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绘本活动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培养幼儿对绘本故事的兴趣和爱好。

2.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精心选择适合大班幼儿的绘本故事。

2.准备与故事相关的图片、幻灯片或绘本展示。

3.打印绘本故事文字,为读书时的辅助。

4.准备相关的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与幼儿一起回顾昨天的绘本故事,提问他们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发生的事件。

2.引导幼儿讨论绘本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绘本的兴趣。

二、阅读(15分钟)1.选择一本适合大班幼儿的绘本故事,读给幼儿听。

2.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插图,提问他们对插图的看法和理解。

3.读完故事后,让幼儿自由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绘画(20分钟)1.根据刚才读过的绘本故事,引导幼儿绘画与故事相关的画面或角色。

2.给幼儿提供绘画工具和纸张,任选一种媒介进行绘画。

3.在绘画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细节,并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创意。

四、手工制作(25分钟)1.选择一个与绘本故事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比如制作角色面具、绘本展示架等。

2.给幼儿提供制作材料和工具,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手工制作。

3.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创意设计制作物品。

五、表演或分享(15分钟)1.邀请幼儿依次上台,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成果,并讲述与绘本故事相关的内容。

2.可以让幼儿进行简单的表演,表演绘本故事中的场景或角色。

3.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赞赏他们的作品和表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总结(5分钟)1.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提问幼儿对绘本故事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2.引导幼儿思考绘本故事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教育意义。

教学延伸:1.可以邀请家长到班级参与幼儿的绘本活动,增强家园合作。

2.每周选择一个绘本作为主题,进行连续的绘本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读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评估幼儿绘画和制作手工的创意能力和操作技巧。

大班绘本公开课教案40篇

大班绘本公开课教案40篇

大班绘本公开课教案40篇《大班绘本公开课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绘本公开课教案40篇!(1)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蚂蚁和西瓜》含反思设计意图:绘本《蚂蚁和西瓜》的故事简单有趣,一群小蚂蚁运用各种方式运西瓜:用小铲子铲西瓜、搭爬梯子运西瓜、咬紧牙齿拖西瓜……拟人化的动态和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吸引并感染着幼儿。

根据大班幼儿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动物的动态、具有较强的表达表现能力等特点,结合绘本的游戏情境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1.在绘本情景下,尝试粘贴并大胆添画蚂蚁的不同动态。

2.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大胆创作,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熟悉绘本,细致观察蚂蚁。

材料准备:棕色碎卡纸、1开白纸2张,记号笔、浆糊、KT板、可供撕贴的西瓜图纸。

活动过程:一、回忆绘本内容,引发创作兴趣截取绘本中典型的蚂蚁运西瓜画面,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故事里的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它们是怎么搬西瓜的?”二、欣赏蚂蚁动态,尝试想象添画1.观看图片,模仿蚂蚁形态引导幼儿观察三幅典型画面,让其在游戏中模仿各种动态,并创造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这几只蚂蚁是怎么运西瓜的?谁来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怎样运西瓜?”(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态,到创造性地表现蚂蚁的动态,生动的动作体验,为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蚂蚁做好了铺垫。

2.魔术粘贴,变换蚂蚁姿态教师选两块棕色纸,作为小蚂蚁的头和身体,用“变魔术”的方法表现蚂蚁的不同姿态。

变魔术:头不动、变换身体的位置,或者身体不动、变化头的位置。

不同动态的蚂蚁就变出来了。

大班美术绘本七彩下雨天优质教案

大班美术绘本七彩下雨天优质教案

大班美术绘本七彩下雨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绘本《七彩下雨天》,主要围绕第三章“颜色变变变”展开教学。

本章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红、橙、黄、绿、蓝、紫七种颜色,了解颜色的调配原理,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掌握红、橙、黄、绿、蓝、紫七种颜色,并了解颜色的调配原理。

2.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颜色的调配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七种颜色,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七彩下雨天的PPT、彩色笔、画纸、调色盘、水彩颜料。

学具:彩色笔、画纸、调色盘、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七彩下雨天的PPT,让幼儿观察并引导他们说出图片中的颜色,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认识颜色:介绍红、橙、黄、绿、蓝、紫七种颜色,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颜色的特点。

(2)颜色调配:讲解颜色调配原理,如红+黄=橙,让幼儿动手尝试,加深对颜色调配的理解。

3. 实践活动:(1)绘画练习:让幼儿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绘画出自己喜欢的七彩下雨天场景。

(2)调色练习:让幼儿用水彩颜料进行调色练习,掌握颜色调配方法。

4. 例题讲解:以“画出一个红绿灯”为例,引导幼儿运用所学颜色知识完成绘画作品。

5. 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一幅七彩下雨天的绘画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七彩下雨天》2. 内容:(1)红、橙、黄、绿、蓝、紫七种颜色(2)颜色调配原理(3)绘画作品欣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七彩下雨天的场景。

2. 答案要求:正确运用所学颜色,画面丰富、有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颜色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七彩下雨天的绘画作品,提高亲子互动。

大班绘本美术活动:长颈鹿不会跳舞

大班绘本美术活动:长颈鹿不会跳舞

大班绘本美术活动:长颈鹿不会跳舞绘本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绘本的阅读可以激发孩子对于艺术、文学、情感等方面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提高他们的手工艺术能力,我们设计了一次大班绘本美术活动:《长颈鹿不会跳舞》。

一、活动目的1. 培养孩子对绘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2. 提高孩子的手工艺术能力和创造力;3.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二、活动准备1. 《长颈鹿不会跳舞》绘本;2. 海报纸、颜料、彩色纸、剪刀、胶水等美术用品;3. 活动前的故事导入环节。

三、活动过程1. 故事导入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先给孩子们讲述《长颈鹿不会跳舞》这个故事。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让孩子们对故事中的主人公——长颈鹿吉吉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也可以启发孩子们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2. 绘本欣赏让孩子们一起欣赏《长颈鹿不会跳舞》这本绘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细致地解读,让孩子们对故事情节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3. 美术创作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让孩子们进行美术创作。

可以让他们画长颈鹿和其他动物的画面,也可以让他们进行手工制作,根据故事中的场景制作三维作品等等。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孩子们在发挥想象的也能够学到一些美术知识和技巧。

4. 展示分享在美术创作结束后,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台前进行展示和分享。

也可以让他们在班级里相互欣赏和交流,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四、活动评价1. 孩子们的表现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活动参与情况和作品表现,可以对他们的手工艺术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发现孩子们在美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提供指导。

2. 教师总结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可以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活动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孩子们的表现以及活动的效果等等,从中总结经验,为将来的活动提供参考。

五、活动效果通过这次大班绘本美术活动,《长颈鹿不会跳舞》这个绘本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验,孩子们的手工艺术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大班绘本美术课程设计

大班绘本美术课程设计

大班绘本美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绘本美术的学习,让大班学生体验绘画的乐趣,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绘本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绘画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绘本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绘画技巧和色彩知识、创作方法和实践等。

具体安排如下:1.绘本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绘本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2.绘画技巧和色彩知识:教授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阴影等)和色彩理论(如色彩搭配、色彩情感表达等)。

3.创作方法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创作方法(如水彩画、蜡笔、剪纸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美术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绘本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经验和创作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的绘本作品,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和色彩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创作方法和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大班学生的绘本美术教材,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指导。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美术理论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收集绘本美术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和分析优秀作品。

4.实验设备:准备绘画所需的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优秀7篇)幼儿园绘本教案篇一活动目标:一、认知目标:通过观看数字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二、技能目标:能根据情节发展,仔细观察画面线索并大胆推测表达。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品所传达的积极情感,树立坚持梦想的信念。

活动准备:PPT课件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体会作品所传达的积极情感,树立坚持梦想的信念。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一)小朋友们,有谁知道刚生下来的小宝宝是什么样的呢?(二)嗯,手小小的,脸小小的,脚丫小小的,身体小小的。

但我们今天的这个小朋友却有点特殊,我么一起来看,贝琳达小朋友。

二、播放PPT(一)播放至第4页,提问:人们说长大之后,脚看起来就小了,是这样的吗?那长大后贝琳达的脚是什么样的呢?(二)播放至第8页,提问: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脚丫有些什么好处以及不好的地方呢?(三)播放至10页,提问:牛老师为什么选贝琳达扮演小丑呢?贝琳达想不想扮演小丑?牛老师说贝琳达是天生的小丑,这样说对吗?(四)播放至第20页,提问:贝琳达最后成为了芭蕾舞者,牛老师为什么觉得可惜呢?三、领读故事,加深印象教师领读部分句子,加深幼儿理解。

四、教师总结只要坚持自己的热爱,坚持自己的努力,自信与热情,梦想终究可以开花。

五、活动延伸去绘画区画出自己的梦想,并说说怎样实现。

大班绘本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故事的主角是杜里和莎里,他们是设计师,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最棒的。

2、通过互相欣赏和设计服装,初步体验参与美术设计的乐趣。

活动准备:电子书、操作材料、各种服装图片活动过程:一、欣赏图片,引出主题1、(播放漂亮服饰图片)这些服装漂亮吗?你知道是谁设计的吗?二、观察画面,了解故事情节。

1、(出示封面),在阅读区看过这本图画书的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他俩吗?谁能把他俩的名字告诉大家?(杜里和莎里)2、谁来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3、(播放2-3页)我们来听听杜里和莎里两位设计师是怎么样介绍自己的。

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俩说的话吧!4、杜里和莎里两位设计师都觉得自己很棒,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绘本优质教案《艾玛捉迷藏》

幼儿园大班绘本优质教案《艾玛捉迷藏》

幼儿园大班绘本优质教案《艾玛捉迷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材《艾玛捉迷藏》,主要围绕绘本的第三章节《艾玛的彩虹》展开详细内容的教学。

本章内容以可爱的大象艾玛为主人公,讲述了艾玛与朋友们玩捉迷藏游戏的过程,通过彩虹的出现,引出颜色认知、友谊、合作等主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绘本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增强幼儿的美术欣赏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团队活动中学会合作、分享,增强友谊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颜色的认知与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绘本内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合作、分享等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绘本《艾玛捉迷藏》、多媒体设备、画笔、颜料、画纸等。

学具:画笔、颜料、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组织幼儿在教室内玩捉迷藏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游戏的乐趣,引出绘本主题。

2. 绘本阅读与讨论(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共同阅读绘本《艾玛的彩虹》。

(2)针对绘本内容,引导幼儿讨论艾玛和朋友们是如何找到彩虹的。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颜色认知,讲解颜色搭配的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颜料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彩虹画。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相互欣赏、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艾玛捉迷藏》——艾玛的彩虹2. 板书内容:(1)绘本故事梗概(2)颜色认知与搭配技巧(3)友谊、合作、分享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彩虹,与家人分享你的作品。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彩虹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大班美术绘本七彩下雨天精品教案

大班美术绘本七彩下雨天精品教案

大班美术绘本七彩下雨天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绘本《七彩下雨天》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五章“奇妙的色彩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感受色彩的魅力;学习运用不同颜色表现情感;通过绘画创作,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运用色彩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不同颜色表现情感。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色彩的魅力;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七彩下雨天课件、故事挂图、绘画材料(水彩、画纸等)。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七彩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见过这样的雨吗?这场雨和平时下的雨有什么不同?”2. 故事讲解(5分钟)挂图配合讲解《七彩下雨天》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色彩与情感的联系。

3. 例题讲解(3分钟)出示一张画作,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如:用红色表示开心、蓝色表示难过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尝试用彩笔在画纸上表现自己的情感。

5. 绘画创作(10分钟)播放轻音乐,让幼儿根据所学的色彩情感知识,自由创作一幅画作。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教师对每个孩子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他们发现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七彩下雨天。

要求:运用所学色彩情感知识,自由发挥,创作一幅画作。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色彩,鼓励他们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如: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观察天空、花草树木等,了解不同季节、时间的色彩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颜色表现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美术绘本活动教案大班美术绘本活动教案【篇一:绘本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美妙邂逅】绘本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美妙邂逅——浅谈如何运用绘本开展创造性美术活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丰富多彩的媒材中,儿童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入的画面,引领着孩子们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为他们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也给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带来鲜活的生机。

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像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的协调性等特点。

将绘本投入到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能生成出怎样的风景呢?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个动态的生长过程,以绘本为载体的美术教学活动让这一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更让孩子们带给我们难以预料的精彩。

一、精心解读,选择适宜的绘本经过实践运用,我们感觉运用于幼儿园美术创造活动的绘本应具备以下的特点:1 能吸引与打动人的绘本。

如中班美术活动“我的连衣裙”所用的绘本图案简单,文字不多,简洁明了,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快乐的情绪。

正如作者西卷茅子自己说的那样:这是一本真正画给幼儿们看的图画书。

作者先画完,然后再填上文字,她认为:图画书的画要足以带给孩子快乐,只要孩子觉得画好玩就行。

绘本要能打动孩子、打动老师,运用在教学中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 富于想象的绘本。

运用在美术活动中的绘本应该是富于想象的。

又如大班绘本美术活动“小脚丫”,绘本简单的画面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描绘的故事新鲜有趣,平和亲切,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角。

以一双小朋友的小脚丫为原型变成了拱形桥、树林、房子??绘本图画中出色的创意和联想让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绘画出一幅幅有趣的作品。

3 能挖掘出美术元素的绘本。

从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角度考虑,绘本要具有美术教育价值。

绘本中多元的美术信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利用,但也要注意取舍。

“我的连衣裙”中兔子的形象简单可爱,线条明快,更像是一个不断变幻图案的万花筒,情节在不断变化,变化中有重复,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也很期盼这样的重复。

这本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如在中班,教学活动重点就锁定在其中的一个美术元素“重复”上:小兔子走进花园,连衣裙就变成了花朵的不断重复;走进雨里,连衣裙就变成了雨滴和线条的不断重复等等,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欣赏氛围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绘画的方式为小兔子设计有一种或几种重复图案的花布。

二、巧妙选择绘本中有价值的资源,为美术教学活动增色添彩在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这样的模式:根据绘本所隐含的美术元素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注意取舍(完整运用绘本,还是根据需要节选)——幼儿阅读,理解绘本(初步了解绘本内容)→师幼共同分析绘本中精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绘本中所蕴含的美术元素)→提升理解(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幼儿对绘本中的美术表现形式进一步理解与感知)→创造与表现(以美术特有的表现形式表达与创造)。

以下通过三个案例来具体介绍开展绘本美术活动的方法与策略:视觉要素的重复——中班美术活动“我的连衣裙”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或超过两次,它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

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的相同,还有色彩、大小、方向、肌理等方面的相同。

我们巧妙地运用《我的连衣裙》这一绘本,让孩子们迁移经验,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想象与创作具有重复图案的连衣裙。

案例分析:绘本中的图画本身就是很好的范例,花裙子、雨裙子、草籽裙、小鸟裙等等,就是一些图案的重复。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了解重复,又选择一些简洁的、具有卡通图案的花布让幼儿欣赏,花色与绘本的情节也能够协调起来,如胡萝卜、雪花、昆虫图案等,以此来拓展幼儿的经验。

活动过程中重点分析小兔子的连衣裙:小鸟花样的连衣裙是图案向一个方向一排排的重复,小雨花样的裙子是雨滴和线条按一个方向的重复,星星和云朵的裙子是散点状的重复,草籽裙是一排排的重复。

让孩子们了解了重复可以是大小、方向、色彩等的重复。

随后,孩子们自己想象:小兔还会到什么地方?裙子上又会有什么图案的重复?在孩子们操作过程中,老师再给予孩子一些帮助与提升,孩子的创造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其中,作品也是千变万化。

豌豆射手、鱼儿、月亮和星星、花儿与蝴蝶??在裙子上快乐地重复着。

作品表现形式:用小兔子的模板套在自己设计的花布上,这也是一种好玩的方式,孩子们会乐此不彼地设计不同的花布为小兔子试穿。

借形想象的升华——大班美术活动“小脚丫”“借形想象”注重将模仿思维习惯逐渐变成创造思维习惯,引导幼儿从新的角度去突破、去思考。

其核心就是通过愉悦的艺术游戏挖掘孩子的艺术天分,通过严密的思维引领激发孩子创造想象。

《小脚丫》这一绘本正是为孩子们借形想象拓展了思路,留下了极大的创作空间。

案例分析:找准定位,把握绘本美术教学的切入点非常重要。

我们将核心目标定位在:以整齐排列的十个脚趾头为原形大胆想象十只小脚丫的变化,体验想象绘画的乐趣。

先以绘本的封面引出活动,让孩子们想象小脚丫像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很有趣:栅栏、小树、小山、房子??他们的一些想法竟然与绘本中的内容不谋而合。

接着完整欣赏绘本,了解故事中小脚丫的不断变化,从中发现此次借形想象要遵循的规律:事物从小到大,从矮到高,再从高到矮,从大到小的排列。

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小脚丫在变化时周围环境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让孩子了解环境随着脚丫的变化而变。

最后再让幼儿进行借“小脚丫”这样的形想象绘画,小脚丫还会变成什么?作品表现形式:以最简单的线描画的方式进行想象绘画,孩子们在考虑好自己所画的内容后选择相应颜色的纸进行创作。

面部彩绘演绎不一样的精彩——大班美术活动“变色龙”面部彩绘是人体彩绘的一种,是运用色彩在人的身体、四肢上绘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幼儿园一般很少尝试,绘本《变色龙》的出现启发了我们开展这样的彩绘活动,孩子们被绘本中那些彩绘过的动物而吸引,并在自己的装扮彩绘中体验快乐。

案例分析:绘本《变色龙卡罗》故事很长,根据需要我们只节选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故事主要讲述了:变色龙卡罗为森林里的动物们画上了美丽的图案,看到动物们变了样,它也变得快乐起来。

活动的核心目标定位在能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图案组合进行脸部装饰,感受脸部彩绘的快乐。

从动物身上剪裁下来的各种美丽图案,让幼儿重点欣赏。

孩子们尝试将各种图案给合起来,用可以涂抹在脸上的油彩来为同伴装扮,这种不同于平时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有力的释放。

绘本是美丽的,展示着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及艺术追求。

虽然简单,却堪称“完美”。

美丽的绘本给幼儿打开了一扇窗,也给幼儿打开了一个心灵花园的奇妙世界。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作品只是活动的痕迹,而过程才是真正的教育实施,在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是老师的根本追求。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的美术活动,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

绘本中绘画技巧的丰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让绘本拥有了迷人的外貌,这些精美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想象与创意为儿童的美术活动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帮助孩子们走向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艺术之路。

【篇二:《佩泽提诺》绘本教学设计】绘本《佩泽提诺》教学设计江西省瑞金市谢坊镇大胜小学邹新锋绘本解读:《佩泽提诺》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画家李奥尼的经典杰作。

他用简单有趣的语言和看似粗糙的勾勒告诉小孩子们一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佩泽提诺是个小块儿,他觉得别的家伙都是大个子,敢于冒险,做事也很漂亮。

他却是个小不点儿,所以他觉得自己肯定是什么人身上的一小块儿,并且决定去找到答案。

他问了飞毛腿、大块头、游得快、飞得高??可是大家都说如果自己少了一小块儿,不可能做事还漂亮。

后来,佩泽提诺遵照智多星的指点去了砰砰岛。

可是岛上除了石头,什么也没有。

在岛上爬上爬下的佩泽提诺累坏了,没想到一磕一绊滚了下去,结果他碎成了很多的小小块儿。

这时他才明白,原来自己和别人都一样,也是由小块儿组成的。

佩泽提诺最后发现,自己就是自己,虽然小,但却很完整。

李奥尼用简单的艺术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其实我们都不完美,但我们都是完整的自己。

教学设计理念:1、绘本的引人之处就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我们在带领孩子一起阅读时,应更多地向孩子们展示图画,让孩子通过阅读图画,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

2、可选择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地方适当停顿,让孩子们大胆猜想一下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思考力及阅读想象力。

3、通过丰富的阅读拓展活动,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欣赏图片,从图画里感知文本,培养阅读理解能力;2、听演结合,感受简单重复的有趣语句;3、让孩子们明白绘本阅读中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知道图也会说话;4、学习以“要是??还??”的句式创造对话,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5、指导孩子们用彩色卡纸制作故事里的人物,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故事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1、让孩子们喜爱绘本阅读,通过绘本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2、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中展开想象,并大胆展示;3、引导孩子们初步认识自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纸、双面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多媒体展示“pezzettino”一词师:这全是字母宝宝的可不是汉语拼音,它是外国语言,读作“佩泽提诺”,意思是“小片、小块”。

2、出示一张黄色小卡片和大卡片,哪个更像佩泽提诺?(生:更小的)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读一读有关这个小方块的故事——3、揭题。

(多媒体出示绘本封面)一起大声告诉老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谁?生:佩泽提诺二、读悟(一)生自由读多媒体出示文本,师根据孩子们的阅读速度翻页,初步知道故事的人物及内容师:边读边想想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说了什么?(生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巡回指导)(二)师生共读师生一起阅读文本,适时在关键环节设置问题,引发孩子们大胆、合理想象1、小p会去哪找到答案?会求助于谁?2、飞毛腿有什么特点?为何叫大块头???3、小p遇见大块头会怎么问?4、还会遇到谁,会怎么说看得远会怎么说:要是我有一块儿不见了,怎么还能得这么?5、要是我有一块儿不见了,怎么还能坐得这么正呢?(这会是谁说的?)6、??最后,他实在是累坏了,一磕一绊滚了下去??(结果怎样?)7、“朋友们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聪明的你明白小p的意思么?生大声读——“我就是我自己!”三、表演1、明确表演要求:熟悉对话内容;适当加上符合人物特点的动作如:扮演“飞得高”可以打开双臂做飞翔姿势??2、确定角色,指名上台3、师适时指导4、评价四、总结佩泽提诺一路艰辛,为的就是追寻那个其实就在自身的问题——我会是谁的一小块?这种追寻也让小p实现了从一种自我迷失到发现自己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