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RI示踪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干细胞移植在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在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在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等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梗发病率逐年升高。

心肌梗死时,由于心肌血供不足,心肌坏死、纤维化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影响预后。

MI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不断增加[1]。

患者终末期心脏衰竭唯一可用的根治性治疗是心脏移植,但这一治疗方法因为器官短缺而受限。

因此,寻找解决MI后左心室重构和功能障碍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近10年来,大量报道了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特别是心肌梗死的研究,显示了积极有益的作用。

干细胞可以通过直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增加梗死区的血管密度,并通过分泌作用产生心肌连接蛋白和其他细胞因子,发挥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现将干细胞移植在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如下。

1.心肌梗死1.1 心肌梗死的定义心肌梗死又叫心肌梗塞,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目前心肌梗死已成为心内科的常见病,不但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还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成为心内科医生非常关注的一个重点。

1.2 心梗后心肌的变化1.2.1心梗后的心脏重塑心肌缺血,无论是急性或慢性,引起一连串的事件导致缺血区域心肌的细胞损伤或死亡,结构完整性丧失,最后由胶原增生填充形成瘢痕,导致心脏功能障碍[2]。

除了血运的后期恢复,局部缺血造成的损伤主要是不可逆的过程,这为各种并发症提供了基础,真正的细胞再生往往是非常有限的[3]。

由于局部的缺血、缺氧,糖酵解停止,导致三磷酸腺苷(ATP)耗竭和乳酸堆积,持续缺氧导致钠一钾泵衰竭,细胞内溶质的增加,随后肿胀[4],乳酸积累使细胞pH值下降,限制了必需酶的活性并增加溶酶体释放,所有这些变化均导致细胞破裂。

心肌梗死干细胞移植及MRI的应用进展

心肌梗死干细胞移植及MRI的应用进展
来 源 干细 胞应 用 于 心肌 成 形术 的研 究 l。C erw 6 h da y J
等 将骨 髓 间充质 干细 胞 分离培 养 , 6二 脒基 一 一 4, 2
苯吲 哚盐 酸 ( AP ) 记 后注 入大 鼠心肌 细 胞 , D I标 在移 植 后 的早 期 , 植 细胞 与 宿 主心 肌 的接 触 点 已有 缝 移 隙连 接 蛋 白一 3 cn ei一 3 C 4 ) 4 (o nxn 4 , x 3 的表 达 , ̄ 4 6周
MR 结 合 干 细 胞磁 性标 记 技 术 可 以 无创 性 地 应 用 于 千 细 胞 移 植后 ,其 在 宿 主 体 内的 分 化 方 向 、 迁徙 过 程 、存 活 I 状 况 及 治 疗 效 果的 评 价 上 具 有独 特 的 价 值 。综 述 心 肌梗 死 千 细胞 移植 及 MR 的应 用进 展 。 I
题 , 限 于动物亡 的主 要原 因之 一 , 虽然 我 国
A MI的发 病 率不 及 欧 美 国家 ,但 也 呈 逐 年 上 升趋
势。 近年 来 干细胞 移植 治疗 A 及 心功 能衰竭 的实 MI
骨骼 肌 损 伤 可刺 激 骨 骼 肌 纤 维 基 质 附近 的卫 星细胞 分化 成骨 骼肌 纤维 。由于 骨骼 肌卫 星细胞 与 心 肌 细 胞 同为 横 纹 肌 , 起 源 于 中胚 层 , 化 过 程 都 分 有 相 似之 处 , 且 卫 星细 胞 在体 外 未 分化 状 态下 具 而 有 增殖 能 力 ,在缺 血 组织 内仍 然 能够 成 活 。P u e ozt
S E T MR 等 ) 近年 来 都 已经 应 用 于 活 体示 踪 研 PC 、 I
究。 磁性 标记 后 的 MR 在 心肌干 细胞 移植 的示 踪研 I 究 中也取 得 了长足 的进 步 。综述 心肌 梗死 干细 胞移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目前,尝试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的干细胞大致可分为两大类——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主要包括胚胎心肌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主要包括骨骼肌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

(一)胚胎干细胞1. 胚胎心肌细胞Soonpaa等1994年首先证实了小鼠胚胎心肌细胞移植的可行性。

1996年,Li等在大鼠心肌冷冻坏死模型上移植大鼠胚胎心肌细胞,术后4周,移植的胚胎心肌细胞出现了分化现象。

但是,胚胎心肌细胞对缺血非常敏感,在体外不易培养和增殖。

此外还有胚胎心肌细胞不易获得和伦理学上存在争议等问题。

这些都限制了胚胎心肌细胞的应用。

2. 胚胎干细胞在各种类型的干细胞中,最多才多艺的当属胚胎干细胞了。

最早的胚胎干细胞是Martin等1981年从小鼠胚胎中分离出来的。

Thomson等1998年首先成功建立起人胚胎干细胞系,引起科学界的强烈反响,被Science杂志评为当年十大科学进展之首。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从啮齿类、兔、猪和灵长类动物体内分离得到胚胎干细胞系。

胚胎干细胞可在体外生长,并能在原始未分化状态下无限增殖,且仍能保持其多能性和正常核型。

这些特性使人胚胎干细胞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但是人胚胎干细胞应用于临床还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

(二)成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比,成体干细胞容易从自体采集,避免了胚胎干细胞移植所面临的伦理学纠纷,而且自体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适合临床应用,因而成体干细胞成为近几年干细胞移植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

1. 骨骼肌干细胞骨骼肌干细胞,即骨骼肌成肌细胞,或称骨骼肌卫星细胞,动物模型实验均证实成肌细胞移植能实现梗死或缺血心肌的再生。

Koh等1993年首先发现成肌细胞能向心肌细胞转化。

2001年,Jain等发现成肌细胞移植能改善心肌梗死动物的左室功能。

2001年,Menasché等首先将成肌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脏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所引起的。

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并形成心肌瘢痕,这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

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包括用药、开刀手术和干细胞治疗。

其中干细胞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常被称为是医学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的能力的细胞。

干细胞的种类主要有胚胎干细胞和成人干细胞两种。

胚胎干细胞是指取自早期胚胎的细胞,这种干细胞拥有极强的分化潜能,能够分化成人体内所有种类的细胞。

但是胚胎干细胞目前仍存在伦理问题,因而很难应用于人体质量的治疗。

成人干细胞则存在于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具有相对较强的分化能力,可主要分化成各种实用的细胞类型,例如心脏、骨骼和血液细胞等。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死亡和心肌瘢痕的形成都导致了心脏功能的严重下降。

这时候,干细胞治疗被看做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促进干细胞成为心肌细胞来重建和恢复心脏功能。

治疗方法主要根据干细胞的来源和应用方式分类。

来自不同来源组织的干细胞在治疗心肌梗死中都有不同应用方法和优点。

成人心脏和骨髓中的干细胞是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治疗的来源。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些干细胞移植技术,包括直接注射、体内针灸、体外培养和冷冻储存等。

这些技术的目的是创造一个适合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微环境,以促进干细胞在心脏组织中定居和生长。

这些技术已经被实验室和临床应用证明是可行和安全的。

干细胞治疗的优点之一是增加了心脏病患者治疗成功的概率。

另外,干细胞治疗还可以促进心肌细胞修复和形成新的心肌组织,从而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

此外,干细胞治疗的副作用少,安全性高,而且可以更快地恢复健康。

总体来说,干细胞治疗是一项前沿技术,已经为治疗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疾病创造了新的机会,并将成为它成为主流治疗方式的日趋重要的一部分。

虽然目前在干细胞治疗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选择最好的来源和最适合的方法等,但随着研究和技术的进步, 无疑会为治疗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脏疾病提供更好的选择,也会为医学研究和实践带来更多挑战和机遇。

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用人的骨髓来源的干细胞使心肌梗死 鼠30%~40%的心功能得到改善。
—— Kocher. Nat Med. 2001,7:430-436
Current problem----evidence
骨髓干细胞究竟能否分化成心肌细胞却始终 有争议,目前仍无法完全证实MSC可分化为 心肌细胞。
Stem cells from bone marrow could be used to repair a variety
P 0.36 0.0026 0.05* 0.021
0.79
1.00
BMMNCs indicate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G-CS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nd STEMMI, Stem Cell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VE GF ge ne ex pr ess io n SC F g en e e xpr es sio n
MC P-1 g ene ex pr ess ion
2 .5
2
*
1 .5
1
0 .5
0 0h
6h
12h 18h 24h
2 .5 2
1 .5 1
0 .5 0 0h
** *
6h
12h 18h 24h
3
*LV ejection fraction was higher in the control group.
Circulation. 2006;114:353-358.
In addition,Safety Concerns
• Arrhythmias • Restenosis, Accelerated Atherosclerosis, and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与方法探究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与方法探究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与方法探究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而引起的心肌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组织修复能力受损。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已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与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干细胞移植的基本概念。

干细胞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未分化细胞。

干细胞移植是指将干细胞从捐赠者体内提取,经过体外扩增和分化,然后移植到患者体内,以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

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干细胞移植被用来替代受损的心肌细胞,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十分复杂,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首先,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能够不断分化为新的干细胞,从而保持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这使得干细胞移植后能够持续释放新的心肌细胞,促进心肌的再生和修复。

其次,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

干细胞移植后,在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内,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取代受损心肌细胞,恢复心脏的收缩功能。

这种心肌细胞的再生和替代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减少心肌梗死的后遗症。

此外,干细胞还可以释放多种生长因子。

干细胞移植后,干细胞能够释放出多种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础性成长因子(bFGF),这些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血管形成和修复,改善心肌梗死区域的血供,加速心肌的恢复。

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方法方面,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法是骨髓干细胞移植。

骨髓干细胞是一种常见的干细胞来源,它们可以从捐赠者的骨髓中提取得到。

在治疗心肌梗死时,骨髓干细胞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直接输送到患者的心脑血管系统中,以达到修复心肌的效果。

第二种方法是胎盘干细胞移植。

胎盘干细胞是从胎盘中提取得到的一类干细胞。

与其他干细胞来源相比,胎盘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干细胞数量和更好的分化能力。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MR分子影像学示踪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MR分子影像学示踪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MR分子影像学示踪作者:祁春梅,马根山,刘乃丰【关键词】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磁共振成像;分子影像学;文献综述近年来,冠心病的治疗研究进展很快,尤其是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心梗)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骨髓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热点之一,但干细胞移植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无法在体示踪、识别移植后的干细胞,客观评价其疗效。

分子影像学是目前可以在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新型交叉学科[1]。

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分子影像学可将移植的细胞进行磁性对比剂标记,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对其进行可视化追踪,就可得知移植细胞在体内的运动信息及未来命运。

MR分子影像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在干细胞移植研究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1 心肌干细胞移植现状1.1 移植细胞类型的合理选择目前用于临床移植的骨髓干细胞大体分为骨髓单个核细胞群(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 MN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nitor cells,EPCs)和ACC133+细胞5种。

近期,Fraser等[2]研究认为脂肪干细胞(ADSCs)也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从而分化为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这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提供了另一个选择。

2005年,Katritsis 等[3]于冠脉内同时植入MSCs及EPCs,证实植入两种细胞的方法亦可有效再生梗死心肌。

临床上由于移植细胞成分的复杂,各类细胞各有利弊[4]:BM- MNCs 成分丰富,无需体外扩增和诱导分化,但细胞分化鉴定困难;MSCs 取材方便,成本低,增殖能力强,具多向分化潜能,但需要体外扩增、诱导及分化;HSCs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但是细胞数量少、分离成本高;EPCs 为单一细胞群,具有增殖能力高、多能性、可自体移植特点,但细胞数量少,需要扩增;ADSCs 取材方便,来源充足,但动物试验及临床验证较少。

心肌梗死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由于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和冠脉搭桥手术等,但这些方法不能修复因心肌梗死而受损的心肌组织。

然而,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为心肌梗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它们可以分化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并参与组织修复和再生。

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中,最常用的干细胞来源有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心肌干细胞等。

胚胎干细胞是一种源于胚胎早期的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较强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和其他类型细胞。

在动物模型中,胚胎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受损心肌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改善心功能。

然而,由于胚胎干细胞来源的伦理和安全性问题,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源于成人组织(如骨髓和脂肪组织)的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较好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并具有促进心肌再生和血管生成的作用。

临床试验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此外,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获取性,目前已成为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选择。

心肌干细胞是一种特殊的干细胞,它们存在于成年心脏组织中,具有较强的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

心肌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然而,心肌干细胞数量有限且分化能力有限,且获取较困难,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除了上述干细胞类型,还有一些新的干细胞来源被广泛研究,如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和多能成体干细胞(PSCs)。

iPSCs来源于人体成体组织细胞,通过基因转导和重编程技术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具有较好的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

PSCs来源于成体组织,具有不同程度的分化潜能,可向心肌细胞分化。

这些新型干细胞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获取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新型 MRI 对比剂靶向示踪: 由于 SPIO 标记特 异性低的弊端,有研究者设计出将 SPIO 靶向标记到 特定种类的细胞中。Chung 等[17]将胚胎干细胞改造 后使细胞表面表达 HA 和 MYC 抗原,并将 SPIO 与 HA 和 MYC 单克隆抗体共价结合,体外和体内实验 均证明 MRI 能够检测到 T2 信号的降低。靶向 SPIO 标记既提高了特异性,同时又克服了铁蛋白报告基因 信号强度较弱的缺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移植细胞的 致瘤风险,以及外源性抗原的植入有可能触发宿主的 免疫应答反应而破坏移植细胞。
通讯作者: 赵江民,硕士生导师,电子信箱: johnmzhao@ sjtu. edu. cn
·172·
一、磁性对比剂 常规 MRI 对比剂示踪细胞的原理是将磁性对比 剂与细胞结合,通过胞吞作用进入胞质内,引起 T1 或 T2 弛豫时间的变化,从而产生 MRI 对比信号。目前 常用的磁性对比剂包括顺磁性对比剂和超顺磁性纳 米颗粒。顺磁性对比剂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以钆 - 二乙三胺五醋酸 ( Gd - DTPA) 为代表,可显著缩短 T1 和 T2 弛豫时间,以 T1 最为明显,是一种 T1 正性效 应的阳性对比剂。可用来追踪特定细胞的迁移或募 集情况,如标记卵巢肿瘤细胞中肌纤维母细胞的募集 情况,也可追踪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脏瘢痕形成中巨噬 细胞的游走[4]。 超顺磁性纳米颗粒以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SPIO) 为代表,常用于分子 成像领域。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包括一个直径约4 ~ 10nm 的氧化铁核心,内含上千个铁原子,周围包裹一 层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为铁核心提供立体 空间及稳定的静电场[5]。在 MRI 上能够显著缩短 T2 弛豫时间,是一种 T2 负性效应的阴性对比剂。由于 SPIO 和细胞表面均带有负电荷而相互排斥,因此需 要在转染剂的介导下消除表面电荷从而进入细胞,常 用的转染剂有多聚赖氨酸、鱼精蛋白等。 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大量 利用了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细胞进行 MRI 示踪。被 标记的干细胞通过颈内静脉、冠脉、心肌或者经皮心 内膜等注射 方 式,将 干 细 胞 移 植 到 梗 死 区 域 并 进 行 MRI 扫描,通过低信号强度、分布等判断干细胞存活、 增殖及迁移情况。然而,目前最主要的争议有两点: ①由于细胞分裂导致 SPIO 稀释,MRI 低信号不能正 确反映标记细胞增殖后的数量; ②SPIO 引起的低信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 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最主要病因,严重威胁人 类的健康。目前临床上通过稳定性药物、血管再通及 冠脉旁路移植术等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但这些方 法只能改善未坏死的损伤心肌细胞的功能,而不能通 过再生的方式修复心肌组织。干细胞移植疗法通过 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促进心肌细胞再 生,并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能够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 减少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缩小梗死面积,从而改善 梗死后心功能[1]。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干细胞对 心脏功能 无 明 显 改 善[2]。 因 此,对 干 细 胞 移 植 后 如 何归巢、能否存活、增殖等情况进行示踪和观察尤为 重要。
2. 干细胞分化的 MRI 示踪: 关于细胞再生疗法, 无论是用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还是肿瘤细 胞治疗,都是将未分化的多能或专能干细胞注射到特 定器官内,以期在宿主器官微环境的诱导下分化为与
·173·
·综述与进展·
J Med Res,Sep 2016,Vol. 45 No. 9
靶器官相同的细胞类型。相比于 MRI 对细胞存活和 增殖的示踪,细胞分化的成像要求更高。研究发现, 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域的干细胞不仅通过旁分泌作用 分泌生长因子 ( bFGF and IGF - 1 等) 修复受损心肌, 还可以 分 化 为 心 肌 细 胞 和 血 管 内 皮 细 胞,但 仅 有 3. 5% 的干细胞发生分化,因此,报告基因必须能够产 生足够的对比度才能检测到细胞在低密度情况下的 低水平分化[23,24]。有早期研究报道在双转基因小鼠 胚胎应用 MRI 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而关于移 植干细胞分化的 MRI 示踪目前仍未见报道,需要采 用多种成像方式进一步研究[25]。
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利用影像学对移植细胞 进行示踪能够连续多次检查,更具有无创性、避免侵 入性损伤的优点,成为干细胞示踪的重要手段。心脏 磁 共 振 成 像 (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MR) 具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楚显示 心脏及周围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加之能够判断 心肌活性等独特优势,使其成为诊断心脏疾病的金标 准[3]。磁共 振 细 胞 示 踪 目 前 主 要 有 磁 性 对 比 剂 示 踪、报告基因示踪的方法。本文就干细胞移植 MRI 示踪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直接利用细胞自身表面 抗原进行 SPIO 特异性标记,从而避免了外源性抗原 的潜在风险。GD2 近来被报道是人 MSCS 表面特异 性标志物。Pang 等合成了一种特异性的报告基因, 能够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抗原 GD2 特异结 合并通过质粒 DNA 转染细胞,其末端携带的 SPIO 基 团便可被 MRI 检测到。同时,该报告基因具有低毒 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在体外 MRI 成像 T2 / T2 * 上 具有敏感的信号。
早期研究发现,细胞内的自由铁会增强过氧化物 的代谢,形成 过 多 的 自 由 基,导 致 细 胞 膜、蛋 白 质 和 DNA 的损害[9]。SPIO 进入细胞后,是否影响细胞生 物学特性,与标记 SPIO 浓度有关。研究认为,较低浓 度 SPIO 对细胞没有明显影响,而高浓度 SPIO 则会影 响细胞的活力及增殖能力[10,11]。研究发现 SPIO 对 脑细胞的影响取决于粒子的类型、标记细胞的孵育时 间、浓 度,甚 至 应 用 于 不 同 的 生 理 系 统 也 具 有 差 异[12]。在心血管系统中 SPIO 对移植干细胞毒性的 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磁共振报告基因 由于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无法区分细胞的存亡、 示踪时间有限等限制,报告基因标记法应运而生,其 原理就是将外源性基因转入细胞自身基因组,外源性 基因表达的蛋白能够和磁性物质( 如报告探针) 结合 成复合物,引起 MRI 上 T1 、T2 弛豫时间的变化,从而 被 MRI 检测出来。报告基因可以通过质粒 DNA、病 毒载体等方式转染细胞。目前常见的 MRI 报告基因 包括铁蛋白报告基因、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 chemical
·综述与进展·
J Med Res,Sep 2016,Vol. 45 No. 9
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MRI 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通过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旁分泌等机制促进坏死心肌组织修复
和心肌细胞再生,改善心脏功能。磁共振成像不仅可以观察心脏解剖结构的改变,还能通过标记磁性对比剂或 MRI 报告基因的
方法对干细胞移植后的定位、迁移、存活及增殖等情况进行示踪。本文就干细胞移植 MRI 示踪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
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急性心肌梗死 MRI 超顺磁性氧化铁 磁共振报告基因
中图分类号 R445. 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1969 / j. issn. 1673-548X. 2016. 09. 045
由于报告基因能够在宿主细胞基因组稳定表达, 相对于磁性对比剂直接标记而言其具有以下两个优 势: ①报告基因能够遗传到子代细胞,不会随细胞分 裂增殖而稀 释 或 消 失,从 而 避 免 了 假 阴 性 信 号 的 产 生; ②报告基因通过在宿主细胞中转录翻译合成特定 蛋白而产生信号,只能在活细胞中发挥作用,因此低 信号便可以代表活细胞的存在,从而避免了假阳性信 号的产生。因此,报告基因不仅能够进行长期示踪观 察,而且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移植细胞的数量和分布 情况,更为稳定地监测细胞移植后的命运。
基 金 项 目: 上 海 市 科 委 科 技 创 新 行 动 计 划 重 点 项 目 ( 10411953400) ; 上海市卫生局基金资助项目( 20124194) ; 上海市宝山 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 14 - E - 4)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金资助项 目( 12XJ30061)
作者单位: 233000 蚌埠医学院( 薛杨) ; 201999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影像科( 赵江民)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 报告基因以及人工 质膜肽报告基因等[13 ~ 15]。这些方法在多被用于啮齿 动物大脑肿瘤细胞存活和增殖的成像。目前报道的 MR 报告基因的研究中,应用于心脏移植细胞的示踪 研究仍较少,主 要 为 铁 蛋 白 报 告 基 因 的 应 用[16 ~ 19]。 铁蛋白报告基因使细胞过表达铁蛋白,从胞外摄取更 多的铁来增加细胞内的铁含量,从而缩短 T2 弛豫时 间,使得转基因细胞在 MRI 上能够被检测出来。
然而,另一些研究认为移植后活的干细胞不会被 巨噬细胞吞噬,而死亡干细胞会被吞噬后代谢清除。 在一项研究中显示,SPIO 标记的干细胞被分别移植 到急性心肌梗死和正常大鼠心脏,16 周后 MRI 仍可 以检测到梗死组的低信号区,而正常组的低信号区只 在 MRI 显示了 1 周[8]。这说明干细胞在炎症区域才 能存活,而在正常心肌组织内将会死亡并被清除,同 时在移植后组织学证实大部分含有铁颗粒的细胞不 表达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 CD68,这说明大部分移植 细胞并没有被巨噬细胞吞噬,因此可以认为 MRI 低 信号代表了移植活细胞内的 SPIO。
1. 移植细胞存活和增殖的 MRI 示踪: 急性心肌 梗死后,干细胞能否在炎症区域存活及增殖,成为近 来许多研究争论的焦点。近年来研究发现,移植细胞 能够在梗死心肌中存活长达 12 个月[20]。报告基因 标记细胞成像则为细胞命运的追踪提供了长时间连 续观察的可能性。Naumova 等[18]第 1 次将铁蛋白报 告基因用于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成 功用 MRI 检测到了体外及体内移植 3 周后转基因标 记的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证明了在小鼠骨骼肌成肌 细胞中过表达铁蛋白报告基因的可行性,并证明移植 细胞分布面积和组织学的一致性。Campan 等[16]将 检测时间延长到移植后 4 周,与移植后 1 周的低信号 面积对比没有明显变化,并通过组织学证实了含铁细 胞正是来源于移植细胞。因此,尽管报告基因产生的 低信号强度较 SPIO 弱,但它能够真正代表活细胞的 存在[21]。这些研究均表明细胞能够在分裂增殖过程 中持续过表达铁蛋白基因,并能连续产生低信号。此 外,有研究者认为铁蛋白的过表达还能够保护细胞免 受氧化损伤,从而提高了移植细胞生存力[22]。因此, 铁蛋白 家 族 成 员 作 为 在 体 示 踪 细 胞 存 活 和 增 殖 的 MRI 报告基因,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