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酮对蜕膜基质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影响-李亚迪
2024孕酮(P)黄体酮知识点总结

2024孕酮(P)黄体酮知识点总结01孕酮(P)又称为黄体酮,属于类固醇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孕激素,主要由黄体细胞和妊娠期胎盘合成,是睾酮、雌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前体。
02孕酮的生理作用绝大部分是以雌激素作用为基础的,孕酮可以对垂体分泌的某些激素起调节作用,可以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促进乳腺的生长发育,并有使基础体温升高的作用。
03非妊娠妇女,主要是卵巢的卵泡膜细胞和排卵后的黄体细胞合成和分泌孕酮,正常月经周期中孕酮水平存在周期性的变化。
04在月经周期的卵泡前期孕酮可以降低,甚至几乎测不出。
05在排卵前一天,孕酮浓度开始升高。
06排卵后,黄体细胞大量分泌孕酮,使血中的孕酮从卵泡期的平均700ng∕1上升到黄体期的约9700ng∕1,在排卵后6~8天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
07若未妊娠,黄体萎缩后血中孕酮浓度骤减,于月经前四天降至卵泡期水平。
08妊娠时,血浆孕酮浓度随时间增加而稳定上升,妊娠6周以前孕酮主要由黄体产生,在妊娠7~10周,由黄体产生孕酮逐渐过渡至胎盘产生,又称黄体-胎盘转移。
09在妊娠10周后孕酮则主要来自于胎盘,在孕晚期,孕酮的产量可达非妊娠期的10倍。
分娩结束后24小时内孕酮迅速减退至微量。
10检测血清孕酮可了解其是否与所处生理阶段即月经周期时相相符,判断黄体、胎盘功能。
11孕酮的测定一般用C11A法和EC1IA法。
12孕酮生理性增高表明女性排卵。
13孕酮病理性增高可见于葡萄胎、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上腺癌、库欣综合征、多发,曲E卵、多胎妊娠、原发性高血压等。
14孕酮水平降低主要为病理性的,可见于垂体功能衰竭、卵巢功能衰竭、黄体功能不全、胎盘发育不良,妊娠毒血症、胎儿发育迟缓或死亡、先兆流产、无排卵性月经等15由于妊娠期血清孕酮水平个体差异很大,而且胎盘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因此妊娠期血清孕酮水平不是判断胎盘功能的理想指标。
16测定唾液孕酮可用于非妊娠妇女黄体缺陷调查,监测分娩后生育能力的恢复状况,以及口服黄体酮生物利用度的调查,一般认为,唾液孕酮反映了血清游离孕酮水平。
211232374_蜕膜巨噬细胞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蜕膜巨噬细胞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①李娜马铭艳杨美霞宋芳(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包头 014040)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04-0885-05[摘要]母胎界面多种蜕膜免疫细胞在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其中蜕膜巨噬细胞(DM)是母胎界面数量较多的免疫细胞,可分为M1型和M2型。
DM向M2型极化时,机体维持正常妊娠;DM向M1型极化时,会引发自然流产(SA)。
DM参与绒毛外滋养细胞侵袭、螺旋动脉重塑和免疫耐受等过程,一旦这些功能异常就会引发SA。
本文对DM表型、功能及其与SA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蜕膜巨噬细胞;自然流产;母胎界面;M1/M2极化Research progres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decidual macrophages and spontaneous abortion of unknown causesLI Na,MA Mingyan,YANG Meixia,SONG Fang.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Baotou Medical College, Baotou 014040, China[Abstract]Many decidual immune cells in maternal-fetal interface play a role in immune tolerance, and decidual macrophages (DM) have a large number among them, which a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M1 and M2. Normal pregnancy is maintained when DMpolarized to M2 type, and spontaneous abortion (SA) will be induced when DM polarized to M1 type. DM is involves in processes of extravillous trophoblast invasion, spiral artery remodeling, immune tolerance, and SA will occur once these functions are abnormal. Therefore, phenotype and function of DM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A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Decidual macrophages;Spontaneous abortion;Maternal-fetal interface;M1/M2 polarization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通常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 000 g而终止者,病因复杂[1]。
孕酮对人早孕子宫蜕膜细胞活性肾素分泌的调节

206 生理学报,1999年4月,51(2),206~210Acta Physiologica Sinica一氧化氮/内皮素在大鼠胃粘膜损伤中的作用及电针的调整效应3孙 勇 许冠荪33 刘维平 许能贵(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生理研究室,合肥230038)摘 要 用酒精灌胃引起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观察内皮衍生因子(NO/ET)的含量变化和电针对胃粘膜损伤调整作用。
结果发现:酒精灌胃后,胃粘膜血流量(G M BF)、跨壁电位差、血NO含量降低(P<0101),血浆ET含量和胃粘膜损伤指数(LI)增高(P<0101)。
L2精氨酸(L2Arg)或硝普钠(S NP)灌注预处理后(iv),NO含量和G M BF明显升高(P<0101),ET含量和LI指数下降(P<0101)。
电针(E A)足三里穴位加强了以上效应,且E A效应被预先静脉灌注的NO生物合成抑制剂N2亚硝基左旋精氨酸(L2NNA)所抑制。
L2NNA的抑制效应又可被与其同时灌注的L2Arg所翻转。
结果提示:NO有抗胃粘膜损伤作用,电针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主要效应分子可能是NO。
关键词:胃粘膜损伤;一氧化氮;内皮素;电针学科分类号:Q482 内皮衍生因子(NO/ET)是众所周知的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和收缩因子,它们的生物活性相互拮抗。
本实验旨在观察它们在酒精灌胃引起胃粘膜损伤中所起的作用以及NO 前体、供体和L2NNA对胃粘膜损伤之影响,为探求新的保护胃粘膜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并且观察电针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1 材料和方法111 动物与分组 Wistar大鼠,体重150~250g,雌雄不拘,实验前禁食12h,自由饮水。
随机分为10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胃内灌注1ml生理盐水。
(2)模型组(m od2 el,M),70%酒精灌胃致胃粘膜损伤。
(3)(4)(5)组分别用L2精氨酸(L2Arg)、硝普钠(S NP)、N2亚硝基左旋精氨酸(L2NNA)于造模前15min预处理(iv),观察各指标的改变。
孕酮是如何维持女性妊娠的-

孕酮是如何维持女性妊娠的?
先来了解下孕酮。
卵巢黄体所分泌的一种分泌物叫做孕酮,一种天然孕激素,可以维持妊娠。
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著形态学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
孕酮的缺少影响胎儿的发育,如果孕酮低的话就要服药进行补充。
那么,孕酮到底是如何维持女性妊娠的呢?
一、孕酮维持脱膜反应
蜕膜细胞由内膜间质细胞转化来的,富含糖元颗粒,供给胚泡的营养,所以,孕酮是维持蜕膜反应所必需的。
二、孕酮抑制宫缩
有人认为孕酮可改变子宫肌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膜处于超极化状态,因此降低了子宫肌对各种刺激(特别是缩宫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子宫肌的兴奋性。
因此,子宫妊娠时不会发生强烈而有进展性的收缩,胚胎不受影响,妊娠得以维持。
所以,临床常用孕酮(黄体酮)保胎。
但事实证明,孕酮抑制子宫肌兴奋,它只是体外条件,而实验用的剂量远远大出生理浓度。
此外,治疗先兆流产时,利用双盲法,发现安慰剂与孕酮的效果等同。
三、孕酮抑制免疫反应
孕卵是一种“半异体移植体”,但为什么在着床时不受母体的免疫排斥呢?
实验证明,将某些肿瘤细胞移植到动物子宫腔内,只有在注射孕酮的动物,肿瘤、癌症细胞才不受排斥,并向子宫壁植入,说明孕酮也可抑制免疫反应。
同样道理也可解释为:正常妊娠时,孕酮分泌增多,可防止胚胎被母体排斥而维持妊娠。
如孕酮不足,胚胎如同异物,被母体排斥而流产。
总之,孕酮对维持妊娠是必需的,孕妇如果缺乏孕酮的话就要及时补充,不然的话会对胎儿造成很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流产。
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的微小RNA差异表达普及其对细胞周期的调控

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的微小RNA差异表达普及其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的蜕膜化过程对于胚胎的成功着床和妊娠的建立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对此过程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但现阶段的研究认为,局部的诱导因子和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影响ESC 的增殖和分化。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微小RNA(miRNA)参与了哺乳动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免疫调节及疾病发生等生物学过程,并且已经功能性整合参与许多关键细胞的周期控制.因此,本研究采用mi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miRNA差异表达谱,探讨血RNA在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为人胚胎着床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来源1,细胞来源:子宫内膜取自2010年1至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ⅤF-ET)的11例患者。
患者为因男方因素不育或输卵管性不育,月经周期28~30d,年龄25~35岁,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子宫内膜炎、子宫畸形等生殖系统疾病及其他合并症,且近3个月内无激素服用史,标本取自月经第I天诊刮所得子宫内膜,行原代培养后传至第3代,并经过测定角蛋白和波形蛋白鉴定。
2.主要试剂:无酚红DMEM培养液和经碳-葡聚糖吸附(DCC)处理的胎牛血清(FBS)均购自美国Gibico公司;I型胶原酶、8-溴-环磷酸腺芾(8-Br~cAMP)粉剂和醋酸甲羟丙孕酮(MPA)粉剂均购自美国sigma 公司;RNA抽提试剂盒购自美国MRC公司;月旨质体hpo凭damille2000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Hsa~miR-222抑制物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阴性对照购自上海吉玛制药技术有限公司;逆转录(RT)酶试剂盒购自立陶宛MBIFcrmentas公司。
二、方法1.原代ESC的培养和体外蜕膜化:内膜组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3次后,用剪刀剪碎,短暂离心后加入0,1%I型胶原酶37℃消化1h,娴0目筛网过滤,滤过的细胞为EsC,离心后加入含10%FBS的DMEM 培养液。
黄体酮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黄体酮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者:杨通飞李庆琼邱璐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第18期[摘要] 黄体酮是一种由胎盘、卵巢和肾上腺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对生殖功能和调节月经周期至关重要比如排卵和怀孕的开始和维持,对女性的子宫内膜有着显著保护作用。
激素作用主要归因于特征明确的经典信号通路。
孕酮的作用主要通过经典信号通路通过配体结合到核孕酮受体。
目前,临床常用的适应证有先兆流产、预防早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全等。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当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宫腔外时,黄体酮和雌激素信号被破坏,通常导致黄体酮抵抗和雌激素占主导地位。
黄体酮临床安全性主要由给药途径决定,给药方式主要有口服给药、肌内注射、阴道给药等方式。
本文就黄体酮临床应用以及临床药理学、临床安全性做一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体酮;合理用药;临床应用;子宫出血[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18-0220-05Current status and study advance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ogesteroneYANG Tongfei LI Qingqiong QIU Lu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Nanning Fifth People′s Hospital,Nanning 530001,China[Abstract] Progesterone is a steroid hormone secreted by the placenta, ovary and adrenal gland, which is essential for reproductive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menstrual cycle such as the onset and maintenance of ovulation and pregnancy, and has a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female endometrium. The hormonal effects are mainly attributed to well-characterized classical signaling pathways. The progesterone binds to the nuclear progesterone receptor mainly through the classical signaling pathway via ligand. Currently, the common clinical indications of progesterone are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prevention of preterm birth,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and luteal function insufficiency. In endometriosis, progesterone and estrogen signaling is disrupted since endometrial tissue grows outside the uterine cavity,usually resulting in progesterone resistance and estrogen dominance. The clinical safety of progesterone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which mainly includes oral administration,intramuscular injection,and vaginal administra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review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safety of progesterone,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medication.[Key words] Progesterone; Rational medic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Uterine bleeding黃体酮(progesterone)又称孕酮,1934年研究黄体内分泌功能的小组首次分离出黄体酮[1]。
米非司酮抗早孕子宫蜕膜表皮生长因子的测定

米非司酮抗早孕子宫蜕膜表皮生长因子的测定
庄亚玲;黄丽丽;黄荷凤
【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年(卷),期】2002(010)005
【摘要】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蜕膜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米非司酮加米索组、米非司酮组、对照组各15例蜕膜中EGF水平.结果:3组蜕膜中EGF水平分别为11.055±12.893ng/mg蛋白
质,9.528±8.102ng/mg蛋白质,12.667±8.598ng/mg蛋白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蜕膜中EGF水平无影响.
【总页数】2页(P287-288)
【作者】庄亚玲;黄丽丽;黄荷凤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杭州,31000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杭州,31000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杭州,3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米非司酮抗早孕时蜕膜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mRNA和蛋白表达研究 [J], 黄丽丽;石一复
2.米非司酮联合清热祛瘀汤抗早孕孕妇蜕膜和绒毛超微结构变化 [J], 胡志英;方马荣;王伊萍
3.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米非司酮抗早孕蜕膜中的表达 [J], 蒋晓莉;
赵燕
4.米非司酮抗早孕绒毛及蜕膜中雌、孕激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J], 杨雪峰;任芬若;翟子江;白桦;胡生海;王淑芝;姚雪蓉
5.米非司酮抗早孕蜕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的研究 [J], 朱聿君;黄丽丽;董旻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孕激素对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IGF-Ⅱ基因表达的影响

孕激素对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IGF-Ⅱ基因表达的影响李蕾;李尚为;曹泽毅;彭芝兰;韩字研【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08(48)19【摘要】目的观察孕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不同浓度孕激素(0、0.05、0.1、0.2 μmol/L)作用72 h后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IGF-Ⅱ mRNA的表达.结果孕激素上调IGF-Ⅱ mRNA的表达,并与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500,P<0.01). 结论孕激素可能通过上调人早孕蜕膜中IGF-Ⅱ mRNA的表达,增强IGF-Ⅱ的自分泌/旁分泌作用,这可能是早孕期胎-母组织生长和分化的重要调控机制之一.【总页数】3页(P22-24)【作者】李蕾;李尚为;曹泽毅;彭芝兰;韩字研【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1.3;R714.12【相关文献】1.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对育龄期女性外周血Treg的影响 [J], 吴阿丽;刘小云;刘福民;冯霞;朱学文2.人早孕期蜕膜基质细胞对蜕膜NK细胞分泌IL-22的调节作用 [J], 徐冰;吴海霞;李大金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在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的基因表达 [J], 李蕾;李尚为;曹泽毅;彭芝兰;韩字研4.孕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J], 李尚为;李蕾;马谊;曹泽毅;彭芝兰;韩字研5.孕激素对早孕蜕膜基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基因表达的调控 [J], 李尚为;李蕾;曹泽毅;彭芝兰;韩字研;杨业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第18卷 第9期 2016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8 No. 9 Sep .,2016孕酮是哺乳动物排卵后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在妊娠期间主要来自胎盘组织,是孕激素的主要活性成分。
本研究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孕酮对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DSCs)增殖活力及总凋亡率的影响,为研究孕酮在妊娠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1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孕酮和四甲基偶氮咗蓝(MTT)、二甲亚砜(DMSO)为sigma 公司产品,泌乳素(Prolactin PRL)一抗及免疫荧光试剂购自abcam 公司,DMEM/F12培养基、PBS 缓冲液、胰酶、胎牛血清(FBS)、青霉素、链霉素、D-Hank's 溶液为gibco 公司产品,Annexin V-FITC 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购自BestBio 公司。
1.2 方法将FBS 加入DMEM/F12培养基中制成含10%FBS 的完全培养基。
1.2.1 细胞培养及纯度鉴定(1)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后收集门诊孕6~9周人流患者蜕膜组织;将人流术中取得的人早孕蜕膜组织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后置于D-Hank's 液中快速运回实验室行原代培养。
(2)将蜕膜组织用PBS 快速、充分洗涤去除血污,用眼科剪将蜕膜组织剪碎至1 mm 2大小。
(3)0.25%胰酶消化组织5~10 min 后加入全培终止消化。
(4)200目筛网过滤并收集滤液,2000 r/min 离心5 min 后弃上清。
(5)完全培养基重悬沉淀,调节细胞浓度为1×105/mL 的浓度后接种于培养瓶中,于37 ℃、5%二氧化碳的饱和湿度培养箱内培养30 min。
(6)30 min 后弃去上清,更换培养基,继续放入培养箱中培养,48 h 换液。
(7)细胞传代至第3代时行细胞爬片,免疫荧光孕酮对蜕膜基质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影响李亚迪,郜洁,郝晓丽,罗颂平(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目的:探究孕激素对人蜕膜基质细胞体外增殖、凋亡的影响。
方法:原代培养蜕膜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咗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孕酮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结果:20~80 μmol/L 孕酮可抑制蜕膜细胞的增殖活力(P <0.05),可引起蜕膜细胞形态变化。
10~80 μmol/L 孕酮可提高蜕膜细胞总凋亡率(P <0.05),但其总凋亡率仍低于6%。
结论:孕酮可以抑制人早孕子宫蜕膜细胞的增殖,作用48 h 时抑制率与孕酮浓度正相关;孕酮可诱导蜕膜细胞凋亡。
关键词:孕酮;蜕膜基质细胞;细胞增殖;凋亡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 09- 0036- 04收稿日期:2015-12-07基金项目:广州市科信局广州市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试点建设项目(155700014);广东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2012A08020201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0490557)作者简介:李亚迪(1990-),女,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殖健康与生殖障碍的中医药研究。
通讯作者:罗颂平(1957-),女,广东广州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生殖健康与生殖障碍的中医药研究。
E-mail:songpingluo@。
Impact of Progesterone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Decidual Stell Cells(DSCs)in Vitro LI Yadi,GAO Jie,HAO Xiaoli,LUO Songping(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Guangdong,China)Abstract:Objectiv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progesterone and apoptosis of DSCs in vitro. Methods :Using colorimetric method of MTT and flow cytometry to detect the impact of progesterone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DSCs in vitro. Results :20~80 μmol/L progesterone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DSCs (P <0.05)with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DSCs. 10~80 μmol/L progesterone enhanced the total rate of apoptosis of DSCs(P <0.05),but <6%. Conclusion :Progesterone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DSCs. The rate of inhibition of 48 h and the concentra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Progesterone can enhace the apoptosis of DSCs .Keywords:progesterone;DSCs;proliferation;apoptosis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6.09.0103718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鉴定PRL 表达阳性率。
1.2.2 DSCs 增殖实验(1)将细胞经胰酶消化后传至盖好盖玻片的细胞计数板计数,根据计数结果将蜕膜细胞的浓度分别调整为3×104个/mL 制成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96孔板培养板,每孔200 μL。
37 ℃、5%二氧化碳的饱和湿度培养箱过夜贴壁。
(2)取出培养板后用移液器枪吸出孔内培养液,实验组分别加入含孕酮1、10、20、30、40、50、60、70、80 μmol/L 的DMEM/F12,空白对照组加入含1‰DMSO 的DMEM/F12。
每组设6个复孔,培养箱内干预培养24 h 及48 h。
(3)每孔加入20 μL 浓度为5 mg/mL 的MTT 溶液,继续孵育2~4 h 后吸去上清液,每孔加入二甲亚砜溶液150 μL,振荡10 min,酶标仪在波长为490 nm 处测定每孔的吸光度(A)值,计算不同浓度的孕酮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抑制率=(空白对照组A 均值-实验组A 均值)/空白对照组A 均值]。
本实验重复3次。
1.2.3 DSCs 凋亡检测将细胞制成1.5×105/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六孔板,每孔1.5 mL,放入培养箱过夜。
吸出培养基加入含孕酮1、10、20、30、40、50、60、70、80 μmol/L的完全培养基(含10%FBS、100 IU/mL 青霉素及100 μL/mL 链霉素),空白对照组加入含1‰DMSO 的完全培养基。
培养箱培养24 h 及48 h 后,收集上清,以0.25%胰酶消化并终止,收集细胞悬液于流式管并离心,以PBS 清洗细胞两次,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按要求加入Annexin V 结合液、Annexin V-FITC 染色液及PI 染色液,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实验重复3次。
1.2.4 细胞形态学观察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孕酮处理后细胞形态特征。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皆用x —±s 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2.1 DSCs 分离培养本研究中采用全组分蜕膜细胞分离培养,30 min 差时贴壁法与自然传代纯化法相结合的分离培养方式。
DSCs 为妊娠期蜕膜组织主要功能细胞,可分泌PRL,本研究中将PRL 表达阳性作为DSCs 的主要鉴定标准。
蜕膜细胞传代至第3代时免疫荧光鉴定显示PRL 表达阳性率达99%以上,说明本研究中DSCs 分离培养成功,纯度99%以上,见图1。
图1 PRL 鉴定阳性2.2 孕酮对DSCs 增殖活力的影响MTT 结果显示,孕酮处理24 h 及48 h 时,当孕酮浓度在20 μmol/L 以上,实验组吸光度与空白组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20~80 μmol/L 孕酮处理24 h 及48 h 后可显著抑制DSCs 的增殖活力;组内两两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吸光度与孕酮浓度负相关;孕酮作用48 h 时,抑制率与孕酮浓度显著正相关;见表1~表2。
表1 24 h 及48 h 蜕膜细胞增殖活力实验各组吸光度组别吸光度/OD(24 h)吸光度/OD(48 h)空白组0.299±0.0120.220±0.0321 μM 孕酮组0.305±0.039$$$0.207±0.051$$$10 μM 孕酮组0.288±0.015*$$$0.195±0.023*$$$20 μM 孕酮组0.271±0.020*$$$0.181±0.012*$$$30 μM 孕酮组0.279±0.012*$$$0.177±0.014*$$$40 μM 孕酮组0.273±0.016*$$$0.177±0.011**$$$50 μM 孕酮组0.269±0.017**$$$0.170±0.015**$$$60 μM 孕酮组0.264±0.033*$0.147±0.010***$70 μM 孕酮组0.220±0.013***$$$0.140±0.010***$$$80 μM 孕酮组0.231±0.011***$$$0.131±0.007***$$$注:与空白组相比,*P <0.05,**P <0.01,***P <0.001;孕酮组组内两两相比,$P <0.05,$$$P <0.001。
表2 24 h 及48 h DSCs 增殖活力各组抑制率组别24 h 抑制率(%)48 h 抑制率(%)空白组001 μM 孕酮组-2.00 5.9110 μM 孕酮组 3.3811.3620 μM 孕酮组 9.3617.7330 μM 孕酮组 6.6919.5440 μM 孕酮组 8.7019.5450 μM 孕酮组10.0322.7360 μM 孕酮组11.7133.1870 μM 孕酮组26.4236.3680 μM 孕酮组22.7440.452.3 孕酮对人早孕蜕膜细胞总凋亡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结果显示10~80 μmol/L 孕酮作用24 h 及48 h 可提高DSCs 总凋亡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邻组组内相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凋亡率与孕酮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见表3,图2~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