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回归教材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合集下载

【精品】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精品】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讲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知识必备一、原子的结构与性质1、能层与能级能层:电子层能级:s、p、d、f、g能级交错:1s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2)泡利不相容原理(3)洪特规则3、前36号元素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

4、元素周期表(1)结构(2)分区①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分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②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分为s、p、d、ds、f区5、元素基本性质与元素周期律①原子半径: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往下,半径增大。

②化合价③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6、电离能: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是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①电离能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②电离能比较:非金属性越强,电离能越大【特别提醒】半满和全满时,电离能要偏高。

7、电负性:描述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①电负性越大,对电子对的吸引力越大②电负性比较: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

二、分子的结构与性质1、共价键(1)共价键的分类①按键的极性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②按成建的形式可分为δ键和π键(2)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能、键角①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②键能越大,键越稳定2、物质的电子式(1)电子式的书写(2)判断共价物8电子稳定结构3、分子的结构(1)常见分子的构型(2)价层电子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3)分子的极性4、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规律:非羟基氧越多,酸性越强三、配合物1、配合物的形成2、配位数3、空间结构四、晶体1、晶体分类: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2、溶沸点的比较①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②同种类型晶体a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b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高中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第十三页,共60页。
第二部分 分子结构与性质一 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背景知识分析1.共价键的形成与属性⑴电子配对法(VB原理)对共价键的贡献①键合原子双方各提供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彼此配对能量降低以H2、Cl2为例:②根据泡林原理已经键合电子不能再形成新的化学键—共价键饱和性以He、Ne及H3为例③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共价键方向性以H2S为例:注意:电子配对法的不足:如对C元素原子成键的理解?、对分子如H2O空间结构的解释?(C原子的2S电子有一个跃迁到2P形成4个单电子!)
第十八页,共60页。
2.分子的立体结构(红外光谱)⑴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 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中价电子对因相互排斥而远离,价电子对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空间构型。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是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 ②对电子+δ的电子)及计算方法: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a-x+b) 1/2 a: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 b:配位原子提供的电子数 x:分子(或离子)的电荷数当配位原子:ⅦA时提供1e-、ⅥA提供0e-、一价基团均提供1e-中心原子δ键电子对数由配位原子数决定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CH2O、BF3
n=4
正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CH4、SiF4
第二十一页,共60页。
VSEPR简明、直观,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对于我们经常遇到的分子或离子,特别是以非金属原子为中心的单核(即单中心)分子或离子,VSEPR预测的立体结构很少与事实不符。
ⅱ、中心原子上有孤电子对的分子空间构型确定方法 (价层电子对数大于配位原子数)
注意: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预测 ①是:借助VSEPR模型对分子的立体结构作出预测。 杂化轨道数=价层电子对数 例 CO2 : 4/2=2 SP杂化 两个δ夹角1800 分子为直线型 ②是:事先知道它的立体结构 如苯环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一、物态变化1.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微观结构。

2.相变的概念及其条件。

3.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气体状态方程)。

4.确定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实验方法。

二、物质的分子结构1.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2.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

3.分子的键型及其特点。

4.共价键的键能和键长的关系。

三、化学键的性质1.同种键和异种键的定义和举例。

2.键能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3.键长的测定方法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4.共价键的极性和电性的概念及其与键型的关系。

四、物质的热稳定性1.温度和物质的热稳定性的关系。

2.物质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条件和特点。

3.确定物质的热分解和热合成的方法。

五、物质的电解性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和举例。

2.电解质的导电性及其与离子的浓度和动力学的关系。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和举例。

六、分子与离子的形成1.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区别和举例。

2.确定分子和离子的产生与存在的条件。

七、氢键和离子键1.氢键的特点和举例。

2.氢键的性质和应用。

3.离子键的特点和举例。

4.离子键的性质和应用。

八、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1.离子晶体的特点和举例。

2.确定离子晶体的特性和存在的条件。

3.共价晶体的特点和举例。

4.确定共价晶体的特性和存在的条件。

九、化学键的杂化1.杂化的概念和种类。

2.方向性杂化的概念和应用。

3.确定方向性杂化的条件和特点。

十、分子结构的测定1.确定分子结构的方法。

2.确定分子结构的仪器。

3.确定分子结构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综上所述,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原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a. 原子符号: AzX A zb. 原子结构示意图:c.电子式: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2e-微粒8e-微粒10e-微粒18e-微粒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第二周期810第三周期8 18第四周期18 36第五周期18 54第六周期32 86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26 118②族族序数罗马数字用表示;主族用 A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主族 7个副族 7 个第VIII族是第8、9、10纵行零族是第 18 纵行阿拉伯数字:1 2 3 45 6 7 8罗马数字: I II III IVV VI VII VIII(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 族:碱土金属②第ⅦA 族:卤族元素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3、有关概念:(1)质量数:(2)质量数()=()+()(3)元素:具有相同的原子的总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节分子的性质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三节金属晶体第四节离子晶体归纳与整理复习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原子序数:含义:(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doc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 温习题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共价键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 温习题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 金属晶体 第四节 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 温习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 原子序数:含义: (1) 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 = = 。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课件
1s 2s Ne ↑↓ ↑↓
2p ↑↑ ↑
2p
↑↓ ↑ ↑ 2p
↑↓ ↑↓ ↑ 2p
↑↓ ↑↓ ↑↓
第四十四页,共313页。
【练习】请写出第四周期元素的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
【练习】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
子。请写出该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
2s
2p
C ↑↓ ↑ ↑
2s
2p
思辨精神
原子:源自古希腊语Atom,不可再分的微粒
第五页,共313页。
1803年 道尔顿(英) 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第六页,共313页。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 枣糕模型
第七页,共313页。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电子绕核旋转的原子结构模型
第八页,共313页。
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
17 氯 Cl 1s2 2s22p6 3s23p5
18 氩 Ar 1s2 2s22p6 3s23p6
第二十五页,共313页。
原子 元素 元素
电子排布
序数 名称 符号 K
L
M
N
19 钾 K 1s2 2s22p6 3s23p6
4s1
20 钙 Ca 1s2 2s22p6 3s23p6 4s2
21 钪 Sc 1s2 2s22p6 3s23p63d1 4s2 22 钛 Ti 1s2 2s22p6 3s23p63d2 4s2
②电子云轮廓图
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
即精简版电子云
③电子云轮廓图特点
a.形状
n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球形
n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双纺锤形
nd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多纺锤形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课件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3、注意问题
①能层与能级的关系
每一能层的能级从s开始,s,p,d,f……
能层中能级的Ev数alu量a不tio超n过on能ly层. 的序数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②C能op量yr关ig系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K﹤EL ﹤ EM ﹤ EN Ens﹤Enp ﹤ End ﹤ Enf Ens﹤E(n+1) s ﹤ E(n+2) s ﹤ E(n+3) s Enp﹤E(n+1)p ﹤ E(n+2)p ﹤ E(n+3)p
Evaluation only.
with Aspos思e.辨Sli精de神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原子:源自古希腊语Atom,不可再分的微粒
1803年 道尔顿(英) 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能C层o符py号righKt 20L04-M2011NAspoOse PPty LtQd. 从K至Q ,能层离核越远,能层能量越大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的数量:2n2
2、能级
同一个能层中电子的能量相同的电子亚层
能级名称:s、p、d、f、g、h……
Evalua极ti少on量o锂y. 子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14C0亿op年yr后ig的ht今20天0:4-2011 Aspose Pty Lt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教材之《物质结构与性质》(人教版+苏教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P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过程。

P4 能层即电子层。

分别用K、L、M、N、O、P、Q表示。

每一个能层分为不同的能级,能级符号用s、p、d、f表示,分别对应1、3、5、7个轨道。

能级数=能层序数。

P7 基态与激发态。

焰色反应是原子核外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能量。

能量以焰色的形式释放出来。

P10 不同能层相同能级的电子层形状相同。

ns呈球形,np呈哑铃形。

P14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一、二、三短周期,四、五、六长周期,七不完全周期)和族(主族、副族、Ⅷ族、0零族)。

分区(s、p、d、ds、f)。

P20 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Li、Mg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LiO、MgO,铍与铝的氢氧化物Be(OH)2、Al(OH)3都是两性氢氧化物,硼与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BO2、H2SiO3都是弱酸。

是因为这些元素的电负性相近。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P32 等电子体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数相同,等电子体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空间构型。

常见的等电子体有:N2和CO;N2O和CO2;SO2、O3和NO2-;SO3和NO3-;NH3和H3O+;CH4和NH4+。

P36 仔细观察资料卡片的彩图。

P39最上方表格。

区别形和型,VSEPR模型和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价层电子对数和σ键数、孤电子对数。

如S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价层电子对数为3,σ键数为2、孤电子对为1。

配合物理论简介。

P41 实验2-1含Cu2+的水溶液呈天蓝色,是因为四水合铜离子[Cu(H2O)4]2+,该离子中,Cu2+和H2O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叫配位键,是由H2O中的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Cu2+接受H2O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的。

P42实验2-2向含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形成蓝色沉淀[Cu2++2NH3·H2O=Cu(OH)2↓]。

继续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溶液[Cu(OH)2+4NH3=[Cu(NH3)4]2++2OH-],若再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醇),将析出深蓝色的晶体[Cu(NH3)4]SO4·H2O。

P48 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氢键的表示方法:A-H···B-,其中A、B为电负性较大的N、O、F。

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18大,是由于H2O 因氢键而相到缔合,形成所谓的缔合分子。

P55 习题5图中HF在标况下的状态。

P66 最上方,氢键有方向性,使冰晶体中的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相当大的空隙。

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

冰融化时密度先增加后减小。

P48 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使沸点降低,分子间氢键使沸点升高。

氢键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

P50 相似相溶。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多样的。

如氨气极易溶于水是因为氨与水反应,氨和水都是极性分子,氨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又如能用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等。

P51思考与交流3中发生的反应,I2+I-=I3-。

P53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了解H2SO4、H3PO4、HNO3的结构简式,知道每一个分子中的配位键。

学会用非羟基氧判断酸性强弱。

非羟基氧≥2为强酸。

非羟基氧越大,酸性越强。

H2CO3的非羟基氧为1,酸性和HNO2、H3PO4相近,但H2CO3酸性却很弱,是因为溶于水的碳酸只有很少的与水结合生成H2CO3。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P60 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晶体常常会表现出各向异性。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P64画出金刚石晶胞,明确各个原子的位置关系。

P65 第二段,会判断典型的分子晶体。

如果分子间的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若以一个分子为中心,其周围通常有12个紧邻的分子。

分子晶体的这一特征称为分子密堆积。

P66,一个H2O平均有两个氢键。

干冰晶体中,CO2的配位数是12。

P68-69会判断常见的原子晶体。

P73 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金属易导电、导热、延展性,都可以用“电子气理论”解释。

P74 最上方,金属原子在平面里放置得到两种方式:非密置层(配位数为4)和密置层(配位数为6)。

P76 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模型(名称、典型代表、空间利用率、配位数、晶胞模型)。

为什么石墨为混合型晶体?P78 离子晶体。

CsCl、NaCl阴阳离子个数比都是1:1,但它们的配位数不一样。

仔细观察CaF2的晶胞,Ca2+的配位数为8,F-的配位数为4。

P79 科学视野中,MgCO3、CaCO3、SrCO3、BaCO3分解温度越来越高?碳酸盐的分解是由于晶体中的阳离子结合碳酸根离子中的氧离子,使碳酸根离子分解成CO2,由于对应阳离子半越来越大,结合氧离子能力越来越弱,所以受热温度越来越高。

晶体熔沸点比较:若是同类型的晶体,一定要指明晶体类型,再描述比较规律,得出结论。

分子晶体:HBr、HI。

它们都为分子晶体,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所以HBr高。

原子晶体:晶体Si、金刚石C。

它们都为原子晶体,共价键键长越长,键能越小。

Si原子半径大于C,所以碳碳键键能大,金刚石熔点高。

离子晶体:Na、Mg、Al。

它们都为金属晶体,离子半径越来越大,价电子越来越多,金属键越来越强,熔点依次升高。

离子晶体:NaCl、CsCl。

它们都为离子晶体,Na+半径小于Cs+半径,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

若是不同类型的晶体,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描述时要指明克服微粒的作用力并指明大小。

如金刚石、NaCl、干冰。

由于克服原子晶体中共价键所需的能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所需的能量>分子晶体中范德华力所需的能量,所以熔点依次降低。

苏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1)P9拓展视野:氢原子光谱与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高考若考了化学史我一点都不惊奇,惊奇的是没有准备的人)(2)P10资料卡:电子云(3)P13信息提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注意这样考你:排错了要能判断违背了三条原理中的那一条)(4)P15-16拓展视野:焰火与核外电子跃迁关系(5)P19拓展视野: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区(2019年省质检许多考生不知道过渡元素是哪一部分元素,能说周期表分区考生都懂?)(6)P21图2-13:信不信,如果不看这张图回答“第3周期第一电离介于Al与P 元素之间的元素有种”,半数人会答2种,正确应该是3种——看图不解释。

(7)P21表2-6钠和镁的第一、二、三电离能:为何钠易形成Na+,而不是Na2+,镁易形成Mg2+,而不是Mg,3+?(8)P22化学史话: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发现原因(9)P23美国化学家鲍林提出的电负性概念,常见元素电负性记得住就更棒了!如CH4中C为-4价,但SiH4中Si为+4价,因为H、C、Si电负性分别为2.1、2.5、1.8。

(10)P33交流讨论:都说金属晶体硬度大小与熔、沸点高低差别大,那考试考哪一种金属晶体呢?当然是课本提到过的案例,如熔点极低的汞-38.9℃、铯28.7℃、钠97.5℃和很高的铬1900℃以及极高的钨3000℃以上等。

(11)P34化学史话:人类对晶体结构的认识(X射线衍射技术能推知晶体内部微观结构)(12)P35图3-9晶体的三种基本堆积方式: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可拓展到六方),整理好这四种晶胞的配位数、微粒个数及空间利用率,它们是学习晶胞结构的基础(重点掌握三种立方晶胞)。

(12)P37拓展视野:合金的性质与结构(13)P39晶格能(U)的含义和表达(14)P41离子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15)P49问题解决:熟悉图3-24的表达方式(16)P50问题解决3:计算出切断Cl2共价键的波长为492.5nm(蓝紫色),接近2017年全国Ⅰ卷第35题问题(1)元素K的焰色反应呈紫红色,其中紫色对应的辐射波长为 nm(填标号)。

A.404.4 B.553.5 C.589.2 D.670.8 E.766.5答案选A。

(17)P51图3-27金刚石晶胞结构图(18)P56交流与讨论:为何邻羟基苯甲醛熔、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19)P56交流与讨论:为何硝酸熔、沸点低于醋酸?(20)P56-57拓展视野:水的特殊物理性质与氢键关系及生命分子中的氢键F-H…F氢键键能为28.0 KJ·mol-1,O-H…O氢键键能为18.8KJ·mol-1,为何水的沸点(100℃)高于氟化氢的沸点(19.54℃)?主要原因二点:平均每个水分子形成的氢键数目比HF多(前者2个,后者1个),且水气化时所有氢键破坏(因为水蒸气主要以单个分子形态存在),而气态氟化氢依然存在氢键缔合的分子,即气化时破坏氢键规模水分子大于氟化氢分子。

(21)P58问题解决:C、Si为同一主族的元素,CO2和SiO2化学式相似,但结构和性质有很大不同。

CO2中C与O原子间形成σ键和π键,SiO2中Si与O原子间不形成上述π健。

从原子半径大小的角度分析,为何C、O原子间能形成、而Si、O 原子间不能形成上述π健?(22)P59拓展视野:混合晶体石墨的结构与性质(23)P66-69为何要引入杂化轨道理论说明分子的结构?(24)P70图4-7:同为sp3杂化,解释为何键角大小关系有:CH4>NH3>H2O(或H3O+>H2O)?(25)P72资料卡:等电子体原理(26)P75练习与实践7:为何A—A键键能H3C—CH3>H2N—NH2>HO—OH?同理,为何F—F键能(154.8 KJ·mol-1)小于Cl—Cl键(239.7 KJ·mol-1)以及Br—Br键(190.16 KJ·mol-1)?(提示:孤电子对的排斥能力消弱成键电子对的成键能力)(27)P78问题解决:Pt(NH3)2Cl2顺式、反式结构与性质(28)P80拓展视野:配合物在生命体中的作用如叶绿素中的中心原子,血红素中的中心原子与Hb+CO Hb+O2的平衡体系,抗癌药物碳铂等。

物质结构常考知识点有:(1)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或外围电子(或称价电子)排布式等;(2)第一电离能或电负性的大小比较;(3)晶体类型的判断或晶体熔、沸点高低比较及原因说明;(4)共价键类型的判断(尤其是按成键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及个数的确定);(5)氢键的形成条件、规范表达(X-H…Y)及对物质性质(熔沸点、溶解度、密度、粘度等)的影响;(6)杂化轨道类型(sp3、sp2、sp杂化)的判断及与空间构型的关系(直线型、V 型、平面[正]三角形、三角锥形、[正]四面体等);孤电子对对键角大小与键能大小的影响;注:常有人问“型”与“形”的区别,个人认为,几何学上有这种图形就是“形状”的“形”,如三角锥形,平面三角形等;几何学上没有这种图形就是“型式”的“型”,如V型,平面型,直线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