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阅读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解析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解析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竹里馆(一)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中,诗人在竹林里“__________”“弹琴”“__________”,内心的__________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展现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答案】独坐、长啸宁静淡泊【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阅读题干可知,前两个空是天诗人在竹林里的活动。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诗人活动及环境。

诗中写人物活动,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

“长啸”指拖长声音大声吟唱诗歌。

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前两句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将内心的宁静、淡泊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展现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独特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象全都融为一体了。

【解析】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理解诗句,把握修辞手法,然后再谈表达效果。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思是: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运用拟写手法,把“明月”人格化,使月亮变成了知心的伴侣。

幽幽深林,可以无人,但有月光如友。

心灵的静谧有这抹清辉足矣,显示了诗人独特的想象力,融情于景,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象融为一体,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二)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选出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

A.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一个“独”字贯串了全篇。

B.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C.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也不希望别人理解。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2.“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 怎样的启迪? __此__句__运__用__了__一__语__双__关__的__手__法__。__自__然__界__的__雨__晴__既__属__寻__常__,__人__生__也__会__面__临_ _阴__晴__风__雨__,__面__对__成__功__要__淡__定__泰__然__,__面__对__苦__难__要__镇__定__从__容__。__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象征词人想扫荡黑暗,把光明 带给人间的句子是:__斫__去__桂__婆__娑__,__人__道__是__,__清__光__更__多__。
4.《浣溪沙》中意境寥廓,让人联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的句子是:__一__抹__晚__烟__荒__戍__垒__,__半__竿__斜__日__旧__关__城__。表达词人愁绪 纷乱、心情悲伤的句子是:__北__风__吹__断__马__嘶__声__,__深__秋__远__塞__若__为__情__!
(三)阅读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完成题目。 5.“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 赏析。 _____运__用__了__想__象__、__象__征__的__手__法__。__词__人__幻__想__飞__入__月__宫__,__砍__去__枝__叶__婆__娑__的__ _桂__树__,__这__样__洒__向__人__间__的__月__光__会__更__多__。__桂__树__象__征__朝__廷__中__阻__碍__北__伐__的__人__,__ _这__几__句__形__象__委__婉__地__表__达__了__词__人__要__扫__清__这__些__势__力__,__把__光__明__带__到__人__间__的__报__ _国__理__想__和__坚__定__信__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 2专题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 2专题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
【解析】B.颔联B.意颔思联是:意秋思霜是早早:地秋从霜北方早来早到地这里从,北北方方来的云到也 把这秋里色带,过北了方汾河的。云从也视觉把角秋度色写出带太过原了早秋汾的河特。点。从没视有觉听觉角。度写 出太原早秋的特点。没有听觉。
2.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句。(2 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思乡之情比作绵绵不断的汾河水,借其无时无
类型四 咏史怀古 题组一:
题潼关①楼 [唐]崔 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②,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注释】①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 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②三辅:本指西汉时期治理长安 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 这里指此诗,认为“落句怨愤极矣”,请结合诗歌对该观点进行分 析。(2 分) 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 赏诗 让,的那这最些样贵后贵人两人们句们也许说欣可洞赏以庭,体会湖这到风样猿景贵啼雁壮人飞阔们、优也流民美许逐,可客可以行以体旅的画会奔成到波图猿之苦画啼,, 含雁蓄飞地流、露流出民羁旅逐漂客泊行之感旅和的对奔贵人波们之的苦怨愤,。含蓄地流露出羁旅 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分析。(2 分)
诗歌充满了农村生活气息。①描写一家老小冒雨插秧的日常劳动场景,
分诗工歌合充作,满秩了序农井然村,生显活得活气泼息而。富有①情描趣写;②一运家用老口小语,冒语雨言插浅白秧流 畅的,日生活常气劳息动浓郁场。景,分工合作,秩序井然,显得活泼而 富有情趣;②运用口语,语言浅白流畅,生活气息浓 郁。
类型三 山水田园 题组一:(2022·山东济南)
春中田园作 王 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①,荷锄觇②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释】①远扬:桑枝。②觇(chān):察看。

中考语文 课外提升作业 阅 读 古诗词阅读

中考语文 课外提升作业 阅 读 古诗词阅读

1.词的上片写了 煮茧和 缫丝 的农事活动。
2.词的最后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对农民生活的关 切之情。
◎课内外对比阅读 十、(2021·怀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甲】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桂源铺 杨万里
本诗通过描写“碧江”“白鸟”“青山”“燃花”等意象,描写了漫江碧波 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风光。满山青翠欲滴, 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像燃烧的一团旺火,十分绮靡、灿烂。前两 句用江、山、花、鸟四景,渲染出清新、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为乐景。 但是诗人并不感到快乐。因为又是一年春来到,不知何时才能回家,为 悲情。也就是用了乐景烘托哀愁的反衬手法。
专题十五 古诗词阅读
◎课外单篇阅读 一、(2021·宿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小园(其一)① [宋]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 【注释】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居住时,写的一首 田园诗。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1.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 桑 一种 清丽宁静 的氛围。 柘
情感
(2)诗人情感: 这首诗以淡雅的笔墨描 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指导 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
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元]张养浩①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 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②,如今把菊向东篱。往常时俯仰 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如今便宜, 课会风花雪月题。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分)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小题1】破满目凄然【小题1】描画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4分)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田间小沟。

1、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结合全诗简析其作用。

(2分)2、结合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宴词》一诗的后两句。

(2分)答案:1、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

一、二两句寓情于景,眼前美景激起诗人因友人离别而生发的无限依恋。

(1分)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以舴艋舟之小之轻反衬愁之重之浓。

而《宴词》一诗,三、四句则用“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解析:【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先根据“绿悠悠的春水、涓涓的田沟流水”等描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然后根据一、二两句景物的特点以及整首诗歌的内容来简析其作用。

2、【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先分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船的小来反衬词人的愁之多;然后根据“反衬”这种手法,来分析《宴词》的三、四两句,用桃溪的浅来反衬诗人对朋友的情之深。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三年级课外古诗词

三年级课外古诗词

三年级课外古诗词1拜新月〔唐〕李端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2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瀑布〔唐〕施肩吾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4三闾大夫庙〔唐〕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5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论语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3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华山(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游子吟》唐孟郊《绝句》唐杜甫《村居》清高鼎《乡村四月》宋翁卷《观书有感》宋朱熹《石灰吟》明于谦《江南》汉乐府《江上渔者》宋范仲淹《小儿垂钓》唐胡令能爱迪生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科学。

七年级上古诗词

七年级上古诗词

七年级上古诗词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课外古诗词阅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第四单元:《诫子书》第五单元:《狼》第六单元:《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外古诗词阅读《秋词(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潼关》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4.1 观沧海(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壮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来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4.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4.3 次北固山下(王湾)【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8.1 咏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课外阅读(一):古诗词阅读—2024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统编版)

课外阅读(一):古诗词阅读—2024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统编版)

课外阅读(一):古诗词阅读—2024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统编版)1、古诗词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①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②?【注】①长缨:这里指革命武装。

②苍龙:这里指国民党反动派。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中的“望断”指望了又望,直到看不见了还在望。

B.“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中寄托了作者对走过的万水千山的怀念之情。

C.“不到长城非好汉”用通俗的语言,表现出作者藐视困难和战胜敌人的决心。

D.“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两句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境界壮阔。

(2)“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的本义是指,常被人们用来比喻。

(3)请分析“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古诗词阅读。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C.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2)“”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所蕴含的哲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题。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古来征战几人回?(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 (填写朝代)诗人。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可以想象画面来朗读,整首诗是写喝酒时欢快的气氛,所以读的时候语调比较明快、轻松。

B.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一种曲调名。

C.凉州词多写的是边塞军旅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阅读
1、(2012浙江衢州)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分)
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2(2012浙江丽水)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 (4分)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

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

(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

抬头望去,
19.景中有情。

(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2012浙江嘉兴)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3题。

(-}野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
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4、(2012山东滨州)
三、阅读(共37分)
(一)古诗词鉴赏。

(3分)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

(1分)
8.“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2分)
5、(2012浙江台州)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一)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

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4.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分)
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分)
6、(2012浙江温州)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4分)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

②残照:夕阳。

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分)
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

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