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膏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观察研究
金黄散治疗化疗静脉炎疗效观察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分数越高表示 疼痛越剧烈;同时根据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将疗效分为 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
03
CATALOGUE
实验结果
临床疗效总评
治愈
完全缓解症状,无疼痛及红肿。
有效
部分缓解症状,中度疼痛及红肿。
显效
明显缓解症状,轻度疼痛及红肿。
无效
未缓解症状,重度疼痛及红肿。
其他不良反应
如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 药并就医。
04
04
CATALOGUE
讨论与结论
疗效分析
治愈率
金黄散治疗化疗静脉炎的治愈 率为78.3%,显示出较好的疗
效。
有效率
总体有效率达到93.2%,说明金黄 散对化疗静脉炎具有显著的缓解作 用。
复发率
经过金黄散治疗后,复发率较低, 仅为5.3%。
安全性评价
金黄散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 痛的功效,对于治疗静脉炎具 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观察金黄散治疗化疗静脉 炎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 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黄散外敷治疗。
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肿瘤科收治的 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方法与给药方式
治疗方法
将金黄散(主要成分涂抹厚度约为2-3mm。
给药方式
由专业护士或研究人员进行涂抹,确保药物均匀分布,并记录给药时间和剂量。
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疼痛、红肿、硬结等)及体征变化 ,记录给药后的局部皮肤反应情况。
05
金黄膏外敷治疗静脉炎护理研究及效果评价_钟小玲

219第13卷 第7期 2011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7 Jul . ,2011静脉炎是临床静脉用药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病人及静脉内化疗病人均要接受静脉留置针或PICC 管,肿瘤化疗病人还要接受多个疗程的静脉内化疗,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病机会;我们对2009年2月—2010年7月收住入本科的因接受静脉内用药、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内化疗而致输液性静脉炎的161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中药组方金黄膏外敷治疗,对照组则按照传统的方法采用33%的硫酸镁湿敷来治疗,分别评价两组病例静脉炎的治疗情况,观察发现使用中药金黄膏外敷治疗静脉炎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传统的使用硫酸镁的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对2009年1月—2010年7月在本科住院的全部患者中因静脉用药、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内化疗而致静脉炎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本研究病例共161例,随机分成两组,住院号尾数为双数者进实验组共81例,其中男47例,女34例,接受静脉留置针70例,化疗病人38例,留置PICC 管6例,平均年龄(47±3.8)岁;住院号尾数为单数者进对照组共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接受静脉留置针69例,化疗病人37例,留置PICC 管6例,平均年龄(47±2.5)岁;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静脉留置针均为BD 公司生产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所有病人在接受静脉炎治疗的同时不影响原治疗方案的继续进行。
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的比较[例(%)]组别例数年龄(岁,x —±s )化疗病人数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PICC管实验组81 47±3.8▲38(46.91)▲ 70(86.42)▲ 6(7.41)▲对照组80 47±2.537(46.25) 69(86.25) 6(7.5)注:▲与对照组对比,P >0.05。
金黄膏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精品文档资料

金黄膏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1影响因素1.1血管因素反复大剂量多种药物的应用及多次静脉穿刺对血管内膜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使血管变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静脉萎缩变细,皮肤及静脉走向色素沉着,引起静脉炎[3]。
老年体弱患者由于血管硬化等原因管腔变小或血流缓慢,也易引起静脉炎。
1.2医务人员操作因素肿瘤患者在短期反复多次化疗、进行化疗的血管本身已被破坏,静脉穿刺的难度大,若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或固定针头位置不当使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方面起一定作用,也加大了静脉炎发生的危险。
2临床表现化疗性静脉炎的判定标准①红肿型:沿静脉走向皮肤出现红、肿、疼痛、触痛。
②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感。
③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的肿胀形成瘀斑,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感。
④坏死型:达皮下组织。
⑤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2]。
3目前处理方法①一般处理一旦发生化疗性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用注射器将药物尽量抽出。
②外渗部位可以用生土豆片敷。
③冷敷或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减轻水肿,减轻局部组织的炎性反应,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4]。
④药物外敷一般化疗性静脉炎可用硫酸镁湿敷,它直接经皮肤吸收至皮下,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解除局部炎症。
4金黄膏外敷4.1治疗方法把金黄膏均匀地涂在医用纱布上,厚薄适中(约2mm),外敷于患处,面积宜大于病损区域的上下界2cm,每日换药1次[6]。
在外敷的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若出现红、痒、水疱等过敏症状,立即停止敷药。
4.2疗效诸多学者经临床应用、观察、研究,发现中药金黄膏外敷防治化疗性静脉疗效明显[5]。
表明金黄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有较好的疗效而且金黄膏具有渗透性好,见效迅速,药性温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局部用药未见明显的变态反应[7]。
5护理措施①护士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使其了解化疗的一般知识,告知药物的刺激性,如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应及时告诉护士,局部金黄膏外敷[8]。
金黄膏防治化疗性静脉炎护理进展论文

金黄膏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501-02【关键词】:金黄膏;化疗性静脉炎;护理进展目前,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以及高浓度药物对局部刺激可导致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发红、肿胀、疼痛、血管硬化等[1]。
尽管化疗药物输注操作技术明显提高,在减少或防止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方面起一定作用,但由于反复不断地静脉给药,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是不可避免的[2]。
个别药物局部刺激性大,静脉注射后会发生静脉炎。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
近年来,应用中药金黄膏外敷防治化疗性静脉炎,取得一些成效。
现综述如下。
1影响因素1.1血管因素反复大剂量多种药物的应用及多次静脉穿刺对血管内膜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使血管变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静脉萎缩变细,皮肤及静脉走向色素沉着,引起静脉炎[3]。
老年体弱患者由于血管硬化等原因管腔变小或血流缓慢,也易引起静脉炎。
1.2医务人员操作因素肿瘤患者在短期反复多次化疗、进行化疗的血管本身已被破坏,静脉穿刺的难度大,若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或固定针头位置不当使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方面起一定作用,也加大了静脉炎发生的危险。
2临床表现化疗性静脉炎的判定标准①红肿型:沿静脉走向皮肤出现红、肿、疼痛、触痛。
②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感。
③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的肿胀形成瘀斑,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感。
④坏死型:达皮下组织。
⑤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2]。
3目前处理方法①一般处理一旦发生化疗性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用注射器将药物尽量抽出。
②外渗部位可以用生土豆片敷。
③冷敷或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减轻水肿,减轻局部组织的炎性反应,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4]。
④药物外敷一般化疗性静脉炎可用硫酸镁湿敷,它直接经皮肤吸收至皮下,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解除局部炎症。
金黄膏外敷治疗护理静脉炎临床观察

步统计 , 消化不 良的发病率约 2 3 . 9 %, 以消化 不 良为 主诉 的病人 占消化专科门诊的 5 2 . 8 5 %[ 。笔者 采用 自制 行气 通降 片治疗 本病 , 取得满意疗 效 , 现报道如下 。
痛, 红和/ 或肿 , 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 并 可触 及硬结。
2 治 疗 方 法
与对照组 比较 , { P< 0 . 0 5 。
4 讨 论
对照组 : 将3 3 % 的硫酸镁溶液加热到 3 0—3 5 " C, 用纱 布蘸 该
溶 液外 敷在 炎症 处及 超 过周 边 1—2 e m 范 围内皮 肤上 , 每 日2
硫酸镁粉加人 1 0 0 m L水 中的比例溶解完全 , 使用前加 热至 3 0— 3 5 c c 使用 。 3 治疗结果
3 . 1 疗效标准[ 】
共观察治疗 1 6 1 例, 均 为本科住 院因静脉用 药 、 使 用静 脉 留 置针 、 静脉 内化疗而致静 脉炎的患 者。随机 分成两组 , 住 院号尾
法,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1 . 1 一 般 资 料
大黄、 黄柏 、 姜 黄、 白芷各 2 5 0 g , 生南星 、 陈皮 、 苍术 、 甘草各 1 0 0 g ,
天花粉 5 0 0 g , 与蜂 蜜 调 和 后 备 用 。3 3 % 的硫 酸镁 液 的 配 制 按 3 3 g
药物的配制 : 金黄膏 由金黄散 ( 广东佛 山市一信药 业有限公
司制 比例 为 :
脉炎的发病率 。2 0 1 2年 1月 一2 0 1 3年 7月 , 我科 采用 中药 金黄 膏外敷治疗静 脉炎效果显著且明 显优 于传统 的使 用硫酸镁 的方
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如意金黄膏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
方法:将89例符合化疗性静脉炎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以醋调如意金黄膏外敷,对照组予以50%硫酸镁溶液浸湿患处,早晚各一次,5d为1个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局部炎症情况及静脉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有2例患者局部皮肤出现轻微脱皮现象,未予特殊处理。
治疗组未发现不适症状发生。
结论:如意金黄散具有渗透性好、药性温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局部用药未见明显过敏反应,是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如意金黄膏,硫酸镁,化疗性静脉炎化疗性静脉炎是化疗过程中比较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肿瘤患者化疗的进程及日常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方法较多,但是临床疗效差异较大且不尽让人满意。
如意金黄散作为中药复方制剂,近年来临床上使用较多。
自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我们使用如意金黄膏治疗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4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住院化疗后出现静脉炎的的肿瘤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类、用药方案及静脉炎分级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醋将如意金黄散调成稀糊状,根据静脉炎的面积将药物均匀涂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所涂范围超过病灶3~4cm,用保鲜膜覆盖其上,并用胶布固定。
早晚各一次,5d为1个疗程。
对照组将无菌纱布(4~5层)用50%硫酸镁溶液浸湿,湿敷患处,用保鲜膜覆盖其上,并用胶布固定。
早晚各一次,5d为1个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局部炎症变化情况及静脉恢复情况。
金黄膏外敷治疗静脉炎临床观察

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 ( 见表 1 )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 ( 例)
在输液过程 中无菌 操作 不 严或 某血 管反 复 穿刺 致 局部 静脉 感
染, 引起 注射 部位 红肿 灼 痛 、 管 变 硬 呈 条 索 状 。该 病 不 仅 给 患 血
者带来极大 的痛苦 , 也对今后静 脉给药造 成了 困难 。近年来 , 我
纱 布 湿 润 状 态 。3次/ 。 d
治疗组 : 将病 变部位 清洁干净 , 将金黄膏 ( 药物 配制 : 黄膏 金
是 将 金 黄 散 与 医用 凡 士 林 按 照 1 5的 比例 调 和 配 制 而 成 ) 匀 : 均
般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 , 消肿散结 , 活血化瘀 , 消炎止痛 。 笔者在临床上采 用金 黄膏外 敷治疗 静 脉炎 , 金黄 膏方 中天
致 , 不 同程 度 地 出 现 血 脉 瘀 滞 , 局 部 经 络 气 血 运 行 不 畅 J 均 致 。
一
对照组 : 用传 统 方 法 , 5 % 硫 酸 镁 溶 液 用 无 菌 纱 布 4层 浸 将 0 湿 为 不 滴 水 为 度 , 于 病 变 处 , 积 大 于 疼 痛 红 肿 区 , 终 保 持 敷 面 始
2 治 疗 方 法
4 讨 论
~
静脉给药是治疗和抢救患者 的一 种重要手段 。静 脉 留置 针
即节 省了护士的操 作时 间, 又减少 病人反复 穿刺 的痛苦 , 已广 泛 应用 于临床 。但 留置 时 间国 内 尚无统 一 的标 准 】 。有 文 献 报 道, 留置时 间越长 , 静脉炎发生率越高。留置 7 —9 h 炎症 发生 2 6, 率达 8 .2 18 %口 。化疗是 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 常采 用 静脉 给药 , 统 计 5 _8 %化 疗 患 者可 发 生程 度 不等 的静 脉 据 0 O 炎 。反复 静脉 滴 注 2 %甘 露 醇 2 0 d内静 脉 炎 发 生 率 为 4 . 5 6 % ,d后静脉炎 的发生率达 10 s。西 医认 为 , 脉炎是 由 9 2 0 %i ] 静 于输 入药物浓度较 高、 激性 较大或 留置 针 留置时 间较长刺 激 刺 血管或反复穿刺等 因素造成血管 内皮损伤。西 医治疗 方法采 用 5 %硫酸镁溶 液湿敷 , 0 利用其高渗 收敛作用 , 进局部 组织水 肿 促 消退 , 改善微循 环 , 加快炎 症 的吸收 , 达到 镇痛 消肿 的 目的。临 床观察发现 , 于预 防或治疗 轻度 静炎效 果 比较好 【 。 中医认 用 6 J 为 , 脉炎 特 点是 血瘀 , 静 在病 变过 程 中不 论是 内因还是 外 因所
金黄膏与化疗同步预防乳腺癌化疗性静脉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构架马瑶

金黄膏与化疗同步预防乳腺癌化疗性静脉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构架马瑶发布时间:2021-10-22T04:07:50.310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7期作者:马瑶1 邓大一2通讯[导读] 本次研究主要对乳腺癌应用金黄膏与化疗同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进行观察。
(1嘉定区中医医院输液科上海嘉定 201800;2嘉定区中医医院外科上海嘉定 201800)摘要:目的乳腺癌应用金黄膏与化疗同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7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化疗后外敷金黄膏,观察组化疗前30min至化疗结束后10min内外敷金黄膏,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及药物外渗率。
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药物外渗率对比无差异P>0.05。
结论乳腺癌患者应用金黄膏与化疗同步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确保化疗药物输入且不会增加其药物外渗率,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乳腺癌;金黄膏;化疗;静脉炎;药物外渗率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以化疗为主,其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患者会出现静脉炎,这是化疗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一旦发生静脉炎就会增加药物输入难度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面临的重要问题,予以其有效干预降低静脉炎发生对患者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显示金黄膏同步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不会增加药物外渗的几率,且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1]。
本次研究主要对乳腺癌应用金黄膏与化疗同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进行观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2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间接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平均(46.3±2.5)岁,观察组平均(46.1±2.4)岁,经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显示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黄膏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观
察研究
2009-11-23 20:00 【大中小】【我要纠错】
【关键词】膏剂;静脉炎;中药疗法;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严重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护患纠纷的危险因素。
虽然深静脉置管术可有效防止药液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但价格昂贵,在基层医院难以推广。
我们施以科学的护理措施,外敷自配金黄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3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2例均为2005-03—2008-03我院肿瘤内科化疗导致静脉炎住院患者,肺癌21例,肝癌14例,胃癌12例,乳腺癌5例,淋巴瘤6例,大肠癌4例;应用药物为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5-FU)、甲氨喋呤、铂类、足叶乙甙(VP16)、长春新碱、紫杉醇等。
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3~76岁;病程4~6个月。
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3~76岁;病程4~5个月。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予金黄膏外敷。
药物组成:大黄75g,黄柏75g,姜黄75g,白芷75g,天南星30g,陈皮30g,苍术30g,厚朴30g,甘草30g,天花粉150g.诸药研成细粉过筛,凡士林500g加热成液体状,徐徐加入药粉100g调成20%的膏状,冷却后即成金黄膏。
把金黄膏均匀涂在双层无菌纱布上厚约2mm,外敷于患处,面积略大于病损处,覆盖2~3层无菌纱布宽松包扎,每日换药1次;若局部有水疱,碘伏消毒剂消毒后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出水疱内液体,保留痂皮,再予金黄膏外敷。
3日为1个疗程。
1.2.2对照组
用50%硫酸镁制剂浸湿纱布3~4层外敷于患处,每日3~4次,每次1h.湿敷过程中经常用注射器喷注药液防止纱布干燥。
3日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2组药物起效时间、静脉反应及皮肤毒性反应。
1.4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1个疗程,症状消失,局部静脉红肿消失,弹性恢复,血管通畅,肤色正常。
好转:治疗2~3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皮肤红肿热痛消失,硬结或条索状改变未完全消退。
无效:治疗4个疗程,静脉炎仍不见好转。
以治愈+好转统计有效率;以局部红肿、疱疹消退,自诉疼痛明显减轻时间为药物起效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用t检验。
2结果
2.12组疗效比较
2.22组药物起效时间
观察组为(5.12±0.32)h,对照组为(23.94±0.36)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目前已有不少肿瘤可以通过化疗达到治愈,但静脉炎是肿瘤化疗常见的并发症。
病因有:①静脉给药时细胞毒性药物刺激或渗出,给药的静脉通路内壁造成静脉炎;②细胞毒性药物由皮肤脉管系统浸润到周围组织造成局部组织损伤;③与细胞DNA结合的药物常导致组织坏死;④化学刺激反应及诱导增殖细胞成熟停滞的作用导致局部组织毒性。
化疗药物大都为强刺激及细胞毒性药物,发生外渗的化学灼伤不易愈合,所以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重于处理,
护理上的细节把关尤为关键。
护理上要注意,化疗前加强静脉选择,避免使用同一静脉远端;识别使用的是发疱性还是非发疱性药物,同时用多种药物时,先注入非发疱性药物;2种均为发疱药物,先注入稀释浓度最小的一种,2次给药间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管道,输完全部药液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充分冲净管道和针头后再拔针;整个操作由有经验的护士执行,一旦外渗,立即停止注射,保留针头,尽量抽出3~5mL液体,避
免局部按压,外渗部位及时给予解毒处理。
文献介绍的化疗性静脉炎处理方法及所用药物名目繁多,如阿霉素和柔红霉素外渗可用二甲亚砜涂于患处;单独柔红霉素外渗可局部注射8.4%碳酸氢钠;丝裂霉素和氮芥等烷化剂外渗,可用硫代硫酸钠注射于外渗处;长春碱外渗可用透明质酸酶或0.9%的氯化钠注射液局部皮下注射;大部分外渗主张冷敷,但长春碱类禁忌冷敷适于热敷。
上述种种名目繁杂,情况紧急时用错解毒药会造成严重后果,外渗处注射药物也会增加疼痛。
硫酸镁治疗化疗外渗所致静脉炎,具有成本低,配制、使用方法简便等优点,但起效时间慢,治愈率低,且治疗后容易遗留静脉条索变硬、结节改变,尤其是Ⅲ度静脉炎效果不理想。
依照中医学活血化瘀则肿消痛止的原理,我们选用《医宗金鉴》著名方剂金黄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该方传统用于疮疡阳证,与静脉炎早期表现皮肤红肿、疼痛相符合。
方中
黄柏、大黄清热解毒;天南星、天花粉、白芷、姜黄消肿止痛,活血散结;厚朴、陈皮、苍术理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理气活血之功效。
用凡士林作为基质,对皮肤渗透性强,同时可以滋润皮肤,软化痂皮,防止药粉干燥及皮肤干裂。
本观察结果显示,科学的护理方法配合金黄膏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起效快,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渗透性强,药性温和,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基本无毒副作用,治疗后无任何后遗症,是防治化疗外渗所致静脉炎的高效、价廉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