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叶一舵)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教案主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年级:五年级下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时间: 2-3 周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2. 了解不同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掌握应对方法。

3. 掌握积极心态和自我调节的方法。

4. 掌握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技巧。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

2. 情绪的分类和影响。

3. 情绪的应对方法。

4. 积极心态的培养和自我调节技巧。

5. 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技巧。

教学方法:1. 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2. 交互式教学,通过讨论和实践来实现教育目标。

3. 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

4. 多媒体教学和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第一天:1. 开场白 (5 分钟)老师介绍学生们将会学习的课程,让学生知道学习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

2. 什么是心理健康 (10 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都很重要。

3. 情绪的分类和影响 (20 分钟)老师让学生们分组,根据自己的体验,将情绪分为高兴、悲伤、愤怒、害怕等情绪,并讨论这些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4. 观看视频 (15 分钟)老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情绪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二天:1. 情绪的应对方法 (20 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情绪的应对方法,如找个人倾诉,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情绪。

2. 案例分析 (20 分钟)老师选取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出了解案例人的情绪,提出解决情绪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3. 积极心态的培养和自我调节技巧 (20 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积极心态和自我调节技巧,如种下希望的种子,保持好心情和内心平衡,尝试自我放松和深呼吸等。

1. 观看视频 (15 分钟)老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们学习更多的积极心态和自我调节技巧。

2. 模拟练习 (25 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模拟练习,让学生有机会实践这些技巧,从而掌握更好的调节方法。

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心理健康学习教案叶一舵同名40707

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心理健康学习教案叶一舵同名40707

拼拼集凑出新招[教课目的]1.教师联合课文中的实例向学生解说组合创建法。

2.让学生举出由组合法创建发明的物件,越多越好,经过举例使学生加深对组合创建法的认识,并从中遇到启迪。

教课过程:(一)画家海曼是个粗粗拉拉的人,他常常把橡皮丢到一边,想用时殊不知道掉在哪里,或许因橡皮埋在纸堆里而没法找到。

“唉,真厌烦!”他不时为自己粗粗拉拉而烦恼、无奈,只能将橡皮拴在铅笔后端,这样一来,只需手中握着铅笔便不会把橡皮扔掉,什么时候都有橡皮可供使用。

事有恰巧,拴橡皮的铅笔让海曼的一位朋友看见了。

“嗯,这玩艺儿能成!”于是他设计了带橡皮的铅笔,并申请专利。

带橡皮的铅笔为同学们的学习带来好多的方便。

(二)桃江县农民杨国锋叔叔,他家养了几十头猪。

猪栏周围的墙壁上装上鸡笼,养了许多鸡,鸡粪掉下来成了猪最爱吃的饲料,猪吃了长得快。

猪粪流入旁边的池子里,用来沤沼气。

沼气又用来烧饭、点灯,这样既省煤,省柴,又洁净卫生。

沤完沼气的粪渣流到旁边的鱼塘里,又是鱼的饲料。

鱼塘的周围种上葡萄,架子伸到鱼塘上空,夏季鱼儿还可以够纳凉。

夜晚鱼塘中央点上一盏灯,飞蛾见灯,蜂涌而来,碰到灯泡上,掉到池塘里,鱼又能够美餐一顿。

这类“立体农业”的模式为农业找到了一条生态均衡的门路,获得了优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读读想想]1.海曼的朋友借助于什么发了然带橡皮铅笔?.杨国锋创建的“立体农业”有什么优点和作用?3.“带橡皮铅笔”与“立体农业”共同特色是什么?[试一试做做].除课文中举出的两个例子外,你还可以举出五种以上由组合法发明的物件吗?2.请你用6个正三角形,拼出12种面积相等、形状不一样的图形。

3.课后请你用粘合创建法,制造出一种物件。

[我的目标]我将用粘合创建法制作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一、教课目的:1、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新,怎新。

五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五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五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理解自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培养学生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表达出来。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价值感。

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讨论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分享个人经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增强自我价值感。

第二章: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

培养学生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技巧。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2.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场景,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第三章:应对压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来源和影响。

培养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并学会放松和缓解压力。

教授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3.3 教学方法:放松训练:教授学生放松训练的方法,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应对压力的经验和方法,互相学习和鼓励。

第四章:培养积极心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培养积极心态的技巧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通过活动和分享,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4.3 教学方法:活动参与:让学生参与积极心态相关的活动,如感恩日记、积极思考等。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培养积极心态的经验和方法,互相学习和鼓励。

第五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的意识和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了解健康的生活习惯。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第一课:认识自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珍惜自己。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学会与人沟通。

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让学生通过自我描述、他人评价等方式,了解自己的特点。

2. 自尊自信: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培养自信心。

3. 人际沟通:教授学生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活动1. 自我介绍:让学生轮流进行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他人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了解彼此的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自信心,以及如何与人沟通。

第二课:情绪管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学会缓解压力。

教学内容1. 情绪认知:让学生了解不同情绪的类型及影响。

2. 情绪调节:教授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3. 应对压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学会缓解压力。

教学活动1. 情绪展示:让学生通过表演、绘画等形式展示不同情绪。

2. 情绪调节方法:教授学生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情绪调节方法。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压力,以及如何缓解压力。

第三课:人际交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赞美他人。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处理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沟通技巧:教授学生倾听、表达和赞美他人的方法。

3. 尊重他人: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处理人际关系。

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倾听、表达和赞美他人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尊重他人。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实践活动,提高交往能力。

第四课: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想法变变变一、教学目标1.了解想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2.理解正面想法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3.掌握如何转变消极想法。

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想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2.正面想法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3.消极想法的转变。

4.练习积极思考。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想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让学生理解积极想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消极想法的转变方法。

2.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老师通过演讲、互动、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里自发学习和探究。

3.自主探究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想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转变消极想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想法?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2.探究影响: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消极想法和积极想法对自己的影响,并让他们互相分享。

3.讲解积极想法的作用和重要性:老师讲解积极想法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4.分享参考:让学生分享自己有用的积极想法,以便其他同学学习。

5.转变消极想法:老师讲解如何转变消极想法,举例说明。

6.练习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试着转变一些消极想法,练习积极思考。

7.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究和分享如何进行积极思考。

8.总结: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下一次的学习做准备。

七、教学评估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学习情况:1.观察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2.询问学生心理健康和积极思考的情况。

3.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八、教学反思1.学生对探究影响这一环节的理解有待提高。

2.需要更多的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抛开过去的消极想法。

4.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九、学习所得和价值1.学生了解想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认识到积极思考的作用和重要性。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一)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一)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一)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课程目标•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培养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课程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概念解释•心理健康的特征和表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2. 建立良好的情绪态度•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思考积极改善情绪态度•感恩和乐观的实践方法3.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何树立自信心•探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与他人进行积极沟通、合作和支持4. 应对压力•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的分析和应对方法•放松技巧和应对策略的训练5. 倡导心理健康•以身作则,多关心学生心理状况•小组讨论:如何在班级中倡导心理健康•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避免过度压力•培养社交技巧,增加人际关系支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感体验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程度•学生自我评估心理健康能力的表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评估难点解决方案•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提供个别辅导和关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通过情感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体验情绪变化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资料•《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教育出版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注意: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课程目标•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培养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1. 什么是心理健康•概念解释: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内涵•心理健康的特征和表现:列举心理健康的标志和表现,如快乐、自信、平和等•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解释身心互动的概念,强调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2. 建立良好的情绪态度•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讲解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如何通过思考积极改善情绪态度:介绍积极思考的方法,如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改变自己的态度等•感恩和乐观的实践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美好事物,鼓励他们记录感恩日记,培养乐观心态3.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解释自信心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积极影响•如何树立自信心:教授自信心的培养方法,如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勇于尝试新事物等•探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了解和表达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与他人进行积极沟通、合作和支持: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4. 应对压力•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解释压力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提醒学生注意压力的来源和如何应对•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的分析和应对方法:教授识别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的方法,并介绍积极应对压力的策略•放松技巧和应对策略的训练:教导学生练习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运动等5. 倡导心理健康•以身作则,多关心学生心理状况:鼓励教师展示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小组讨论:如何在班级中倡导心理健康:组织班级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健康经验和建议•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避免过度压力:帮助学生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鼓励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社交技巧,增加人际关系支持:引导学生学习与人沟通、合作和支持的技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心理健康经验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锻炼他们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感受积极情绪和应对压力的方法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程度•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测验或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自我评估心理健康能力的表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能力和进步情况•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评估:观察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给予相应的反馈难点解决方案•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提供个别辅导和关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心理辅导和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提供鼓励和正向反馈,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通过情感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体验情绪变化和应对压力的方法:设计具有情感体验和互动性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情绪变化和应对压力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情境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参考资料•《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教育出版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注意: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完整版第一篇: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完整版第1课.想法变变变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妥善调控自己的情绪。

2.培养学生乐观的情绪和人生态度。

自助目标:1.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学会在生活中找“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看足球赛吗?为什么喜欢?(2)我们来欣赏世界杯足球赛片段,感受一下现场的气氛。

(投影)(3)看了录像,你想说什么?这就是足球的魅力。

比赛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观众和运动员的什么也跟着变化?(4)说到情绪,哪一个成语可以概括很多情绪?(5)我们再来看看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巴西队与德国队比赛的图片,说说各是哪一种情绪?(投影)师:这真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情绪,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也有不同的情绪。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多变的情绪》。

(齐读课题)二、交流分享体验感悟(一)师: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有阳光有鲜花有笑声,把快乐与朋友分享可以让一份快乐变成几份快乐。

你有什么快乐要告诉朋友吗?(1)(投影)从你亲身的经历中,找出最开心的事情与朋友分享。

(2)四人小组充分交流。

(3)想不想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说自己最开心的事,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师:是啊。

听着同学们一件件开心事,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

这里,老师让大家看一幅漫画开开心。

(投影)《微笑的感染》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正如漫画的题目,微笑是可以感染的,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微笑,愿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

)看到同学们的情绪那么高昂,我们一起来唱首《幸福拍手歌》吧。

(二)师:然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遇到的并不都是春暖花开,也会有风雨雷电。

情绪有喜有悲,生活才有滋有味。

就拿我们最平常的校园生活来说吧,同学之间不是经常发生磕磕碰碰吗?让我们的情绪起起落落。

请欣赏小品《拍手游戏》。

让学生口头选择,并说说原因。

(1)送你健康的身体,你永远都不会生病。

心理健康教育五年级下册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五年级下册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五年级下册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积极心态,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一些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积极心态的培养。

3. 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课件。

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

3. 活动材料: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积极乐观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一些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处理的。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心理健康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提供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促进相互学习和理解。

四、情绪管理技巧学习(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情绪管理技巧,例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寻求支持等。

2. 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练习,并讨论实践效果。

五、情景模拟活动(20分钟)1. 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演绎出情绪管理的场景。

2.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角色的情绪表达和处理方式,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计划。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交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情绪管理技巧。

2.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的心理健康书籍或文章,拓宽知识面。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情景模拟活动记录,并对其情绪表达和处理方式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学习创造【单元提要】创造是否可以学习呢?有的人认为创造是不能学习的,实际上,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外在的影响、训练、教育等途径加以提高。

研究表明,学校教育的各种因素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具备以下条件的教师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善于鼓励和强调独立思考、好奇心、冒险性、自信、果断、尝试探索等。

(2)教学作风民主,能尊重学生意见,允许大胆思考,积极鼓励学生提问,注意因材施教,语言风趣、幽默。

(3)能够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自学法、研究法、模拟创造过程等。

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创造条件,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创造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积极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并且传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创造方法和技巧。

本单元继三年级《体验创造》和四年级《认识创造》之后,更高一个层次地《学习创造》。

三节课的内容按照从易到难、从一般到具体的原则编排。

首先是让学生知道良好的智力是创造活动的基础,要学会创造,不仅要勤于动脑,还要认真观察,更要勇于实践,因此,要学习创造就要切实训练和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等。

《拼拼凑凑出新招》介绍和传授一种简便易行的创造基本方法,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运用“拼拼凑凑”尝试进行创造。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创造的一个基本技巧,它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相同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有利于激发创造的灵感。

一益智游戏一起玩【辅导目标】1.通过多种趣味性的益智游戏,训练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和动手能力等。

2.知道良好的智力是创造活动的基础,要注意经常锻炼自己的智力。

【设计思路】本课让学生动脑又动手。

从观察训练活动入手,试学生的眼力;然后考学生即时记忆的能力;“想结果”则是稍难些的动脑思考活动,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推理能力;“一笔画”、“小猫钓鱼”和“兔子旅行图”主要要求学生在动脑的基础上动手,三个题目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难度。

【教学建议】课前准备1.火柴或类似火柴的小木棒十几根。

2.收集自己平时喜欢玩的益智游戏。

课堂组织本课以锻炼学生的智力为主要目的,可充分利用教材的例子进行教学。

试眼力答案为:A→2,B→1,C→3,D→4。

要提醒学生,A、B、C、D四个图形和1、2、3、4四个图不是按照顺序一一对应的。

考记忆可用比赛的方式进行,由教师规定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比一比哪位同学的记忆力好。

想结果横向和纵向的第三个数字都是由第一个数字与第二个数字之和减去3得到的,所以空格中的数字应该为“10”。

一笔画要提醒学生笔画不能交叉和重复,而且要解释什么是交叉和重复。

答案如下图所示。

小猫钓鱼可让学生通过摆火柴或者木棍进行解答。

答案如下图所示。

兔子旅行图答案为:家→21→17→18→12→11→6→5→2→1→4→3→8→7→13→14→19→20→15→9→10→16→家。

教师可事先准备相应的智力训练题,如果许多学生很快就把教材中的题目完成了,可运用这些题目进行补充训练。

课后拓展经常和同伴一起现益智游戏。

【资料库】智力和创造力智力,一般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基本因素组成,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而创造力是指人类的一种能够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从而产生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综合能力。

创造力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组成。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创造力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智力。

智力的每一项组成要素都与创造力有关,人的智力水平自然差异很小,能否使智力水平在创造力开发运用中发挥积极作用,关键在于我们各人所具备的某种人格特征,如好奇心、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等。

益智游戏集锦◎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燕子要从南方飞回北方。

想一想,怎样移动3根火柴棒,帮助燕子飞回北方?◎下面是一道字母乘法题,你能用数字替换字母,得到正确的积吗?FABCDE 142857×G →× 3ABCDEF 428571二拼拼凑凑出新招【辅导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以及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和感受“拼拼凑凑”这种最为简单和实用的创造方法。

2.知道创造有方法,只要掌握好方法,创造就是一件有趣而不是艰难的事。

【设计思路】本课从观察事物的组合开始,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不少物品就是通过拼凑组合起来的。

然后引导学生继续寻找类似的例子,强化“拼凑也能创造”的意识。

再通过“你拼我凑”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进一步认识这个创造方法。

最后,安排更难些的训练,提高进行拼凑创造的能力。

【教学建议】课前准备观察周围由不同东西组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新物品,并且争取收集一两件。

课堂组织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拼凑法,要始终让学生明白,不同的东西拼凑起来,常常会有新的发现。

暖身操孙悟空、龙、凤这几种动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是人们根据想像,由不同的动物形象组合起来的。

一方面要让学生寻找由哪些动物组合成了这些形象,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组合过程就是一种创造。

孙悟空:是由猴子和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而成的。

龙: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雷电、虹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图腾神物,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

在龙的身上,可以找到鹿角、牛耳、兔目、狮鼻、驴嘴、马齿、蛇躯、鱼尾、鹫趾、鹰爪等动物身上的零部件。

凤: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亦称“凤凰”,其雄性叫“凤”,雌性称“凰”,总称叫“凤”或“凤凰”。

据《雨雅·释鸟》所记载,凤凰的形体为“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是一个集众多动物形象于一身的神鸟。

观察与研究所列的四件物品至少有2种以上的功能,它们的产生过程采用的方法就是拼凑法。

还可启发学生回想四年级下学期学过的“加一加”、“联一联”等方法。

你拼我凑要提醒学生一个物品或者动作中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两个圆形、一个三角形和两条直线”,但圆形、三角形的大小和直线的长短不限。

可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先由学生各自进行拼凑,教师评比,然后请拼凑出不同图形的学生将结果画到黑板上。

参考答案例举:思维火花可先让学生就其中的任意两件物品进行组合,给学生进行示范。

比如:水桶+刻度尺就可以变成具有量水功能的水桶,铁锤+铅笔就可以产生带铅笔的铁锤,给木工师傅带来方便。

如果时间不够,可将第二题作为课后拓展材料。

课后拓展经常进行拼凑活动,一段时间后,班级举行成果展示。

【资料库】拼凑和创造性思维美国创造学博士罗杰·冯·欧可在《创造性的思维》一书中说:“创造性思维也往往是把两个以上以前看起来相互无关的设想联结起来,把它们变成新的东西。

”例如,爱因斯坦将万有引力原理与狭义相对论联结起来,创造了广义相对论学说。

冯·怀特将喷气推进原理和燃气轮机联结在一起,产生了喷气式发动机,电波测量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产生了雷达装置。

科学家将汽车和轮船的长处综合起来产生了水陆两用汽车,将电话和电视综合起来产生了可视电话等。

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酒和糖结合,产生了酒心糖;衬衫与裙子结合,产生了连衣裙;电子技术和手表结合,产生了电子表。

所以,当我们在使用物品时,如果遇到困难和发现问题,就可以思考通过“拼凑组合”来改进。

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辅导目标】1.通过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启迪思维,激发创造的灵感。

2.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事物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设计思路】本课从常见的左手和右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入手,先让学生意识到,只要认真观察,在非常熟悉的事物中,我们仍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后面的“找不同”和“找相同”让学生进行具体的训练,提高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和意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善于运用事物的独特性和相似性可以有所创造。

小故事中充气地球仪的发明启发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种方法在创造中的价值。

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寻找异同点尝试进行小创造。

【教学建议】课前准备寻找出生活中各种事物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课堂组织从相同事物之间寻找不同点、从不同事物之间寻找相同点是本课的学重点,要引导学生善于比较事物。

暖身操可引导学生从左右手的构造、功能、位置等方面进行对比,从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之间其实存在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只是我们平时没有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未能注意到罢了。

找不同第一题主要检查和训练学生寻找细微差别的观察能力,答案是:Z、H、I、L、I,拼音为zhili(智力)。

第二题主要是以发散思维的方式训练学生寻找达到相同目的的不同方法。

第三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与众不同的思考和实践,可以有所创造,我们要学会通过“找不同”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找相同第一题主要是检查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是找相同,也是找不同。

答案为:图2、3、4的共同点是正方形被圆形分成了6部分,而图1被圆分成7部分。

第二题主要通过集中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寻找与足球具有共同点的东西。

第三题引导学生回到日常生活中来,让学生知道正是事物之间相同性的互相启发,才有了许多发明和创造。

答案为:鱼—潜水艇、草—锯、鱼鳍—船桨、蝙蝠—雷达。

小故事大道理故事主人公是运用事物之间的相同性发明了充气地球仪的,要引导学生以这个例子为引子,展开讨论。

异想天开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进行思考,以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课后拓展经常寻找事物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进行创造尝试。

【资料库】思维训练材料集锦◎请列举下列事物之间三个以上的共同特征。

(1)香蕉和柠檬(黄颜色、食物、皮厚、生长在树上……)(2)蚂蚁和树木(生物、需要空气、需要阳光、需要水、有内部系统……)(3)团队和家庭(由一组人组成、有名称、有领导者、有一定规则……)(4)数字4和9(一位数、有精确的平方根、可以整除36、不是质数……)(5)树和轿车(都具有各种类别、形状以及颜色;都会释放气体,吸入气体,且能活动;都能提供庇护;人们可以在那里找到坐的地方;都具有多个组成部分……)◎请列举下列事物之间三个以上的不同之处。

(1)圆形和三角形(圆形没有直线的边、圆形没有角、圆形没有顶点……)(2)猫和狗(猫能爬树、猫能喵喵叫、猫会逮老鼠……)(3)报纸和书籍(报纸费用低廉、报纸可以每日发行、报纸刊登最新消息……)◎请列举下列事物之间三个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1)象棋和足球象棋独有特征两者共同特征足球独有特征A.需要棋子A.由竞赛者直接参与A.每方包含多个队员B.每方一人参与B.有一定规则B.需要球C.需用棋盘进行C.都是体育活动C.需要球场(2)月亮和地球月亮独有特征两者共同特征地球独有特征A.围绕地球运转A.圆形A.具有强大的引力B.没有植被生长B.有特定轨道B.有人类居住生活C.没有氧气存在C.反射太阳光C.有广阔的海洋◎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按照这种方式,确定什么样的事物与第三个事物有类似的关系?将你确定的那一事物填写在空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