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从“初识”到“深入”——我的教科研写作历程

[精品]从“初识”到“深入”——我的教科研写作历程
[精品]从“初识”到“深入”——我的教科研写作历程

从初识到深入——我的教科研写作历程从初识到深入——我的教科研写作历程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编者按】经常有一线老师问我,如何写文章,怎样发表文章。这个话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由此可见,写文章也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本文所选的钱峰老师,正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初识到深入,不断积累,最终成为写作名师的。在此刊出,希望对各位教师的写作有帮助。

从初识到深入

——我的教科研写作历程

江苏省宜兴市杨巷小学

专业成长,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教师从青涩走向成熟不可绕开的路。而教科研写作,是专业成长之路不可或缺的风景。我通过历程在线和感悟分享的形式,来述说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

一、初识:第一次写点东西

【历程在线】

大学毕业后,先做了近两年的英语导游,后又因舍不下曾经想当老师的心愿,通过考核成了一名小学英语老师。那时,手头连本教学杂志都没有,根本谈不上教学研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考好分数。那段时间,我发觉自己就是个机器,负责喂养学生,时间久了,感觉到迷惘。于是,在枯燥无趣的教学过程中,又暗暗捡起了导游英语,重新通过考试获得了英语导游证。而后在教学中,我把自己在旅游中的一些涉及语言文化的知识,在课堂和课余讲给学生听,慢慢地,教学的内容丰富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更感兴趣了。我还把以前带团经常用到的一些《圣经》中涉及英语语言文化的典故和习语等,整理成《/SPAN圣经撷珍》在《英语学习》上发表,那是我第一次写点东西。

【感悟分享】

这是一个很模糊的阶段,没有深入思考,只是心中有着一种我也可以试试的想法;也不知从何处下手,只是在写作的门外驻足罢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想提醒初涉教坛的年轻教师:如果你也开始有或是已经有这样的想法,哪怕是一个闪念,请紧紧抓住;不去刻意寻求多么完美或是价值非凡的选题,只要把自己教学之余的感悟记下来,哪怕是一句话,也会成为日后写作的仓库。这个阶段,我庆幸自己记下了两本笔记,尽管现在看来感觉如此之浅,但正是这一记录,让我向着教科研写作又走近了一步。如今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在电脑上记录自己的教学感悟,可以与同行进行快捷的交流,更可以学习到各种教学杂志。抓住这样的机会,不断地对自己或是他人的教学感悟进行思考。我常备有两本笔记本,一本专门写自己忽然而来的感想(在旅途或是在交流空隙等时机,随时备用,每次都标上日期,可以为后来了解自己当时的思想),一本是专门记载听专家讲座或是研讨、杂志上学习等所得,这些对我进行写作的帮助很大。

二、寻她:学习,我一直在路上

【历程在线】

在之后的3年里,我远离外界的喧嚣,埋头安静地看书,

并坚持每学期学习两本教育理论专著。后来到镇上的小学,我看书的习惯也坚持了下来。这期间,我看了12本教学专著,渐渐地,对一些教学现象也能用看到的知识来解释,并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当然,在这个阶段,我是为论文能获奖、能发表而读书,带有功利性。虽然也发表了一些,获奖了一些,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大多只是人云亦云,内容很一般。可在当时自己的感觉有点起飘,周围的同事也有点羡慕。就在有些不知自己是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几位老师。一位是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黄树生博士,他对我说:你想发表多少篇是目标,如果仅仅有数量而没有质量有何用?……不要以为所看的一家之言就是‘全部’,对于问题的研究需要丰富的‘储备’支撑。另一位是江苏省特级教师龚海平先生。多次聆听他的讲座,总能感到那深邃的教学前沿风景,终有请教的机会,他说:在核心期刊发表点文章,比赛上得点成绩都是外在的东西,你要知晓的是语言教学的内涵和深度,你看过英文版的教学专著吗?看过多少?

了解当前国外的基础英语教学吗?……要尽可能多地学习,我们不能也不必急于证明自己什么,学问是需要有很好的心态才可以做出来的。龚老师还热情地给我推荐了一些专业性专著:有些东西经过翻译而来,难免有失真现象,甚至是在应用中出现断章取义、张冠李戴等等,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要只能在表面上,而不能深入下去。感觉到自己学习的差距,也更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除了英语教学专业期刊的学习外,我逐渐啃了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和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等原版书。学习,让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明朗。

除了看书,听讲座、观摩示范课,我乐不知疲。各级各类英语教学研讨会及优质课展评活动,只要条件允许,我一定去,哪怕是自掏腰包。这个阶段,我不再狠狠地写文章,也没有想去证明自己什么。学习,我一直在路上。

【感悟分享】

这是一个自我学习和寻找方向的阶段。相比起初,热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寄出的稿件石沉大海而减退,出现了对自己的否定或是对刊物编辑的不理解。庆幸的是,我在放弃的边缘还是选择了坚持。我把自己写的东西拿出来请一位前辈看。一次听教师论文写作讲座结束后,我硬是在他吃饭的饭店门口等他出来,想请他指点。他看后建议说:文章的建构还可以,但学科性的内容你还要咨询英语方面的专家。这一点拨,让我柳暗花明。之后,遇到了黄树生、龚海平两位老师,也算缓过神来。这时的我,已经逐渐没有了急于想发表的心态,只是想写出点有内涵的东西来。

三、走进:从课堂实践中来,到课堂实践中去

【历程在线】

没有了急着为论文而写作,我感到轻松。只有亲自尝过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酸甜苦辣,才能收获实用的教学体验;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体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因此,从家常课到教研组公开课,从校际交流课到市级公开课,从市级比赛课到省级优质课,我坚持从课堂实践中来,到课堂实践中去。从语篇对话教学、词句板块教学、综合板块教学到复习课教学、复习单元教学,坚持以学习为主和以学生为主,实现了从学会英语到会学英语的变。同课异构、磨课活动和优质课评析等忙得不亦乐乎,并积极尝试利用难以把握的课型来进行研究与实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出台后,我认真研读,并在课堂教学上积极实践,撰写了《自主·思维·过程——/SPAN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观照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文章发表于《江苏教育》,后被人大资料中心《小学英语教与学》全文。

如此,我在学习与实践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养成了勤于协作——研讨的习惯,勤于积累——笔耕的习惯,勤于反思——实践的习惯。

【感悟分享】

这是一个知道写作方向和写作源泉的阶段,我的思想相对平稳,能够写出一些达到刊发标准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结合。周围对于我的教科研写作也有一定的认可,也会有场合或是活动邀请我去谈谈自己的写作经验,很容易不知天高地厚。一次研讨活动中,我交流自己的经验,从课堂的教学实践谈起,跟着提纲、条例清晰,受到大家肯定,心里也美滋滋的。可是,后来听到华东师范大学李振道博士的一次讲演,根本没有提纲,讲完就是一篇杂志约稿的框架。静下来反思,我还需有一种不满足的劲头,继续扎根课堂,勤于发现,勤于反思,勤于笔耕,不能飘飘然。

四、深入:基于课题研究开展写作

【历程在线】

基于课题研究开展写作,是对教学实践问题研究写作领域的一块沃土。它是对教学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和考验,但凡名特优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一线教师是否需要进行课题研究?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应该积极进行实证性研究,研究就是要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但不可否认,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还需要有专业的理论支撑,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才能为很好地开展研究作支撑。我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幸得到专家们的点拨,学习了大量的原版英语语言教学论著,受益匪浅,因此,所做课题的实践性效果较好。其间先后发表了《英语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的误区、反思与对策》《注重打好基础,提升训练的有效性》等文章。

就课题研究成效来说,发展是硬道理!发表是硬道理!一批安心在乡下奉献青春和智慧的小学教师,有如此丰赡的教育科研成就——即便是城市优质学校品牌学科或者骨干教师,也往往难以企望的。

【感悟分享】

这是一个沉下心来的教科研写作阶段,也是朝着更深处迈进的阶段。因为进入到课题的聚焦研究,所写的文章较之以往前会更有深度,也不大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或者说,对所谓的影响力或名气不大会在意,只是会关注相关课题方面他人的研究进展或思想,会关注目前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教学写作不是任务,不是名誉之争,而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的需要,是在有所悟时写就的。

教科研写作没有尽头,唯有百倍努力,在写作中思考、表达,静待花开……

(本文发表于《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4年第10期)

教育科研与写作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2.文献法:就是对于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项研究工作的基础。 3.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假定的结果变量。 4. 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方法、研究条件及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可重复性或稳定性。 5.研究变量:是研究者感兴趣的,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6.访谈法:指通过与被访者的口头交流来收集所需资料的研究方法,又称访问法或谈话法。 7. 教育科学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或正确性,也指一项研究能够实现其目的的程度。 8. 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 9.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二、简答题 1.研究假设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按研究假设的形成分为归纳假设、演绎假设;按假设的复杂程度分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按假设中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分为条件式、差异式和函数式;按照假设的性质可分为特定假设、一般假设和虚无假设;按假设在表述变量关系的倾向性可分为定向假设和非定向假设。 2.个案研究的特征。 答:研究对象的单一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研究内容的深入性。 3. 教育观察有哪些优缺点? 答:优点是:简便易行、资料可靠性较高。 缺点:观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和限制,同时观察的样本数小(样本容量小),观察的材料是表面性的和感性的等。所以,受局限性影响难免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4.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答:确定调查课题;确定调查范围和选取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定调查计划;实施教育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一、研究的原因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不同年段的侧重点不同: 低年级段重点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每天阅读的习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等的习惯。 中年级段重点培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的习惯。 高年级段重点培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序、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 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1)提出要求,指导预习(2)以笔助思,激发潜能;(3)激发兴趣,指导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学会静下心来品味文章、厚书读薄,薄书读厚。(4)读写结合,注重积累:边读边想,诵读积累;读写结合,实践积累。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方法 (1)加强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优化环境,让书香弥漫学习生活时空,让阅读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2)引领读书:开卷有益——常读书;良师益友——诵经典;师生共读——开设“阅读课”;美丽性情——欣赏文章。欣赏美文、古诗文、故事,对朗读的文章进行评析,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语言文字美的熏陶,并且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亦动亦趣——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日记伴成长。

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兴宁市永和中心小学英语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 (一) 研究的背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夜突出。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各层次的联系更为广泛,因此作为国际交流通用语言的英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同时,英语在世界范围的通用性也决定其具有承载和传输信息的重要作用,而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和“写”的重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大多数的语言输入是靠读获得的,而最终语言输出是靠写作实现的。语言学家的研究同时也证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综合的整体的发展,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每一项能力的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阅读只是一种语言输入,最终应该形成语言输出,阅读才有意义。否则,阅读就成了图书收藏了。而“写”则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写”。 (三)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些教师一味的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他们读写能力的培养,已经造成学生书面理解能力、英语书写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现象。如:不会认读单词,写不出完整的句子,看不懂文章等,最终影响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不能真正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有的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文盲英语”。 由于教学的偏差,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和使用英语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目前小学英语读写教学方面亦存在不足,从写来看,一是缺乏写作素材;二是没有合适的写作方法;三是运用英语写作的意识微弱。从读来看,一是学生阅读习惯不好,学生平时阅读量太少;二是英语的词汇量积累不够;三是小学阅读材料的篇幅短,体裁也较单一。 (四)我校教研的积累和需要 学习语言离不开写作。写作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写作教学在外语整体教学中严重滞后。英语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小学阶段虽是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但同时也正是训练学生写作的最佳时期。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难题。 长久以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始终占有主导地位,“读”、“写”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难题。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读、写的教学。但是,在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课上如何展开有效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呢?因此,我校决定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在结合以往教研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和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的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以期更好地、更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读”的界定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深化。教研要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要围绕教研中的热点和难度问题展开。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培训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教育科研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三、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四、如何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五、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六、如何选择教育科研方法七、如何撰写和发表教育科研论文 大部分教师的误区:将教研作为教育科研,将教研论文作为教育科研论文。将教育科研论文写成工作经验总结 ,缺乏问题意识、科学方法、学术规范 教研与教科研的关系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深化。教研要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要围绕教研中的热点和难度问题展开。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斯腾豪斯说过: “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 。对偏爱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有效的实践观察者。不管从任何角度理解教育研究,都必须承认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

我们教师常出现的选题不当:一是范围太大;二是研究问题不明确;三是研究意义不大;四是课题太难,条件不具备;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问题。 通过听陈博士的讲座,我对教研与教育科研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前我分不清什么是教育科研什么是教研。而且,一想到写论文就怕,不知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通过今天的学习,课题的选取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课题的来源也很多,可以反思 教育教学 ,留意各种争论,关注焦点、热点、难点,分析他人经验,探究问题的起因,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多注意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随时把它记下来,就可以作为日后的写作材料。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作者】王凌宇 【机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六小学; 【正文】一、课题设计论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外教育研究机构通过调查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发现,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最高。我国关于儿童阅读状况的调查也表明,儿童学习成绩越好,阅读习惯越好,阅读时间越长;相反,儿童学习成绩越差,阅读时间越短,阅读习惯越不好。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只有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形成高效自觉的语文学习能力。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要从小就要培养,小学时期是关键时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及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在小学处于形成时期,而阅读的作用尤为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我们针对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阅读方式方法欠缺,阅读内容过于单一,学生阅读时间不够充沛等现象,我们以主题阅读课标教材为抓手,精

心选择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对优秀作品、经典读物、流行图书等发现真善美。逐渐让学生形成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不断增加阅读的量与面,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从句章篇到读整本的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培养了学生高尚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主题阅读的核心是阅读塑造心灵,阅读影响人生 工具书中对“主题”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本课题建构的主题则具体是指:以人文性为范畴的线索,兼顾语文知识与能力、思维发展、文学形式等内在的串连线。阅读,工具书中解释为“看(书报)并领会内容”。本课题建构的阅读则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内,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感悟多个文本。 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课标教材的建构思路,它通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在不断地对相关文本阅读和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基于这种思路,把阅读教学的视野灵活地与课堂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内设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充分重视个体体验,在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中,重过程、重生成、重理解,最终实现通过主题形式建构开放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国外第二语言写作研究综述

国外第二语言写作研究综述 [摘要] 二语写作是二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第二语言写作研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文回顾了国外第二语写作的实证研究成果并对国外第二语写作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评述,目的是找出各自的优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第二语写作教学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二语写作研究方向分析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过程化写作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写作过程的研究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研究发现一语和二语写作过程大体相似。然而当学生用一语写作时更加流畅、准确和有效。研究还发现学生一语和二语间的切换会影响到二语写作质量。指出第一语言倾向于形成抽象思维。因此,即便当写作者用第一语言构建意思时,第一语言在人的思维中占重要的位置。 二、国外第二语言写作研究 1.对比修辞学理论时期 从西方学术传统来说,关于写作教学与研究的探索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从最早的雄辩术到后来的伊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形成的古典修辞学,再到古罗马时期经过西塞罗和昆体良的提炼与升华,形成了演讲文本生成过程中的“五部曲”训练模式。这一古典修辞学传统对西方各国修辞写作教学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早提出对比修辞概念的是Kaplan。他认为,英语段落的发展一般按一条直线进行,而东方语言(如汉语)的段落则是“迂回型”。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第二语言写作的研究主要立足于第二语言写作的文本特征,如拼读的正确性、句法、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写作的篇章特点。但对比修辞学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因为对比修辞学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写作的最终产物而忽视了篇章的组织过程。Zamel最早提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和第一语言学习者一样同样可以在写作过程学习中受益。从此引发了写作研究中的“过程化写作”。 2.过程化写作研究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过程化写作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写作过程的研究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研究发现一语和二语写作过程大体相似。然而当学生用一语写作时更加流畅、准确和有效。研究还发现学生一语和二语间的切换会影响到二语写作质量。指出第一语言倾向于形成抽象思维。因此,即便当写作者用第一语言构建意思时,第一语言在人的思维中占重要的位置。

2018年秋季《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作者在文章中主观上想表达的“主题”,同读者阅读时理解的“主题”,有什么内在联系和不同? 答:这两个“主题”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统一到作者所写的文本之中。作者的文本是他立意的具体体现,又上是读者赖以生发和充填的基础和框架,是连接两种主题的中介。读者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是一种动态系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文本是一个空框,每一个读者由于社会经历、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审美趣味、道德素养等方面因素的差异,他们所理解的主题常常会大相径庭。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应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主题也是文章内容的凝聚点,它决定着文章的基调和主旋律。如果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主题又是读者对文章中心内涵的一种独特理解。这种理解的层次和深广度,往往与读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因此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允许具有某种宽泛性、多义性和灵活性。 如张坷《这也是幸福》,主题就十分明确,谈幸福的具体感受和独特理解。在作者看来,幸福不是一种私欲的享受,而是一种人与内心、环境、他人和谐统一的美感。因而追求幸福就是拥抱生活。然而有的文学作品主题,往往具有某种模糊性、含蓄性。它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解读空间,其明确的主题意义,常常需要由读者的创造性接受来完成的。 2. 结合实例谈谈应用类文体的写作要点。 答:(1)应用文应该具有鲜明的实用目的和明确的交际功能。它的内容具有应用性,有明确、具体的实用目的。任何一种应用文都具有特定的功用,会伴随着具体行动,起到一定的交际作用。它的使用往往有着一定的时空范围。其表达的立意显豁明达。比如写一封书信告诉家人,自己准备利用假期到贫困山区去进行学龄儿童失学的调查,不准备和家人外出旅游了。而家人获得这个信息以后就会进行另外的活动安排了。学校和建筑单位签订建设图书馆的合同,之后学校就将按合同投入资金,而建筑单位将按照合同期限完成图书馆大楼的建筑。一个地方的人民东北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解决南湖污染的提案,如果被政府采纳以后,政府就将投入资金进行清除污染的工程建设。 (2)应用文的语言一般强调平实、简洁、得体。在应用文长期传播的历史中,为了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它还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特定固化术语。比如书信中不同对象的提称语、启事语、祝颂语、具名语。对特定的写信对象、事由,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杨占英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语文在我国小学生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师和家长都不可以忽视语文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一些语文阅读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但要育人更要育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远远大于对学生的知识灌输。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应该从小学开始积累阅读量,扩展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重视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培养,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阅读对人的一生都是有益处的。阅读训练应该从小学生抓起,教师应该借助更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其相关技能教学及能力培养有助于强化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作用也不容小觑。伴随着新课标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进行,教师在实际教学进展过程中应当贯彻全新要求,强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修养的同时锻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一、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年级学生过往学习过程中已然具备一定阅读能力,于该基础上的相关教学展开对于教师技能要求也有显著提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切实结合实际内容,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激发的渗透教学,从而有效挖掘发挥自身主观能力。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小学高年级语文《松鼠》该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向学生播放松鼠日常生活及形态的短视频,给予学生更为直观形象的认知,理解掌握松鼠相关生活习惯,通过该形式的阅读教学开展有效强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参与积极性,构建创设民主和谐学习氛围。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尚浅,故而良好教学氛围对于学生阅读效果而言发挥占据着深远影响意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能减轻学生学习精神负担,从而强化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教学进展过程中来。教师应当改变过往传统陈旧教学理念,应以平等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饰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以及相关阅读。强化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对学生意见以及实际需求的倾听。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氛围的同时促使学生大胆提出自我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有力保障学生自身创造相结合的精神能够自然而然的发挥出来,从而进一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不管做什么事,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掌握方式方法。良好的课外阅读也需要正确的方法指引。《课标》指出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孩子阅读不同

写作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写作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是搜集的写作教学课题研究,欢迎阅读参考。 写作教学的成与败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好与坏和语文素养的高与低。经过我们对本校和本地区的调查发现,作文教学虽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语文教学中却是最薄弱的环节。往往出现的情况是作文课上老师敷衍塞责,草率了之,学生长叹短嘘,挠头抓耳,并且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无从下笔、语言干枯、思想贫乏、结构混乱的作文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作文教学方式陈旧,大多依然停留于布置题目,批改作文和讲评作文的模式当中,并未以一种更能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依照以上情况,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历史使命下,就要求我们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成效来开展作文教学。 本课题研究的学段和对象是初中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这个课题的理解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键词为“写作教学”,即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写作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二是条件必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自主指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和主动性;合作制师生之间的合作和生生之间的配合;探究是指在教

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创作能力;三是结果,是将前二者紧密结合,也就是能让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开展研究,最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这便要通过新的学习方式去体现,去验证。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作为主体的学生,应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就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达到学习的目的,掌握学习的方法。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而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1、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后,作文水平有明显提高。 2、对研究过程记录、成果统计,得出结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收集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优秀作文,并成作文集《焚》。

对国内外写作教学发展的探究

对国内外写作教学发展的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过去十年中(2002―2012年)国内关于写作教学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趋势分析和刊登在国内十一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有关英语写作研究的文章的统计分析,探究国内外写作发展的趋势,并从文本、作者和读者三个维度对国内外写作教学法的研究进行梳理,对写作教学作出探索性展望。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研究发展趋势发展特点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技能相辅相成,而写作是实用性和综合性最强但训练难度最大的一种技能。为了解英语写作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特点,促进写作研究和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笔者展开关于写作的文献研究。 一、关于写作的文献研究 笔者对当前十一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自2002至2011年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专业检索,共检索出92篇(表1),并将其按内容进行初步分类(表2)。 表 1 过去十年中十一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写作研究论文情况 表2 过去十年中写作研究论文的分类情况 由表3可以清楚地知道:第1类和第2类论文最多,

占了将近总数的二分之一,其次是第3类和第6类论文,其他三类所占比例最少。由此可见:(1)研究涉及范围更广,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并用,呈逐渐深化完善的特点,跨学科和多学科综合的研究趋于明显;(2)研究对象从教学主体转向学习主体,关注写作认知心理过程和影响写作和写作教学的因素等;(3)写作评价的研究重点由量性评价转向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4)计算机和网络等手段更广泛应用于写作研究,重视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 二、国内外写作教学理论研究 Hyland归纳了二语写作理论研究的三大流派,即写作文本研究、写作对象研究和写作主体研究。笔者从文本、作者和读者三个维度对国内外写作教学法的研究进行梳理。 1.“文本中心”的写作教学。 以写作的文本作为研究的重点的教学法,代表为结果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正确性及文章的结构和质量。由教师提供范文,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最后教师评改、打分。 教学方法有其缺陷:(1)教师严格控制,学生毫无自由创作的空间;(2)重语言形式,忽视写作内容、作者观点,表达平淡无力;(3)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忽视对学习者思维能力和读者意识的培养;(5)教师精批细改费时费力,评

科研方法写作判断题

1.捕捉信息,是思维探索和理论抽象的事实基础,也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重要手段。 对√ 错 42.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哲学并不等于科学。 对√ 错 43.讨论会是指会议组织者就某些重要的问题而举办的学术会议,该会议具有宏观讨论和微观讨论双重学术属性。 对√ 错 44.学术惩罚既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最重目的。 对 错√ 45.学术期刊在出版论文前,一般都要作者填写论文版权转让书,以保护出版社和作者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对√ 错 46.科研思维的过程是:科研问题→科学思维方式→认识成果。 对√ 错 47.科研论文中阐述的内容,通常是某个专业领域中在理论或实验方面具有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知识。因此,科研论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对√ 错 48.课题调研,收集科研信息,是科研工作初始阶段的必要过程。 对√ 错 49.发散思维属于弹性思维基本类型之一,与收敛思维相对。 对√ 错 0.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统计可分为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种基本类型,他们均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 对√ 错 1.学术论著作为单独的出版物,由于学术论著的宗旨在于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与观点,所以不用遵守一般出版物的格式。 对 错√ 42.撰写提纲的目的是为听着提供关键信息,因此,报告提纲一定要简练。 对√ 错 43.理论性科研论文的镇南关点在于实验的设计方案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的观察和分析。 对 错√

44.哲学方法是加工科学研究材料、论证科学问题等普遍适用于各门学科的具体思维工具。 对√ 错 45.捕捉信息,是思维探索和理论抽象的事实基础,也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重要手段。 对√ 错 46.研究型课题设计书要求必须使用中文,还应注明本课题的项目来源和编号。对 错√ 47.科学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起到加速或延缓研究对象变化的作用。 对√ 错 48.克隆干细胞造假事件属于学术腐败数据造假经典案例。 对 错√ 49.科研课题的可行性原则包括研究基础、试验设备和智慧技能。 对√ 错 50.科研归纳法侧重事物的统一性而往往忽略其差异,若使用不当则很容易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的结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情趣”导航扬阅读之帆启学习之舟 胶南市珠山办事处辛庄小学李凤红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使阅读成为“悦读”,阅读是一种享受。 杨屹老师“情趣”教学的内涵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1、触摸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可以表扬:“瞧,这个同学读得多入神啊!”可以引导:“注意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可以点拨:“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有趣,找找看。”可以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如:苏教版三年级《掌声》讲小英是班里的残疾儿童,她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爱说爱笑了,生活充满阳光,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人皆需要掌声,人人都要奉献掌声的道理。我是这样处理的:释题时简单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获得过什么样的掌声,获得掌声后的心情和行为都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学生静静地读,认真的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对句

中学生作文“个性化”课题研究

中学生作文“个性化”课题研究 发布者:海霞发布时间:2012-11-26 19:27:49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话连篇,缺乏个性化体验,学生独具匠心的棱角受到压抑,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毫无灵性可言。 目前,写作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情境作文”,“读写结合”,“素描作文”,“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童话引路”,“语言、思维训练”,“观察一分析一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快速作文”,“想像作文”,“创新作文”等等,作文教学研究的百花园一片繁荣景象。二、概念界定。 个性:个性最早是一个心理学范畴,上个世纪被引入教育学。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性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一个人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着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 个性化:是指成为有预期个性的过程和结果。其具体含义是:第一、个性化对象具备了某种程度的个性化特征。第二、有目的地发展个性化对象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作文个性化:是指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的作文重在求异,尽量避免趋同,它有四个特征:自主、真实、创新、健康。 三、理论依据。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其个性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他们的创造潜能往往就贮存在这一独特的个性之中。重视中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以此发掘创造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一篇习作的诞生,其所包含的个性特征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智力、兴趣、思想、意志、性格、情绪、精神等8因素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因为从大处看,一个人的创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感知、情感、想象、思维、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习作就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提倡作文个性化,真正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真实表达,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语文课标》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 可见,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四、研究假设。 通过本次研究,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改进作文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次研究,能够探索如何让学生作文“个性化”的策略,使学生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六、研究内容。

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

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 我国语文科传统真实写作教学主张摹写客观真实,张扬主观真情实感,重视写作人格的真诚,在中小学写作教学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 作用。但从其理论基础和现实实践入手进行反思,会发现传统的真实写作教学存在着误读真实写作本质、忽视理性写作能力和泯灭学生主体意识等问题,大大降低了语文科传统真实写作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尝试以情境认知理论、真实性评价理论和整体语言理论为理论基础,重新界定真实写作的内涵——真实的目标、真实的情境、真实的写作任务、多元统整的课程形态,深化了对真实写作本质的理解,阐释了理性认知在写作中的作用,摆正了写作主体的位置。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制定教学目标、开发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此外,本研究严格依照所开发的写作课程内容设计出教材样章、编制出作文考试试题样卷,为教师提供有效作文教学的范例和素材,使教师易教、学生乐学、学有所得,切实达成语文科真实写作的有效教学。本研究所创造的“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材料,为我国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实践基础。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语文科传统真实写作的理性反思。这部分首先指出了语文科传统真实写作内涵的理论基础:其语言哲学基础是传统语言观, 即“镜式”反映的语言观;其方法论基础是我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即强调思维的整体性、意向性和直觉体悟,倾向于用情感判断代替认知; 其伦理学基础是我国诚信文化,即诚敬严肃的德性文化。然后在上述理论基础上展开对语文科传统真实写作教学的反思:基于语言学界对

传统语言学“镜式”反映论的批判,反思了“摹写客观真实”的局限性和可行性;基于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近代转型对逻辑分析方法和科学理性思维的呼唤,反思了“张扬主观真情实感”的弊端和偏失;基于对写作“文化锁定”现象的剖析,反思了“重视写作人格的真诚”在写作实践中所遭遇的扭曲和变形。最后总结三点问题和启示,做为本研究的着力点。第二章:语文科真实写作的基本理论。这部分主要针对语文科传统真实写作理论的不足,以情境认知理论、真实性评价理论和整体语言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语文科真实写作的内涵体系: 真实的目标(逼近真实生活世界的写作行为)、真实的“情境”(自然生活情境、文化实践情境、物理情境)、真实的写作任务(复杂有意义的任务、动态探究的写作过程、高水平认知参与、运用多学科知识)、真实写作的课程形态(多元形态的统整课程)。并从时代发展、学科知识状况和学生个体发展三方面对语文科真实写作内涵进行理论辩护。第三章: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的目标体系。这部分从语文科真实写作的理论内涵出发,指出了真实写作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转型:从后喻 文化向前喻文化转型,从个体内省向社会化理性认知转型,从文化锁 定向文化自主转型。进而勾勒出语文科真实写作的目标体系。第四章:语文科真实写作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围绕语文科真实写作目标的达成,开发语文科真实写作的教学内容,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为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本论文以“课程内容要素+教材样章”为开发真实写作教学内容的结构框架:首先对传统写作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更新、开拓和补缺,从各学科知识中提取“功能文体学文体知识”、“认

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撰写的六个步骤

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撰写的六个步骤 导读:一篇优秀论文从构思到修改完成,最终定稿,其撰写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题目一般说来,在开始研究之时已经确定了课题研究题目,但课题题目和优秀论文题目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尤其是一些周期较长、内容较广的教育科研课题,其研究效果往往需要通过几篇优秀论文才干表示出来的。因此,优秀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题目。它可以和课题研究题目相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不论是否一致,一个好的优秀论文题目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新颖。真理是在不时发展的,任何科学研究也都在不时完善和进步的,教育科学研究当然也不例外。假如选择的题目,只是在前人的圈子里"原地踏步",教育研究就难以发展。因此,题目必需新颖。新颖包括着两层意思,一是指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即要有动向水平。具有开创性的题目,就很新颖。二是指在原有的问题之外,提出新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也具有新颖性。 (2)宜小。优秀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过大,即切口要小。题目过大,容易写得空泛,初写优秀论文时更是如此。如《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这个题目就太大了,难以写好。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育实践,选择一些小的题目进行写作。如《中学数学教研组管理初探》,这样的题目比较小一些,容易写好。有些大题目,则可以分成几个小题目来写,使论点更明确、内容更集中、论述更深刻。有必要说明,我们并不一概反对选大题目,只是就当前广大教师的实

际情况而论,因一般教师难以集中很多的时间、精力来搜集资料,研究、撰写题目较大的文章。 (3)准确。这是指优秀论文的题目和内容要名实相符,也就是说,题目要能准确地反映优秀论文所研究的内容。一篇优秀论文的题目可以是明确点明题意的,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的比较实验》;也可以是不明确点出题意的。如《影响初中同学道德行为的几个因素》,哪几个因素不具体指明、还可以问题式的,如《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同学的数学思维能力》,无论用哪种形式,题目都应该能确切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反映所要论述的内容。 (4)简短。题目要简短明,使人看了一目了然,马上就能明白作者想要论述的问题。假如题目过长,或过于拗口,就会影响阅读者的阅读心理,减弱兴趣。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的比较实验》,这个题目就显得太长了些,可以改成《中学语文教学中三种教法的比较实验》,省去十个字,题目更简短明确,也没有违背原来的题意,阅读者看了,同样能理解优秀论文所要研究、论述的问题。那么,怎样选题呢?选题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选题必需恰当,假如选题不当,优秀论文就可能"流产",或没有多大价值。因此选题是优秀论文成败的关键。选题总的原则是:第一,要选择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课题。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化教育改革的难点、重点、热点);带普遍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客观课题;带局部性、具体性的微观课题;教育实践中的新发现、新发明;空白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关系着小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语文能力的提升。阅读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研究如何进行拓展阅读的教学才能真正地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字: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语文教学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1]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经历”生活、想象世界。阅读是一种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手段,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全新的知识,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意义,最终转变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想,建构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中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所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要促进小学生拓展性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课内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阅读延伸,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范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概念 “拓展”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的秀文注释是“extend make longer(in space or time),enlarge"即时空的延伸。“拓”在汉语词典上意为开辟、扩充,“展”为展幵,舒张开之意,“拓展”一次合意为开拓、扩展。拓展阅读就是指以所阅读的某一素材内容为中心点,拓展到阅读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的作品,具体来说,我们在阅读中要先找准切入点,如可以是该阅读材料的社会背景,又或者是内容的主题,甚至是某一描述的人物等等,围绕该切入点拓展各种各样相关联的读物,在不断的对比、感悟和思辨中,加深对阅读素材内容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的过程。拓展阅读的意义在于扩大了我们的阅读范围,开拓了我们的思路。 袁江平认为拓展阅读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进课外的资源,即把课堂的学习引向课堂外。[2]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都是阅读,在课堂内的阅读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生活、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需要与课内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不仅巩固理解了课内的知识,并且使课外内容拓展了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张弘认为阅读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运用的过程。[3]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他努力构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进行拓展阅读训练。首先他让学生们进行课前信息搜集,了解、感知课文。教师设计资料卡,学生回家通过查阅词典、网上搜索等方式搜集作者、作者的其他作品、自然现象、地名等信息。其次在课堂中进行信息整合,理解课文。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不同角度的几个信息在结合教学中形成了合力。最后,课后延伸信息,

(完整)提高写作能力的课题研究

提高写作能力的课题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项目启动以来,对基础教育界触动很大,将许多学校推到了改革的前沿,然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严重制约与阻碍着创新教育的开展。“师道遵严”及“上尊下卑”等传统观念,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独立的思考空间和个性的学习,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成了一种简单的问答。其结果常常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这又如何能培养出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应该调整心态,扭转教学观念,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启发思维,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修订版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中年级“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中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这些要求反映了新世纪新时代的要求,也给我们中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⑴心理学理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教育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其中正确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而且能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这是所有学科所共有的特征,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的基础理论。作文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把通过感官获得诸事物的情感在脑中再现,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形式。它依存于客观现实,是生活实践、思维、运动和语言运用的综合统一体。作文源于生活,这是心理学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基本观点。作文生活化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2)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学生这个名词,就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作文生活化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