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基础实验B 第5-6次课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2040使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类别: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180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机电、数控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包括电工技术、电机与控制以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部分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知识和应用;变压器、电动机以及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常用电子元件及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数控等专业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城轨交通供电》、《城轨电气控制及PLC技术》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又是学生考取中级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
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突出应用”为主线,坚持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现场参观、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等技能训练,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以有的物理知识基础上,掌握有关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方面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学好专业知识、从事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知识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用电路的基本定律对直流、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2、掌握变压器、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安全用电措施。
3、掌握半导体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伏安特性,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方法,整流、滤波、稳压、调压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基础实验B第二次课(LU)

实验步骤
一、直接测量
按图1接线,先不接电源。 1,2端用短路线 连接。用万用表欧姆档适当量程测3,4端电阻 Ro (只适用于无源或能令独立源置零的情况。) ,填 入表1。
实验步骤
一、直接测量
实验步骤
二、加压定流
按图2接线(实验板上接线不变,3,4端接上 电流表,电压表和电源),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流
电压值。 (注意:此时稳压电源被限流为:0.05A。)
实 验 步 骤:
1、测发光二极管伏安特性
• (1)按图5.1.4(a)电路 接线,按表5.1.1给定的 电流值测量发光二极管 的正向特性,电压值记 录于表5.1.1中。 表 5.1.1
Id(mA) 0 1 3 正向 连接 Vd(V) 0
图5.1.4(a) 正向测量电路
图5.1.5(b)反向测量电路
Vd(V) 0 -3 -5
反向
连接 Id(uA) 0
-1 -5
-10 -15
提问:电压表的读数与稳压管上的 电压是否一致。
回答:是不一致的。原因是电流表上有内 阻=0.25V/25mA=10Ω,有一定的分压作用。 但是,由于稳压管的反向导通电阻很大只 有几百K或几MΩ,R电表内阻<<R稳压管反向内阻其分压 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 计。这时,可认为 电压表的读数与稳 压管上的电压基本上 是一致的。
V --
图3 实验接线图二
实验步骤
表1
步
骤
1
2
3
4
5
参数
V
Voca
Vocb Isca
Ro
实验步骤
实验电路图
图1 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
实验接线图
13 No 24
电工电子基础技能实训-电子元器件

返回
3.电感器
电感线圈是由导线一圈*一圈地绕在绝缘管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而 绝缘管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铁芯或磁粉芯,简称电感。用L表示 ,单位有亨利(H)、毫亨利 (mH)、微亨利(uH),1H=10^3mH=10^6uH 。
一、电感的分类
按 电感形式 分类:固定电感、可变电感。 按导磁体性质分类:空芯线圈、铁氧体线圈、铁芯线圈、铜芯线圈。 按 工作性质 分类:天线线圈、振荡线圈、扼流线圈、陷波线圈、偏转 线圈。 按 绕线结构 分类:单层线圈、多层线圈、蜂房式线圈。
引例: 发射电路原理图
实物图
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素。一些基
础性实验中常见的元件,我们应当能够识别并 正确使用。常见的元器件:
1.电阻(位)器 2.电容器
8.传感器 9.接插件、开关件
3.电感器
10.电子产品装配工艺
4.半导体器件
5.集成电路
6.石英晶体
7.片状元器件
1.电阻(位)器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在电路中起电阻作 用的元件称为电阻器,简称电阻。
二、电容器的分类
按照结构分三大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和微调电容器。 按电解质分类有: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和空 气介质电容器等。 按用途分有:高频旁路、低频旁路、滤波、调谐、高频耦合、低频耦合 、小型电容器。 高频旁路: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涤纶电容器、玻 璃釉电容器。 低频旁路: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 滤 波:铝电解电容器、纸介电容器、复合纸介电容器、液体钽电容器。 调 谐: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 高频耦合: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 低频耦合: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固 体钽电容器。 小型电容:金属化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聚苯乙烯 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金属化涤纶电容器、聚丙烯电 容器、云母电容器。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维修中级工必备的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结合电工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1)掌握电路的组成、直流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定律对电路进行分析。
(2)掌握描述电磁现象的基本物理量,掌握电磁力及其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理解电磁继电器、霍尔效应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的计算及自感现象的应用;了解互感、涡流现象,了解同名端的概念。
(3)掌握正弦交流电基本概念和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掌握用矢量法分析计算简单交流电路的方法,掌握三相电源与负载的连接方法及简单计算,熟悉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4)熟悉二极管的基本结构、主要特性及其主要参数,熟悉单相整流、滤波和三相整流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晶闸管的结构、导通和关断的条件以及可控整流电路,理解滤波电路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
(5)熟悉三极管的基本结构、主要特性及其主要参数;了解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基本电路;熟悉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器的组成,并掌握其工作原理;理解反馈和振荡的概念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熟悉射极输出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振荡器的组成,并掌握其工作原理;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工作原理和应用;熟悉OTL功率放大器的组成,掌握其工作原理。
(6)掌握硅稳压管稳压的工作原理,熟悉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源、开关稳压电源的电路组成,掌握它们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三端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7)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理解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数字集成电路概况、分类及应用常识,了解模/数和数/模转换电路的使用,掌握计算机在汽车上的布置与应用表示该要求是针对汽车电工模块而言;非汽车电工模块对数字脉冲电路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内容
第3章三相交流电路
回顾单相交流电路、引入三相交流电路10分
3.1三相电源的连接方式
1.对称三相交流电(熟悉)10分
2.三相电源的Y连接方式(掌握)10分
3.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接方式(掌握)10分
3.1检验学习结果分析15分
3.2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
1.负载的星形连接(掌握)10分
10分
总结本次课内容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路模型和电路元件,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难点:对理想电路元件的理解以及对参考方向的掌握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1、1.2检验学习结果下次课提问P32页填空题部分
如有答疑、质疑请记录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2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
教学方式: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分院
课程名称
学时
教材电工电子技术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上课地点
上课时间,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1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
教学方式: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
授课题目(章、节)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1.1电路分析基础知识
1.2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电路的工作状态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在电路分析中的作用,熟悉电路的组成与功能,掌握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概念。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6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方式:启发式讲授法与实验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实验设备
0803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目录基本实验实验一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测试(第一次) (02)实验五触发器的逻辑功能与应用(第四次) (20)设计性实验实验二译码器应用设计(第二次) (05)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仿真,课后完成) (11)实验四数据选择器的设计(第三次) (14)实验六移位寄存器的设计(第五次) (27)实验七计数器应用设计(第六次) (33)实验九555时基电路及其应用(仿真,课后完成) (40)综合性实验实验八设计24时制数字电子钟(参考,仿真) (47)说明:实物实验按照上面黑体标注及顺序完成。
实验一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方法2、掌握器件的使用规则3、进一步熟悉数字电路实验装置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5V直流电源2、逻辑电平开关3、逻辑电平显示器4、74LSXX×1、CD40XX×1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1)双-四输入门电路74LSXX,即在一块集成块内含有2个互相独立的逻辑门,每个逻辑门有四个输入端。
其引脚排列如图1-1(74LSXX)所示。
(2)四-二输入门电路CD40XX,即在一块集成块内含有4个互相独立的逻辑门,每个逻辑门有2个输入端。
其引脚排列如图1-1(CD40XX)所示。
图1-1 74LSXX及CD40XX的引脚排列1、74LSXX的逻辑功能74LSXX的逻辑功能是:输出端1Y对应输入端是1A、1B、1C、1D;输出端2Y对应输入端是2A、2B、2C、2D;NC端为空。
2、CD40XX的逻辑功能CD40XX的逻辑功能是:输出端O1对应输入端是I1、I2;输出端O2对应输入端是I3、I4;输出端O3对应输入端是I5、I6;输出端O4对应输入端是I7、I8。
四、实验内容1、在合适的位置选取一个14P插座,按定位标记插好74LSXX集成块。
参照图1-1(A)接线:VCC接+5V电源,GND接电源地,门的四个输入端接逻辑开关输出插口,以提供“0”与“1”电平信号,开关向上,输出逻辑“1”,向下为逻辑“0”。
电子电工技术实践课实验报告

电子电工技术实践课实验报告电子电工技术实践课实验报告电子电工技术实践课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焊接技术知识2、了解表面贴装技术3、学习使用万用表4、学习电子元件识别方法并应用5、了解收音机工作原理6、学习收音机组装调试技术一、实验工具:内热式电烙铁、万用表、电阻器、瓷片电容器、电解电容器、三极管、耳机插座、中枢本振、输入变压器、双联电容器、磁棒架、磁棒、电位器、发光二极管、线圈、扬声器、电源正负极、印刷电路板、焊锡、导线、万用表等二、实验具体内容:1、焊接技术知识:(1)、焊接要求:①材料必须具有充分的可焊性②焊点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③焊点可靠,保证导电性能④焊面表面必须保持清洁⑤使用合适的助焊剂⑥焊接时温度要适当⑦焊接时间适当(2)、好坏区分:焊料适量,焊接点光亮平滑,焊料布满焊盘并成裙装展开,剪脚后“露骨”长度适中。
(3)、助焊剂作用:辅助热传导、去除氧化物、降低被焊接材质表面张力、去除被焊接材质表面油污、增大焊接面积、防止再氧化。
(4)、焊接质量检查:P212、表面贴装技术:(1)工业工艺流程:①焊锡膏再流焊工艺:印刷焊膏→贴装元件→再流焊→清洗②贴片波峰焊工艺3、万用表的使用:(1)电压的测量。
(2)电流的测量。
(3)电阻的测量。
(4)二极管的测量(5)电容的测量(6)三极管放大倍数的测量4、元件识别(1)电阻:①主要参数:电阻值②标识方法:直标法、文字符号法、色标法③读法:直接读出数值④测量方法:万用表用欧姆档直接测量(2)电容:①主要参数:容量②标识方法:直接法、数码表示法、色标法③读法:直接读出数值④测量方法:万用表用电容档直接测量(3)二极管:①主要参数:最大正向电流(IFM)、反向击穿电压(UB)、反向漏电流(IR)、死区电压、正向压降②标识方法:字母数字标识法③读法:直接读取万用表数值④测量方法:万用表用蜂鸣档直接测量5、收音机原理。
(1)功能框图(2)单元电路作用6、收音机调试步骤与故障判别(1)连接好收音机电源线(2)把电位器开关拨到“通”的位置上,用万用表测收音机整机电阻值正反向电阻(450Ω左右)。
《电工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电⼯基础》第⼆版课后习题及答案《电⼯基础》第⼆版课后习题及答案⼀、填空题1、2、3、4、5、⾃然界中只有正电荷、负电荷两种电荷。
电荷间存在相互作⽤⼒,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电场强度是⽮量,它既有⼤⼩,⼜有⽅向。
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向为电流⽅向。
⾦属导体中⾃由电⼦的定向运动⽅向与电流⽅向是相反的。
通过⼀个电阻的电流是5A,经过3min,通过这个电阻的横截⾯的电荷量是1200C。
若3min内通过导体横截⾯的电荷量是1.8C,则导体中的电流是0.01A。
6、432mA=0.432A;125µA=0.125mA;1.25A=1250mA;0.05mA=50µA。
7、 6.8kV=6800V;950mV=0.95V;5.6V=5600mV=0.0056kV。
8、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分别为V A、V B,则A、B两点的电压为U AB=VA-VB。
9、已知电路中A、B两点的电压为U AB=18V,A点电位为0V,则B点电位V B=10、11、12、13、14、15、-18V。
把其他形式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叫电源。
电路主要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控制和保护装置四部分构成。
电源电动势E=4.5V,内阻RO=0.5Ω,负载电阻R=4Ω,则电路中电流I=1A,路端电压U=4V。
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除了和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成正⽐,还和时间成正⽐。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电源电动势所供给的功率,等于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所消耗的功率和。
额定值为“220V,40W”的⽩炽灯,灯丝电阻为1210Ω。
如果把他接到110V电源上,他实际消耗的功率为10W(⽩炽灯热电阻值不变)。
16、17、18、19、20、21、22、23、24、25、当负载电阻可变时,负载获得最⼤功率的条件是R=RO,负载获得最⼤功率为Pm=E2/4R。
有⼀台“220V,1000W”的电熨⽃,接上220V的电源⼯作1⼩时,他将消耗电能1KW.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R1C S
1
1 R1C
1 R2C
1 S
1 LC
1 S2
(B) 因需用积分器仿真, 算子S 应化成1/S。
当R1 10, R2 10k, L 10m H, C 10F
104
(C) 分母的常数项化成 1。
H(S)
S 10010 107
式2
1 S S2
第9页
③运用Multisim的模拟器件库中的积分器、比例放大器、 加法器等模块组构系统模拟电路。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34页
2、 TTL工作电源
➢ TTL器件对电源电压要求很严,电源电压(Vcc与GND之间)为 +5±0.5 V,超过这个范围将损坏器件或功能不正常。TTL电路 的静态电流相当可观,应使用稳定的、内阻小的稳压电源, 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
➢ TTL器件的浪涌电流流进电源,其电源内阻会产生电压尖峰, 这在电路系统中可以产生较大的干扰。因此有必要在电源接 入端接几十μF的电容作低频滤波,每隔5~10个集成电路在电 源和地之间加一个0.01μF~0.1μF的电容作高频滤波。
第10页
④直接运用Multisim的模拟器件库中的传输函数模块进行系 统模拟: 调用模拟器件库中的传输函数模块,按照式1设置 分子分母相关参数。其中B5~B0是分母的各项系数,A5~ A0是分子的各项系数。
第11页
二、教材P17:图2-14 RC低通电路
时域电路:
1k C 1k C V 1F 1F V2
S 2Y (S) 3SY (S) 2Y (S) 2SX (S) 3X (S)
所以 H (S) Y(S) 2S 3
X (S) S 2 3S 2
第5页
(b)由时域系统的冲击响应求拉斯变换而得到。上 题,应用时域求解微分方程,可得系统的冲击响应 为:
h(t) (et e2t ) (t)
第3页
(2)拉普拉斯变换(Laplace Transform)
• 拉普拉斯变换分析法是分析连续、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有效工具。 它将时域的微分方程运算转换为 复频域的代数运算,再通过拉普 拉斯反变换得到系统的时域解。 这使得求解复杂的系统响应变得 相对简单。
• 在零状态初始条件下,时域和复 频域有如右表最基本的对应关系:
R 1
R
SC
3571.4
S
1.7857 109 S2
3571.4 S
1
1. 最高次幂为2,因此需要2个积分器 2. 分子的幂次为1,因此输出项是第
一个积分器的输出乘以放大器系数, 然后输出 3. 加法器的反馈端要改负号
第13页
四、思考题
1、填空 a、理想的正弦波只有基波 ,而无 谐波 分量,如果 能测出谐波分量,说明正弦波已有 失真 。 b、单位冲激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等于 1 ,其频谱称为 均匀谱(白色谱) 。 c、周期信号的频谱有三个特点:离散性、谐波性、 收敛性。 d、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连续(连续、离散)非 周期(周期、非周期) e、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谱线是 离散 的,其中角频率 间隔为 2πf ,且只存在于2πf的整数倍上。
S H (S ) 104 S 2 1.001S 103
式1
第8页
1
H(S) Y(S)
S
S2
X(S)
R1CS 2
1
R1 R2
S
R1 L
1 S2
② 把传输函数化成 Multisim 所需的标准形 式:
1
1
S
R1C
R1C
1
R1 R2
1 S
R1 LS2
1 R1C
(A) 算子S 在分子的幂次 不高于分母的幂次。
■▐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
第五次课
任课教师:常玉梅
E-MAIL: changym@
• 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
• 数字电路的测试与装 配
一、Multisim 用于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
• (1)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的基本概念 – 求解系统响应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解微分方程 的问题。这些实际系统可以是电的或非电的物理系 统,也可以是社会、经济和军事等非物理量系统。 模拟装置可以与实际系统的内容完全不同,但是两 者的微分方程完全相同,输入输出关系即传输函数 也完全相同。 – 通过对模拟装置的研究来分析实际系统,最终达 到一定条件下确定最佳参数的目的。对于那些用数 学手段较难处理的高阶系统来说,应用系统模拟就 更为有效。
第26页
点阵显示
右上角
使用前 需短接 5×7点阵显示:L1—L5,H1—H7输入高电平有效。
第27页
数字电路接线区
左中部
右中部
“+5V”和“GND” 之间接有0.1uF电容。
数字集成电路接线区提供: 40脚锁紧座1个, 20脚DIP插座1个, 16脚DIP插座4个, 14脚DIP插座3个。
第28页
第4页
(3)Multisim 用于系统模拟的基本方法
①在零状态求出系统复频域的传输函数
(a)由系统的微分方程经过拉氏变换求得。如: 已知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2 d
y(t) t2
3
d
y(t) dt
2
y(t)
2
d
x(t) dt
3x(t
)
试求该系统的系统传输函数H(S)。
解:将微分方程两边取拉氏变换得
➢ (1)系统模拟电路输入端必用加法器模块对输入信号和反 馈信号求和,加法器输出送积分器模块
➢ (2)根据S 的最高幂次n,取出n个积分器模块串接。 ➢ (3)算子S的系数使用比例放大器模块 ➢ (4)传输函数H(S)的分子是输出项,分子中各项比例放大
器模块的输出用加法器求和后成为系统输出。分母是负 反馈项,其系数正、负异号后送输入端加法器。 ➢ (5)分母中为1的常数项不用任何运算模块
第31页
二、TTL集成电路使用常识
➢ (一)实验室使用的TTL集成电路
✓ 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
✓ 74LS× × × 或 74HC× × ×
74:民品 54:军品 × × × 数字序号 LS:低功耗肖特基TTL,静态功耗大,扇出能力较强。 HC:高速CMOS系列,静态功耗低,扇出能力较弱。 – 教材《电工电子实验技术(上册)》P88~P90有详细介绍
解:
R1
1K
V1
R2
1K
C 1μF
V2
H (S )
V2 (S) V1 (S )
1 SC
//
R2
R1
1 SC
//
R2
1
1
RSC 2
RSC
1
103 S 1 2 103
S
1
第20页
数字单元电路实验基础知识
一、实验箱数电实验部分
第21页
左上角
单实电源验加“以箱+万1用2电 Nhomakorabea表”测源,量双值电为源准加!“±12V”
第36页
管脚连接中须注意的问题
✓ 正常工作情况下输入高电平5V>VIH>2.5V,输入低电平 0V<VIL<0.8V
✓ 所有输入端应按逻辑要求接入电路,不要悬空处理,否则易 受干扰,破坏逻辑功能。与门和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应接高 电平或并联使用(当前级驱动能力较强)。或门、或非门, 多余输入端应接低电平或接地。
第2页
(1)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的基本概念
在电学中,系统的模拟就是用由基本运算单 元电路组成的模拟装置来模拟电的实际系统,模 拟装置的激励和响应都是电物理量。
在Multisim软件中,其模拟器件库提供了积 分器、微分器、加法器、乘法器、除法器、比例 放大器等模块可简便、有效地用于构成系统模拟 电路,实现系统仿真分析。
第30页
实验箱使用注意事项
➢ (3)将集成电路插入插座时,必须将集成电路的缺 口朝左且管脚与插座对准,如果管脚出现歪斜则应先 将管脚用镊子校正,然后再插入插座。否则,将造成 集成电路管脚与接线插座旁的管脚号标注不一致或遗 漏管脚。
➢ (4)起拔集成电路时,应该用起子或镊子从集成器 件与插座之间插入,将器件轻轻地并保持平衡撬出。 否则,极易将集成电路的管脚弄弯或损坏。
图b 复频域域电路模型
第7页
电路的零状态复频域模型如上图(b),系统传输函数H(S):
1
11
SC
Y (S ) R2 SL
X(S)
1
X(S)
R1
1
1 1
SC
1
R1 R2
R1 SL
R1 SC
R2 SL
所以 H(S) Y(S)
S
X(S)
R1CS 2
1
R1 R2
S
R1 L
当R1 10 R2 10k L 10m H C 10F 时
1
复频域电路:
1k
106
V1(S) S
1k
106 S
V2(S)
传递函数:
( 1 R) // 1 1
H10 (S) [(
1
SC R) //
1
SC SC R]( 1
R)
SC
SC
SC
106
106 S2
S2 3000
S
1
1. 最高次幂为2,因此需要2个积分器 2. 分子的幂次为2,因此输出项是第
二个积分器的输出乘以放大器系数, 然后输出 3. 加法器的反馈端要改负号
第12页
三、教材P17:图2-15 二阶带通电路
时域电路:
L
5.6mH 0.1F R
V1
20Ω
V2
复频域电路:
5.6S 103 107 R
V1(S)
S 20Ω
V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