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练习:18 特色专项训练(十八) 语言文字运用+散文+名句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届江苏省 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及参考答案

2020届江苏省 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及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苏州期初调研一、语言文字运用 (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

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

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的思想,手稿却板正、▲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洒脱特立独行拘谨B.潇洒狂放不羁拘谨C.洒脱特立独行谨慎D.潇洒狂放不羁谨慎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 。

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

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①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②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③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④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⑤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⑥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A.①⑤④⑥②③B.④⑥③①⑤②C.④⑥①⑤③② D.②③①⑤④⑥3.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C.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D.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4.对下面一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国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为的是保障个人的发展。

但是当国家变成了主要的东西,当个人沦为它的工具和意志方面的弱方,于是所有各种细微的价值就全丧失了。

石头必须破碎开以便让植物生长,土壤必须先疏松开才能使植物果实累累,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

A.国家和社会对个人造成束缚。

B.要个人发展就不能接受社会和国家的管理。

C.社会和国家给予个人自由的环境,个人才能创造出价值。

2020年江苏省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江苏省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就是说,是不是“情动于中”,是判断一首诗歌好坏最重要的________。

那么什么才能使你“情动于中”呢?晋朝陆机有一篇《文赋》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枯黄、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会________。

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我们看见草木柔条发芽长叶,我们觉得________,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

所以,人心之动,是物使之然也,也就是说,“情动于中”的一个因素是外在的大自然的物象。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标志触目伤怀赏心悦目B. 标志触目伤怀清耳悦心C. 标准悲从中来赏心悦目D. 标准悲从中来清耳悦心2.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B.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C.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D.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3.下面四副对联,对应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1)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2)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4)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A. 司马迁诸葛亮辛弃疾项羽B. 文天祥康有为李清照项羽C. 文天祥康有为辛弃疾岳飞D. 司马迁诸葛亮李清照岳飞4.下列诗句中,与下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散文文本阅读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一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散文文本阅读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一 Word版含解析

散文文本阅读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一分析句段作用练前提示句段作用题是以句段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全文结构思路的一种题型。

答好这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

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

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

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

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

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精准解析】江苏省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精准解析】江苏省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4)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
-2-
A. 司马迁
诸葛亮
辛弃疾
项羽
B. 文天祥
康有为
李清照
项羽
C. 文天祥
康有为
辛弃疾
岳飞
D. 司马迁
诸葛亮
李清照
岳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理解对联内容,
判断对应人物。
(1)“著成信史照尘寰”可以看出写的是司马迁,这副对联是写在韩城司马迁祠的名联。
D.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
感情、意念。
-1-
【答案】1. C 2. B
【解析】
【1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
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
(2)从“先主后主”“襄阳南阳”可以看出写的是诸葛亮,这是写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对
联。
(3)根据“词苑”“女儿花”确定为李清照。
(4)“王业偏安”是指南宋,“精忠报国”写的是岳飞。
故选 D。
4.下列诗句中,下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B.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C.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 诗句中,与下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 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如图上有深涧、涧边草、树、黄鹂。 A 项,图上既无“水田”,也无“白鹭”。 B 项,图上没有“台阶”。

(江苏专用)2020高考语文提分限时规范练十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高考语文提分限时规范练十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含解析)

限时规范练十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时间:40分钟分值:3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看过许多民国时期的文人论战,地说,鲁迅跟林语堂斗嘴,比鲁迅跟叶灵凤斗嘴,好看多了。

鲁迅讥讽叶灵凤,似乎有点,缺少可观赏性。

鲁迅跟林语堂唇枪舌剑,这才是,我看得。

A.坦诚以强凌弱半斤八两津津有味B.坦率以强凌弱棋逢对手津津有味C.坦率弱肉强食半斤八两津津乐道D.坦诚弱肉强食棋逢对手津津乐道答案 B解析坦率:直率。

坦诚:坦率诚恳。

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弱肉强食: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泛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棋逢对手: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2.下列成语均涉及古代文化知识,不可以归为一类的一组是(3分)( )A.乐不思蜀指鹿为马闻鸡起舞望梅止渴B.巧舌如簧滥竽充数鸣锣开道钟鸣鼎食C.黄发垂髫豆蔻年华及笄之年春秋鼎盛D.笔走龙蛇飞沙走石力透纸背败笔成丘答案 D解析A项“乐不思蜀”说的是蜀后主刘禅,“指鹿为马”说的是秦朝的赵高,“闻鸡起舞”说的是东晋时期的祖逖,“望梅止渴”说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该组词语都与历史人物有关。

B项“簧”“竽”“锣”“钟”均为乐器名,该组词语都与乐器有关。

C项“黄发垂髫”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之年”指女子年满十五岁;“春秋鼎盛”指正当壮年,其中“春秋”是“年龄”的意思。

该组词语都与年龄有关。

D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败笔成丘”指用坏的笔堆得像小山岳一样,形容书法精良或著述甚多。

这几个词语都与书法有关。

而“飞沙走石”形容风很大,与书法无关。

3.下列对联中,与屈原相关的一组是(3分)( )①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2020全国高考江苏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及答案

2020全国高考江苏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及答案

2020全国高考江苏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及答案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禹梳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③②⑤①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李白)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4.对下面“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1994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现在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云、短视频、VR、AI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同步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参考答案:1.A2.C3.D4.B。

2020语文(江苏卷)解析.doc

2020语文(江苏卷)解析.doc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⑥③④⑤①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2020届高考语文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19.练习12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

2020届高考语文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19.练习12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

练习12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2018徐州考前模拟)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千百年来,一些名篇巨著历经欣赏,名家按语结论 ,无形中形成了定势,这极大地 了不同见解的提出,以致我们在欣赏美时 总是十分狭隘。

A.莫衷一是 制约 格调B.大同小异 掣肘 格调C.莫衷一是 掣肘 格局D.大同小异 制约 格局答案 D 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一个正确。

也指意见分歧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掣肘:拉住胳膊,指阻挠别人做事。

格局:结构和形式。

格调: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也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2.(2018南京高淳、淮海联考)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滕王阁的一组是(3分)( )①无边大地铺三镇,寥廓江天耸一楼。

②有客临舟怀帝子,何人下榻学陈公。

③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

④珠帘画栋人何处,秋水长江我独游。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 ①“无边大地铺三镇,寥廓江天耸一楼”,是黄鹤楼的署名楹联;②“有客临舟怀帝子,何人下榻学陈公”,由“帝子”“下榻”“陈公”可知,对应的是滕王阁;③“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南极潇湘”“北通巫峡”出自《岳阳楼记》,对应的是岳阳楼;④“珠帘画栋人何处,秋水长江我独游”,“珠帘”“画栋”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并诗)》,对应的是滕王阁。

3.(2019南通、泰州、扬州等七市二模)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避世的道家,就连貌似与道家严重对立、注重事功的儒家, , ; , , 。

在那种情形中,人格的审美理想严重偏离道德的伦理理想,这种偏离使得道家超凡脱俗的个人修行和儒家至大至刚的“兼济天下苍生”的追求都蜕变为“明哲保身”的犬儒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专项训练(十八)语言文字运用+散文+名句(时间:45分钟,分数:3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科学精神,即求真,有捍卫真理的勇气;即务实,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即________,不随意否定,更不迷信权威;即创新,反对________。

不少人认为发展科学,就要________,最好短期内能在经济数据上有所反映,这样的急功近利会与科学精神渐行渐远。

A.置疑因循守旧一蹴而就B.质疑因循守旧立竿见影C.置疑故步自封立竿见影D.质疑故步自封一蹴而就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契诃夫要我们笑,要我们笑着走上生活的道路,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们便免不了要受到它的支配②生活决不是开玩笑的③如果是像机械的话④但也不是像机械那样⑤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支配生活了⑥它是无比严肃的A.②①④⑥③⑤B.②⑥④③①⑤C.③①⑤②⑥④D.③②⑥④⑤①3.下列三副对联分别送给金榜题名、喜结良缘、乔迁新居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甲:画栋倚云呈异彩,花灯映月放光辉。

乙:春风堂上双飞燕,丽日池边并蒂莲。

丙:蟾宫折桂立苍穹,北斗凌云横碧水。

A.甲—金榜题名乙—喜结良缘丙—乔迁新居B.甲—乔迁新居乙—金榜题名丙—喜结良缘C.甲—乔迁新居乙—喜结良缘丙—金榜题名D.甲—喜结良缘乙—乔迁新居丙—金榜题名4.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面对皇帝的退缩、士大夫的排挤和世人的辱骂,心灰意冷的王安石选择了隐居。

C.“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子,他不仅继承了“梅派”的精湛技艺,而且形成了新风格。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中秋佳节,夫子庙游人如织,怎奈天公不作美,突降的大雨让游客们扫兴而归。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贴切的一项是(3分)()A.讽刺某些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B.讽刺某些人自吹自擂,夸大成绩。

C.赞扬某些人兢兢业业,一心为公。

D.讽刺某些人不自量力,自我夸耀。

二、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卖白菜莫言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

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下来。

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的也脱离了木橛子。

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小时被牛犊或是被孩子踩了一脚,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

发现了它的小和可怜,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

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蔫。

母亲知道了真相后,赶紧将它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

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

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

篓子落地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让我走,去上学,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

母亲回答了她。

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

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老太太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母亲也一张张地点……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12岁时的一件事,作者一辈子都刻骨铭心地记着。

他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懊悔,因为他确实多算了老太太的一毛钱,失了诚信。

B.本文语言平实、干净,又很有质感。

许多文句经过锤炼,内涵丰富,譬如文中描写太阳“仿佛随时都要熄灭”,就隐喻了时代和社会环境。

C.文章结尾,从遥远的回忆突然跳转到现实,虽只有寥寥数语,却饱含感情,升华了主题,使文中所叙述的事件有了更现实的意义。

D.这篇散文以小见大。

卖白菜,本来是生活中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却成了一件意义丰富而深远的事。

7.文章第九段插入叙述了那棵最小的白菜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4分)答:8.这篇散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答: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9.(2019·太仓市高三模拟)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节选)》](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节选)》](4)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6)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7)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_____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8)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特色专项训练(十八)1.解析:选B。

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

质疑:提出疑问。

结合语境,应选“质疑”。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因循守旧:不求变革,沿袭老的一套。

“故步自封”强调不求进步,“因循守旧”强调缺乏创新精神。

根据句意,应选“因循守旧”。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

语境是说不少人认为发展科学要能马上有所收获,应选“立竿见影”。

故选B。

2.解析:选B。

根据第一空的前一句“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可以推断,第一空的内容与前文含义相反,因而第一空应该选择②,能够紧接在②之后的句子为⑥。

可以推断出答案为B。

3.解析:选C。

由“双飞燕、并蒂莲”可知乙为“喜结良缘”,由“蟾宫折桂”可知丙为“金榜题名”。

4.解析:选C。

A项诗文是冬景;B项诗文是说清廉无私的;D项诗文是说春景春愁。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读图的能力。

题干要求理解漫画的寓意。

分析其寓意,要抓住主要信息,展开联想,组织答案。

图中信息为,母鸡下蛋(某人取得成绩),自夸为“个个大”。

6.解析:选B。

“太阳仿佛随时都要熄灭”,写出天气寒冷,也烘托了作者低落的情绪,选项B过度解读。

7.①写出了“我”对这棵白菜特殊的感情,为后文卖白菜时“我”的表现做铺垫;②真切地写出生活的艰辛,凸显了母亲在逆境中坚强乐观的品格;③对这棵白菜的态度,蕴含着母亲的生活感悟,对“我”和读者都有启发意义。

(写出两点即可)8.(示例一)文章主旨是为人应诚信。

(1)文章的核心事件是卖白菜时“我”做错了事,作者对此始终难以忘怀,这是写作的缘由;(2)“我”的失信行为,给母亲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作者因此深受震动;(3)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不可以丢失诚信的品格,这正是母亲对“我”的教育。

(示例二)文章主旨是怀念母亲。

(1)文章用大量笔墨表现母亲坚强、宽厚和正直的形象,母亲是文章主要的叙述对象;(2)文章多处体现母亲对“我”的教育和疼爱,充满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3)“我”的错误行为,伤了母亲的心,作者写此文来表达歉疚之情。

9.(1)庭下如积水空明(2)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安得广厦千万间(5)未成曲调先有情(6)甲光向日金鳞开(7)觥筹交错(8)一片神鸦社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