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状况(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速度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上:进入①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大战使矛盾激化: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场革命不可避免。
2.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a推翻了②王朝。
b出现了苏维埃和③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1)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④的任务。
(2)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⑤”的口号。
(3)争取以⑥方式取得政权。
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3.十月革命(1)1917年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⑦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次日凌晨占领冬宫。
(2)莫斯科等城市的起义相继成功。
三、伟大的开端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1)内容a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通过《和平法令》和《⑧》。
c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⑨,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2)意义a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
b世界上第一个⑩专政的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⑪革命。
(2)十月革命成功地在⑫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⑬运动的新局面。
(4)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K知识参考答案⑦彼得格勒⑧土地法令⑨人民委员会⑩无产阶级⑪社会主义⑫资本主义⑬国际社会主义全面认识和理解十月革命(2017-2018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D.让俄国工业化水平迅速赶超欧美【参考答案】B////////////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2016—2017学年黑龙江佳木斯高二期中考试)1917年,俄国经济、政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和变化,这一年俄国发生了两次革命,这些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并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难点:对《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的当前形势的特点和革命无产阶级的任务的认识。
基础知识梳理:一、革命前夕的沙皇俄国1. 世纪年代沙皇政府进行改革,走上了道路,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是个落后的国家。
2. 世纪初俄国进入阶段,各种社会十分尖锐。
3. 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4.二月革命:年月爆发,推翻了王朝,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掌握实权。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时间:人物提出了俄国革命从革命转变为革命的任务。
内容提出了“”和“”的口号。
争取以方式夺取政权。
2.七月流血事件:时间影响:局面结束,夺权成为幻想。
3. 年月日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接着等城市武装起义相继成功。
三、伟大的开端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大会⑴内容:①通过起草的《》,宣告已北推翻,全部政权归②通过《》苏维埃俄国退出了。
③通过《》没收地主的,实现,将土地分配给使用。
④选举产生第一届,即,当选为主席。
⑵意义:表明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专政的国家诞生。
2.苏维埃政权:拥有权、权和权。
一批、和的代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或的实施。
3.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由领导,以建立为目的。
⑵十月革命成功地在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地统治。
⑶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和的解放斗争。
⑷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变为,开创了的新局面。
⑸十月革命为俄国的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要点剖析: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的原因及其特点1、原因(1)客观条件:①俄国已经具备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也就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②俄国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使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③一战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新课标)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
答案:B
2.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 )。
必修一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十月革命的经过回顾
二 月 革 命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 苏维埃 继续战争 七 月 事 件 十 月 革 命
四月提纲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
1、对俄国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成功的实践
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对世界 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打击 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人民解放斗争,开创了国 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对人类历史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 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3、七月流血抛幻想 (1)原因 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强烈不满, 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 (2)结果 临时政府大肆捕杀布尔什维克党人;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武装起义
4、十月革命现曙光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诞生。
革命措施:
(1)政治上: 最核心 《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布一切权力归工 兵农代表苏维埃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
列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线索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二、十月革命的经过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客观条件:
1)经济: 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2)政治: 沙皇专制下社会矛盾尖锐
3)催化剂: 一战激化了矛盾
沙俄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
1)组织上: 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2)思想上: 列宁主义的指导
2、四月提纲指方向
材料解析: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 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 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 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 请回答:①上述内容出自什么文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 制定的 ②这一文献的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③规定的 革命方式是什么? ①出自《四月提纲》,是列宁于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后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情况下所作的报告。 ②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 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③和平方式。
历史必修一-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 (1)经济:
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 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 定性作用。……俄国是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 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 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 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 美国的27.1%。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 1/5,法国的1/4。俄国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 制度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方 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 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1.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 •对俄国: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对世界:
(1)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 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国际社会主义 运动的新局面
背景: 帝国主义链条上
材料二:20世纪初叶,俄国面临的矛盾有:劳动者与 资本之间的矛盾;高度发达的工业地区和落后的边区之 间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与国内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 与欧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集中表现为沙皇专制制 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和激烈。 ——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1.政治:建立新政权、新国家(最核心) (1)《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宣布新政权的建立 (2)选举成立人民委员会 ——实现人民民主 2.外交:《和平法令》 ——宣布退出一战,和平建国; 3.经济:《土地法令》 ——消灭封建土地制,土地国有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十月革命的背景l.客观条件:(1)经济条件: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生活贫困。
(2)政治条件: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激化。
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主观条件:(1)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2)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二、十月革命的进程1.二月革命(1917年3月)(1)任务: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结果: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1917年4月)(1)背景:临时政府继续战争,不能满足民众要求(2)内容:①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②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意义: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影响: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4.十月革命(1917年ll月)(1)经过:①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起义开始,8日彼得格勒起义胜利。
②莫斯科等城市的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2)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1.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选举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
2.措施(1)政治上: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2)外交上: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经济上: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3.意义:这次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意义:(1)对人类历史: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2013年高一历史复习课件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斗争
3、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变为现实,开创 新局面,开辟新道路
五、俄国革命的特点
◆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 ◆走的是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权
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十月革命的经过 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 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具体表现在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权力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无产阶级掌握政府权力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十月革命前,俄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优越的革 命条件,主要是指
A.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形成联盟
B.沙皇统治激化了国内矛盾
导火线:
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二. 十月革命的经过 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最大成果)
①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封建 ②迈出革命的第一步
2、二月革命后的形势:两个政权并存。
(暂时的、过渡状态)
3、《四月提纲》报告:
①指明方向---由 革命向 ②提出方式---和平过渡
革命过渡
4、七月流血事件:
一、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背景)
经济基础: 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政治基础:
俄国各种矛盾激化 (薄弱环节)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受
(资+封)双重压迫,有很强的革命性
群众基础: 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组织基础: 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思想基础:
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
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必考知识点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②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2、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2)、《四月提纲》的发表 (列宁)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4)、十月决议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5)十一月起义攻打东宫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具体内容P128)内容:《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了第一也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意义: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
3、意义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俄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l.客观条件:
(1)经济条件: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生活贫困。
(2)政治条件: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激化。
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
(1)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2)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二、十月革命的进程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
(1)任务: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结果: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1917年4月)
(1)背景:临时政府继续战争,不能满足民众要求
(2)内容:①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②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意义: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
影响: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4.十月革命(1917年ll月)
(1)经过:①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起义开始,8日彼得格勒起义胜利。
②莫斯科等城市的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2)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
1.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选举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
2.措施
(1)政治上: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2)外交上: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经济上: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3.意义:这次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诞生
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意义:
(1)对人类历史: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2)对世界:
①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②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对俄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小结:
1.中国革命道路和俄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1)俄国的革命道路:“城市中心论”;中国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2)原因:两国的具体国情不同。
(3)启示:无论革命还是经济建设,必须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而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经验。
2.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从理论角度看: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从革命的道路看:它走的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道路。
(3)从革命性质看: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4)从革命方式看:由设想和平方式到暴力方式夺取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