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
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录

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录*********************************************************** *****************下文由温织曦整理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要我说天下就两个病:一寒一热。
别把中医看复杂了,当医生一定不能小题大做,舍近求远。
伤寒论写的是什么?写的就是衣食保暖,就这么简单,它可深可浅,深,深不可测,浅,浅就在皮毛!什么叫皮毛?空调开着吃饭,好身体的人没事,身体差的人吃完饭回家,第二天就难受,这是为什么?受了风寒!风寒在自然界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与风寒抗衡,体质好的不会生病,体质不好的非生病。
我们谈谈六经,何为六经?!我们读伤寒的人,要知道一个六,二个六,三个六,四个六,五个六,六个六。
六病,六经,六方,六证,六脉,六法。
何为六病?六病和六经,同行的争了不少年,有的人说没有六经,我认为其实不然,我们不能欺师灭祖,不能藐视前人。
六经不是仲景提出来的,也不是后世人杜撰的,是来源于黄帝内经的。
大家看我的六经辩证图谱上,太阳病,脉弱浮,这是仲景的,看岐伯与黄帝的对话,那是内经的,六经病变里面的。
医生不讲家族,学术不谈门派。
孝父母,尊老师,这是人之常情。
学术不能有一点虚假,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六经和六病,经病同源,一回事,没有六经,哪有六病?是草有本,是话有音,我们的孩儿是父母所生,这就是源头啊!长江滚滚向东流,它的源头在西方。
没有六经哪来的六病?没有树根哪来的树头?我们不能为了一句言论在这争论,没有意思。
六病来源于黄帝内经,不是前人喻嘉言说起,也不是仲景所写。
是仲景从黄帝内经中简化出来的,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我这辈子有三个愿望,掌握食道癌,胰腺癌,心脏搭桥。
前面两个病在我的掌握中。
今天我就讲讲食道癌。
八月十八号,我二次去云南,这次接了两位食道癌患者。
六经辨证入门精彩讲稿(一)

六经辨证入门精彩讲稿(一)蔡长友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来到会场的,我想很多都是专家,都是咱们中医界比较资深的有经验的医师。
我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非常开心,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中都要不断地学**,人的学**是终身制的,我也把我每次的讲座都当成一次历练,当成一次学**。
所以今天就把我们蔡氏经方对六经辨证一些理解、体会与大家进行分享,进行交流。
蔡氏经方近几年来被一些人关注,原因是什么呢?并不是说我们这个理论有多神奇、有多深奥。
有一些弟子跟我谈心,我收集到了他们心中怎么想的,他有什么信息,反馈到我这里我会做一个综合考虑:我们蔡氏经方学术哪些值得提倡,哪些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有些弟子跟我讲,他说蔡氏经方有三点:第一是好学;第二是好用;第三是好复制。
我觉得这个概括得比较好,我们讲中医学,它浩如烟海,源流众多,分支也众多。
那么学**中医,你要是选择不当,确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的初学者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我们讲,走弯路不一定是坏事,他也是一个积累。
就怕什么?就怕你走了弯路回不来,这就麻烦了。
因为我们中医流派异彩纷呈,怕你花了大量精力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蔡氏经方多年来秉承了医圣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始终不改,医圣老祖先他留下的这些好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值得我们发扬,所以我觉得六经辨证,医圣这个《伤寒论》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和挖掘的东西。
有一些初学者找不到感觉,学中医学了很多年以后没有信心了,结果打算改行了,那他如果有幸接触到我们蔡氏经方,他如果说能学得进去,能用好,就会重新找回自信,觉得原来中医还可以这样来为人看病,觉得这些高深莫测、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可以这样简单地学,简单地用,而且又不失正道。
我们说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是这个中医学里面你学好六经辨证,我们讲是大病小病一样看。
我们蔡氏有一个口号:学好六经辨证,癌症就当感冒看。
其实这个话听起来可能有一些同仁会觉得,看感冒和看癌证的思路能一样吗?实践中它会告诉你,它会给你答案。
蔡长福六经辨证文字稿(2)

蔡长福六经辨证文字稿最近蔡长福老师想把自己的一生的思想,做一些概括性的报告,奉献给各位。
以《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为载体,结合实际医案,讲解了蔡老师对于六经辨证的个人理解。
以后再有录音,还会继续补充。
仓促整理,未加润饰。
以后继续完善补充。
希望有缘者,珍惜。
广州中医药大学徐风瑞写于蔡长福门诊老店自然界有两个人,一男一女,谓之两合,两合成为夫妇,生下六个儿女,三男三女,此为六合,合成八个数,谓之八卦。
又叫天地人。
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
这是六十四卦的起源,也就是易经。
人有两脉六气,两脉是父母之精气,精气走于里,六气走于外,合为一体,为一个人,这叫做活,这叫做脉气人气先天气,动之有形很正常。
何谓脉气?脉是什么?脉是人活着的信号,是人生死的信号,病与不病的信号,生命长短的信号,脉在人体上起这个作用,他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数不够而病,停则死,达不到四个数,不够数,就叫做病,停则死,所以叫做生生不息。
六气是什么?三阳气走外,三阴气走里,后边为太阳气,前面为阳明气,左右为少阳气,三气合为一体,加上内源三阴之气,人才有造型,两脉不足,六气就病,两脉不病,六气不病,人体动之有形,站如青松,坐如泰山,精神豪爽,气质昂扬,一身正气不败,这叫做动之有形。
动之无形,若要太阳经病了,人体型不正,人向后栽,向后仰,比如仲景杂病“痉病”有汗为柔,无汗为刚,发病时候就后仰,反张,咬牙啮齿,瞪眼。
这就是太阳经病了。
阳明经有病,人走路向前栽,跑得快,停不住,稳不下,站不稳,这就是动之无形。
少阳经病了,人左右摇摆,不是左歪就是右歪,不是左瘫就是右痪。
这也是动之无形。
六气之中,三阳气在外,三阳气好比千斤柱,支撑人体气血,人体骨架,人体不晃不倒,走路正常,一旦三阳经衰败,人体走路姿势就异常。
内三阴气衰败,人之肚腹五脏就病,人就失去原来的形状,人体脸色变,面色无光,动之无形,气不接续。
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治案经验集

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治案经验集最近蔡长福老师想把自己的一生的思想,做一些概括性的报告,奉献给各位。
以《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为载体,结合实际医案,讲解了蔡老师对于六经辨证的个人理解。
以后再有录音,还会继续补充。
仓促整理,未加润饰。
以后继续完善补充。
希望有缘者,珍惜。
徐风瑞整理自然界有两个人,一男一女,谓之两合,两合成为夫妇,生下六个儿女,三男三女,此为六合,合成八个数,谓之八卦。
又叫天地人。
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
这是六十四卦的起源,也就是易经。
人有两脉六气,两脉是父母之精气,精气走于里,六气走于外,合为一体,为一个人,这叫做活,这叫做脉气人气先天气,动之有形很正常。
何谓脉气?脉是什么?脉是人活着的信号,是人生死的信号,病与不病的信号,生命长短的信号,脉在人体上起这个作用,他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数不够而病,停则死,达不到四个数,不够数,就叫做病,停则死,所以叫做生生不息。
六气是什么?三阳气走外,三阴气走里,后边为太阳气,前面为阳明气,左右为少阳气,三气合为一体,加上内源三阴之气,人才有造型,两脉不足,六气就病,两脉不病,六气不病,人体动之有形,站如青松,坐如泰山,精神豪爽,气质昂扬,一身正气不败,这叫做动之有形。
动之无形,若要太阳经病了,人体型不正,人向后栽,向后仰,比如仲景杂病“痉病”有汗为柔,无汗为刚,发病时候就后仰,反张,咬牙啮齿,瞪眼。
这就是太阳经病了。
阳明经有病,人走路向前栽,跑得快,停不住,稳不下,站不稳,这就是动之无形。
少阳经病了,人左右摇摆,不是左歪就是右歪,不是左瘫就是右痪。
这也是动之无形。
六气之中,三阳气在外,三阳气好比千斤柱,支撑人体气血,人体骨架,人体不晃不倒,走路正常,一旦三阳经衰败,人体走路姿势就异常。
内三阴气衰败,人之肚腹五脏就病,人就失去原来的形状,人体脸色变,面色无光,动之无形,气不接续。
六气是什么?来源于黄帝内经,就是六经,六经就是六气,六气在解剖看不到,针灸刺激试验就看到了,太阳经走于后,针刺太阳经络就会上下传感,到头到脚,太阳之气,这是肉眼看不到的,肌肉解剖也看不到。
蔡长福老先生的六经辨证图谱

蔡长福老先生的六经辨证图谱警告:整理的不全,有些看不清,还可能有错误,请对照原图察看蔡长福老中医——中医歌诀整理我的经验用好桂枝汤走进太阳篇。
太阳乃膀胱经也。
桂枝汤是张仲景的群方之首,张仲景以桂枝配方81方风寒病治愈率百分之七十以上,可见张仲景对桂枝是多么重用。
可荡净世界,人人难免受空调、风扇、摩托车、电瓶车、冷饮、凉啤酒、冬天不穿棉袄之苦,病在眼前,医生的临床不能小题大作,舍近求远,大胆用方,桂枝汤症百分之七十以上人人都有。
医者不用桂枝方盲人瞎马夜无光仲景治病六大法:仲景写下伤寒论,六经辩症是总纲;伤寒就是诊断学,留给后人做临床;三百九十七法症,一百一十三个方;良医诊断去找病,辨清病源找处方;庸医拿药去找病,这种医生不能当;错误用方医生罪,苦不堪言病人伤;开鬼门洁净腑去腕陈坐:仲景治病六大法,六法牢记胸中藏;第一大发开鬼门,温经解表发汗良;第二大法洁净腑,顺水行舟要清肠;去腕陈坐第三法,热结膀流攻下良;第四大法滋补肾,辨清寒热回肾阳;第五大法实脾土,温胃健脾莫用凉;第六大法调营卫,调和营卫桂枝汤;六经辩症:仲景写下六经辩,六经辩症是提纲;第一写下太阳病,太阳病上桂枝汤;二阳阳明有表症,发汗解表葛根汤;三经本是少阳病,和解少阳小柴汤;而阳并病有表症,柴胡桂枝各半汤;四经本是太阴病,桂枝加芍太阴方;五经本是少阴病,少阴没有桂枝方;尺中脉迟禁发汗,要用桂枝建中汤;读者回忆想一想,哪篇没有桂枝方;八十一方篇篇用,哪有医圣不效方;仲景写下太阳篇,桂枝治病是群方;太阳中风表不解,桂枝解表第一方;桂枝加减用的好,随心所欲百病良;桂枝症:当今世界生活好,空调风扇把人伤;可乐冷饮凉啤酒,不用棉花常受凉;摩托电车太普遍,汗后常常受风凉;十人七个桂枝症,医生临床不要忘;素问骨空论。
大风刮倒无根树,骨空传伤壮年人。
长江无水河流干,脊椎无髓五脏完。
骨空与一椎二椎:骨髓不能贯顶,温度不能保护大椎,常常受寒,引起脊髓空虚,颈椎强直,不能自如(原文:致如)。
蔡长福:论六经辨证治“肝病”

蔡长福:论六经辨证治“肝病”
导读:蔡长福,男,安徽淮南人,生于1946年,从医四十余年,现行医于安徽马鞍山市。
师承民间中医并潜心钻研经典,博涉经史百家,学验俱富,治病慎思明辨,在学术思想上,崇古而不泥古,在临床实践上擅用经方,独具心得,众多疑难杂症,多应手而愈,对腰椎病,乳腺疾病,胰腺病等等都有很深入的造诣。
患者敬重,学生赞扬。
所收弟子众多。
创办江南蔡氏经方医馆,自编中医歌诀如《热病一百问》、《太阳表证歌》等等,撰有《蔡长福经方锦囊》,并集《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之精华自创《六经辨证图谱》,使读者可以更好的通伤寒之理,临床上见病知源。
我们明白了六经辨证,用整体观的思路去用方,这病就不难治疗了。
本人自身总结此病不难治疗,你懂得医理医道,医通理就通,理通道通,百病就通,你就能做到百病回春。
对于甲肝乙肝的治疗,张仲景可具体提出哪一个方子了呢,有,你们有兴趣记一下,回家做一个实验,我一辈子治疗不少,一般一个月就可以转阴。
这个方子就是柴胡桂姜汤,你要加减好了,这个大三阳就可以转阴。
里面热盛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两个方子交替吃,不超过一个月,一般就能转阴。
今天我讲到这里,好与坏,大家共同参考,大家回去试验。
我觉得甲肝、乙肝不是难题。
大家看看,柴胡桂姜汤,是不是三阳病方子?我平时,加上葛根,加上麻黄,加上茯苓,大家看看这个方子一组合是不是走三阳啊?有桂枝,有柴胡,我加上葛根,再加上麻黄。
大家想想,三阳不就解除了吗?三阳经表解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从里面清热。
好了,病毒想让它转阳性也转不了。
我治疗这个病一般一个月就可以阳转阴。
同道的,相信的把三阳辨清楚,回家找人试试。
蔡长福老师教授六经辨证学习文档

骨空于九椎:肝胆必病,阴阳不顾、寒热往来,造成甲肝、乙肝、 黄疸肝炎、病为肝肾同源,肾病常在。
骨空于十一椎:病在脾胃,底不能顾上,上不能顾下,阴阳隔离, 常常胃病治疗时,若走进了误区,必死无疑。
骨空于十四椎:十四椎为名门,虚于两肾,两肾空虚,肾与膀胱 为表里,里不能顾外,外不能顾里,造成腰脊常常受寒,从十四 椎到二十一椎,疼起要人命,造成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腰 椎劳损、坐骨神经、下肢发凉、发麻、肌肉萎缩、重症肌无力。
谢谢大家!
江南蔡氏经方医馆:蔡长福
桂枝症: 当今世界生活好,空调风扇把人伤; 可乐冷饮凉啤酒,不用棉花常受凉; 摩托电车太普遍,汗后常常受风凉; 十人七个桂枝症,医生临床不要忘;
素问骨空论。大风刮倒无根树,骨空传伤壮年人。长江 无水河流干,脊椎无髓五脏完。
骨空与一椎二椎:骨髓不能贯顶,温度不能保护大椎, 常常受寒,引起脊髓空虚,颈椎强直,不能自如(原文: 致如)。压迫神经、常常手嘛、头晕、头昏、恶心、呕 吐、颈椎增生、脊髓若不能贯于大脑,引起脑空,若要 受寒,能引起爆发性的头疼。
骨空于三椎:病在肺与大肠,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 主皮毛,通十万八千毛孔,肺喜温怕寒,遇寒就发,咳 嗽、经常感冒,引起多发病,如肩周病、咳嗽、气管炎、 肺气肿、肺脓病、肺结核、肺癌等。
骨空在五椎:病在心与小肠,心为君,君病者,神明失守,引起 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病轻者,不知不觉,危重者就在一刻,别 忘了速效救心丸。
六经辩症: 仲景写下六经辩,六经辩症是提纲; 第一写下太阳病,太阳病上桂枝汤; 二阳阳明有表症,发汗解表葛根汤; 三经本是少阳病,和解少阳小柴汤; 而阳并病有表症,柴胡桂枝各半汤; 四经本是太阴病,桂枝加芍太阴方; 五经本是少阴病,少阴没有桂枝方; 尺中脉迟禁发汗,要用桂枝建中汤; 读者回忆想一想,哪篇没有桂枝方; 八十一方篇篇用,哪有医圣不效方; 仲景写下太阳篇,桂枝治病是群方; 太阳中风表不解,桂枝解表第一方; 桂枝加减用的好,随心所欲百病良;
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之太阴、阳明篇(二)

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之太阴、阳明篇(二)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之——太阴、阳明篇(二)——弟子李鹏整理蔡长福老师济南经方会议讲话(上接一)第三句讲到:手足自温利不渴,这种病人摸摸手脚滚热从来不凉,有的人还感到自豪:我脚手热得很,我好舒服,——这不是好事,凉很了不是好事,热很了也不是好事。
手足自温利不渴,下面又跟上了:理中汤主悸加苓。
理中汤就四味药,人参、炙草、白术、干姜。
陈修园的一首歌子是这么讲的:理中汤理中乡,人参甘草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中回阳。
你看要把《医宗金鉴》学好了何必在条文上下那么大功夫?几句话把含义全部说出来,理法方药、药性症状全部说完了,多省事?理中汤症状出现了,时间长了有的左心房蹦蹦地跳,西医叫心脏病,也叫冠心病,这是个错误啊。
你看最后一句话讲到:理中汤主悸加苓,为什么心悸?脾寒时间久了,不见热气,寒气上逆,寒气到了左心房下边多了,心脏不能承受了,有的心脏蹦蹦跳几下,不是大病,也不误吃也不误喝。
这样的病女同志多,到医院一查:心脏病、冠心病。
一下把这个帽子给你崁上了,你戴上这个帽子就永远害怕。
其实很简单:理中汤加一味茯苓,也不过一两副就会见效,就这么快,若不相信见了这种病人就试试看吧。
所以“理中汤主悸加苓”这叫心下悸,不叫心脏病也不叫冠心病,这是寒气水饮造成的。
“腹满去术加附子”,始终觉得肚子满胀,老是搞不下去,为什么?寒气不解,胃胀你根本消不掉的,理中汤把白术去掉加一味附子,喝过了盖上被子,微微小汗一身,醒来胃就不胀了,胃不胀了,口味也来了。
为什么?他是阳不归宅了,阳不归太阴了,没有附子热气不归中焦,热不归中焦寒气就开始上逆,寒气上逆胃开始胀,开始不快活,吃也胀不吃也胀。
“吐多”,这种病人吃着饭嗷嗷吐掉了,走着路嗷嗷吐掉了,怎么都治不好,如果你对理中汤不了解,这病你没有办法治的。
“吐多去术加姜生”,为什么?这种外邪感冒到底是没把他除掉,白术不能用,白术主满主逆,寒邪不除再把它加上反而胀的更厉害,白术去掉重用生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太阴、阳明篇(一)——弟子李鹏整理蔡长福老师济南经方会议讲话大家好,今天我讲一下乳腺病的由来,乳腺病是怎么造成的。
我们今天从太阴篇开始讲起,(把太阴篇的歌子放上来)人为什么要生病?人后天之本就是它(太阴),生死也是它,你体质好坏也是它,你有没有能力也是它,你工作的好坏也是它。
我们每一个医生,先不讲给别人看病,最起码你把你自己要了解,你不懂脏腑就不是个纯正的医生,你不懂经络,学一辈子你也走不上大道。
我们学中医首先了解脏腑,首先了解自身。
我们医生自古来都是这样讲:医生是患者的父母。
可是当初我遇到一个病人连卷带骂,直接手指着脸骂我,那是我说错了一句话,其实也不算说错:我们医生心都是好的,都是善良的,前人讲“医生是患者的父母”。
他说:你讲的屁话!我问:你为什么这样说?他说:我换了几十个医生,我房子都卖了,我的病还瞧不好,我看你们这个称呼要改一改了。
我说:怎么改法呢?他说:讲不好讲。
我说:你讲就是了。
他说:应该说“患者是你们医生的父母”。
我的妈呀,这句话讲的我脸一红,我半天没有回答他。
我说:你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为什么这样说?你们医生吃的穿的,住的洋楼,奔驰宝马,不都是患者给你们的吗?有几个看好病的?我换了几十个医生,房子也卖了到现在也没看好病。
你们还是我们患者的父母吗?你们吃的、穿的、小洋楼、奔驰、宝马、老婆孩子旅游玩都是患者的钱呐!我让这个病人讲的半天没有言语回答他。
哎!想想就是这样,有的人到处求医无门,听这个医院搞,找这个专家看,找这个博士,找那个权威,上下都找,民间的医生也找,找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一个好医生没有找到,最后倾家荡产死路一条。
很多病人结果都是这样的,其实病人让治,不是不让我们治,有的求医十年二十年没遇到一个好医生,终于这个病人死了。
如果是暴病死了还有情可原,马上得病就死了,那就不怪我们医生了,换一个医生还这样,换一家医院还这样,跑到北京权威医院、上海权威医院,终于这个病人钱花光了人死了,现在是普遍现象,不仅仅是哪一个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不能说我们同道的不下功夫,你们下的功夫也很大,你们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晚上有时间还要背方剂、背条文,下功夫可大了,但是在临床上见了病就昏了,治不好,为什么?因为你的方向路线是错误的。
怎么这样说呢?其实治病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是你自己搞复杂了。
人就是两个病:表里、寒热。
不是表就是里,不是寒就是热。
《伤寒论》张仲景写的什么?就是衣食保暖。
《伤寒论》深,深不可测;浅,浅就在皮毛。
我今天谈皮毛两个字,何谓皮毛?就是着凉感冒,就这么简单。
人身上外边三层、里边三层,第一层太阳,二一层阳明,三一层少阳。
三阳过后就到了太阴,三阴太阴是第一阴,少阴第二阴,厥阴第三阴,合在一起就是三阴三阳。
人身上就这么多部件,三阴三阳与外感都有关。
太阳病第一证桂枝汤、麻黄汤不就是治着凉的吗?二一证葛根汤、白虎汤;三证小柴胡、大柴胡。
我们把三个问题搞清楚了,你就能见病知源,你不会治错病的。
太阳病第一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然、脉浮缓、自汗出、鼻鸣、干呕、恶风怕冷。
奥—这些症状你若记住了,病人来了你一问:你怕不怕冷?——我就是怕冷,我一见到风身上皮都麻。
这就是太阳风出现了,什么方子?——桂枝汤。
有的人身上怕寒,见到寒气就想在炉子跟前凑一凑,这叫太阳伤寒。
张仲景《伤寒论》就是顺着这两条路往下写的,写了三百九十八条。
二经阳明—胃感冒,这个阳明很多人对这个名称搞不懂,有的人讲:我胃怎么能感冒?当然能。
《伤寒论》六经辩证张仲景的方剂都是表里兼证,他都是一阳一阴、一表一里,阳明主外,太阴主里,脾胃相连、肝胆相照,肾与膀胱为表里,人人记住这三句话。
那阳明感冒第一证是什么呢?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你看你把这四句口诀记住了,胃感冒不就知道了吗?何必去用那个体温表在那里甩来甩去有什么用?有的发烧你知道,但是这种病就不发烧,就是难过。
葛根浮长,右手脉一搭,脉是长的有力,这一句话“理、法、方、药”都有了—葛根代表葛根汤,浮长代表阳明脉是浮而长的,表就是表证,表证一摸就知道了,何谓表证?有的人搞不清楚了:什么叫表什么叫里?人感冒了手一沾皮就摸到脉,沾皮即得这就是外感病,一搭手就知道了,表证有歌子: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你看这个浮脉几句口诀一背马上就知道了。
还有,三个浮还不一样:寸浮头疼弦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脾虚肝气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通常三脉都浮,那是三阳感冒脉浮,阳明的本脉他有第一关脉浮、二关脉浮、三关脉浮,前人也写出来了,叫:寸浮头疼弦生风,一号脉,第一关脉浮,就知道这个人头疼,头晕乎乎的,这是受风了,这是独有寸脉浮,或有风痰聚在胸,这个人头疼,胸中有痰,一咳嗽就大口痰往外吐。
关上脾虚肝气旺,关脉浮,脾肯定虚、肝气旺。
这种脉浮时方派叫知肝传脾,时方派是这样讲的,《伤寒论》不是这样讲的,关脉浮就是胃感冒了,阳明经感冒,肝气太旺,脾太虚了,出现这种脉。
尺中溲便不流通,这个人尺脉一浮他肯定小便不好,尿尿尿不净,尿半天,甚至尿不下来,脉一搭就知道,浮脉就是表证,你们记住这几句歌子,手一搭脉,脉在上面就知道感冒了,不论发烧不发烧按感冒处理,不会错的。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缘缘面赤就是脸上欲红不红的,这种人多,他也不发烧,平常也不耽误吃也不耽误喝,难道就没有病了吗?额头这个地方闷闷的,不舒服,不是太红,额头疼—这个地方难过。
发热恶寒而无汗,有时发烧有时不发烧,怕冷不淌汗。
目痛鼻干卧不宁,感冒时间长了眼眶胀眼眶疼,见风流泪,有的好长时间治不好,早上起来不能见太阳,太阳一照害怕,怕电灯,这是胃感冒时间长了阳明经化热他就不能见太阳,太阳是紫外线,本身阳明经主热,紫外线一照眼就发胀发疼,你就知道这个病人就是胃感冒了。
你看多么简单!我们治病连头都抓不住,你怎么诊断、怎么开方子?目痛鼻干卧不宁,何谓卧不宁?就是上床翻来覆去入睡难,睡不着,好容易睡着了,外面老猫跳一下马上又醒了,为什么?阳明是敏感之腑,经热烧时间长了,他就怕惊、怕响声、怕动,一惊就睡不着了,这是阳明经气化热造成的。
我今天主要谈一谈太阴阳明的关系。
乳腺为什么要生病?乳腺病不是光女人得,男人也有。
我治过几个男孩子的乳腺病,肿的这么大,那西医怎么讲?——也叫乳腺增生。
有人讲:我们男人怎么能有乳腺增生呢?那西医就这样讲的。
中医讲就是太阴脾虚、脾热,阳明经受寒化热时间长了,造成的胃气不下,脾气升而不降,热气归到乳房。
(大家看看,把太阴、阳明经图谱翻出来,看六经的图像)今天我把太阴、阳明这两经讲过了,你们临床就不糊涂了,病人来了怎么诊断就知道了。
大家看六经图谱:太阴经从周荣往下胸乡、天溪、食窦、腹哀、大横、腹结、府舍、冲门······同道的,我们生死就在这十穴,太阴21穴,升降全靠这十穴。
乳中在这,太阴经气就在乳中的外侧两寸。
我们看一看,你吃的东西到了胃里,在那里消化,消化之后营养往哪走?该送的往上送,送到周荣,送到胸乡、天溪,食窦西医是不是叫胃窦炎?大包、腹哀这个地方有病,太阴就坏了,坏到什么样?化寒有寒的症状,化热有热的症状,我今天讲太阴化寒证。
太阴寒化证:太阴阴邪沉迟脉,吐食腹满有时疼,手足自温利不渴,理中汤主悸加苓,腹满去术加附子,吐多去术加姜生,虽吐下多还用术,渴欲得水倍术宁,欲作奔豚术易桂,干姜寒倍参腹痛。
第一句,太阴阴邪沉迟脉,大家记住太阴寒化本性脉是沉迟的。
为什么沉迟?太阴阴邪主寒,他不能受凉,一受凉脉必然沉迟,脾胃没有温度就不能升降,就开始痞下满、心下满,严重了就呕吐。
能吐到什么样呢?吃一口也吐,不吃有时也吐,按理说吐过了应该舒服,不,太阴生病了吐过以后胃还照胀,医生不懂太阴这条路的,不懂寒化证的,看到胃胀就知道满了—泻,若用承气汤一泻,这就不是治病了,一泻就泻坏了。
太阴病还有两句话,太阴兼表证已误下,大家可知道有个桂枝加芍汤?我昨天讲过,痞下痛,时痛时止。
这个病是不该下的,吐食腹满是因为寒,本身他的功能就达不到,脾就虚,医生不知道,见痞下一满就用承气汤、桃仁承气汤、大承气、小承气一泻坏了,伤了太阴的津液了。
伤了津液还能就算了吗?他不该下呀,他表证未解,感冒未解开,这一下就叫引邪入里、关门留寇,必然痞下痛。
疼不是大疼,左边乳房左下侧隐隐痛,甚至疼几年几个月。
这是医生误下治坏掉了,怎么办?张仲景不是有个补救方吗?桂枝加芍汤,何谓桂枝加芍汤?就是桂枝汤本身三两桂枝三两白芍,老祖爷张仲景把白芍加上一倍—六两白芍三两桂枝,为什么?津液被医生误下不够用了,开始脾虚,开始疼,时间再长再治不好,大肠一化热,引起肚脐下疼,疼起来嗷嗷叫要人命,为什么?大肠化热了。
老祖爷有桂枝一加汤,还有个二加汤—加大黄,大家太阴篇上看一看。
所以这个图谱非常重要,要想学好六经,每家挂上一幅图,有时间就看看,把这歌子背死,你临床就不得迷糊了,一个经上有的三段有的四段,很好背,背过了你走路就可以当歌子唱,背熟了你也就理解了······这就是寒化证,这就是脾寒,不见温度脾的寒气消不掉就会永远胀下去。
(上接一)第三句讲到:手足自温利不渴,这种病人摸摸手脚滚热从来不凉,有的人还感到自豪:我脚手热得很,我好舒服,——这不是好事,凉很了不是好事,热很了也不是好事。
手足自温利不渴,下面又跟上了:理中汤主悸加苓。
理中汤就四味药,人参、炙草、白术、干姜。
陈修园的一首歌子是这么讲的:理中汤理中乡,人参甘草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中回阳。
你看要把《医宗金鉴》学好了何必在条文上下那么大功夫?几句话把含义全部说出来,理法方药、药性症状全部说完了,多省事?理中汤症状出现了,时间长了有的左心房蹦蹦地跳,西医叫心脏病,也叫冠心病,这是个错误啊。
你看最后一句话讲到:理中汤主悸加苓,为什么心悸?脾寒时间久了,不见热气,寒气上逆,寒气到了左心房下边多了,心脏不能承受了,有的心脏蹦蹦跳几下,不是大病,也不误吃也不误喝。
这样的病女同志多,到医院一查:心脏病、冠心病。
一下把这个帽子给你崁上了,你戴上这个帽子就永远害怕。
其实很简单:理中汤加一味茯苓,也不过一两副就会见效,就这么快,若不相信见了这种病人就试试看吧。
所以“理中汤主悸加苓”这叫心下悸,不叫心脏病也不叫冠心病,这是寒气水饮造成的。
“腹满去术加附子”,始终觉得肚子满胀,老是搞不下去,为什么?寒气不解,胃胀你根本消不掉的,理中汤把白术去掉加一味附子,喝过了盖上被子,微微小汗一身,醒来胃就不胀了,胃不胀了,口味也来了。
为什么?他是阳不归宅了,阳不归太阴了,没有附子热气不归中焦,热不归中焦寒气就开始上逆,寒气上逆胃开始胀,开始不快活,吃也胀不吃也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