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6.1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苏教版)
6[1].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 课件(苏教版七年级上)
![6[1].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 课件(苏教版七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82afeaa1dd3383c4bb4cd2d9.png)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 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能量的转变: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里 的化学能。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淀粉)+氧气 原料 产物
光(条件)
小明家养的花草长时间放在黑暗处,结 果死了,小明很伤心。请你帮他分析这 是什么原因?
等片刻的原因
染色需要时间
返回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植株的部位 叶片未遮光部分 叶片遮光部分
仔细观察现象,并填表
现象
变蓝 不变色
1、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 2、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
条件是光 产物是淀粉等有机物
什么叫光合作用?
在自然条件下,绿色植物可以 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把二氧 化碳和水制造成淀粉等有机物, 同时还放出氧气。因此,科学 家把这个过程叫做 。 了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 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部分叶 片曝光 部分叶 片遮光
叶片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的原因—色 素溶于酒精中,便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安全
酒精
水 返回
返回
滴加碘液的原因
•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 淀粉,而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样可以 很清晰的观察实验现象。
3.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实验步骤可分为几步?每步可简单的概 括为哪几个字?
暗 遮 照 脱 漂 滴 察
实验步骤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 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使 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 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 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 了什么变化。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课件(苏教版)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知识点一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__二_氧__化_碳__和水合成为贮存 了___能__量___的___有__机_物__,同时释放__氧__气____的过程。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2.光合作用的意义 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积累__有__机__物__,把光能转 变为__化__学____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__有__机_物___中。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知识点二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1.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过程 (1)范·海尔蒙特在100 kg干燥的土壤中种了一棵重2.5 kg的 柳树苗,然后往桶里只_浇__水__,不供给其他营养物质。五年后, 他发现柳树的重量约为82.5 kg。土壤晒干后的重量仅比本来少 __0_.1__kg。因此范·海尔蒙特认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 自水,而不是土壤。 (2)实验的结论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水。
1880年,德国的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玻片放 在没有空气的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 视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照的部位集中。恩格尔曼的实 验证明了氧气是从叶绿体中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典例]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莱 曾做过如下实验,据图回答相关问题。实验 一和实验二对照说明植物可以 __更_新__因_蜡__烛__燃_烧__或_小__白__鼠_呼__吸_而__变__得_污__浊__的_空__气__。
图6-1-2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解析]普利斯特莱的实验组装置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 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通过图示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对照说明植物可以更 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12)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12)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觉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讲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觉的过程。
〔重点〕
2、讲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觉的意义。
〔重点〕
3、讲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技能目标:
尝试讲明发觉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重点〕
情感目标:
1、锤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的愿望。
2、进一步增强热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难点:1、阐明发觉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三、教学预备:
1、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知识。
2、FLASH:〔1〕普利斯特莱实验;〔2〕光合作用。
苏教版七上生物 6.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课件 (共21张PPT)

3、完成普利斯特莱的实验大约 需要10天。下列描述中,属于范. 海尔蒙特的实验和普利斯特莱的
实验中共有的设计是( A )。
A、将植物放在阳光下
B、定时定量给植物浇水
C、将动植物一起培养
D、设置多个实验对照组
4、在普利斯特莱的系列实验中,他曾把一只 老鼠和一盆绿色植物分别放在两个能照射到 阳光的密闭的玻璃钟罩内,玻璃钟罩内的老 鼠不久就死亡了,玻璃钟罩内的植物一段时
间后也就死亡了。这些实验能说明(B )
A、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钟罩内的老鼠可以 存活
B、老鼠的生存需要氧
C活老鼠没有向植物提供所需要的二氧化碳
D、钟罩内没有老鼠植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再 见
材料二: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 利斯特莱做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
实验一:
一段时间后......
熄灭
死亡
实验二:
植
→
物 死
亡
实验三:
他又把一支蜡烛和一盆绿色植物 放在同一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内, 把一只老鼠和一盆绿色植物放在 另一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内,让这 两个玻璃钟罩都能照射到阳光。 一段时间后,他惊讶地发现,蜡 烛还在继续燃烧,老鼠也仍然活 着。
实验设想:
A:实验前后土壤减少的重量=实验前后 柳树增加的重量 说明:植物增重来自土壤
B:实验前后土壤减少的重量 ≠ 实验前 后柳树增加的重量 说明:植物增重并非来自土壤
小组自学材料一,思考以 下问题
1、你能描述该实验过程吗? 2、柳树由小长大增加的质量是多少? 土壤减少的质量是多少? 3、柳树增加的质量来自什么? 4、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 论?
4、综合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话 说明为什么植物没有死亡,蜡烛没有熄灭, 老鼠也没有死亡?
苏教版七上生物 6.1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案设计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2).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3).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经典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2)通过扮演讨论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扮演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教学难点:角色扮演科学家探究的过程;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课文的内容。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的知识。
2.教师准备(1)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的知识。
(2)制作光合作用的发现的实验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一组在阳光下勃勃生机的绿色植物图片,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这些绿色植物,那么你们知道这些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哪些生命活动呢?生1:光合作用,生:2呼吸作用,生3吸收作用,生4:蒸腾作用。
师: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探究第六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的发现》2、板书课题: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二、指导学生学习新课。
自主活动(一)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1、学生自学课本89页上面的一段材料,思考:(1)什么是光合作用?(2)光合作用的发现有什么意义2、学生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3、指名汇报自主活动(二)讨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知识准备:蜡烛燃烧和鼠的呼吸都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但直到18世纪70年代才发现了空气的成分,认识了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科学家普利斯特莱在做实验时还不知道空气的成分。
1、探究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1)师:让我们把时光退回到十七世纪,看看科学家海尔蒙特,重温一下当时他是怎么实验的吧。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课稿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本节课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发现历程;–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能力目标:–能够简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能够解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能够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描述光合作用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
三、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2.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3.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导入与启发(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并提出一个问题:植物是如何生长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给予提示。
2. 概念引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产物。
3.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30分钟)通过讲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困难性。
教师可以逐步引入以下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和观察结果:•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的实验发现植物能够产生氧气;•亨利·卡文迪什(Jan Ingenhousz)的实验证明植物只在光照下产生氧气;•朱塞佩·佩尔蒂(Giuseppe Pellegrino Turrisi)发现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师讲解每个实验的过程、观察结果和结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实验是如何揭示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的。
4. 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10分钟)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通过简单的讲解与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能量平衡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氧气和有机物质的主要来源。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word学案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word学案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觉学案科目生物执笔蒋志芳课题:植物光合作用的发觉课型新授讲学时刻09年12月【学习目标】:1、说出光合作用发觉的过程和意义(重点)2、说明发觉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学习过程】:一、光合作用的概念: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利用光能,把和水转化储存着的,同时开释出的过程。
2、光合作用包括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两个过程。
是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是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二、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过程1648年比利时范·海尔蒙特第一次试图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植物的营养来源。
范·海尔蒙特在100㎏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2.5㎏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五年后,他发觉柳树的重量为82.5㎏,而泥士仅减少了0.1㎏通过实验,他认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要紧来自水,而不是土壤。
80 kg物质除了部分来源于水以外,要紧还来源于?摸索:柳树增加的80㎏从哪儿来?提示:不可能来自泥士,因为泥土仅减少了0.1㎏,而整个实验中施加的唯独物质只有水。
因此,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了是植物体建筑自身的要紧原料。
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作为原料。
三、普利斯特莱的实验:1、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过程:(1) (2)(3)(1)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了,小白鼠专门快也。
(2)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他发觉植物能够长时刻地活着,蜡烛也没有。
(3)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他发觉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地。
上述实验差不多上在光照下进行的。
因此,他得出了结论:(1)、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2)、蜡烛燃烧需要,产生,老鼠呼吸需要,产生。
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历史启迪——谈谈重走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之路 后,你的感悟、启发。
人们对光合作用的探索并没 有结束,相信还会有很多的 奥秘被提示,你将来愿意参 加到类似的科学研究中吗? 那么从现在起好好努力吧!
氧气
光
有机物 叶绿体
二氧化碳
水
化学式:请二你氧用文化字碳或+水符号叶表光绿示光体合有作机用物的+过氧程气
现代观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 普利斯特莱的实验结论:植物可以改变空气的组成
现代观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的条件下,利用 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自我评价
B B 1、在绿色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是 ( ) B A.动物 B.阳光 C.土壤 D.氮气
2、范.海尔蒙特由柳树栽培实验确定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
想一想
资料卡:18世纪末期,拉瓦锡等科学家逐步研究出了空 气的组成。发现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鼠 和植物一样,生存需要吸入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一
在光下植物生长产生氧气
实验三与实验一对照 说明了什么?
实验三
实验三
在光下植物生长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三与实验二对照 说明了什么?
实验二
2、假如你是现代的普利斯特莱,又会怎样描述结论?
推测:土壤
实验:二氧化碳→氧气
亚里士多德
缺少实验
普利斯特莱 梅耶 恩格尔曼
对照思维
考虑不周
……
范·海尔蒙特 英根豪斯 萨克斯
实验:水
自主思考——普利斯特莱的实验引起了很多人的 兴趣,人们纷纷效仿,重复他的实验,但得到的 结果却不一样。有时植物能使容器内环境变好, 有时却不能,请你猜测其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