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电大心理学作业及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编附答案(可编辑)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关建字摘要:学生,知觉,策略,思维,课堂,语言,情绪,过程,学习,教师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本文为收集整理修正,共4页,请先行预览,如有帮助感谢下载支持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3)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含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1.()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与注意品质的好坏关系不大。
A.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3.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oA.感觉一知觉一表象B.编码一存储一提取C.存储一编码一提取D.感觉一知觉一思维4.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出现客观事物形象的过程叫做()A.想象B.再认C.回忆D.表象5.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oA.新颖性B.流畅性C.灵活性D.精致性6.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7.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oA.从众B.合作C.竞争D.捐赠8.下列因素中,哪些能够影响人际吸引?()A.相似性B.互补性C.差异性D.熟悉性9.下列活动中,哪些容易出现沉浸体验?()oA.运动B.逛街C.做家务D.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10.增进幸福感的有效策略中包括()。
A.与自己的大家庭保持频繁来往C.保持和大白然的亲密接触B.让自己变得更加富有D.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1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I: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言语等。
12.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13模仿能力: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最新电大《心理学基础》期末考试答案精品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心理学基础考纲提要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头脑对客观现象的反映;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2.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和心理的相关性,决定了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1)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目的是要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2)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
(3)行为的复杂性也是由心理的复杂性引起的。
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是什么)、解释和说明(为什么)、预测和控制(怎么做)三个方面。
4.心理学研究的程序:(1)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
(2)确定研究对象。
(3)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
(4)选择研究方法。
(5)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
5.心理学派别: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感觉、意向、激情三种基本要素。
机能主义,詹姆斯,研究意识的功能,认为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
格式塔心理学,维特海默、考夫卡、科勒,研究意识的组织,认为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研究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认为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研究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认为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奈瑟、西蒙、皮亚杰,研究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认为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存储和加工信息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研究人类所独有的特殊经验,认为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章脑与心理1.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
:位于额叶的后下部的区域为“布洛卡区”,又称运动性言语中枢。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Ø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Ø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019-2020年电大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B.敏锐C.正常D.低常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B.感觉C.知觉。
D.想象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超限抑制D.侧抑制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D.示范法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D.腾斯伯格理论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B.能力C.性格D.兴趣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B.皮亚杰C.艾里克森D.柯尔伯格11.(B乔姆斯基)认为个体语言的获得主要是个体的先天因素决定的。
12.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A。
生理性动机C。
社会性动机)13.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14.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15.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16.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17.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2019-2020年电大考试《心理学》复习考试题

一、单选题1.暴跳如雷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A. 激情B. 表情C. 心境D. 应激2.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A. 6B. 7C. 8D. 53.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的编制者是()A. 比内和斯坦福B. 比内和西蒙C. 韦克斯勒D. 瑞文4.关于事实类信息的记忆是()A. 情景记忆B. 语义记忆C. 陈述性记忆D. 程序性记忆5.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行的意志品质是()A. 果断性B. 自觉性C. 自制性D. 坚韧性6.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不属于情感范畴()A. 心境B. 审美感C. 理智感D. 道德感7.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活动我们称之为()A. 发散思维B. 抽象逻辑思维C. 聚合思维D. 直觉动作思维8.()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
A. 流体智力B. 内省智力C. 晶体智力D. 言语智力9.“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A. 独特性B. 复杂性C. 综合性D. 稳定性10.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的生长环境以及()等方面的不同。
A. 家庭教育B. 家庭背景C. 所接受教育D. 思维模式11.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A. 韵律法B. 记笔法C. 地点法D. 特征法12. 和意志的坚韧性品质相反的的意志品质是()A. 执拗和见异思迁。
2020年电大考试《心理学》复习考试题

一、单选题1.暴跳如雷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A. 激情B. 表情C. 心境D. 应激2.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A. 6B. 7C. 8D. 53.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的编制者是()A. 比内和斯坦福B. 比内和西蒙C. 韦克斯勒D. 瑞文4.关于事实类信息的记忆是()A. 情景记忆B. 语义记忆C. 陈述性记忆D. 程序性记忆5.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行的意志品质是()A. 果断性B. 自觉性C. 自制性D. 坚韧性6.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不属于情感范畴()A. 心境B. 审美感C. 理智感D. 道德感7.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活动我们称之为()A. 发散思维B. 抽象逻辑思维C. 聚合思维D. 直觉动作思维8.()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
A. 流体智力B. 内省智力C. 晶体智力D. 言语智力9.“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A. 独特性B. 复杂性C. 综合性D. 稳定性10.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的生长环境以及()等方面的不同。
A. 家庭教育B. 家庭背景C. 所接受教育D. 思维模式11.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A. 韵律法B. 记笔法C. 地点法D. 特征法12. 和意志的坚韧性品质相反的的意志品质是()A. 执拗和见异思迁。
精选2020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

2020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汇编附答案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B.苯丙酮尿症)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2 .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A.同化)。
3.皮亚杰把(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4.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O5.“干好干坏一个样”描述的是(C.固定时距强化)。
6.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C.柯勒)做的。
7.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班杜拉)。
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自行派生新命题)。
9.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10.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质的差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23)条染色体。
12.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S表示(无条件剌激)。
13.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14.下图的A表示(短时或工作记忆);B表示(长时记忆)。
15.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
16.统计概念中的SD或S是(标准差)的缩写。
17.一个产生式可以表达为(如果)……,(那么)……。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8.行为一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19.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20.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一X; -Xc21.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是指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电大本科心理学期末复习题试题考试题库(全)(精选)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名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释【4-6章】
1、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操作过的动作,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有印记,其中一些印记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被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2、陈述式记忆:所谓陈述性记忆,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或知识的记忆。如人们关于家庭住址的记忆,关于历史地理知识的记忆,关于参加某次聚会的记忆等。
8、诱因:诱因是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6、系列位置效应: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7、思维与想象: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一、名词解释【1-3章】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惟和言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