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

合集下载

什么是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一、简介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自20世纪80年代起,艾滋病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二、病因艾滋病的病因是HIV病毒感染所致。

HIV病毒可侵入人体的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对各种感染和肿瘤的防御能力减弱。

患者长期处于免疫低下状态,容易感染各类病原体,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和恶性肿瘤的发生。

三、传播途径1. 性接触:通过性行为传播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包括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直接性接触、同性之间的性接触以及性行为中使用未经消毒处理的静脉注射器具。

2. 血液传播:共用有HIV污染的注射器、医疗器械、血制品等,或通过输血、血制品感染。

3. 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孕妇可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也可能在分娩或母乳喂养过程中将病毒传给婴儿。

四、症状和并发症艾滋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患者在潜伏期不一定有任何症状。

在发病期,常见的症状包括:1. 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

2. 反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结核病、念珠菌感染等。

3. 肿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

4.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出现头痛、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等症状。

五、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艾滋病的诊断主要依靠HIV的血清学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HIV抗体检测、HIV抗原-抗体检测以及病毒核酸检测。

2. 治疗:目前,艾滋病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治愈,但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六、预防和控制1. 远离高风险行为:避免与感染者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具等。

艾滋病科普知识

艾滋病科普知识

艾滋病科普知识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随着艾滋病疫情的不断扩大,对于艾滋病的科普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于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内容,旨在提高大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一、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严重并具有慢性进展特点的免疫缺陷性疾病。

艾滋病主要通过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使人体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疾病和感染,因而引发各种临床症状和合并症。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传播:1.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直接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例如,在注射毒品、输血、器官移植等情况下,如果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就有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2. 性传播: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另一个主要途径。

无论是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还是双性性行为,只要有一方感染了HIV,就存在传播的风险。

3. 垂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孕妇,通过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等方式,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4. 注射器共用:共用注射器在吸毒人群中容易造成HIV感染的传播。

注射器的刺伤和血液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5. 其他途径:除了以上途径,艾滋病还可以通过针刺和接触已经被感染的器械等方式传播。

三、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保持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大幅降低性传播的风险。

尽量减少与多个性伴侣的性行为,降低感染的机会。

2. 拒绝共用注射器:切勿共用注射器,尽量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以防止血液传播。

3. 定期检测HIV:如果可能接触了HIV源,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感染。

4. 孕期防护:孕妇感染HIV会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因此孕妇需接受HIV的筛查和防治。

艾滋病(2024)

艾滋病(2024)
发挥社区在艾滋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024/1/29
宣传教育加强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同 时,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营造包容、关爱的社会环境。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32
2024/1/29
6
02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2024/1/29
7
高危人群干预措施
针对男性同性恋人群
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其对艾滋 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推广安全 性行为,减少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
针对吸毒人群
加强戒毒和康复治疗,降低毒品滥用 对艾滋病的传播风险;提供清洁针具 交换服务,减少因共用注射器而感染 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缩短窗口期。
抗体检测
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是常 用的诊断方法之一,但存在窗
口期问题。
抗原检测
检测HIV病毒的P24抗原,有 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诊断标准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024/1/29
13
抗病毒药物研发与应用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通过抑制病毒反 转录过程来抗病毒。
针对艾滋病患者容易出 现的各种机会性感染,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024/1/29
肿瘤监测与处理
定期监测患者的肿瘤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相
关肿瘤。
心血管疾病预防
肝肾功能保护
针对艾滋病患者容易出 现的心血管疾病,采取
相应的预防措施。
16
注意保护患者的肝肾功 能,避免药物对肝肾的

艾滋病 冷知识

艾滋病 冷知识

艾滋病冷知识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它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削弱身体抵抗力,导致感染者易受各种疾病和感染的侵袭。

虽然艾滋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但许多人对它的了解仍然有限。

下面介绍一些与艾滋病相关的冷知识。

1. 艾滋病的起源艾滋病最早被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流行病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和纽约城市地区发现了一些罕见的肺炎和皮肤病病例。

随后,病毒被确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是一种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的病毒。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等体液传播。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婴儿垂直传播和输血等。

此外,艾滋病病毒也不能通过空气、水、食物、昆虫叮咬、接触物体和共用厕所等途径传播。

3. 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然而,在病毒逐渐破坏免疫系统后,感染者可能出现疲劳、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艾滋病的确诊需要进行特定的检测。

4. 艾滋病的治疗艾滋病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感染者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ART是一种长期治疗,需要每天按时服用药物。

此外,预防性用药和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也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5. 艾滋病的预防与保护艾滋病的最佳预防方式是遵循ABC原则:避免性行为(Abstain)、坚持忠诚关系(Be faithful)和使用安全套(Condom)。

此外,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无菌注射器等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6. 艾滋病的社会影响艾滋病不仅对感染者本人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还对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感染者常常面临社会歧视和排斥,有些人甚至失去工作和家庭支持。

因此,艾滋病的防治除了医学层面,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7. 艾滋病的全球疫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球有38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约有730万人感染HIV后发展成艾滋病。

HIV基本知识

HIV基本知识

律等内容。
整理ppt
19
✓HIV变异大、复制快:突变 --> 多样化 --> 进化---耐药---抗免疫识别---更具 有致病性---抗疫苗诱导免疫力
✓目前没有治愈的药物,没有用来预防的 疫苗
整理ppt
20
哪里有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 阴道分泌物、乳汁和伤口渗出液中。
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咳嗽、打喷嚏、共用餐具、 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床单、衣被、公用电话、游泳池、 共用办公用品、劳动工具、公共交通工具、使用钞票、钱 币、医院看病、蚊虫叮咬。
所以尽管艾滋病近在我们身边,但你并非置于雷区,对 艾滋病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
整理ppt
27
蚊虫叮咬会传染HIV吗
蚊子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这可以从实验室的科学研 究结果和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两个方面证明。
含有大量白细胞的体液中可以有相当数量的H IV,因此这些体液在HIV传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HIV也存在于其他体液中,如泪液、唾液和汗 液,但一般情况下存在数量很少,不足以导致HIV 的传播。
整理ppt
21
艾滋病病毒的特性和传播条件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 很快会失去传染性。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都可以 杀灭这种病毒。
整理ppt
17
HIV变异(2)
这种抗原性的变异,给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带来 很大的困难: A.首先,体内自动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能完全清除病 毒,因为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总比抗原的变异慢一步, 因此,总无法将体内的病毒清除干净; B.由于抗原的多变性,目前无法生产出一种有效的疫苗来 预防艾滋病的感染。
HIV相关基本知识

艾滋病

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

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1.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2.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

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

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经常输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

4.影响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注射吸毒公用注射器行为,不安全性行为(婚前、婚外的多伴性性行为、感染者配偶婚内无保护性行为、男男性行为)、人口流动、性观念变化、较为严重的社会歧视以及大众艾滋病知识及防护意识的缺乏。

5云南艾滋病流行的特点:1、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

2、传统模式从注射吸毒传播为主,逐渐发展为注射吸毒传播、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并存的局面;3、近年来传播明显增加,艾滋病由高危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6.社会性别即男女两性之间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

主要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不是生理因素而是社会因素形成的男性和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等差异。

艾滋病

艾滋病

ZHEJIANG
JIANGXI HUNAN GUIZHOU FUJIAN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TAIWAN
发现阳性吸毒者省 未发现阳性吸毒者
YUNNAN GUANGXI
HAINAN
到2000年,26个省报告吸毒者中艾滋病流行
HEILONGJIANG
JILIN XINJIANG LIAONING GANSU NEIMENGGU BEIJING TIANJIN HEBEI NINGXIA QINGHAI SHANXI SHANDONG
从高危人群开始,逐渐向一般人群蔓延
嫖客
卖淫妇女
艾滋病流行规律
家庭妇女
婴儿 注射毒品者 同性恋
1986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这种新病 毒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发现
1985年,由上海入境的一名美籍阿根廷 青年男性游客因艾滋病住院,治愈无效, 死于我国境内,这是出现在我国的首例。 1993年,我省发现首例HIV感染者。
艾滋病病毒的特点
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血液内的 病毒在室温下可存活15天,加热 56℃30分钟 和一般消毒剂均能够灭活,但对0.1%甲醛 溶液、γ射线、紫外线不敏感。 病毒基因变化多样,具有迅速变异能力。 主要攻击机体的T淋巴细胞。 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 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等 体液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 中浓度最高。
流行病学
艾滋病病毒的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 HIV感染者都是传染源。已 从他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泪液、乳汁中分 离出HIV 病毒。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均能传播 HIV。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基础知识

艾滋病基础知识

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引起的一种综合性免疫系统疾病。

艾滋病的出现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掌握艾滋病的基础知识,对预防和防治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HI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性传播:包括性行为、共用注射针头以及母婴传播;2.血液传播:主要是输血、注射药物、使用非消毒的针头以及与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接触;3.母婴传播:在怀孕、分娩或母乳喂养过程中,病母将HIV传给婴儿;4.其他途径:包括共用注射器、器械等污染物品以及医疗人员被血液暴露等。

二、艾滋病的症状和体征艾滋病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3-10年。

在此期间,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

一旦免疫系统受损,艾滋病的症状和体征将逐渐出现。

1.早期感染:感染者可能会出现发烧、咳嗽、乏力、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2.中后期感染:免疫系统进一步受损,患者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且症状更为严重,如反复发热、湿疹、呼吸困难、恶心、腹泻等;3.晚期感染:免疫系统崩溃,患者容易患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结核病、念珠菌感染等。

三、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针对艾滋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1.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大大降低性传播的风险;2.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干净的针头和注射器,避免共用;3.安全输血:接受输血时确保血液来源安全可靠,输血前的血液筛查也非常重要;4.避免婴儿感染: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HIV检测,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同时避免母乳喂养;5.教育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增强预防意识;6.提供医疗保障:艾滋病患者应尽早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积极抗击病毒,延缓病情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模拟图
模拟电镜下观察的HIV
艾滋病病毒模式图
结构图
艾滋病病毒的生活周期
HIV 在 宿 主 体 内 复 制 示 意 图
艾滋病感染过程
T细胞表面的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感染过程
三、艾滋病是怎样传播的
(1)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
a.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b.静脉药瘾者共用HIV污染的注射器
体,使其在体内合成HIV蛋白并激发免疫反应。 优点:易制备、易纯化 缺点:免疫效果差 活载体疫苗:使用曾被用作疫苗或对人无致病性的病
毒或细菌(卡介素、腺病毒等)作为载体将HIV基因 带入人体内,表达出蛋白之后刺激相应的免疫反应。
优点:制备和免疫路线成熟、免疫原性强
缺点:有一定副作用,使用人群有限制
病毒样颗粒疫苗:与天然病毒十分接近,免疫原性
1995共享权益,共担责 Shared Right,Shared Responsibilities 1996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One World,OneHope 1997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Children Living in a World with AIDS 1998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Force for Change:World AIDS Campaign with Young People 1999倾听,学习,尊重 Listen,Learn,Live! 2000男士,责无旁贷 Men Make a Difference 2001你我同参与 Ican and You 2002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Live,let Live
基因疗法:
利用基因技术对编码人体细胞表面受体CCR5的基因 进行修饰,修饰过的受体将使HIV很难感染细胞,
强,可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和抗体 反应,又不携带病毒核酸,完全性好。但纯 化和保纯较困难。 新型疫苗:用猿免疫缺损(SIV)和人类艾滋病病毒 (HIV)的外壳蛋白以及免疫系统蛋白IL-2和 一种Ig抗体合成了这种病毒。

靶细胞系统方法(免疫毒蛋白方法):
通过建立特异性杀伤力HIV感染细胞的把细胞系统来 控制HIV感染。
c.共用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
d.注射器或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
(3)母婴传播
四、艾滋病及其治疗研究的进展 (1)艾滋病难以治疗的原因
A、HIV感染细胞后,在复制过程 中,HIV整合于 细胞基因内,成为细胞的一部分,要想消灭病毒,必须杀 灭被感染的人体细胞,这显然是困难的; B、HIV进入人体后,同时感染中枢神经细胞,故 药物需穿过血脑屏障,才能发挥作用; C、晚期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大部被破坏,任何 药物难于使其恢复。
目前研究已知HIV病毒分为两个类型
HIV-1:发现早、致病力强,主要起源于中非, 流行分布 于世界各地,目前的艾滋病患者主要 都是由于HIV-1感染造成的 HIV-2:分离出的时间较晚,与猴免疫系统病毒 的同源性较高,其致病能力较弱,主要起源于西 非,结构同HIV-1基本相同
4、HIV病毒的致病机理
第五讲
艾滋病(AIDS)
图为艾滋病病毒
一、艾滋病的概念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简写为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定义: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 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
特征: a.获得性(acquired) b.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 c.综合性(syndrome)
⑴直接杀伤: HIV病毒进入细胞,在细胞内大量增殖,导致 感染细胞破裂。 ⑵间接杀伤 ⑶免疫系统对健康T4淋巴细胞的攻击 ⑷T4细胞无反应性 ⑸编程性细胞死亡(apoptosis)
5、HIV病毒的生活史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呈袋状球形,直径约 150毫微米,包膜由一薄 层脂类构成,具有抗原性
3.艾滋病的病原体
1983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罗伯特.加罗教授(Robert Gallo)等人与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卢克.蒙塔格尼(Luc Montagniev) 几乎同时发现了艾滋病的病原体 1986年7月25日,国际卫生组织将艾滋病的病原体命名 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ency virus HIV)
历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
1988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Join the World wide Effort 1989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Our Lives,Our World———Let’s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1990妇女和艾滋病 Women andAIDS 1991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Sharing the Challenge 1992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A Community Commitment 1993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Time to Act 1994艾滋病和家庭 AIDS and the Family
(2)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及作用机理
①常规药物机理:通过阻断HIV生活史中的任意 一 步来防止其进一步感染。
现在一般设计逆转录酶抑制剂来研制药物。
例如:AZT(叠氮胸苷),双脱氧肌苷等 ②由于HIV毒株具有抗药性,1996年美国的何大 一博士提出了鸡尾酒疗法(cocktail therapy).
(3)几种新的艾滋病治疗方向
反义疗法(antisense therapy )
机理:HIV病毒的RNA的反义RNA能与病毒RNA 结合,抑制其逆转录酶的起始,介导病毒RNA的断 裂。 缺点:反义RNA的副作用很强,导致临床效果较差。
改进: A.除去寡核苷酸两段的磷酸基因,避免该带电基因 的存在对正常代谢的干扰。 B.利用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辅助治疗。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艺术家们 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 病的同伴们.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 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齐 声呼吁人们的理解,此时,一条长长 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上空,支持者 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 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 红丝带: 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 病人的关心与支持 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 的渴望 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与预防艾 滋病的工作
2.艾滋病巨大危害及蔓延特点
特点:a.速度快,每天8500人感染 b.从农村蔓延到城市
c.发展中国家患病率高,95%来自发展
中国家 d.亚洲地区,特别是南亚呈上升趋势
2009年趋势

新华网日内瓦11月24日电 联合国 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4日联 合发布的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趋 势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大约3340 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去年新增感染者 270万人,20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 相关的疾病。
HIV疫苗
难以研制的几个方面: A.HIV病毒攻击的是免疫系统的支柱细胞T4细胞 B.HIV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 C.难以做到既中和游离的HIV病毒,又消灭已被HIV感染
的细胞
D.对HIV病理机制还了解甚少 E.试验中疫苗毒株选择不合理 F.疫苗的设计只强调体液免疫忽视了细胞免疫
DNA疫苗:将含有HIV基因的表达质粒直接注射入机
二、艾滋病的病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艾滋病的发展史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了5例令 人震惊的、前所未闻的病例报告
1982年这种新的疾病被命名为“获得性免 疫缺陷综合症”(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缩写为AIDS,中 文译为“艾滋病” 1983年,发现了艾滋病的病原体 1986年 ,世界卫生组织将艾滋病病原体命 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