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 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杨阳《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
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作为一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化改革运动,清末新政 的最后结局无非以下两种:要么是清政府真心实意地开放政 权,和平实现政权性质的转换……要么就是清朝政府被革命 推翻,由一个新的政权重新设计中国的出路。
Hale Waihona Puke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选段第一章“总纲”,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 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新的共和 政体诞生
1911.10 武昌起义
1912.2 清帝退位
四川保路运动
导火索
1911.5
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在南京成立
1912.1
清政府颁布《清帝 逊位诏书》,宣告 清朝统治结束。
清帝退位诏书
1911.10 武昌起义
1912.2 清帝退位
辛亥革命的成果落 到北洋军阀首领袁 世凯手中。
四川保路运动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思考1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遇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专制势力共同造 成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势力成了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而其中最直接的障碍便是封建专制势力的代表清王朝。从这个意义 上说……辛亥革命正是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下各种矛盾激化的产物。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选段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3.成立兴中会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宗旨:振兴中华 意义: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诞生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4.领导广州起义
时间: 1895年 地点: 广州 人物: 孙中山、陆皓东等会党人员 结果: 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革 命 武 装 起 义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革命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1906年 冬
1907年 夏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 由此大振
徐锡麟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 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黄花山岗起 义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中国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 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得革命者产生了将各革命组织 联合起来的愿望。此时,孙中山名声最大,于是以他 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的呼声出现了,中国同盟 会也由此应运而生。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47页PPT)
3.中国同盟会成立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目的: 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领导机构: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有了统一领导和奋斗目标,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和政体的确立;是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
总 行三统 使权及 。分国立务员防行止使专行制政独权裁;,司确法立权民由主法共院和独政立体
级民主宪法,具有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
反封建专制的进步 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意义。
之。责任内阁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摘自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REC
辛亥革命只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 我们不能要求它在短时期内完成所有中国革命 应该完成的任务。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 章太炎 邹容 徐锡麟 林觉民 秋瑾
课堂训练 1.标志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是( )
A.甲午战争的失败 B.上书李鸿章遭拒绝 C.兴中会的成立 D.在广州行医失败
国’变成了‘战国’”。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据3.当局时限南京的外国人说:“此地的下层人士通常谈到孙文博士认为 是(2新)缺皇乏帝一,他个们能不够了提解出总科统学这的个专革有命名纲词领,、认能为够它发不过动是广更大高民头众衔, 的以委及婉组说织法严罢密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鲁迅在《阿Q正传》中说:“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 ,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司法大产臣生:了绍众昌多(的皇青族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农,工留商学大生臣推:动溥了伦西(方皇思族想)的传播
“邮预传备大立臣宪:”盛(满宣1族9怀069(-人1汉9,1族1)其)中皇族7人理汉藩大族臣官:僚寿仅耆4(人皇族)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归于皇帝。
19“11皇年,族设内立阁内”阁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虚伪性彻底暴露,促使立 宪派转向支持革命,汉族官僚与清政府离心,推动了反满运动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第19课辛亥革命【内容提要】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一方面是清政府实施“新政”以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思想和运动在全国迅速地传播和开展。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

这场革命的最终成果虽然落到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但通过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知识提纲】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901-1911年)清末“新政”1.背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2.内容:政治上减冗衙,修刑律;经济上重工商,振农业;军事上改军制,扩新军;文化上废科举,建学堂,兴留学。

3.影响:并未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客观上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预备立宪”1.背景:1904年的日俄战争,“立宪”日本击败“专制”俄国;革命运动日益高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

2.过程:1906 年9 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8 年8 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 年5 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3.影响:加剧了清廷与各方的矛盾,使得立宪派倒向革命,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从另一个方面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对旧有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冲击了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法律理念,传播了宪政文明。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1894-1911年)民主革命思想1.代表人物:孙中山、章太炎、邹容、陈天华。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1905年)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暴力的方式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民国史。

1、从单元的专题逻辑来看本单元包括两课内容,按照时间线索展开,构成紧密的逻辑关系。

第19课主要勾画了辛亥革命展开的全过程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第20课讲述在中华民国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表现;本单元既是第五单元晚清救亡图存的内忧外患的延续,也为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在下册中也涉及到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3、从初中教材来看,本课在初中共有三课时的内容,主要是以人物为主要线索来展开,而高中主要为时间线索。

二、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以及局限性。

三、学情分析授课对象:高一学生1、优势: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相关史实,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不足:不能从多个角度探寻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理性思考、归纳能力欠缺,因此需要教师运用地图、材料、时间轴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四、教学目标1、通过时间轴及史料分析时势,了解武昌起义发生前后的相关史实,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教材和已讲内容,分析武昌起义的偶然性与必然性;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能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研究历史的能力;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史实。

3、通过唯物史观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事件,认识到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与局限性,进一步理解革命的艰难性、复杂性与长期性。

五、重点难点1、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2、难点:对辛亥革命发生背景的综合分析,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共26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共26张ppt)

山雨欲来 危局与抉择(背景)
民族危机严重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 备仿行宪政”,却借立宪之名 行集权之实。1911年,清政府
成立由阶13级人矛组成盾的激内化阁,满洲
贵族9人,其中7人是皇族,被 讽刺为“皇族内阁”,立宪派 宣布“希望绝矣”。
山雨欲来 危局与抉择(背景)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 迅速的发展。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 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 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1912年,孙中山曾自豪地说,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 民破天荒之创举也。”想一想,这里 的“变局”和“创举”分别指什么?
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第1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 第论第目、23章、集的防:4会、:“止、6中章限专结华:制社制民参、袁。国议信人世院仰民行凯等一使自的律立由权平法。等权利;;,人临民时得大自享总有统由人及平身国等、务言员 行使地行位政:权;中司国法近权代由法第院一独部立行资使。 三权分立 第和各5产章部阶:部内级长阁)总性辅理质佐由的临议民时会大多主总数宪统党法,选负出。其,责国任务责,员国(任务内内员阁阁于总临制理
起一个新革命,造一个新政府:这才是双十节的纪
念!
——胡适《双十节的鬼歌》1921.10.10据
材料回答:梁启超和胡适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差异、原因。
饱经风雨 中华的复兴
洋务运动(器物)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制度) 新文化运动(思想)
共和遗梦

共和之殇


圆梦共和

逐梦共和
拓展延伸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
吾今 作以 此与妻此 书书书 时与 ,汝 尚永 是别 世矣

第19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49)》
结合所学,材料说明辛亥革命缺少了哪些成功的条件?说明了什么?
(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 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影响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 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 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 一次失败的革命。请就上 述观点结合所学和材料进 行四人合作讨论(史论结 合)
背景
川汉铁路 粤 汉 铁 路
1911年5月,清政府 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 收归“国有”后,出卖给 英、法、德、美四国银行 团,引发保路运动。清政 府紧急调集湖北新军入川 镇压,导致湖北防务空虚。
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小结:辛亥革命的背景
必然性
偶然or 必然?
1、政治背景: 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腐败无能。 2、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3、思想基础: 三民主义的提出 4、组织基础: 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5、军事行动: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影响
(4)风俗:促使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礼仪
剪辫
易服
放足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影响
3、历史局限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 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 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
——《吴玉章回忆录》(1878-1966)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 历史任务;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影响
材料四: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 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到他的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 知、冷漠。

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 辛亥革命

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 辛亥革命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的软弱、缺乏实力 立宪派、旧官僚的拥护
主观原因 对 清: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迫孙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1.内容
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天赋人权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 生命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脚踏实地走下去。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永不言败,是成功者的最佳品格。 在灾难面前不屈服,而应更加勇敢地去正视它。 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勇敢地迎接逆境,即使不能实现最初的梦想,也会打开另一扇梦想的大门。 目标不是都能达到的,但它可以作为瞄准点。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第19课 辛亥革命
一.序幕 内忧外患
二.开端 风雨飘摇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成立时间 1894年 1904年 1904年 1906年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日知会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 蔡元培 刘静庵
成立地点 檀香山 长沙 上海 武昌
萍浏醴起义
镇南关起义
浙皖 起义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基础: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领导核心: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领导 军事准备:各地武装起义,革命派深入新军中策动革命
三.发展 疾风骤雨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京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权分立
2.性质 3.目的: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4.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五. 尾声 辛亥百年
成功: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让民主共 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革新风气,移风 易俗。
局限:没有根除封建制度,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任务。
No
Image
黄花岗起义
立宪派三次的请愿 第一次是1909年10月至1910年1月。由江苏咨 议局发起,要求一年之内召开国会。被清政府以 “国民知识程度不齐”为理由拒绝。 第二次是1910年4月至6月。专门成立“国会 请愿同志会”和“国会期成会”进行联络。 第三次是1910年7月至11月。成立 “各省咨议局联合会”。
第19课 辛亥革命
一.序幕 内忧外患
二.开端 风雨飘摇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成立时间 1894年 1904年 1904年 1906年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日知会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 蔡元培 刘静庵
成立地点 檀香山 长沙 上海 武昌
萍浏醴起义
镇南关起义
浙皖 起义
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在选择前,是要有一张真诚坚定的脸;在选择后,那么也就有一颗绝不改变的心。 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 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洛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时间告诉我,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 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 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当你的朋友向你倾吐胸襟的时候,你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瞒住心中的“可”。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钦定宪法大纲》
首批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 勒衔溥伦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
贵阳
福州
广州
四 .结束 破旧立新
2.中华民国的建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总统: 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南京
国都: 公 历,民国纪年
纪元:
五色即代表汉、孙满中、山蒙在、南回京、宣藏誓五就个任民中族华,民象国征临“时五大族总共统和”
我们北洋的底线,只有袁世凯出任 总统,我们才能结束专制,走向共 和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的软弱、缺乏实力 立宪派、旧官僚的拥护
主观原因 对 清: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迫孙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1.内容
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天赋人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基础: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领导核心: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领导 军事准备:各地武装起义,革命派深入新军中策动革命
三.发展 疾风骤雨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京师
成都 昆明
太原
西安
镇江 江宁 苏州 上海
武昌 长沙
安庆 杭州 南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