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讲义)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课件【精品】

危害的 严重性
中广网贵州2010年3月3日消息 贵州省降雨量 持续减少,至2月28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 627.1万亩,因旱有610万人、261万头大牲畜 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以黔西南州、六盘 水市、毕节地区等地旱情最为严重,部分县 (市)发生100年一遇特大干旱。3月2日,贵 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贵州省水旱灾害 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将贵州省抗旱Ⅳ级 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
区域性
2、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域的风暴潮灾 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早平原地 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能引发山洪爆发, 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
地震
地震
地震
风暴潮
风暴潮
洪水
2009年9月 土耳其西北部洪水泛滥
台风
火山
水稻虫害
冰冻
干旱
什么是自然灾害?
山西河津滑坡事 印尼的森林 非洲的干 件 大火 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发生在 自然环 旱
境中,并且都是一些异常的变化,对人类社会 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 的自然灾害。
不可避免性 和可减轻性
特
点
1、广泛性与区域性 2、频繁性与不确定性 3、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4、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5、危害的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它们各自 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的特征。
1、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 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 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特 点
雨涝灾害的时间分布:根据统计资料,近半个世纪以来雨涝灾害的峰值 期为1949年、1954年、1964年、1980年、1985年、1989年、1991年,次 为1975年。 台风风暴潮较严重的年份是1956,1959,1960,1962,1964,1969,1971, 1974,1985,1986,1989,1990年。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考点精讲】一、洪涝1. 两种类型:洪水(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涝渍(雨涝、内渍)2. 成因及危害:类型形成原因多发地区危害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直接危害有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间接危害有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
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所产生的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
两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思考:我国为什么洪涝灾害严重?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二、风暴潮1. 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 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成因类型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素材 湘教版选修5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1课时 气象灾害1.掌握自然灾害的类型。
2.了解各种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等)的概念、时空分布、成因和危害。
知识清单 气象灾害1.气象灾害(1)概念:因①____________而导致的灾害。
(2)种类(最重要的)⎩⎪⎨⎪⎧干旱洪涝②2.干旱(1)概念: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2)危害⎩⎪⎨⎪⎧导致③ 、林木干枯死亡使河流、水塘甚至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④ 用水困难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3)分布:干旱气候出现的区域称为⑤____________或干旱区。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⑥________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
3.洪涝(1)类型⎩⎪⎨⎪⎧洪水灾害雨涝灾害(2)洪水灾害的概念: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⑦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4.热带气旋(1)概念: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⑫__________上的空气涡旋。
(2)危害:强烈的热带气旋,不但形成狂风、巨浪,而且往往伴随发生暴雨、⑬____________,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⑭____________和人员伤亡。
(3)等级划分:热带气旋可以划分为四级,如下表:名称热带低压⑮_________ 强热带风暴⑯________风级⑰________ 8~9级⑱________ 12级或以上(4)分布: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三个地区:⑲________________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22____________海岸。
沿海、⑳________和○21____________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方法技巧教材题解如下表:自然灾害类型分类依据陆地灾害、海洋灾害发生领域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影响范围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地形特点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发生原因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发生时间与演变过程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损失程度(P9)干旱造成植物缺水有两种类型:一是因土壤缺水,导致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少,造成水分缺失;二是蒸发作用强,导致植物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过多,造成水分缺失。
2018秋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讲义 湘教版选修5

2.2012年,非洲东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乌干 等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 200万人饱受饥荒之苦。阅读非洲东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分析本次非洲东部这些国家大旱的自然原因。 (2)面对干旱,这些国家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 第(1)题,根据基础知识,直接说出答案。第(2)题,从广州 发达等方面考虑。第(3)题,自然灾害也有有利的一面,台风可以 旱情等。 答案 (1)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 美国东海岸。 (2)广州距海较近,地形低洼,灾害强度大;广州人口稠密,经济 的损失更大。 (3)同意。 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旱情;对台风的研究有利于了 律;台风的能量巨大,如果能够开发利用,效益很大。
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
学考要求世界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
一、干旱与洪涝
1.气象灾害的概念:指因___气__象__异__常____而导致的灾害。 2.干旱
(1)概念:长期___降__水__偏__少___或无降水。 (2)危害:干旱可导致农作物、林木_干__枯__死__亡____,而严重干旱可 至湖泊 _干__涸_____ , 造 成 人 畜 用 水 和 工 农 业 生 产 用 水 困 难 , ___社__会__动__荡____。 (3)分布:全球的干旱、_半__干__旱__地区和_季__风___气候区,是干旱频
提示 雨涝等级是根据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来划分的。
教材P13活动 提示 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 地中海沿岸;美国的中部和东西沿海、巴西东南沿海等地区。 教材P14活动 提示 1.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三个地区分别是孟加 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 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 2.热带气旋属于低压系统。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讲义)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讲义)高中地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考点精讲】1. 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例如修建水库能够在汛期削减洪峰,在枯水期补充河流水量,起到调节径流年内分配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可能性和强度。
2. 生态破坏:致使环境更不稳定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例如,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就会使洪水和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海水入侵、地表沉降、地面塌陷,并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
3. 环境污染:(1)全球变暖与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产生的灾难性后果如下图所示:(2)臭氧层耗竭与自然灾害【典例精析】例题(江苏高考)下图是“1992年和2019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19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1)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
(2)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①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②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 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地减少,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
因为城市硬地面使雨水不能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
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灾害中的易损性不同,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方式有可能改变灾情。
根据图例,该流域从1980年到2019年间,大面积的耕地、林地、灌草地转变为城镇用地,而且城镇用地的建筑密度加大。
同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对应区域的洪水流量明显增大,而林地保留较好的西部地区洪水流量则无大的变化。
可以看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洪水流量大小的区别,即随着城市用地迅速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直接导致洪水径流量的增加,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
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湘教版选修5高中地理课件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①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⑤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征。
二.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指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 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 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 地震 1.定义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 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 地震的危害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 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之间成为一片废墟,死亡人数 24.4万之多。重伤16.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人民币。
1555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83万。 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人数20万。
四百多年来,三次大的地震中国就损失130多万人。
材料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 400年间为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年为小旱 时期,而从明初至清初的近300年又是一个大旱时期。
------周期性
材料四: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增 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加剧。
------不可避免性和严重性
危害:伴随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现象,引起洪涝, 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
输电线路,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探究活动】 读图,找出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三个地区,分析 这些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何特点。
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二选修5课件:第1章_自然灾害概述_第1节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 情景诱思 ※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遇难人数 69 225人,受伤374 640人,失踪17 939人;这次汶川地震造成 的直接经济损失8 451亿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2万亿人民币。
思考:1.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2.地震灾害能诱发哪些自然灾害?
(2)社会属性:自然变异对人类的___________造成危害。 生存环境
思考1
如何区分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
提示: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区分,首先 从概念间的关系看,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是并 列的关系,它们同属于灾害;其次从成因看, 人为灾害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是 可以预防和治理的,而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引 起的,是地理环境演化发展中的正常事件,是 不可避免的;再次从基本属性看,自然灾害既 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为灾害只有社会 属性。
2.如何分析自然灾害相对集中区灾害集中 的原因? 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自然变异强 度,二是灾区的经济、人口密度。教材在此所 说的灾害区域性主要是自然变异的强度和集中 的程度,单就这方面而言,灾害频繁发生的地 区都处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地理要素的交界处, 地理环境表现得尤其不稳定,例如位于海陆板 块碰撞处多火山和地震;位于干旱区与湿润区 的过渡区则多旱灾,海陆交界处则多风暴潮等 灾害,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处会经常发生泥石流、
图1-6 孟加拉国水灾中的灾民 如前所述,孟加拉国由于地势低洼,洪水 一旦泛滥,马上变成水乡泽国。该图主要以照 片的形式,展现了水灾对人类生存条件的影响, 灾民们失去了家园和农田,取而代之的是一片 汪洋。
图1-7 1963~1992年全世界重大灾害发 生次数的增加趋势 该图属于柱式统计坐标图。横坐标表示不 同阶段,纵坐标表示灾害发生的次数,三种颜 色的柱分别表示不同指标的灾情。从总趋势看, 全世界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在逐年增加并且增长 在加快。这说明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影 响范围的扩大,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 人类在灾害的发生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版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配套课件: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二节 课时3

(1)简析①②两海域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季节的不同。 答案 ①海域的风暴潮类型主要为 台风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②海域风暴潮类型主要为温带风暴 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 (2)2007年元宵节前后,乙图中②海湾出现了38年以来的最强风暴潮,A 地受影响最为严重。试述其原因。 答案 A地位于渤海南岸,所临海湾口大内小;南下的冷空气势力较强, A地处山东半岛北部为迎风海岸,东北风助长潮势;元宵节前后正值天 文大潮,加强了风暴潮的强度。
答案
反思归纳
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的区别
热带风暴潮
温带风暴潮
发生季节
夏秋
春秋
动力
热带气旋
温带气旋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 特点
大,破坏力强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
发生地区 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 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
方海区沿岸较多
迁移应用1
形成风暴潮的动力因素是 A.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B.月球产生的天体引潮力 C.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能量 D.大气运动产生的风能 解析 风暴潮是由台风和温带气旋引起的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 上陆的现象。
分9秒上午1时45分01:45:0921.11.18
二、生物灾害 1.生物灾害主要是由⑧ 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通常表现为 ⑨病害、⑩虫害、草害和⑪ 鼠害 ,我们通常称之为农林牧生物灾害。草 原火灾和⑫ 森林火灾 也属于广义的生物灾害。 2.危害:生物灾害常常给⑬农业、⑭林业 和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 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除了烧毁大量⑮ 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 伤亡外,还会对特定地区的⑯ 生态环境 产生不良影响。
要害虫的大暴发。
迁移应用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7年6月下旬以来,洞庭湖沿岸暴发了近20年来最严重的鼠患。仅湖 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在20天内就消灭东方田鼠达90吨。据估计,洞庭湖 区共有20亿只东方田鼠。东方田鼠是洞庭湖区主要“生物杀手”之一。 (1)阅读材料,并依据所学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鼠害的主要表现。 答案 破坏农作物;破坏草原;危害林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洪涝
1. 两种类型:
洪水(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涝渍(雨涝、内渍)2. 成因及危害:
类
型
形成原因多发地区危害
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
能被江河、湖库容
纳,水位上涨而泛
滥的现象,一般发
生在以降水为主
要补给的河流汛
期。
江河的两岸,
尤其是中下游
地区是洪水的
直接威胁区。
直接危害有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
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
人畜的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间接危害有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
城乡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
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
时排除所产生的
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
弱、排水不畅
的低湿洼地。
两
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思考:
我国为什么洪涝灾害严重?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二、风暴潮
1. 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 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成因类型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
台风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
生。
来势猛、速度快、
强度大、破坏力强
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
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
岸为多。
增水过程相对平
缓
三、其他水文(海洋)灾害
1.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底滑坡、塌陷等活动激发的波长达数百米的海洋巨浪,吞没城镇、村庄、耕地,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 海冰——天气寒冷,包括陆入海之冰。
对船只、航运、渔业、养殖业等造成危害。
我国主要发生于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岸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
归纳比较风暴潮与海啸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海岸水面异常升高的现象,造成摧毁堤坝,涌入陆地,吞没城镇、村庄、耕地等后果。
不同点:风暴潮的诱因是强烈大风,而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底滑坡、塌陷所激发的。
【典例精析】
例题1 (北京东城区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2:2009年9月到2019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
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3: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说出A图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
(2)读材料2,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9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3)读B图和材料3,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思路导航:第(1)题,地形区的名称及特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描述。
第(2)题,该地区2009~2019年发生严重旱情的原因有气象气候因素、地形、植被、农业种植结构等。
第(3)题,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要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云贵高原。
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
(2)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保水性差;该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依赖性大;该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植被覆盖率低,空气干燥;气温较常年偏高。
(3)该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淮河流域支流多,水系发达;干流流程短,入海河道短;流域汇水面积大。
例题2 (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思路导航:第(1)题,首先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于长江流域,再结合我国雨带推移特点判断。
第(2)题,结合A、B两地的地形、地势特征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等方面,从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可总结得出措施。
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随堂练习: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 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 2019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D. “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
思路导航:题目中选项A、B均犯了只顾及一面的错误。
D项中,小雨量、高水位本身是矛盾的,从自然气象、水文条件分析,雨量小,河流径流汇集不可能形成高水位,更不可能形成大洪灾;水位高,在水量不大的情况下,只有河床抬高才有可能,河床抬高则是由于泥沙淤积太多造成的,而泥沙的淤积则要追究人们的土地利用问题。
三峡是长江上游几乎全部来水和来沙的出口,故有扼制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是对上游而言,而对中、下游则无能为力。
答案:C
【总结提升】
归纳总结洪涝灾害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