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课件

金属货币的形态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块状形 式出现,后来逐渐发展为 铸币,形态各异,如刀币 、布币、圆钱等。
金属货币的特点
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 易于分割和保存等优点, 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交易 媒介。
纸币的诞生与发展
纸币的起源
失业率上升。
THANKS
感谢观看
纸币最早起源于中国,北 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交子。
纸币的发展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纸 币逐渐普及,成为主要的 交易媒介。
纸币的特点
纸币轻便、易携带、易流 通,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
电子货币的出现
电子货币的起源
电子货币的特点
电子货币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 以信用卡的形式出现。
电子货币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大大 提高了交易效率。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课件
目录
• 货币的起源 • 货币的发展历程 • 货币的职能与属性 • 货币制度与体系 • 货币的未来发展 •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01
CATALOGUE
货币的起源
商品交换的发展
商品交换的初始形态
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开始进行 简单的物物交换,以满足各自的生产 和生活需求。
交换的困难与不便
电子货币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逐 渐普及,出现了各种支付平台和数字 钱包。
数字货币的兴起
数字货币的起源
数字货币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出 现的比特币。
数字货币的发展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各种数字 货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数字货币的特点
数字货币去中心化、匿名性强、可 追溯交易记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和保密性。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货币起源于商品货币原来就是一种商品,它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目发地从千百万种商品里分离出来的。
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就应从认识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有两层意思:①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任何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而由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诸如空气、水、阳光等都不是商品,只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氧气、太阳能、自来水等才是商品。
②商品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那种只是为自己消费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例如:农民生产的粮食,用为自己消费的部分就不是商品,用于出售的部分才是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一的不同需要。
所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内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通过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张兽皮交换两把石斧,这两把石斧的使用价值就表现出一张兽皮的价值。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一定的脑力和体力,因而都具有价值。
各种商品在质上相同,量上就可以比较。
一张兽皮和两把石斧的生产花费了同样多的劳动,具有同样多的价值,因此能够互相交换。
在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兽皮)和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石斧)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称为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多少决定的。
这种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者耗费的私人劳动时间。
一种商品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
统一的一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彼此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最新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地产生和发展一、货币起源于商品货币原来就是一种商品,它是在长期地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目发地从千百万种商品里分离出来地。
要了解货币地起源,就应从认识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于交换地劳动产品。
这有两层意思:①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地产品,任何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而由自然界为我们提供地诸如空气、水、阳光等都不是商品,只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地氧气、太阳能、自来水等才是商品。
②商品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地产品,那种只是为自己消费所生产地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例如:农民生产地粮食,用为自己消费地部分就不是商品,用于出售地部分才是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地某种需要。
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地属性,就是商品使用价值。
不同地商品具有不同地使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一地不同需要。
所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内地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地,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通过不同商品之间地交换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张兽皮交换两把石斧,这两把石斧地使用价值就表现出一张兽皮地价值。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地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地产品,都耗费了一定地脑力和体力,因而都具有价值。
各种商品在质上相同,量上就可以比较。
一张兽皮和两把石斧地生产花费了同样多地劳动,具有同样多地价值,因此能够互相交换。
在交换中,一种商品地使用价值(兽皮)和另一种商品地使用价值(石斧)相交换地量地关系或比例,称为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地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地表现形式。
一种商品地价值量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地劳动时间多少决定地。
这种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者耗费地私人劳动时间。
一种商品凝结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地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商品地使用价值和价值地关系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
统一地一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彼此有着紧密地联系。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地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货 币

区别: (1)条件不同,价值尺度是自发产生的;价
格标准时人为规定的。 (2)作用不同,价值尺度是衡量商品价值大
小的尺度;价格标准是衡量货币自身大小。
B、流通手段
卖
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花 买
布
棉 含义:以货币钱为媒介的商品
卖
商品流通 交换
买 衣
菜
公式:商品—钱货币—商品 服
货
流通手段
币
的 五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
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种
(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职 能
支付手段
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 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
世界货币 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第三、货币流通规律
1、货币流通规律的含义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 货币量的规律。
①概念:就是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 货表币现含在义固:定货充币当是一从般商等品价中物分的离某出一来种,商固
定品的(充主当要一是般金等)价上物。的商品
②货等币式本:质:一般等价物
2把斧子
=
80斤粮
=
6斤茶叶
=
若干其它商品 =
一克黄金
一般等价物为什么最终都集中 在贵金属上?
金、银体积小,价值大。 金、银不会腐烂,久藏不坏。 金、银质地均匀,容易分割。
Martin 等利用烟雾室实验证实了大气中的全氟辛烷磺酸氨化 合物[C8F17SO2N(R1)(R2)]可以通过大气转运、氧化为PFCA 和PFOS 的可能性,并导致偏远地区的污染,并认为全氟化物挥发性前体 物质可通过大气转运扩散到遥远的地区,然后沉降为不挥发性全 氟化合物,这个过程导致对生物体的污染。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1. 货币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采用了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如贝壳、玉石等,这标志着货币的萌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铁器被广泛用作货币。
2. 铜钱时代(秦汉至隋唐)
公元前前3世纪,秦统一六国后铸造了圆形孔钱,标志着我国货币正式步入铜钱时代。
汉代重铸五铢钱,成为长期通行的主要货币。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元通宝、永徽重宝等名钱。
3. 纸钞货币时期(宋元明清)
北宋时期,由于铜钱贬值,政府开始发行交子和会子,为纸钞货币的雏形。
元代正式发行纸钞交子。
明清两代均沿袭纸钞制度,并出现了一些地方钞。
4. 近代货币时期(1840年至1949年)
鸦片战争后,洋钱(主要是银元)流入中国大量使用。
1935年发行了法币,但由于战乱无法统一管理。
1948年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货币制度奠定基础。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1949年至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62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87年发
行第四套人民币。
2005年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我国货币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铜钱,再到纸钞货币,最后发展到统一的人民币制度,见证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进步。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货币的起源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二)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 2把石斧50斤米20尺布黄金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但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
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
这种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
在欧洲,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
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2把石斧=50斤米= 1只绵羊20尺布=0.5克黄金=虽然从等式来看,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两边的移位,其实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一般等价物实际上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了。
(四)货币形式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
例如,在欧洲,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绵羊,在我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贝壳。
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不便于携带、难以保存等。
人们要选择一种价值含量高、价值统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
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作为财富储藏。
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了,货币也就产生了。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及职能 1、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1)货币首先是商品:即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其次是特殊的商品:与普通商品的本质区别 A. 货币能够表现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B. 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特殊的使用价 值 3)货币代表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其特殊的使用价值) 4)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是商品货币,其他则是非商品 货币
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 合构成。 2、货币制度的形成原因是要解决货币流通分散、混乱和 不稳定的缺陷。 3、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货币的铸造与发行及流通程序 4)建立准备制度
关于币材
货币币材的确定即规定什么商品充当币材的问题) 规定何种材料为货币币材,是一个国家建立货币制度的首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起源学说 1、古代货币起源学说 1)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紧密相连的; 2)西方古代的一些说法; 3)中国古代的一些言论。
如: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 钱刀币之兴焉。 2、马克思货币起源理论: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分析 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2)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3、西方货币起源学说的探讨 从演化经济学角度讨论从交易成本角度比较物物交易 与通过媒介(货币)交易来探讨.
没有一个货币定义将其内涵与外延完整系统的 概括出来。作为交易媒介我们更多的是站在货 币职能意义上认识货币和理解货币经济。如美 国斯蒂格利茨所言: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 而就货币管理当局的应用来讲,往往采用实证 的货币定义。因此,对于货币的认识还需要通 过系统的货币理论进行深入把握。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货币起源于商品货币原来就是一种商品,它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目发地从千百万种商品里分离出来的。
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就应从认识商品开始.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有两层意思:①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任何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而由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诸如空气、水、阳光等都不是商品,只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氧气、太阳能、自来水等才是商品。
②商品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那种只是为自己消费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例如:农民生产的粮食,用为自己消费的部分就不是商品,用于出售的部分才是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商品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一的不同需要。
所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内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通过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张兽皮交换两把石斧,这两把石斧的使用价值就表现出一张兽皮的价值。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一定的脑力和体力,因而都具有价值。
各种商品在质上相同,量上就可以比较.一张兽皮和两把石斧的生产花费了同样多的劳动,具有同样多的价值,因此能够互相交换。
在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兽皮)和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石斧)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称为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多少决定的。
这种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者耗费的私人劳动时间。
一种商品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
统一的一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彼此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5 克大米=4双袜子 B、10千克食盐=
6米布= 1件上衣= 10千克小麦= 10千克食盐 C、 0.03克黄金= 其他商品=
6米布= 1件上衣= D、 10千克小麦= 10千克食盐= 其他商品=
0.03克黄金
货币天然是金银,这与金银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 的。金银本身的特点是( ) ①体积小、价值大 ②便于携带、久藏不坏 ③质地均匀、容易分割 ④久藏不坏、价值不变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④
(4)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货币价值形式)
黄 金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
①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从商品 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 生之前,金银作为商品早就存在,并参与商品交换, 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②金银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价值大、久藏不坏, 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自然属性,使它最适合作货币 材料,这样金银就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 一般等价物,成了货币。因此说货币天然是金银。
中国历代货币
中华民国
唐 朝
商 朝 刀 币
秦朝半两
汉朝五铢
清朝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产生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 偶然的物物交换
(2) 扩大的物物交换
(3)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4)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偶然的价值形式) (1) 偶然的物物交换
石 斧
2 、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 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当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 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 1、货币是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 2、只有当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时才标 志着货币的产生 • 3、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起到一般 等价物的作用 • 4 、货币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 5、货币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根源在于它的价值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 金银。”这说明( ) ①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②金银是唯一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相同 ④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④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际市场金价的走势, 调整了国内黄金收售价格,配售价格每克调高 3.5元。这则材料中的黄金( ) A、是货币 B、是一般等价物 C、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行使了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④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⑤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个永恒概念 A、①④⑤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②④⑤
在下列商品交换中,属于一般价值形式(即以 一般等价物来充当其他商品的价值表现)的有: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 的区别在于( ) A、后者是不固定的,前者是固定的 B、后者是商品、前者不是商品 C、后者是固定的,前者不是固定的 D、后者体现人与人的关系,前者则不体现
1、货币的产生 (1)偶然的物物交换(偶然的价值形式) (2)扩大的物物交换(扩大的价值形式) (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一般价值形式) (4)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羊
等价物
(2) 扩大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价值形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驴
黄 金
物物交换最明显的缺陷是 什么?
一种商品可以和多种 商品交换
物物交换要求双方都需要 对方的商品,交换才能进 行,否则无法进行。 石 斧 梨
(3)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 商品交换 (一般价值形式)
商品
特殊 性
一般等价物
商品
从其他商品当中分离出来的,可以 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 商品价值的商品叫一般等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