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一)
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化疗药 物引起静脉炎 的预 防及护理
吕志 兰
【关 键 词 】 化 疗 药 物 ;静 脉 炎 ;预 防 ; 护 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194 (2008)19-0167-02
化疗 是我科 恶性 肿瘤 患者 必不 可少 的治疗 手段 之一 ,而 大多数 化疗 药物 的给 药途径 是 以静脉 给药 为主 ,且需 要多 个周 期的 化疗 。静 脉通 过多 次穿刺 ,加上化疗 药物 本身 的刺激 陛,很容 易 引起静 脉炎 ,加 重 患者 的痛苦 ,故预 防显得 尤为 重要 ,下面就 此谈 几点 : 1化疗性静脉 炎发生 的原 因 1.1理 性 因素
志 ,2000,l5(3):174-175. [5】 李 兰凤 ,任 志平 ,刘学 英 . 中心 静脉压 的相 关 影响 因素与 护理进
展[J].护理 实践 与研 究 ,2006,3 (4):36—38. 【6】 俞 森洋 .现 代机械 通气 的监 护和 临床 应用 [M】.北京 :中国协和 医
l5(10):789. 【l0】 林伟 芬 .影 响 中心 静脉压 测定 值的相 关 因素及护 理对策 【J】.广 西
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2006-11-26基础医学论文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作者:郭丽平陈瑞目的探讨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方法分析呼吸科192例肺癌患者化疗发生52例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总结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措施。
结果通过对化疗性静脉炎的观察分析及护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结论消除各种危险因素,做到早期预防,能降低其发生率;做到合理干预,能提高其疗效,为患者减轻痛苦。
化学治疗静脉炎原因分析防治措施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静脉输液化疗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
化疗药物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造成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7.6%)[2]. 1 临床资料自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我科共收治联合化疗的肺癌患者192例,年龄18—86岁。
发生化疗性静脉炎52例,男18例,女34例。
其中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化疗患者共39例,发生静脉炎13例,发生率为33%,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化疗患者45例,发生静脉炎14例,发生率约为31%;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化疗患者61例,发生静脉炎15例,发生率约为25%;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化疗患者47例,发生静脉炎10例,发生率约为21%.可见发生率逐渐降低。
52例化疗性静脉炎中,Ⅰ度39例,Ⅱ度12例,Ⅲ度1例。
2 用药方法均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
3 判断标准根据主观感受和肉眼定性评价。
Ⅰ度:局部皮肤出现轻微的红肿、疼痛、灼热症状,沿着静脉走向出现轻微的条索样红线。
Ⅱ度: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灼热症状,有水泡形成。
Ⅲ度:静脉变黑变硬、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
4 原因分析 4.1毒性影响临床上化疗大部分为静脉给药,而化疗药物为化学制剂或生物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各个周期,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造成组织细胞尤其是代谢活跃的’皮肤基底细胞、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死亡。
腐蚀性化疗药物致非外渗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 要 】 探 讨 腐 蚀 性 化 疗 药 物致 非外 渗 性 静 脉 炎 的预 防 与 护 理 措 施 。通 过 针 对 性 、 效 的预 防 措 摘 有
施 . 减 少腐 蚀 性化 疗 药物 所 致 非 外 渗 性 静脉 炎 的 发 生 ; 取 积极 的 护 理 措 施 , 促 进 非 外 渗 性 静 脉 炎 能 采 能
1 2 化 疗 药 物 静 脉 反 应 分 级 标 准 评 定 _ 0级 : . 1 ] 无
生不 良反 应 的 因素 之 一 。选 择 血 管 时 应 选 择 弹性
好 、 腔大 , 管 回流 通 畅 。下 肢 静 脉 静 脉 瓣 多 , 流 缓 血 慢 , 造成药 物 滞 留 , 伤 血 管 内皮 , 般 不 选 用 下 易 损 一
2 结 果
4 4 执 行 正确 的 给 药顺 序 止 吐 药一 化 疗 药 物一 . 地塞米 松 。地 塞米松 具有 稳定 生 物膜 , 止致 炎 、 阻 致
3 4例 蒽环 类 化疗 药 发 生 非 外 渗 性 静 脉 炎 3 9 9
例 , 9 9 ; 4例 长 春 碱 类 化疗 药 发 生静 脉 炎 3 占 . 9 8 例 , 4 . 。其 中 I级 5 占 04 8例 ; Ⅱ级 6例 ; Ⅲ级 1 1 例; Ⅳ级 2例 。通 过有效 的预 防与护理 措施 ,7例静 7
1 临 床 资 料
注射 药物浓 度 增 高 或 快速 注射 使 管 腔压 力 增 大 时 , 血管难 以 承受压 力 , 导致 药物 于血管 缺陷处外 漏 。 3 3 其他 因素 患 者 袖 口过 紧 致 局 部 血液 循 环 不 . 畅 , 液 回流 受 阻 , 部 血 药浓 度 过 高 , 管 炎 症 加 血 局 血
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摘要】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之一,是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在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大的留置管,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或因输液时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它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许多护理同仁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治疗;治疗护理1.预防性护理1.1 静脉的选择血管的好坏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因此,选择血管时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
故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开始,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2 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的护理1.2.1 穿刺前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及过期禁用,必须一次性使用。
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透明敷料可2d更换1次,同时以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消毒范围直径不少于8cm。
敷料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换药,防止细菌性静脉炎产生。
1.2.2 使用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期间,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d,30min/次,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h1次,20min/次。
热疗改善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1.2.3 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大剂量滴注药物时,用75%乙醇纱布持续湿敷于套管针敷贴上方至拔针后30min,滴注过程中采用喷雾器将75%乙醇均匀喷洒在纱布上,使纱布保湿,当其不断挥发时,带走机体大量的热,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下降而减轻疼痛,同时,降低细菌活力,制止局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起到保护血管、减少因药物刺激所致静脉炎。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置对策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置对策Ⅰ目的为安全、正确地使用肿瘤化学治疗药物Ⅱ范围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药学部、医务部。
Ⅲ规程一、局部反应有些刺激性较强的抗肿瘤药,如长春碱类、葸环类、丝裂霉素和氮芥:等使用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局部反应,使用时应予重视,预防为主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
(一)栓塞性静脉炎:其表现为注入化疗药所用的静脉部位疼痛、皮肤发红,以后沿静脉皮肤色素沉着、脉管呈索条状变硬和导致静脉栓塞。
处理: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应避免直接推注药物,而将化疗药物稀释后静注或静滴,然后采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充分冲洗输液血管,以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
如需多次用药或患者静脉过细,均可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则不会引起静脉炎,并可保留导管,使患者减少多次穿刺之痛苦,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二)局部组织坏死:当刺激性强的化疗药漏人皮下时,即可引起局部皮下组织的化学性炎症,表现为漏药局部红肿、疼痛严重,可持续2-3周。
如漏药当时未作处理,则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形成溃疡,需待数月溃疡才能愈合。
处理:1.及时发现:当化疗药漏于皮下时患者即刻感到局部明显疼痛,此时应立即停注药物,用生理盐水冲洗完输液管道内的化疗药物,拔出针头,重新选择其他血管穿刺输液;2.及时处理:用生理盐水作局部皮下注入,以稀释化疗药的浓度,并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然后根据化疗药物的特性予以冷敷或热敷。
(三)抗肿瘤药静脉外渗的处理静脉滴注或推注化疗药物时,如果使用不当,可使药物外渗到皮下组织,轻者引起红肿、疼痛和炎症,严重时可致组织坏死和溃疡,较长时间不愈合,给患者带来痛苦。
因此,医务人员应了解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而后两项十分重要。
1.药物外渗的预防,具体措施如下:1.1化疗前应识别是发疱性还是非发疱性药物。
1.2输注化疗药的人员应受过专门训练或取得从事化疗的证明,按制定的方案进行化疗。
1.3以适量稀释液稀释药物,以免药物浓度过高。
奥沙利铂相关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奥沙利铂相关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标签:静脉炎;喜疗妥;颈外留置针;护理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而奥沙利铂是治疗大肠癌的一线静脉化疗治疗方案。
但由于其对血管刺激大,而且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血管逐渐硬化,造成穿刺困难。
虽然静脉导管广泛运用于临床,但是大多数患者仍就选择浅静脉化疗。
为了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整个化疗,预防静脉炎尤为重要,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住的肠癌患者118例,其中直肠癌患者51例,结肠癌患者67例,男64例,年龄33-85岁之间,女54例,年龄42-76岁之间。
方法:(1)静脉输液方法:由富有经验的穿刺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师按照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成功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建立静脉通路,确定无外渗后遵医嘱给予奥沙利铂120mg/m2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h以上,滴注完毕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快速滴注冲管后拔针,3周为1疗程,连续化疗6个疗程。
(2)喜疗妥的用法:在应用奥沙利铂前用喜疗妥软膏涂在沿穿刺点血管前方皮肤5×5cm的范围处轻轻涂匀,然后稍用力按摩,直至软膏完全吸收,3h一次,一般白天4-6次,睡前涂后夜间不再涂药,以免影响睡眠,连续3天。
(3)静脉炎的判断标准:Ⅰ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样改变;Ⅱ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有条索样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有条索样改变,可触及硬结。
2.结果发生1度静脉炎5例,表现为患者感觉局部疼痛,未发生红肿及水肿,未发生Ⅱ度静脉炎,发生Ⅲ度静脉炎2例,表现为局部静脉可触及硬结,说明颈外静脉加喜疗妥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显著。
护理:1心理护理:肿瘤患者长时间受到疾病的折磨,而且投入的经济大,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等负面情绪,我们护士在工作中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主动关心患者,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
外周静脉炎预防措施(完整版)

外周静脉炎预防措施(完整版)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可避免反复穿刺血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据报道外周静脉留置针占所有输液工具使用率的90%以上。
然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能会导致静脉炎、感染、外渗和堵管等并发症。
静脉炎是其中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留置针拔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静脉炎的发生与药物的性质有关。
特殊的药物,如胺碘酮,经静脉留置针输注超过48h,有88%的概率会发生静脉炎。
严重的静脉炎会造成血管的永久损伤,甚至损伤到肌肉和神经,严重者可能导致皮肤肌肉坏死,甚至截肢。
虽然指南明确指出,化疗药物、高渗性药物、酸性碱性等刺激性药物建议使用中心静脉进行输注,但受患者经济、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等因素的影响,中心静脉输注的使用率仍较低。
美国静脉治疗协会建议将静脉炎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为了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关注静脉炎的预防,但证据较为分散,不利于临床护士进行运用。
本研究系统检索并科学整合现有证据,确定证据推荐等等级,为临床实践改革及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讨论3.1化疗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的干预措施化疗药物具有特定的毒性及强刺激性,容易引起管壁化学性炎症,即化疗性静脉炎。
第1条证据表明将新鲜芦荟削成薄片沿静脉纵向覆盖,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但考虑新鲜芦荟取材和保存不便,制作过程较繁琐,因此列为B级推荐意见。
第3条和第11条证据指出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在应对化疗药物引起的局部外周静脉炎时具有一定疗效。
地塞米松可采取软膏形式直接涂抹于皮肤,或使用地塞米松药液浸湿的敷料进行外敷。
为预防静脉穿刺点周围皮肤受损,建议在开始滴注化疗药物前的2~3 min内使用地塞米松。
第10条证据指出水胶体敷料的成分各异,但均能有效降低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
这类敷料能够及时吸收组织渗液,从而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且水胶体敷料外观透明、弹性良好,便于护士观察静脉穿刺处是否发生红肿,同时患者使用舒适度高,不影响肢体活动。
肿瘤病人化疗静脉炎的发生及预防护理

取 静 脉 输 注 法 , 用 生 理 盐 水 稀 释 , 须 确 保 针 头在 血 管 内 , 即 必 输
完 后 用 生 理 盐 水 1 0 mL 1 0 mL, 0 ri 1 n快 速 冲 人 0 ~ 5 1 n 5 mi a
作 者 简 介 侯 晓岩 (9 9 ) 女 , 主 任 , 16一 , 科 主管 护 师 , 科 , 事 血 液 采 集 本 从 技 术研 究 , 作 单 位 :3 0 4 太 原 市 红 十字 血 液 中心 。 工 002 , ( 收稿 日期 :0 0— 2 3 修 回 日期 :0 0—0 2 1 0 —0 ; 21 4—2 ) 5 ( 文 编辑 吕佩 ) 本
参考文献 :
[ ] 邹建芬. 器采集 血小板 献血反 应及其护 理[ ] 中国输 血杂 志, 1 机 J.
1 9 , 1 1 : 9 9 8 1 ( )2 .
癔 症 是 一 种 心 因性 疾 病 , 心 理 因 素 和社 会 因 素有 关 , 任 与 无 何 可 证 实 的病 理 性 和器 质 性 变 化 , 床 表 现 运 动 症 状 可 有 癔 症 临 性 瘫 痪 由于 该 献 血 者 是 初 次 采 集 , 对献 血有 恐 惧 心 理 , 神 紧 精
肿瘤 病 人 化 疗 静 脉 炎 的 发 生 及 预 防 护理
小 破 溃 , 微 疼 痛 , 围红 肿 , 肉注 射 青 霉 素 8 × 1 U, 轻 周 肌 O O 1d2 次, 自觉 症 状 加 重 , 部 用 普 鲁 卡 因 2mL 地 塞 米 松 5m 局 , g加 盐 水 2 OmL封 闭 , 日 1次 , 1 隔 共 O次 , 自感 症 状 减 轻 。半 个 月 非 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一)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方法。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腔内、静脉、肌肉和口服等方法将化疗药物引入人体内,而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
但由于治疗恶性肿瘤疗程长,局部静脉反复穿刺造成机械性损伤,且化疗药物渗透性强、刺激性和毒性大,极易引起静脉发红或发黄,病变血管硬化成条索状,伴局部疼痛,严重者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影响静脉通道的建立,阻碍化疗计划的进行从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1〕。
静脉炎的预防已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
近几年我们科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
1静脉炎发生机制
1.1机械性损伤
静脉经反复穿刺或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对血管壁的刺激性过大,血管内皮受损,造成局部感染、抵抗力下降引起细菌性静脉炎,同时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针、管尖端聚集形成血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2化疗药物的刺激性损伤
许多化疗药物可对组织产生化学性刺激,引起化学性炎症,常见为卡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达卡巴嗪及丙脒腙等;有的药物还可使组织形成水疱,常见药物为长春花碱类如NVB,蒽环类如阿霉素及吡南阿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氮芥等药物。
由于化疗药物刺激
性大,且多为高渗性溶液,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使静脉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产生炎症改变,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同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痉挛变硬,易并发血栓形成〔2〕,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1.3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90%肿瘤患者凝血机制异常〔3〕,同时化疗药物又可引起组织因子释放,纤溶活性受抑制,药物的毒性作用加重了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2预防措施
2.1医患双方应做好心理准备
在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争取患者理解合作,放松心情,增强对心理紧张的承受能力。
2.2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有关〔4〕,一般情况下应首选弹性好、管腔大、回流顺畅的血管。
注射部位一般由远端及近端,左右静脉交替使用。
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压迫外一般不宜下肢静脉用药,还应避免手背及关节附近部位给药。
2.3稀释化疗药物
静脉炎的发生率与药物浓度成正比,所以要尽可能将药物充分稀释。
但应根据每种化疗药物药理性能及毒副作用,选用适宜的药物溶媒,不同的溶媒溶解对保护化疗药物的稳定性、酸碱度、和降低化疗药物
的毒副作用有着明显的影响〔5〕。
2.4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通过选择应用适宜的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静脉直接穿刺损伤次数。
穿刺之前嘱患者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以扩张血管。
选择穿刺针具的直径应与被穿刺的静脉直径相匹配,并做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严格执行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如输注发疱类药物完毕后应立即拔除静脉留置针)。
美国输液护理会将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规定为3天〔6〕。
2.5正确输注化疗药物和液体
联合用药时,应注意多种化疗药物输注顺序,先输注刺激性小或低浓度的药物,再输注刺激性大或高浓度的药物。
如果各种药的刺激性均较大,间隔时间应长一些,一般不少于20min。
两种药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可避免药物发生相互反应,使其药效降低或毒性加强。
2.6掌握各种化疗药物最佳的输注速度
根据化疗药物刺激性强弱、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原理不同,选择给药速度对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有着重要影响〔7〕,如静注长春瑞滨、阿霉素等刺激性大的药物时要在溶解后10~15min内快速注完,以减少对局部静脉的刺激。
而静注5-氟尿嘧啶时则一般要求8-10h滴注完,以使其发挥最佳作用,并减少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