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优质课《鸟的天堂》语文教案、教学实录、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优质课《鸟的天堂》语文教案、教学实录、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课文朗读录音3.写作素材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了课文朗读,有什么感受?(二)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我的天堂”为题,写一篇作文。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作文创作。
3.学生当堂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感受,多写作。
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美的课文《鸟的天堂》。
我们先来听一下课文朗读,感受一下这篇课文的美。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师:同学们,听了课文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生1:我觉得课文里的鸟的天堂很美,有很多鸟,还有很多花。
生2:我觉得课文里的描写很生动,好像我就在鸟的天堂一样。
二、学习课文师:很好,同学们。
下面我们来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师: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师: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三、课堂讨论师:同学们,课文中的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生3:我觉得鸟的天堂很和谐,鸟儿们在那里生活得很快乐。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8则)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8则)鸟的天堂教学实录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一):《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明白老师来自哪吗?生:广东。
师:提到广东,你最先想到什么?生:荔枝。
师:是的,唐朝有位妃子最喜欢吃荔枝,你明白是谁吗?生(齐):杨贵妃。
师: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和汪老师比比,你们看有没有相似之处。
(笑)生:我猜老师必须和她一样喜欢吃荔枝。
师:你真聪明,猜中了。
同学们,对于广东,除了荔枝,你还想到了什么?生:粤菜,吃在广州。
生:水果,特产……师:老师从广东带来了一些特产。
(出示图片,学生饶有兴致的猜说水果名字,并诵读有关的诗句)生:芒果、杨桃……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师:我国文学巨匠巴金曾说:“南国的风物内含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
”这节课汪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齐走进我们南国一个梦境般的地方。
上课。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
潮退外露,潮涨水淹。
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
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
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
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构成南国一个奇观。
生:(齐读)——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生1:有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湖水。
生2:没有人伤害,很安全,鸟生活得完美、快乐的地方。
生3:景色优美,舒适、依山傍水,丰衣足食。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汪老师曾多次去过那里,每每置身于此地,都有一种陶醉,甚至迷恋,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生:(美读)——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实录《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篇一蒙了,“为什么?为什么?”我心中不断地问自己,并在脑子中拼命地想着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说实话,我为了准备这节课花了不少时间用来查阅“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但我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小小的标点符号,更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用。
无奈之下,我又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谁能帮他解答一下?”听到我的问话,教室里鸦雀无声。
这时我多么希望有人帮我解这个围,并且在心中盘算着如何收场。
课堂静默了数分钟后,一只小手慢慢吞吞地举起来,又放下,又举了起来。
我想赶紧抓住这根救命草,可定眼一看,这不是吗?顿时心中好大一片失落。
他的语文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及过格,作业经常不完成,是较令我头疼的学困生,难道他会有什么好的答案?但又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
于是我便示意他来回答。
“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作者他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想这三只鸟是一个一个的出现的,他们看得非常清楚,也就数了出来。
而后来他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说明紧接着第三只出现的不是第四只,第五只,而是好多只同时出现在作者的眼中,这些鸟不是一只一只出现的。
因此,我认为在这里用句号比用省略号更合适。
”我的眼睛随着他的回答而睁大,我的神情由怀疑转为惊喜。
我心中不禁暗叫道:多么精彩的解答呀!同学们也发出了赞叹声。
下课了,我的心中像吃了冰凉薄荷一样清爽,那股痛快劲无与伦比。
这精美的课堂尾声足足使我兴奋了一整天,并且逢人便讲。
这节课成为本学期我较难忘的时刻。
课后反思:一、学习方式的转变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篇二一、比较组词语坡()副()泊()玻()逼()拍()朴()堆()恋()扑()推()峦()二、按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展示裂缝颤动陆续留恋茂盛1、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2、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
()3、不忍舍弃或离开。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8则)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一):《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明白老师来自哪吗?生:广东。
师:提到广东,你最先想到什么?生:荔枝。
师:是的,唐朝有位妃子最喜欢吃荔枝,你明白是谁吗?生(齐):杨贵妃。
师: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和汪老师比比,你们看有没有相似之处。
(笑)生:我猜老师必须和她一样喜欢吃荔枝。
师:你真聪明,猜中了。
同学们,对于广东,除了荔枝,你还想到了什么?生:粤菜,吃在广州。
生:水果,特产师:老师从广东带来了一些特产。
(出示图片,学生饶有兴致的猜说水果名字,并诵读有关的诗句)生:芒果、杨桃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师:我国文学巨匠巴金曾说:南国的风物内含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
这节课汪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齐走进我们南国一个梦境般的地方。
上课。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
潮退外露,潮涨水淹。
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
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
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
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构成南国一个奇观。
生:(齐读)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生1:有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湖水。
生2:没有人伤害,很安全,鸟生活得完美、快乐的地方。
生3:景色优美,舒适、依山傍水,丰衣足食。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汪老师曾多次去过那里,每每置身于此地,都有一种陶醉,甚至迷恋,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生:(美读)鸟的天堂。
师:好,昨日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鸟的天堂》教学实录及点评篇一一、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两个词。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
展示裂缝颤动陆续留恋茂盛1.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2.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
3.不忍舍弃或离开。
4.清楚地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使人知道。
5.植物长得多而茁壮。
6.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四、缩句。
1.太阳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
2.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
3.我回头看见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 ,而是________ 。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实录9篇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实录9篇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1教学内容:鲁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材第4课《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榕树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原因。
情感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制成电子幻灯片。
教学重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并要求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习分析:对于六年级学生,光从字面上很难体会到“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像,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网络、录像、录音带、电子幻灯、图片。
教学准备:1、有关鸟的天堂的录像。
2、录音带、图片。
教学流程:一、播放歌曲,创设情境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1)欣赏《百鸟朝凤》乐曲。
(2)说一说,听后你们有什么感受?(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发挥学生想象)这个鸟的天堂是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2)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播放“大榕树”图片,教师加以文字简介)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大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做“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自读课文)3、生读后交流,再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又给你什么感受?(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三、重点感悟,图文欣赏1、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结合图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声有感情地诵读。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鸟的天堂一课教学实录9篇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鸟的天堂一课教学实录9篇鸟的天堂一课教学实录 1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尝试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2、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激发兴趣(5分)1、巴金先生是我们熟悉的著名作家,说说你知道的有关情况。
以前曾经读过他的《海上日出》。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另作品——鸟的天堂。
(板书课题)2、观察课文插图,思考:课文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想象“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以简介作者及看图、想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阅读学法指导课堂教学结构的第一个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3)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一时不能理解的先记下来。
思考: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指名读课文。
(3)学习、质疑生字、新词(初读感知课文,是阅读课堂结构的第二个环节。
自由读以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初步扫清文字障碍)三、导读课文,理清文脉(12分)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思考:如果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该怎样分?说出理由。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重点讨论划分的道理。
2.检查反馈,集体交流,明白划分的道理,消除疑点。
3、导读第一部分。
(1)读课文,思考:作者第一次,主要看到了什么?大榕树有什么特点?(2)交流讨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
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前言鸟类是一种独特的生物群体,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习鸟类学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本次课堂以《鸟的天堂》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现场观察,增强学生的鸟类学习兴趣,并提高其相关知识的掌握。
课程内容1. 简介首先,我们了解了鸟类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鸟类的进化历史、生物特征和分类系统,以及鸟类对人类的重要性。
这些内容为后续的课堂讲解打下了基础。
2. 文化接下来,我们在讲解了鸟类的基本知识后,进一步了解了人类对鸟类的文化意义。
通过介绍一些文学、音乐和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到鸟类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价值。
3. 观察在之后的课程中,我们带领学生来到了鸟类的天堂——鸟类保护区。
在这里,学生亲身体验了如何观察和记录鸟类,包括使用望远镜、笔记本和照相机等设备。
在观察中,我们教授了一些基本的鸟类识别技巧,并帮助学生了解鸟类的行为和栖息地特点。
4. 探索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探险活动,如在树林中摸索鸟蛋、在溪水中研究鸟类食物等。
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自然保护意识。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堂,同学们对于鸟类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受到了很好的启发。
他们学会了观察和记录鸟类的技巧、增强了自然保护意识和人类对鸟类文化意义的理解。
同时,他们也更加珍惜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总结鸟类学科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其意义不仅在于了解自然生态,还与人类的文化交流息息相关。
此次《鸟的天堂》课堂,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鸟类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爱好和素养,让他们在这美丽的地球上更有价值与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设计:(一)认知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感情朗读课文。
(二)情意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情境设计:《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写景散文,它描写的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株美丽的大榕树。
文章以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放大榕树上百鸟叫,群鸟飞的录像):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
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这棗就是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生:读(略)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生:傍晚。
师:看到了什么?生:榕树。
师:(板书:榕树)第二次呢?生:早晨,看到了鸟儿。
师:(板书:鸟儿)3,质疑问难师:大家读懂的真不少,把读不懂的也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那翠绿的颜色,……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逼近”是什么意思?师:谁知道?生:“逼近”就是“靠近、接近”的意思。
生: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同学们读懂的多,提的问题更好,我想,只有认真读课文,才能做得到。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电脑出示)这是个什么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生:感叹句。
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对鸟的天堂发自内心的赞叹。
师:大家一起来赞叹鸟的天堂。
生:齐读。
师:作者看到了什么,才发出这样的赞叹?生:作者看到了榕树、鸟儿,才发出这样的赞叹。
师:课文是怎样写榕树、鸟儿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电脑出示)1,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2,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生:读、画、小组讨论(略)三、教师点拨,突破难点师:作者是怎样写这株大榕树的?生:读(略)师:傍晚,我们划着小船向河中心移去。
(放配乐录象:大榕树)生:(欣赏)师:现在你有什么感想?生:榕树真美。
……榕树真大。
师:这真是一株大榕树啊!(电脑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上又生(),有许多()直垂到地上,()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填空。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生:(读。
讨论)。
师:谁来做填空?生:(读)。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生:我从这段话里读出了榕树大。
师:你是怎样读出来的?生:它的根多、枝多,可以读出树大。
师:(板书:枝、根)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插图)生:这是大榕树的真面目。
生:枝上生根,根伸进泥土里又成了新的枝干。
这真是一种奇特的景象。
师: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体会一下。
生:读。
师:这棵大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它怎样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电脑出示)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生:自由读。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生:叶子绿。
师:(板书:叶子)生:叶子有光泽。
生:榕树充满活力。
师:“颤动”是什么意思?生:快速抖动。
生: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样子。
师: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生:榕树叶一闪一闪的,充满活力。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生:因为南方气候湿润。
生:榕树正处于旺盛的时期。
师:谁能用一句话回答。
生:因为南方气候湿润,榕树正处于旺盛的时期,所以才会有这种景象。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大声朗读,体会体会。
生:(读)。
师: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这是鸟的天堂吗?师: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生:鸟儿。
师: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师: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生:应接不暇。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生:到处都是鸟,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师: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鸟儿,听鸟鸣。
(放录像:鸟儿在榕树上活动。
)生:(欣赏)。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什么?生:鸟儿真多。
生:鸟的天堂真美。
生:鸟的天堂真热闹。
师:这种热闹的气氛,作者写出来了吗?(电脑出示)读一读:我们继续拍掌……有的(),有的(),有的()。
填空。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填空。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写出了鸟多的程度。
生:表现了鸟的大小不一。
生:写出了鸟的颜色各异。
生:还写出了鸟的动作。
师:鸟儿在干什么呀?师:(板书:叫、飞、扑。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生:(读)。
师: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电脑出示)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生: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板书:鸟的天堂)现在你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谁说?生:(略)。
师:这这些活泼可爱的鸟儿在他们的乐园里生活的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哪里是我们的天堂阿?生:学校。
师:为什么?生:(略)师: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生: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
生: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
生: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
师: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师: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生:(读)师:谁读给大家听?生:(读)师:读的真好,我们一起学着它的样子读这一段。
生:(读)师:大家读的好,学的更好,鸟的天堂美,巴金写的更美,大自然中到处有美景,大家想写出自己看到的这些美景吗?生:想。
师: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作家写景的这种高超技艺。
下课!简评:黄慧老师的《鸟的天堂》是一节情境教学的示范课,体现了情境教学的特点。
1,精心设置教学情境。
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着优美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了“鸟的天堂”,学生的积极性也因此十分高涨。
2,教师的语言充满感情。
《鸟的天堂》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黄慧老师在教学中表情始终是柔和、充满微笑的;不管是引导学生思考,还是指导朗读,她的语言始终充满了感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完全放松,自然入情入景,口诵心惟。
3,教学中注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参与小组讨论,不失时机的点拨指导,及时对学生表扬鼓励,创设了一个拓宽思维、畅所欲言、民主平等的课堂活动氛围,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中充满了乐趣。
4,重视了朗读训练和语感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一直把朗读作为理解体会语言文字及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创设情境抓住重点段学习时,也凭借所创设的情境品味语感,采用词语填空、解词、诵读吟味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词语的含义及运用的准确恰当。
综合黄慧老师的这节情境教学课,我觉得她实现了“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的情境教学的阅读程序,基本达到了“初读—读通”、“细读—读懂”、“精读—读透”的目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