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原理及电池种类
电池知识大全

电池知识大全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交通工具和能源储备系统中。
下面是关于电池的综合知识大全,涵盖了电池的种类、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环保和安全问题。
一、电池的种类1. 干电池:干电池是一种不可充电的电池,内部使用干态电解质。
最常见的干电池包括碱性电池(如碱性锰电池)、锌碳电池和银氧化锌电池。
2. 镍镉电池(Ni-Cd电池):镍镉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由金属镍、金属镉和碱性电解液构成。
它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寿命,但含有有毒的重金属镉,对环境造成污染。
3. 镍氢电池(Ni-MH电池):镍氢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使用金属氢化物作为负极材料,金属镍作为正极材料,碱性电解液导电。
相较于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较少的环境污染。
4. 锂离子电池(Li-ion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可充电电池,使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实现电荷和放电。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轻量化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移动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5. 钠离子电池(Na-ion电池):钠离子电池类似于锂离子电池,但使用钠离子作为电荷的传输媒介。
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有较低的成本和更广泛的资源供应,但能量密度稍低。
6.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通常使用氢气作为燃料和氧气作为氧化剂。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无污染排放和可持续性等优点,适用于电动汽车和能源储备系统。
二、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
它由两个电极(正极和负极)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电解质组成。
当电池连接外部电路时,化学反应发生,产生电流。
1. 非可充电电池工作原理:- 正极反应:正极材料中的化学物质氧化,释放出电子和金属离子。
例如,在碱性锰电池中,正极材料为二氧化锰(MnO2),反应为:MnO2 + H2O + e- → MnO(OH) + OH-- 负极反应:负极材料中的化学物质还原,吸收电子。
电池充放电原理

电池充放电原理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电源设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
电池的充放电原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电化学反应使得正负极之间的电荷流动,在充电时将电荷储存,放电时释放电荷。
一、电池的基本构成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正极通常是一种氧化剂,负极则是还原剂。
电解质是电池中的离子传导介质,通常是液态或固态的电解质溶液。
二、充电原理在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外部电源的直流电流通过电池,将负极物质中的离子还原成原子,并将正极物质中的原子氧化成离子。
这导致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增大,并使得电解质中的离子向正极移动,从而将电荷存储在电池中。
充电过程中,正极上的氧化反应和负极上的还原反应是一个可逆过程。
当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极性与电池相反时,电池开始充电。
三、放电原理在电池放电的过程中,电池的负极物质中的离子被还原成原子,并释放出电子。
正极物质中的离子则被氧化成离子,与负极的电子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放电过程中,正极上的氧化反应和负极上的还原反应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电池的放电是通过将储存的电荷释放出来,以供给外部负载使用。
四、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的充放电原理实际上是一种电化学反应的过程。
当外部电源施加在电池上时,电解质中的离子开始在正负极之间移动,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就是通过电池供给外部负载使用的电能。
在充电时,外部电源的正负极极性与电池相反,从而使得电池的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增大,电池储存电能。
当需要使用电能时,外部负载连接在电池上,电池开始放电,释放储存的电能以供外部负载使用。
五、电池的类型和应用根据不同的电化学反应,电池可以分为干电池和蓄电池两大类。
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不可再充电;蓄电池则可以进行充放电循环使用。
不同类型的电池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镍镉电池常用于移动电话和便携式电子设备,铅酸电池广泛用于汽车起动和停车辅助,锂离子电池则是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首选电源。
结语电池的充放电原理是基于电化学反应的,通过外界电源的作用,正负极之间的离子移动使得电荷在电池内存储和释放。
电池结构及原理

电池结构及原理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多个电池单元组成,每个电池单元产生的电压约为1.5伏特。
电池在现代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广泛,例如移动设备、电动车辆和家庭电器等。
本文将介绍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一部分:电池结构电池的基本结构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
正极是电池中电流输出的地方,通常由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锰)构成。
负极是电流输入的地方,通常由金属(如锌)构成。
电解质是正负极之间的介质,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在电池的外壳中,正极和负极通过电解质分隔,形成了电池的两个半部分。
两个半部分称为电池的“电池壳”。
电池壳提供了电流在电池内部流动的路径,并保护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
第二部分:电池工作原理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一个叫做“电化学反应”的过程。
这个反应是通过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的。
当外部电路将负极和正极连接在一起时,电解质中的离子开始在负极和正极之间移动。
这个过程产生了一种叫做“电压”的电势差,使得电流开始在电池中流动。
具体来说,电池中的反应可以分为两个半反应:正极的氧化反应和负极的还原反应。
正极的氧化反应:2MnO2 + H2O + 2e- → Mn2O3 + 2OH-负极的还原反应:Zn + 2OH- → ZnO + H2O + 2e-整个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MnO2 + Zn → 2MnO + ZnO这个反应产生了电流,使得电池能够为电子设备提供能量。
第三部分:电池的类型根据电池的结构和原理,电池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池类型:1. 干电池:干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池,使用固体电解质。
它通常是一次性电池,不能充电,如碱性干电池和锌碳电池。
2. 镍镉电池:镍镉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常见于便携式电子设备。
它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寿命。
3.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见的可充电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和电动车辆等领域。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循环寿命。
化学调研报告电池

化学调研报告电池电池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能源储备和供应设备。
在各个领域,电池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消费电子产品到交通工具,从家庭用电到工业生产,无不离开电池的供能支持。
本调研报告将对电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包括电池的工作原理、种类和应用领域等方面。
一、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一般由两个电极——正极和负极,以及电解质组成。
正负极之间有电解质的隔离,正负极通过电解质的导电作用来联系。
当两个电极连接外电路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则发生还原反应,电子在外电路中流动,产生电流,完成能量转化。
二、电池的种类根据电池的材料和工作原理的不同,电池可分为很多种类。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电池:1. 干电池:干电池是最常见的一种电池,也被称为碱性电池。
它使用氧化锌和二氧化锰作为正负极材料,以氨水为电解质。
干电池价格便宜,体积小巧,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遥控器等领域。
2. 锂电池:锂电池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电池之一。
它使用锂金属或锂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材料,以无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充电等优点,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等高能耗设备。
3. 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是一种成熟且廉价的电池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车、UPS等领域。
它使用铅和氧化铅作为正负极材料,硫酸作为电解质。
铅酸蓄电池的优点是成本低、循环寿命长,缺点是能量密度较低,重量较大。
三、电池的应用领域电池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代表性的应用领域:1. 通信领域: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通信设备,为这些设备提供可靠的电源供应。
2. 交通领域:电池在交通工具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电动自行车等,为低碳出行提供动力支持。
3. 家庭领域: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广泛应用于家庭电器、照明设备等方面,可以应对停电等突发情况。
原电池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电池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电池的基本原理1. 电池的定义: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从而驱动电子器件工作。
2. 电池的组成: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正极和负极之间通过电解质连接,构成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环境。
3. 电池的工作原理:当电池两极之间连接电路时,电解质中的离子会在正负极之间移动,产生电流。
这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二、电池的分类1. 按用途分类:主要有家用电池、工业电池、车载电池等。
2. 按电化学原理分类:主要有原电池(非可充电电池)和蓄电池(可充电电池)两种类型。
三、原电池的原理及种类1. 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但不能通过外部电流再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 原电池的分类:原电池主要包括干电池、碱性锰电池、铅酸电池、锌碳电池等。
四、干电池1. 干电池的结构:干电池由正极(锌罐)、负极(碳棒)、电解质(NH4Cl和锌氧化物)、电容器、外壳等组成。
2. 干电池的工作原理:干电池通过在阳极反应产生电子,然后这些电子被负极吸收,正负极之间的电流就被接通。
五、碱性锰电池1. 碱性锰电池的结构:碱性锰电池由锰二氧化物正极、氢氧化钠电解质、锌负极和电容器等组成。
2. 碱性锰电池的工作原理:碱性锰电池是单用原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3. 碱性锰电池的特点:碱性锰电池有较高的容量,适用于需要稳定电压输出的设备。
六、铅酸电池1. 铅酸电池的结构:铅酸电池由正极(铅二氧化物)、负极(纯铅)、电解液(硫酸)和隔膜等组成。
2.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电池在放电时,正极的铅二氧化物和负极的纯铅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3. 铅酸电池的特点:铅酸电池是一种常用的蓄电池,具有较高的储能密度和较长的寿命。
七、锌碳电池1. 锌碳电池的结构:锌碳电池由碳杆、锌罐、电解质、隔膜、外壳等组成。
2. 锌碳电池的工作原理:锌碳电池是一种干电池,通过在阳极反应产生电子,然后这些电子被负极吸收,正负极之间的电流就被接通。
电池基础知识与工作原理及流程

2、电池的分类
B.按电解质性质分类 酸性电池(铅酸电池) 碱性电池(氢镍电池) 中性电池、 有机电解质电池(锂离子电池,如Li-MnO2) 非水无机电解质电池(Li-SOCL2锂-亚硫酰氯) 固体电解质电池
C.按活性物质的保存方式分类 按活性物质的保存方式可以分为: 活性物质保存在电极上面,其中有一次电池和二 次电池两种; 活性物质保存在电池之外,使用时通入电极,这类有非再生型燃料 电池和再生型电池。
1、容量
• 电池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所能给出的电量称 为电池的容量,以符号C或It表示。常用 的单位为安培小时,简称安时(Ah)或 毫安时(mAh)。
• 电池的容量可以分为理论容量、额定容量 、实际容量。
• IEC容量测试方法
1.1 容量分类
• 理论容量是把活性物质的质量按法拉第定律计算而得的 最高理论值。为了比较不同系列的电池,常用比容量的 概念,即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电池所能给出的理论电量 ,单位为Ah/kg(mAh/g)或Ah/L(mAh/cm3)。
KH-44AAAJ750L--表示尖头型、钢壳高度44mm,容量为750mAh的AAA镍 氢低自放电电池。
7、镍氢各型号电池尺寸(圆柱型)
系列
AAA
AA A SC SC C D F
电池直径(mm)
国际标准 /套膜
公司 常用
9.8-10.5
10.0 10.2
13.8-14.5
13.9 14.2
16.0-17.0
50.0
59.5-61.5
60.5
89.0-91.0
90.0
容量范围 (mAh)
700及以下 750及以上 1750及以下 1800及以上
关于电池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电池的知识点总结一、电池的结构电池可以分为原电池和蓄电池两种类型。
原电池是一次性使用的电池,它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在释放完毕后无法再进行充电。
蓄电池则可以进行反复充放电,因此也被称为可充电电池。
不论是原电池还是蓄电池,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四个部分组成。
正极和负极分别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它们在电池工作时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释放电子。
这些电子通过外部的电流回路产生电能。
而电解质则是连接正负极的媒介,它在电池工作时起着离子传导的作用。
在一些电池中还会有隔膜,它的作用是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而产生短路。
二、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化学反应。
在电池内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会产生电子流,从而形成电能。
这些化学反应会受到正负极材料的影响,不同的正负极材料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在放电时,电池内的化学物质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正负极的物质发生变化,从而释放出电子。
这些电子将通过外部电路流动,产生电能。
在充电时,反应则是相反的,电池内的化学物质会被外界电流驱动进行反向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得正负极的物质恢复原状。
三、电池的种类电池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材料可以分为干电池、碱性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
其中,干电池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原电池,它采用锌和二氧化锰作为正负极材料,电解质则是氨水。
干电池通常用于手持小型设备,如遥控器、手电筒等。
碱性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它采用碱性电解液和锌作为正负极材料,通常用于一次性电子产品和家用设备。
而锂离子电池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池之一,它的正负极材料是锂,电解质则是有机溶剂。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
除此之外,镍氢电池、铅酸电池、燃料电池等也是常见的电池种类。
四、电池的应用电池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从家庭用品到交通工具,无处不在。
电池的科普知识

电池的科普知识一、电池的概念和种类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是一种能够储存和释放电能的装置。
根据其化学成分和工作原理,电池可以分为干电池、碱性电池、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多种类型。
二、干电池1. 概念:干电池是最常见的一种家用电池,也称为单用干电池,其内部由一个或多个正极材料(如锌)和负极材料(如二氧化锰)构成。
2. 工作原理:当两种不同金属材料相接触时,会产生一定的静电荷。
在干电池中,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之间隔着一个湿润的介质(如氯化铵),这个介质中含有离子,当两种金属相接触时就会产生一定的静电荷,使得离子开始移动并在两极之间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这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直流电流。
3. 优缺点:干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优点,但是其寿命短,不能充电,且容易泄漏。
三、碱性电池1. 概念:碱性电池是一种使用碱性电解液的电池,其内部由一个或多个正极材料(如锌)和负极材料(如二氧化锰)构成。
2. 工作原理:碱性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干电池类似,也是通过两种不同金属相接触产生静电荷,并在介质中形成闭合回路。
不同的是,碱性电解液比较稳定,可以减缓正极材料的腐蚀速度,从而延长了电池的寿命。
3. 优缺点:碱性电池具有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优点,但是其价格相对较高。
四、铅酸蓄电池1. 概念: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大型储能设备,主要用于汽车、UPS等领域。
其内部由铅板和硫酸溶液构成。
2. 工作原理:当铅板浸泡在硫酸溶液中时,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
在放电时,铅板上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形成水和二氧化硫,同时释放出电子。
在充电时,则是通过外部电源将电子输送到铅板上,使得其中的化学反应逆转。
3. 优缺点:铅酸蓄电池具有容量大、维护简单等优点,但是其重量较大、体积较大、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五、锂离子电池1. 概念: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充电式电池,主要用于手机、笔记本等领域。
其内部由锂离子正极材料(如钴酸锂)和碳负极材料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池(习题)一、电池:利用产生的装置。
1.(1)电池:─→。
(2)电解:─→。
2. 电池的种类:(1)伏打电池:电池、电池。
(2)干电池:电池。
(3) 电池。
(4) 电池: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
(5) 电池。
二、伏打电池:1.起源:贾法尼以铜制解剖刀碰触到放在铁盘上的蛙腿,发现蛙腿立刻发生抽搐2.伏打认为:在两种不同的金属间放置非金属物质,可能是提供的原因3.全世界第一个电池:(1)以含盐水的湿布夹在和的圆形版中间(2)原理:将不同的以导线连接,中间隔有,就可产生电流。
4. 锌铜电池放电:─→(1)盐桥未放入前,电路断路,毫安计读数(2)盐桥放入后,毫安计发生偏转。
半反应式:负极:正极:全反应式:(3)负极上的会溶解,重量;正极上有析出,重量。
甲杯中〔Zn2+〕↑,乙杯中〔Cu2+〕↓∴乙杯溶液由溶液中负离子移向负极,正离子移向正极。
(4):内装有易解离的盐类水溶液。
例如:功能:○1可将不同的两种溶液连接起来,并避免其混合。
○2可作为电流的桥梁。
○3可使水溶液保持。
(5)因为减少,反应速率变慢,所以电流变小,检流计读数变小。
(6)整个电流的移动:电池外部:电池内部:(7)上述反应因为电子被释放出来,经过导线至另一金属板,被称为(8)因为电池的化学反应中,伴随电子的转移,因此科学家以电子的得失来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称为,物质获得电子的反应为三、电池的种类一次电池:使用完后,无法再充电的电池,如、等。
二次电池:使用完后,可以再充电的电池,又称为,如铅蓄电池、锂电池等。
1. 干电池(1)一般多指电池。
(2)中间的为,外壳由包覆,作为,内部填充糊状的电解质,主要成分为氯化铵、二氧化锰等。
(3)一般市售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特,即电池正极的电位比负极高1.5伏特。
2. 碱性电池(1)碱性电池的构造与干电池相似,仅将电解质改为或等水溶液。
(2)碱性电池的电压稳定,使用寿命较长。
3. 铅蓄电池(1)铅蓄电池的基本构造是在中浸泡()和(),多用于汽、机车等交通工具。
(2)放电时,两电极皆变成,并产生水,使硫酸溶液浓度变小。
(3)充电时,将两电极接上电源(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电池内部会产生和放电时相反的反应,使内部的物质还原成没放电前的样子。
(4)铅蓄电池充放电的反应式:4. 锂电池(1)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和数位相机等。
(2)具有重量轻和放电平稳等优点,缺点则在于价格较高。
5. 太阳能电池(1)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所放射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2)太阳能电池可作为无人灯塔、登山小屋或人造卫星等之能源。
(3)太阳能无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选择题(每题8分,共40分)() 1. 电池是一种怎样的装置?(A)转变电能为热能的装置(B)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D)以上均可() 2. 相较于其他电池,具有重量轻及放电平稳等优点,主要应用在计算机、数位相机和行动电话等产品的电池为下列何者?(A)碱性电池(B)镍氢电池(C)锂电池(D)太阳能电池() 3. 下列关于电池的叙述,何者错误?(A)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B)一般常见的干电池为碳锌电池(C)太阳能电池一般会与蓄电池串联,将太阳所放射的能量先行储存(D)用过的碳锌电池无法再充电使用() 4. 有关铅蓄电池的叙述,下列何者错误?(A)通常使用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B)放电时,电子的流向是由二氧化铅极板→外电路→铅极板(C)放电过程中,两电极板的质量均增加(D)充电时,铅蓄电池内硫酸水溶液的浓度会渐渐变小() 5. 铅蓄电池充电时,其线路的接法何者正确?(A) (B) (C)(D)二、题组题(每格4分,共60分)1. 锌铜电池放电时电子的流向如右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 A电极的材料为【】,属于【】极;B电极的材料为【】,属于【】极。
(2)甲烧杯内盛【】水溶液,乙烧杯内盛【】水溶液。
(3) A电极的反应式为【】;B电极的反应式为【】;锌铜电池的全反应式为【】。
(4) 盐桥中装有KNO3,则其中K+有游向【】烧杯的倾向,NO3-有游向【】烧杯的倾向。
(5) 放电后哪一电极棒的重量增加(A或B)?答:【】(6) 烧杯内Zn2+浓度【】(增加或减少);Cu2+浓度【】(增加或减少)。
(7) 甲烧杯溶液的颜色变化是如何?答:【】。
(A)蓝色变淡(B)保持蓝色(C)保持无色 (D)无色变蓝电池(参考答案)一、电池: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
1.(1)电池:化学能─→电能。
(2)电解:电能─→化学能。
2. 电池的种类:(1)伏打电池:锌铜电池、锌银电池。
(2)干电池:碳锌电池。
(3)碱性电池。
(4)充电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
(5)燃料电池。
二、伏打电池:1.起源:贾法尼以铜制解剖刀碰触到放在铁盘上的蛙腿,发现蛙腿立刻发生抽搐2.伏打认为:在两种不同的金属间放置非金属物质,可能是提供电荷流动的原因3.全世界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1)以含盐水的湿布夹在锌和银的圆形版中间(2)原理:将不同的金属以导线连接,中间隔有可导电的物质,就可产生电流的装置。
4. 锌铜电池放电:化学能─→电能(1)盐桥未放入前,电路断路,毫安计读数=0(2)盐桥放入后,毫安计发生偏转。
半反应式:负极:Zn─→Zn2++2e–正极:Cu2++2e–─→Cu全反应式:Zn+Cu2+─→Zn2++Cu(3)负极上的锌会溶解,重量减轻;正极上有铜析出,重量增加。
甲杯中〔Zn2+〕↑,乙杯中〔Cu2+〕↓∴乙杯溶液由蓝色─→无色溶液中负离子移向负极,正离子移向正极。
(4)盐桥:内装有易解离的盐类水溶液。
例如:KNO3,NaNO3,KCl功能:○1可将不同的两种溶液连接起来,并避免其混合。
○2可作为电流的桥梁。
○3可使水溶液保持电中性。
(5)因为〔Cu2+〕减少,反应速率变慢,所以电流变小,检流计读数变小。
(6)整个电流的移动:电池外部: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电池内部:正离子向正极移动,负离子向负极移动(7)上述反应因为电子被释放出来,经过导线至另一金属板,被称为放电反应(8)因为电池的化学反应中,伴随电子的转移,因此科学家以电子的得失来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称为氧化反应,物质获得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三、电池的种类一次电池:使用完后,无法再充电的电池,如干电池、碱性电池等。
二次电池:使用完后,可以再充电的电池,又称为蓄电池,如铅蓄电池、锂电池等。
1. 干电池(1)一般多指碳锌电池。
(2)中间的碳棒为正极,外壳由锌片包覆,作为负极,内部填充糊状的电解质,主要成分为氯化铵、二氧化锰等。
(3)一般市售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特,即电池正极的电位比负极高1.5伏特。
2. 碱性电池(1)碱性电池的构造与干电池相似,仅将电解质改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强碱水溶液。
(2)碱性电池的电压稳定,使用寿命较长。
3. 铅蓄电池(1)铅蓄电池的基本构造是在硫酸中浸泡铅板(负极)和二氧化铅板(正极),多用于汽、机车等交通工具。
(2)放电时,两电极皆变成硫酸铅,并产生水,使硫酸溶液浓度变小。
(3)充电时,将两电极接上直流电源(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电池内部会产生和放电时相反的反应,使内部的物质还原成没放电前的样子。
(4)铅蓄电池充放电的反应式:Pb+PbO2+H2SO4 2PbSO4+2H2O4. 锂电池(1)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和数位相机等。
(2)具有重量轻和放电平稳等优点,缺点则在于价格较高。
5. 太阳能电池(1)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所放射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2)太阳能电池可作为无人灯塔、登山小屋或人造卫星等之能源。
(3)太阳能无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选择题(每题8分,共40分)(B ) 1. 电池是一种怎样的装置?(A)转变电能为热能的装置(B)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D)以上均可(C ) 2. 相较于其他电池,具有重量轻及放电平稳等优点,主要应用在计算机、数位相机和行动电话等产品的电池为下列何者?(A)碱性电池(B)镍氢电池(C)锂电池(D)太阳能电池(A ) 3. 下列关于电池的叙述,何者错误?(A)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B)一般常见的干电池为碳锌电池(C)太阳能电池一般会与蓄电池串联,将太阳所放射的能量先行储存(D)用过的碳锌电池无法再充电使用(D ) 4. 有关铅蓄电池的叙述,下列何者错误?(A)通常使用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B)放电时,电子的流向是由二氧化铅极板→外电路→铅极板(C)放电过程中,两电极板的质量均增加(D)充电时,铅蓄电池内硫酸水溶液的浓度会渐渐变小(C ) 5. 铅蓄电池充电时,其线路的接法何者正确?(A) (B) (C)(D)二、题组题(每格4分,共60分)1. 锌铜电池放电时电子的流向如右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 A电极的材料为【铜】,属于【正】极;B电极的材料为【锌】,属于【负】极。
(2)甲烧杯内盛【硫酸铜】水溶液,乙烧杯内盛【硫酸锌】水溶液。
(3) A电极的反应式为【 Cu2++2e-→Cu 】;B电极的反应式为【 Zn→Zn2++2e-】;锌铜电池的全反应式为【 Zn+Cu2+→Zn2++Cu 】。
(4) 盐桥中装有KNO3,则其中K+有游向【甲】烧杯的倾向,NO3-有游向【乙】烧杯的倾向。
(5) 放电后哪一电极棒的重量增加(A或B)?答:【 A 】(6) 烧杯内Zn2+浓度【增加】(增加或减少);Cu2+浓度【减少】(增加或减少)。
(7) 甲烧杯溶液的颜色变化是如何?答:【 A 】。
(A)蓝色变淡(B)保持蓝色(C)保持无色 (D)无色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