以便对作品进行评价 。
评价过程
邀请专业人士、教师和 学生等对作品进行评价 ,提供反馈和建议。
反思与总结
对创作过程进行反思和 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 ,为今后的创作提供经 验和教训。
壁画和涂鸦
在墙面、公共建筑上创作的壁画和涂鸦,能够为城市增添色彩,提 升城市的视觉效果。
装置艺术
通过装置艺术作品,能够为公共空间带来创意和想象力,丰富城市 的景观。
商业广告中的艺术元素
1 2
插画和图形设计
商业广告中常常使用插画和图形设计来吸引观众 的注意力,传递品牌形象和产品特点。
摄影和摄像
通过拍摄精美的照片和视频,能够展示产品的质 感、外观和特点,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
建筑与景观设计
将公共艺术与建筑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创造整体的艺术环 境。
社会学与心理学
研究公共艺术作品如何影响观众的心理和社会行为,以实 现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科技与艺术
探索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造出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公 共艺术作品。
社会问题与公艺术美术的责任

初中美术公共艺术设计教案

初中美术公共艺术设计教案

初中美术公共艺术设计教案年级:初中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初中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和意义2. 环保主题的公共艺术设计3. 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4. 作品展示和评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公共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公共艺术设计。

2. 引导学生思考公共艺术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并提出环保主题的公共艺术设计。

3. 教师讲解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的要求和方法。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保主题进行公共艺术设计。

2. 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公共艺术设计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制作和完善。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作品的制作和完善。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公共艺术设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

2第一节 绘画2——【公共艺术 美术篇 精品教案】

2第一节  绘画2——【公共艺术 美术篇 精品教案】

10
附页
10
赏析《马拉之死》
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交流探讨:人物刻画采用
了什么表现方法?作者
采用什么手法来描绘这一可怕景象?作品传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师生总结:严谨的造型和构图赋予作品有力的纪
念碑效果。

出示图例,对比赏析:
10
《美杜萨之筏》
《自由神领导人民》
1、教师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作品内容。

2、思考:两幅图采用的构图形式有什么相似之
处?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分别烘托了怎
样的气氛?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的构图、色彩等
表现手段来了解作者描绘该作品的意图、画面气
氛的营造,理解作品的美,体会作者浪漫主义情
感。

10。

公共艺术(美术篇)讲课教案

公共艺术(美术篇)讲课教案

《阿里山的浮云》张大千
《盆草和荔枝》齐白石
添加幻灯片标题 -4
添加幻灯片标题 -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Biblioteka 好!谢谢公共艺术(美术篇)
美术的意义
• 美术作为一个现象,已成为人们自房地产、股票之后的又一大热门话 题了。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如果我们从美术的意义,或者说 美术的目的以及美术的“担当”来说,还远没有达到其目的的。想当 年曾有学者提出来以美术代替宗教,其实: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想法。 我们也千万不要一听到“宗教”二字,就觉得是个深奥不得了的事情。 现在,如果从“美术”二字的表象上来说,确实有些人把它看过于神 圣了。但是“美术”作为一个学科,确实又不能太像“超女”、“T 台秀”、“明星”那样走上街头去“丢人现眼”或弄出点“非具象” 类的新闻来。当然“丢人现眼”的最大好处是能引起轰动,最后达到 全民知晓的目的。然而,如果“美术”真要是这样也就完了,问题是 怎样才能在两全齐美的情况之下,达到“美术”社会的目的呢?

美术绘画教学全部教案

美术绘画教学全部教案

美术绘画教学全部教案第一课,基础素描。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素描技法,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教学内容:1. 线条的基本运用,直线、曲线、交叉线等。

2. 素描的基本构图,简单的静物组合。

3. 光影的处理,明暗对比的表现。

教学过程:1.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跟随练习基本线条的运用,包括直线、曲线、交叉线等。

2. 教师给学生展示素描的基本构图方法,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个静物的形态和结构。

3.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用铅笔进行简单的光影处理练习。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练习画一个简单的静物素描作品,并在下节课上交。

第二课,色彩基础。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色彩知识,能够简单运用颜色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内容:1. 基本色彩的认识,红、黄、蓝。

2. 调色练习,混色、调和色彩。

3. 色彩运用,简单的色彩填充练习。

教学过程: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色彩知识,包括红、黄、蓝三原色的概念,并示范如何进行混色和调和色彩。

2. 学生进行调色练习,尝试混合出不同的颜色,并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

3. 学生用颜料进行简单的色彩填充练习,尝试用色彩表现简单的图案。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练习进行简单的色彩填充作品,并在下节课上交。

第三课,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写生,掌握静物绘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内容:1. 静物布置,选择简单的静物进行写生。

2. 观察练习,观察静物的形态、结构和光影。

3. 写生绘画,用素描和色彩进行静物写生练习。

教学过程:1. 教师布置简单的静物进行写生,让学生观察静物的形态、结构和光影。

2. 学生进行观察练习,用铅笔进行简单的素描写生练习。

3. 学生尝试用颜料进行静物写生练习,尝试用色彩表现静物的形态和光影。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练习进行静物写生作品,并在下节课上交。

第四课,风景绘画。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自然风景,掌握风景绘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内容:1. 风景写生,户外或室内观察自然风景。

(荐)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案第四单元--外国美术赏析第一节绘画2(文化艺术与体育类美术绘画)

(荐)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案第四单元--外国美术赏析第一节绘画2(文化艺术与体育类美术绘画)

附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我们认识和了解了西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绘画作品,感受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请学生说一说不同时期的绘画艺术风格以及在欣赏绘画作品的角度。

这节课我们继续西方绘画艺术之旅。

积极回答知识的复习回顾,为下面的欣赏打好基础,从而整合西方美术发展过程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绘画时代背景法国大革命19世纪末,西方美术终于摆脱自文艺复兴时期确立的、延续数百年之久的再现性传统和古典规范的束缚,开始踏上现代之路。

聆听了解背景,为作品的赏析提供背景依据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创立者:达维特简介赏析《马拉之死》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交流探讨:人物刻画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描绘这一可怕景象?作品传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师生总结:严谨的造型和构图赋予作品有力的纪念碑效果。

观察讨论感受总结通过作品及背景介绍,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体会,逐步理解作品,体会作者情感,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达成能力目标艺术风格:表现历史题材;注重造型的对称、构图的和谐、素描的精确和明暗色调的微妙变化,色彩趋向冷淡,强调理性,忽视情感、个性的表达,崇尚俭朴、庄重典雅的风格,体现肃穆、严谨、庄重的美。

师生总结落实知识目标浪漫主义出示图例,对比赏析:《美杜萨之筏》《自由神领导人民》1、教师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作品内容。

2、思考:两幅图采用的构图形式有什么相似之处?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分别烘托了怎样的气氛?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的构图、色彩等表现手段来了解作者描绘该作品的意图、画面气氛的营造,理解作品的美,体会作者浪漫主义情感。

观察聆听思考感受通过对比欣赏,引导学生寻找异同点,达到欣赏、分析能力绘画风格、特点:表现历史题材和事件。

绘画更自由大胆,表现激烈的情感冲突。

个性化的描绘、饱满充实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对比和流畅激动的笔触,激发了人类创造力的最大潜能,揭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附页
1、出示《蒙娜丽莎》的恶搞作品
2、多媒体展示多幅西方绘画作品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课题---西方绘画
1、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有什么不同?(真实、立体、
色彩)
2、《蒙娜丽莎》只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代表,在西方
绘画史上以人物为题材的油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每个时期的人物表现风格又有什么特点?
8
对比观察,思考问题:观察课本中的《查士丁尼及其随从》,它与《蒙娜丽莎》在人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平面、色彩单一、人物造型程式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点?
先追溯到古埃及绘画◆埃及绘画《宴乐图》
1、引导学生观察并讲
解画中人物独特的表
现手法:正面律的造
型规范。

2、了解埃及壁画的艺术风格:即构图多采用水平线分割画有面,画面布局较满,很少留空白。

古埃及绘画对后面绘画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