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合集下载

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2006-11-26基础医学论文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作者:郭丽平陈瑞目的探讨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方法分析呼吸科192例肺癌患者化疗发生52例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总结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措施。

结果通过对化疗性静脉炎的观察分析及护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结论消除各种危险因素,做到早期预防,能降低其发生率;做到合理干预,能提高其疗效,为患者减轻痛苦。

化学治疗静脉炎原因分析防治措施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静脉输液化疗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

化疗药物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造成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7.6%)[2]. 1 临床资料自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我科共收治联合化疗的肺癌患者192例,年龄18—86岁。

发生化疗性静脉炎52例,男18例,女34例。

其中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化疗患者共39例,发生静脉炎13例,发生率为33%,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化疗患者45例,发生静脉炎14例,发生率约为31%;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化疗患者61例,发生静脉炎15例,发生率约为25%;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化疗患者47例,发生静脉炎10例,发生率约为21%.可见发生率逐渐降低。

52例化疗性静脉炎中,Ⅰ度39例,Ⅱ度12例,Ⅲ度1例。

2 用药方法均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

3 判断标准根据主观感受和肉眼定性评价。

Ⅰ度:局部皮肤出现轻微的红肿、疼痛、灼热症状,沿着静脉走向出现轻微的条索样红线。

Ⅱ度: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灼热症状,有水泡形成。

Ⅲ度:静脉变黑变硬、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

4 原因分析 4.1毒性影响临床上化疗大部分为静脉给药,而化疗药物为化学制剂或生物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各个周期,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造成组织细胞尤其是代谢活跃的’皮肤基底细胞、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死亡。

化疗药物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文档资料

化疗药物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文档资料

化疗药物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化疗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临床用药方法主要有静脉给药、门静脉给药、动脉灌注等,而静脉给药是临床最常用到的方法。

但是由于化疗药物自身的特性往往会使患者局部组织损伤,在众多并发症中静脉炎是常见的一种,其不仅使患者遭受痛苦,并且给临床护理及治疗带来困难。

笔者选取我院在 2009 年 7 月至 2012 年 6 月收治的 70 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现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 2010年 7 月至 2012 年 6 月收治的 70 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 39 例,女 31 例,年龄 39-74 岁,平均年龄 55±2.5 岁。

其中食管癌 21 例,肺癌 12 例,胃癌 23 例,胰腺癌 4 例,子宫癌 10 例。

同时选取我院于 2007 年 3 月至 2008 年 1 月收治的 40 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本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0%(8 例)。

1.2原因分析化疗药物是细胞毒类药物,其不仅具有较强的刺激性,还具有无选择性,也就是说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还会对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带来损伤 [1] 。

所以,当药物在较短的时间内且大量的输入到血管后会超出血管的缓冲应激能力,也有可能在血管受损的部位堆积,从而损伤血管外膜,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破坏内皮细胞,引发静脉炎;同时液体输入的速度、时间、输入量、压力等对血管的刺激以及环境温度等也会引发血管壁损伤,引发静脉炎 [2]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如静脉穿刺失败、针头固定不当等也会引发静脉炎;当人体血浆的 ph 值发生改变,数值失衡时也会引发静脉炎。

1.3预防方法1.3.1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一定要遵照无菌要求操作,做到针、管、止血带一人一用,输注前要进行皮肤消毒,预防感染。

1.3.2静脉使用合理采用静脉给药方式进行化疗药物输注要尽量选取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遵照先远后近的原则将关节神经以及韧带处的血管避开,最好不采用下肢血管。

肿瘤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肿瘤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肿瘤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进展【摘要】化学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而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因后果严重令护理人员感到棘手。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静脉,减轻病人痛苦,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是化疗过程中的护理重点。

近年来,护理人员就此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结合相关文献,从预防和治疗角度总结目前国内外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措施。

【关键词】化疗药物;静脉炎;预防;治疗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绝大多数化疗药物需要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然而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碱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反复多次大剂量联合化疗可增加化疗药物对静脉的毒性刺激,静脉受到严重损伤,同时癌症肿瘤患者血液易出现继发性高凝状态,反复静脉穿刺也会使血管造成损伤,导致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部分化疗药物容易渗入皮下间隙,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如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发生意外渗漏,轻者出现红斑、局部不适或疼痛;严重者出现皮肤溃疡、组织坏死及深部结构如肌腱、关节的损伤,患者可有剧烈疼痛,甚至影响肢体功能。

一旦静脉炎发生,不但会使患者的痛苦增加,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而且会影响到治疗的进行,近年来随着肿瘤患者逐渐增加,化疗药物的应用也日趋广泛.而化疗性静脉炎是输注化疗药物的常见并发症,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及积极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们就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现综述如下: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的因素1.药物因素1.1直接毒性作用化疗药物属细胞毒类药物,刺激性强而且无选择性, 即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也具有一定的损伤,影响细胞代谢及其功能。

与细胞DNA结合的药物最易引起组织坏死,反应可在药物撤除后持续数周[1]。

1.2血浆PH值改变血浆PH值为7.35--7.45,偏酸、偏碱都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从而发生静脉炎。

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诺维本和环磷酰胺等,用生理盐水溶解后呈弱碱性;阿霉素、表阿霉素和丝裂霉素等用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溶解后呈弱酸性。

喜疗妥软膏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

喜疗妥软膏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

器官小 可避免地产生损害或毒不 良反』 。 、 化疗药物往往引起严重 的不 良反应 , 除对 造血系统及 全省 重要脏器具有毒性外 , 局 部毒性 反应 包括 化疗药 血管外渗 及静脉 炎 。其中最 易引起静 脉损伤 的化疗 药有 烷化剂氮芥 、 抗代 谢药 物氟尿 嘧啶 、 抗肿
瘤 植 物 药 长春 瑞滨 等 。除 此 之 外 , 大 多 绝
注: 诲蛆有效率比鹱 :i:9 oo誊 3 i .l o P<

篓一 . 一
. 一

一嚣 _ 蘸 薹 鬻 露撼 誊誊 ≤鬻 薯曩 一誊
4 中国社 区医师 - 6 医学专 业 2 1 0 0年第 3 4期 ( 2 第1 卷总 第2 9 L 5期
对照组共 3 0例 , 生 静 脉 炎 5例 , 发 有 效率 8 . %。观察 组 3 34 0例 , 发生静脉 炎 1例 , 效 率 9 . % 。经 统 计 学 分 析 , 有 67 P< 0O , . 1 两组 差 异 有 著 性 , 表 1 见 。 从 表 1中可 看 出 , 组 病 人 预 防 化 疗 两
数化疗药物 巾于本身具 有很 多的毒性 和 刺 激 , 只能 用 于 静 脉 注 射 可 皮下 或 部用药 , 且静脉注射时一旦渗漏 到血 管 外 , 则引起局部疼痛 、 脉炎 , 轻 静 重则引起 局部皮肤水疱 、 溃疡 、 皮下组织坏死 , 至 甚
导致 功 能 障 碍 。 化疗性静脉炎 是临床 卜 肿瘤 病人 使 用 外 周 静 脉 化 疗 后 常 见 的 一种 并 发 症 , 如 果 不及 时 处 理 , 导 致 局 部 皮 肤 组 织 肿 可 胀 、 痛 , 至 坏 死 。化 疗 药 物 在 输 注 过 疼 甚
羞: 堕
C H『 # c O M M UN{ V N SE T 0 T 《S 0

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摘要】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之一,是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在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大的留置管,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或因输液时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它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许多护理同仁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治疗;治疗护理1.预防性护理1.1 静脉的选择血管的好坏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因此,选择血管时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

故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开始,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2 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的护理1.2.1 穿刺前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及过期禁用,必须一次性使用。

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透明敷料可2d更换1次,同时以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消毒范围直径不少于8cm。

敷料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换药,防止细菌性静脉炎产生。

1.2.2 使用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期间,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d,30min/次,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h1次,20min/次。

热疗改善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1.2.3 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大剂量滴注药物时,用75%乙醇纱布持续湿敷于套管针敷贴上方至拔针后30min,滴注过程中采用喷雾器将75%乙醇均匀喷洒在纱布上,使纱布保湿,当其不断挥发时,带走机体大量的热,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下降而减轻疼痛,同时,降低细菌活力,制止局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起到保护血管、减少因药物刺激所致静脉炎。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现报道化疗患者 1 1 0例的化疗护理结果 。 1 临床资料 1 . 1 临床 资料 2 0 1 1年 8月 一2 0 1 2年 5月预 防性护 理 1 1 0
者, 我们均采用浅静脉 留置 , 可避免重复穿刺 , 减少化疗药物对
血管 的刺激及损伤。 1 . 3 . 7 无菌拔针 : 化疗药输完后 , 用等渗盐水 2 O一 3 0 m l 冲管 , 药液滴尽前迅速拔出针头 , 立 即用无菌 干位 , 然后用湿润烧伤膏沿 血管走 向均匀敷
于患处 , 1 d后皮肤红消退。 1 . 4 . 2 冰敷法 1 . 4 . 3 其他措施
2 小 结
冰敷可使血管收缩 , 减少药物吸收 , 可促 进某 发生静脉炎的患肢抬高 , 应禁止静脉注射 ,
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 , 局限损伤部位 。
1 . 2 判断标准
0度 : 注药 静脉走 向皮 肤及血管无 任何 变
化; I 度: 注药静 脉走 向皮肤微 红 , 长度不 超 1 0 c m, 无 分支 , 血
药物及 细胞毒性作用 J 。 1 . 4 . 1 湿润烧伤膏外敷 将湿润烧伤膏沿血管走 向均匀敷 于
炎性反应部位 , 每天 4~6次。本组患者有 1例在化疗第 2天 , 1 例在第 4天穿刺 上方 出现皮 肤微红 , 患者诉轻微 疼痛 , 即拔

7 6・
临床 合 理 用 药 2 0 1 3年 5月 第 6卷 第 5期 中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R a  ̄ o n a l D r u g U s e , Ma y 2 0 1 3, V0 1 . 6 N o . 5 B
加产妇子宫颈 的管径 , 降低产妇 子宫颈对 于机械性扩 张阻力 , 对妊娠与非妊娠妇女 的宫颈有扩张和软化的作用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

间过 长或 体 温过 高 的患 者 , 给 予 对 症处 理 。 ( ) 可 3 剧烈疼 痛 : 由于介入 治 疗 是 动脉 灌 注化 疗 药 物 和栓 塞剂 , 方 面能够增 加肿瘤 局部 的血药浓 度 , 一 另一方
面也可 以通过栓 塞 阻 断肿 瘤 的血 供 , 进 肿瘤 细 胞 促 的死亡 , 是 一 般 常 规 化 疗 做 不 到 的 。但 是 , 这 动
4 0 2
JB n b dC l, pi2 1 , o.5 N . e guMe o A r 0 0 V 13 ’ o4 t l
理, 只要 做好解 释 工 作 即可 。对 于 个别 发 热 持续 时
地 向患 者做好 相关 的宣 教 , 其 能 够 了解 介 入 治疗 使 与普通 化疗 的区别 , 以及 可能遇 到 的问题及对 策 , 增 强 战胜疾 病 的信 心 。在治 疗 过程 中 , 求 护 理人 员 要 有 高度 的责任心 、 练 的技术 水 平 、 心 的观 察 , 熟 细 耐
脉灌注化 疗也可 能将化 疗药物 分流 或逆流 至非肿 瘤
供血动脉 内 , 致该 区域组织 细胞 不同程度 的损 伤 , 导 常见 的有 腰骶 、 阴 部 、 股 沟 区疼 痛难 忍 。另外 , 会 腹
由于栓塞 导致 的肿 瘤组 织的缺血 坏死 也可 以导致发 烧 、 痛等 J 疼 。因此 , 于这 些 不 良反 应 , 理人 员 对 护
心做 好解 释工作 , 才能 更好地 配合 医生 , 证介入 治 保
疗 的顺 利完 成 , 大 限度 地 防止并发 症 的发 生 , 最 促进 患者 康复 。
[ 参 考 文 献 ]
[ ] 谢幸. 1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的诊断与治疗 前评 估 [ ] 实用 肿瘤 J. 杂志,0 8,3 】 : 一2 20 2 ( ) 】 .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血管内静脉壁发炎的疾病,常见于长期留置导管、输液、化疗等医疗操作中。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且在护理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

一、预防措施:1. 导管选择:选择合适的导管材料,如聚乙烯、聚氨酯等,以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和损伤。

2. 导管插入:在插入导管前,进行充分的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插入导管时,要选择合适的静脉,并确保插管无阻力,减少对静脉壁的损伤。

3. 导管固定:将导管固定在患者体表,避免导管的移位和摩擦,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

4. 导管护理: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阻塞,定期冲洗导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

5. 皮肤护理:保持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细菌感染。

6. 输液操作:在输液前,检查液体是否清澈,无悬浮物。

输液时,要注意滴速,避免快速输液导致静脉壁受压。

7. 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静脉炎的相关知识宣教,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尿量,促进血液循环。

二、护理措施:1. 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导管护理: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阻塞,定期冲洗导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

3. 皮肤护理:保持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细菌感染。

4. 输液操作:在输液前,检查液体是否清澈,无悬浮物。

输液时,要注意滴速,避免快速输液导致静脉壁受压。

5. 疼痛管理:对于有疼痛感的患者,可采用非药物疼痛管理措施,如冷敷、按摩等。

如疼痛严重,可考虑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6. 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静脉炎的相关知识宣教,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尿量,促进血液循环。

7. 心理护理:对于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要给予心理支持和关爱,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266520 宋兰兰陈鹤)
摘要:静脉滴入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输注后易导致静脉炎,静脉炎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本文通过分析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总结了静脉炎预防性护理措施,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静脉炎预防性护理化疗
静脉滴入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有效地控制肿瘤,反复、多次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但绝大多数化疗药物为生物碱制剂,对局部组织有刺激作用,输注后易导致静脉炎。

静脉炎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本文通过分析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总结了化疗性静脉炎预防性护理措施,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概率。

一、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1、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无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具有一定损伤,影响细胞代谢及其功能。

其损伤程度与药物的浓度、酸碱度、渗透压及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关。

2、物理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3、解剖因素
由于肘窝、手腕等关节处感觉迟钝,早期渗漏不易及时发现,导致血管、神经出现肌腱挛缩。

指间等处细小血管壁薄,耐受性差,易渗出。

下肢静脉输液易栓塞,除上腔静脉受损外,一般不宜化疗输液。

4 、技术因素
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机械性损伤,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发生炎性反应。

固定针头位置不当,可加重机械性损伤,使化疗药物外渗,局部血管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加。

无菌操作不严格,也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5 、个体因素
与病人自身情况有关,若为特异性体质,输入博莱霉素、丝裂霉素、顺铂等化疗药后表现出局部过敏反应。

最近有报道认为,静脉药物的化学刺激仅仅是静脉炎的诱因,主要原因与神经传导有关,其机制有待探讨。

二、化疗性静脉炎的产生机制
化疗性静脉炎是由于长期大剂量输入化疗性药物或反复静脉穿刺等机械、物理、化学等因素造成的静脉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

化疗药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刺激性强,一般刺激性化疗药输液后刺激局部血管发生痉挛致血管壁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加;细胞毒性药物发生渗漏则引起静脉炎。

三、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针对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预防护
理工作,以尽可能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概率。

1、正确选择穿刺血管及穿刺部位
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静脉输注强刺激性、高浓度的化疗药(如异长春碱类、榄香烯乳、诺维本等)时应选择血管弹性好、回流通畅、血管内径较粗、便于观察和穿刺的部位。

临床工作中,对多次化疗及外周静脉较细者宜用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

一般选择浅静脉留置针,此针留在血管里的是软管,不易因机械因素损伤血管而减少渗漏的发生,从而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穿刺部位应选择前臂,不宜选择手背及脚,因为这些部位皮下脂肪少,一旦发生渗漏的话,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骨头及神经坏死。

2、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的护理
2.1穿刺前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及过期禁用。

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完毕后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透明敷料可2天更换1次,每次更换敷料时,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由内向外做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

2.2应用留置针时严格执行常规的更换制度。

首先,选择适当的型号和血管部位,留置针最佳保留时间为72h,发现红肿随时拔除。

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联合用药,选择血流量大的中心血管穿刺,减少机械刺激,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套管针来回转动,以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损伤。

2.3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大剂量滴注药物时,用75%乙醇纱布持续湿敷于套管针敷贴上方至拔针后30min,滴注过程中采用喷雾器将75%乙醇均匀分洒在纱布上,使纱布保湿,当其不断挥发时,带走机体大量的热,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下降而减轻疼痛,同时,降低细菌活力,制止局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起到保护血管,减少因药物刺激所致静脉炎。

但个别对乙醇过敏者禁用。

3、输入浓度高及刺激性强药物的护理
3.1静脉快速滴20%甘露醇时,在穿刺前5min用2%山莨菪碱外擦穿刺点及穿刺点近心端20cm局部浅表血管,能使局部浅表血管扩张,对减轻血管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损伤疗效显著。

同时,加温至(28±1)℃呈恒温的甘露醇输入,可使血管受热后管腔增大,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使滴速增快,也是预防发生或降低穿刺局部刺激症状和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可减少机械性和医源性损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3.2化疗药物诺维本属碱性制剂,细胞毒性明显,发疱性能强烈,局部损伤严重,容易引起静脉炎。

张连荣等研究表明:病人在注射诺维本前30min将大黄50g、芒硝50g、陈醋适量调和成糊状后外敷于穿刺部位,距穿刺点0.5cm以上20~30cm,宽3~4cm,厚约5mm,并用纱布超过外敷范围2~3cm包裹,直至拔针后2h去除洗净。

应用时芒硝需加温溶化后再加入大黄粉末,用陈醋调和成糊状后微热,外敷于皮肤上,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外敷药物的皮肤渗透作用,促进吸收之功效,以现配为宜。

复方大黄膏外敷治疗诺维本所致静脉损
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达到早期预防的目的,有效保护外周静脉,减轻病人痛苦。

3.3药膏外敷。

在穿刺血管的近心端沿血管走向贴麝香壮骨膏,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穿刺静脉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了静脉损伤的发生,延长了静脉留置时间。

同样,伤湿止痛膏也能迅速渗透皮肤,促进血液循环,用来防治β-七叶皂甙钠等药物浓度高所致静脉损伤具有显著疗效。

方法:将伤湿止痛膏剪成2.5cm×7.5cm大小,常规穿刺,固定后在穿刺点上方0.5~1.0cm处沿血管方向贴敷1条。

输液结束拔针时去掉。

每日贴敷,不重复使用。

四、小结
医护工作人员掌握并应针对静脉炎诱发因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及费用,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益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淼,李志红.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防治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8,7(2):
94
【2】王春霞,杜会霞.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5):108.
【3】张玉慧,杨志.甘露醇加温静脉滴注的临床观察. 护理学杂志,2002,17(3):207. 【4】邵红娟,麝香状骨膏预防静脉损伤延长静脉留置时间方法,实用护理杂志.2004,18(5):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