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后感_1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通用21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通用21篇)童年的秘密读后感(通用21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1最近,我拜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使我收获颇多,感悟颇多。
记得刚看到书名时,便吸引了我,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童年的秘密是什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众多的困难,其中成人所设置的障碍是关键。
我们成年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对设计孩子的人生越来越“热心”、“积极”、“强势”、“自我中心主义”,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作为童年主人的孩子反而几乎失去了选择童年幸福的权利,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
成人不应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不应该把儿童当作没有生命力的物体,不应该在他小的时候随便支配他,在他长大以后又让他惟命是从。
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
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它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永恒的思考。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他们“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2《童年的秘密》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之一玛丽亚所著,本书深刻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并解释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儿童心理发生偏差的根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正确对待孩子,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改变家长、家长和老师的观念是必要的。
总之,有必要改变成人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作品中,蒙台梭利阐述了她对儿童教育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创造一个合适的儿童环境。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8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8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1《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的教育名著,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儿童的世界充满了奥秘。
作为成人,作为老师,一定程度上我并不了解我的学生内心在想什么。
我想,对儿童的内心了解之后,遇到问题时会选择更合理、更科学的措施。
当开始读这本书之后,发现内容有些晦涩,需要多读几遍才能理解;有些可能与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太相符。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观点给我带来启发。
一、调整心态,收获奇迹书中《教师的任务》一章中提到:“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
我们自己身上有很多不好的脾性,它们就像田野里的野草茂盛地生长。
在我们心里出现并阻碍我们去理解儿童的罪恶就是发怒。
”这一点,深有体会。
常常抱怨课堂死气沉沉,嫌弃孩子说话声音小,不明白说过多遍的问题孩子为什么就像没学过一样。
每当这时,总是压制不住内心的怒气,朝着学生疾言厉色。
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畏惧老师的课堂,只会形成恶性循环。
曾经也在《力量》中了解到吸引力法则,知道了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有了理论的指导,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恶性循环,我在心里告诉自己,第二天进到教室,一定要说孩子的一个优点。
即便他学习再不好,纪律再差,也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我自己的态度转变了,结果“奇迹”真的发生了。
孩子们在课堂上变得越来越积极。
有的同学一年以来回答问题的次数加起来都不如近一个月的多。
不管他们回答的正确与否,声音洪亮与否,看到他们能够把手高高举起,就连从来都不及格的孩子也能在同桌的帮助下,举手回答问题,真为他们感到开心。
因为对于从来都不举手的他们来说,在众人面前讲话是一种挑战,他们战胜了自己。
也是因为这个小小的改变,我理解到课堂应该是包容的,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见解。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8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8篇)《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
蒙台索利撰写的。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8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1《童年的秘密》中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
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蒙台梭利还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儿童的发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的发展的。
第一、成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强迫儿童长时间睡觉。
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们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鉴于儿童是一个弱者,那么有着更强个性的成人在指导儿童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
第二、蒙台索利认为,儿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因此,成人必须调整自己以帮助儿童享受行走的乐趣。
第三、蒙台索利表示,当我们评价儿童的心理发展时,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出现以及从工作中激发出的手部动作的出现来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四、蒙台索利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
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
第六、蒙台索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
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失聪的人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2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2篇《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2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
蒙台索利撰写的,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
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
"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
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
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优秀7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优秀7篇)《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一《童年的秘密》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
作者是一位教育学家,亦是一位充满温情关爱的女性学者,在书中以热情的笔调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成果。
《童年的秘密》提出了“敏感期”这一理念,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
儿童在多方面的发展拥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时期,尤其是精神心理发育,如果错过,就无法重现和挽回。
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需要得到教育者的尊重。
感觉是心理的第一个冲动,婴儿通过感官来获取外界信息、表达自身的需求。
作者认为婴儿对于秩序感也有要求,特别是在室内,有些孩子看似没有原因的哭闹,是因为秩序感没有得到满足。
孩子熟悉的环境遭到破坏,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安的感受,这是因为婴儿能够注意到环境当中细微的改变。
但这一点并没有实验的数据作为佐证,作者只是举出了一些语焉不详的例子。
我对这一点持有怀疑的态度。
而皮亚杰的实验对于儿童的固定位置感或许有一定意义,但对婴儿不见得有参考价值。
早在19世纪,作者就已经意识到了儿童的独立性,并且批判性地指出,成年人把自己看作是判断儿童善与恶的标尺,把儿童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在无形之中压抑了儿童的个性,并且“洋洋得意于自己对儿童所谓的热爱和牺牲”,认为这就是教育孩子的正确途径。
可是,这种带有启蒙性质的新思想却没有出现在同时代的中国。
彼时的中国父母是多么喜欢控制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童年的我是多么想要一点自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穿衣打扮的选择权,哪怕是独自出门的时间。
人和人之间的鸿沟可以有多深多远,这样的事情纵使说出来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相信和理解,我也不想一次又一次去开口诉说。
无论是这本书还是精神分析流派,都认为成人的幸福和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的确,童年与成年生活一一对应的归因纵使困难,其千丝万缕的关联也无法被割裂无视。
倘若世间多一些理智与热爱并存的父母,这世界上也会多一些生活快乐、心灵温暖的孩子。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22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22篇)《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22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1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确实如此。
但亲情、爱情、友情,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A童年是每个成人都曾经历的生命阶段,也是儿童正在建构和拥有的生命状态,童年为成人理解儿童和重建成人与儿童彼此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童年具有双主体特征和原型特征,为成人和儿童提供了平等的连结;同时,童年是生命的起源和追溯,为成人回归童年提供了基础性。
由此得出结论:童年是当下成人理解儿童的一种可能途径。
蒙台梭利也认为:如果成人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儿童,那么他就不能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就不会克服他自己与儿童之间的冲突,儿童的心理就会产生畸变,并将伴随其终身。
诗人海伦.凯乐曾预言,未来的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当下的21世纪正在上演。
同时在这个世纪里,儿童和成人之间的矛盾也愈发激烈。
成人与儿童是两极分属的鸿沟,以理性自居的成人是成熟的个体,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更接近于自然人,当成人面对儿童就会居高临下,失去原本的童真与简单,鼓励儿童向“标准化的成人”靠拢——过早的把理想放入了儿童心中。
泰戈尔的诗作中有着孩子质朴的梦想:做一个无所事事叫卖手镯的小贩、或是一个在花园自由自在掘土的园丁,无需赞美也没有谩骂。
如今几乎每一个儿童都说过“长大后要当宇航员、科学家”类似这样的伟大梦想,成人的价值标准已经开始左右儿童的梦想,如果我们的孩子说出要当“掘地的园丁”、要“在大街上卖手镯”这样的梦想,那作为对儿童未来关心和憧憬的成人还能泰然处之吗?B蒙台梭利叹息到:“儿童是什么?是成人制造出来的物品,为此成人也把儿童当做是一件私有财产。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5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5篇)《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个性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
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就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
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
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
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
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但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就应停下脚步等待孩子,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正因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
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
看到那里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童年的秘密阅读心得体会(精选8篇)

童年的秘密阅读心得体会(精选8篇)童年的秘密阅读心得体会篇1假期我在“读一本好书、来一场旅行”的约定中,选读了《童年的秘密》这本教育名著。
本书由意大利当代教育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书中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儿童发育和成长的秘密。
捧读此书使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我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也让我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
现在让我们在这本书的带领下一起来探索儿童的秘密吧!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
书里充满爱的语言,充满爱的教育方式,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爱的智慧”章节中关于爱的理解——“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像一颗行星,得到了太阳的光辉!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
爱是降生于世界上每一个儿童的禀赋,要是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
但丁把这种儿童的本能为动力的爱,这种对一切的热爱称之为“爱的智慧”,它是一种精神能量,伴随着创造力的得到。
这种爱也是:当一个孩子发现桌布歪了,他就会想到桌布应该怎么铺,并且调动他的所有热情,慢慢地试图把它弄平整。
对这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令他狂喜的行为。
我们也许会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幼稚。
但或许,这正体现了我们对孩子的不理解。
孩子可以不厌其烦重复做一件他们认为有意思的事,甚至完成后会有一种幸福喜悦的感觉,我们成人眼里的无聊但对于一个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儿童来讲,这些社会法则是不适用的,当一件事完成的步骤越精细,孩子重复的次数就会越多。
只有爱与理解才会让我们发现更多独属于孩子世界的精彩。
这种爱是:早晨孩子进去唤醒他的父母,这是一件极讨厌的事情。
但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促使一个儿童一醒过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孩子来了并触摸他的父母,父母抱怨孩子的打扰,孩子却回答说:“我并没有叫醒你们,我只是要给你们一个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涓梓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权威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
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权威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一、人的心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这本书挺枯燥的,甚至有点夸大儿童的作用,讲到儿童的精神,潜意识及儿童的心理,似乎把人类人生的成败都归结到了儿童期,未免将儿童期成长的作用有点太夸大化了,可是经过后面内容的阅读才明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后面的讲述中,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
所以作为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而且我还有更深的理解,拥有一位“好”老师,不光是孩子的幸运,更是家长的福气,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
二、对于成人的斥责
也许是对幼儿的教育及现在幼儿所处的现状百感交集,所以蒙台梭利好不留情面的对成人进行了斥责,他把成人对幼儿的关爱看作是成人自私自利,我承认成人在照看及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势必会走弯路,或出现一些错误的举动,但在孩子面前,我却觉得父母都是无私的。
如果没有成人组成的人类社会,我将质疑一个婴儿会凭
自己的能力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人的努力是在教会孩子怎样去更好的适应社会,当然也不排除极少数的成人对此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成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最自然的本能就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并能够生存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成人参与,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性格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自然存在的矛盾相对论,但总体来说,依照现在社会的发展来说,人类还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人类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好的,但对于某些方面,某些家长还缺乏正确的引导,只要将正确的方法加以推广,科学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未来的人类将是更加智慧无比的,但与此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加的感到了肩上人物的重要性。
三、关键期与教育
我觉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制出了各种适合幼儿操作的蒙氏教具外,还有一项就是幼儿关键期的确立,配合幼儿不同的关键期进行适时的教育,这也许就是孩子们有出色表现的原因吧!对于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蒙氏教师都是十分熟悉的。
用心分析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
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
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依据孩子的敏感期,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我想在今后的时间我将进行第二遍的阅读,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