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合集下载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我校采用申请考核、硕博连读、优秀本科应届推免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简称"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四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采用申请考核招生方式的院系、专业、导师见专业目录:专业目录备注中标注有“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或申请制)”的表明该院系、专业、导师以申请考核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生源对象为本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具体选拔方式见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刊发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通知(具体刊出时间见培养处相关通知)。

”我校部分专业按专业招生,不按导师招生,详见专业目录中的备注说明。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自1913年以来,沪江大学、大夏大学前辈的开拓性贡献为我校社会学各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华东师大社会学学科是历经百年发展的根基雄厚的学科,由吴泽霖、谢六逸、言心哲、胡焕庸、罗永麟等学科大师开创基业,建立了深厚的学术传统。

1979年中国大陆恢复发展社会学,在中国社会学会顾问言心哲教授带领下,华东师范大学率先建立社会学教研室,1982年建立全国首批社会学硕士点,并相继建立了人口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点(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以及人口学博士点。

现为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社会学、人口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五个博士点,并建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海外来华留学硕士生和博士生。

目前,还与美国纽约大学、法国巴黎高师集团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双博士学位项目。

2009年底,在原有社会学系,人口研究所基础上,整合我校民俗学、人类学研究力量,建立了社会发展学院,下设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人口研究所、民俗学研究所和人类学研究所五个基本单位,各专业得到均衡发展和有效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复试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复试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复试方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9]2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8〕5号)精神,在《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办法》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我系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一、工作原则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和维护教育公平为出发点,坚持科学选拔、公平公正、全面考查、客观评价、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工作原则。

二、组织管理1、我系成立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复试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筹管理。

做到组织健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科学合理设计复试工作程序和办法,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执行操作,使复试工作过程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加强对复试工作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复试过程的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广大考生的权益。

2、接受本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统筹管理,接受研究生招生复试巡查组的监督、监查。

三、复试名单确定1、复试分数线:在不低于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我系根据本学科及专业特点和统考招生计划、报考生源等情况确定各专业复试分数线。

达到我系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全部参加复试,择优录取。

各专业复试分数线详见链接https:///system/ssfsfsx_list.asp2、复试名单:按报考同一专业上线考生的初试成绩总分的排序从高到低确定复试名单,所有拟录取的考生均需参加复试。

我系各专业不进行破格复试。

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大学生士兵计划”,根据我校2019年硕士招生简章规定原则确定复试名单。

四、复试时间、地点、形式复试时间:2019年3月28日-29日复试地点:上海市东川路500号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人文楼哲学系复试形式:3月28日笔试、3月29日面试复试日程安排请详见哲学系网页,并发至每位复试考生邮箱。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我校采用申请考核、硕博连读、优秀本科应届推免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简称"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四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采用申请考核招生方式的院系、专业、导师见专业目录:专业目录备注中标注有“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或申请制)”的表明该院系、专业、导师以申请考核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生源对象为本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具体选拔方式见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刊发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通知(具体刊出时间见培养处相关通知)。

”我校部分专业按专业招生,不按导师招生,详见专业目录中的备注说明。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古籍研究所,现任所长顾宏义。

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6人。

历任所长:徐震堮、李国钧、朱杰人、严佐之、陈大康。

是国务院学位办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设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二个专业。

古籍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曾承担中华书局标点本《二十四史》中《新唐书》、《新五代史》的整理工作。

1983年升格为研究所,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联系的重点研究所之一。

自成立以来,古籍研究所始终坚持严谨学风,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近三十年间,先后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以及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近四十项,获得各类课题经费约300余万元,古籍整理的成果及学术论文,如《朱子全书》、《中国教育制度通史》、《中华大典》等,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顾炎武全集》的出版,在业界及社会上也取得了重大的影响。

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史文献研究,朱子学暨儒学文献研究,教育暨科技史文献研究,目录版本学。

中国古典文献专业:研究员:严佐之、顾宏义、刘成国(紫江青年学者);副研究员:李慧玲、丁红旗、任莉莉、丁小明;晨晖学者:张文、王耐刚。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我校采用申请考核、硕博连读、优秀本科应届推免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简称"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四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采用申请考核招生方式的院系、专业、导师见专业目录:专业目录备注中标注有“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或申请制)”的表明该院系、专业、导师以申请考核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生源对象为本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具体选拔方式见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刊发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通知(具体刊出时间见培养处相关通知)。

”我校部分专业按专业招生,不按导师招生,详见专业目录中的备注说明。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创建于1951年,曾开办全国第一个心理学研究生班(1956),之后建成国内最早的四个心理学系之一(1979年),2008年建设成为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目前拥有国内第一批博士授予学科(发展心理学:1981)和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2001),心理学理科基地(1997)、博士后流动站(1999)、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和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

学院下设两系两所(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

2013年,脑功能基因组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加入学院。

学院聚焦学科领域中的前沿性、现实性重大问题,引育高端人才,强化国际合作,产出学术精品,力争建成国内持续领先、国际同行认可的知名学科。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设置认知神经科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四个二级学科。

着力推动学科领域横向交叉融合,注重加强“脑生理研究-行为学研究-应用研究”三个研究层面纵向贯通。

学院秉承“强基础、重能力”的理念,优化“理论、实验、创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注重提升学生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的杰出人才。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我校采用申请考核、硕博连读、优秀本科应届推免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简称"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四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采用申请考核招生方式的院系、专业、导师见专业目录:专业目录备注中标注有“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或申请制)”的表明该院系、专业、导师以申请考核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生源对象为本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具体选拔方式见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刊发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通知(具体刊出时间见培养处相关通知)。

”我校部分专业按专业招生,不按导师招生,详见专业目录中的备注说明。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3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原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与原成人及继续教育研究所强强整合而成。

本所拥有职业技术教育学、成人教育学二个国内首创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主要从事这些领域的基础与前沿理论研究,培养高层次专业性人才。

本所建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三个研究中心,拥有一个校级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和两个国家级培训基地,服务于全国中职校长及骨干教师、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和管理骨干、以及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培训,并依托扎实的研究成果为各级政府的决策、学校的变革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等提供咨询。

此外,本所还拥有一批校外研究基地,它们为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场所。

近几十年来,本所承担了近百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出版学术著作八十部左右。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各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和现实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在全国引领了这三个学科的发展。

本所还积极拓展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成功举办了“成人教育创新与学习型社会创建国际研讨会”、“职教中青年论坛”等学术活动,并与美国、丹麦、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青年教师出访学习和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我校采用申请考核、硕博连读、优秀本科应届推免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简称"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四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采用申请考核招生方式的院系、专业、导师见专业目录:专业目录备注中标注有“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或申请制)”的表明该院系、专业、导师以申请考核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生源对象为本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具体选拔方式见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刊发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通知(具体刊出时间见培养处相关通知)。

”我校部分专业按专业招生,不按导师招生,详见专业目录中的备注说明。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二级实体教学科研单位,是全国重点马院,2006年获全国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直接联系学院工作,并担当学院的学术带头人,整合协调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协同发展。

学院拥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硕士点到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的齐全的学科点布局。

学院现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5个教研部,组建了华东师范大学公民发展与现代德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

教师队伍包括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编写主要成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优秀人才。

近几年,在国家及地方重大重点项目、科学研究等获得重大突破,先后取得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研究》、《保持党的纯洁性研究》等,获得1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课题,超过三分之一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百分之八十教师主持省部级项目。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美术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美术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范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美术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我校采用申请考核、硕博连读、优秀本科应届推免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简称"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四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采用申请考核招生方式的院系、专业、导师见专业目录:专业目录备注中标注有“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或申请制)”的表明该院系、专业、导师以申请考核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生源对象为本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具体选拔方式见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刊发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通知(具体刊出时间见培养处相关通知)。

”我校部分专业按专业招生,不按导师招生,详见专业目录中的备注说明。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于2017年6月成立,由原美术学系与艺术研究所合并而成。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科起步于1981年创办的艺术教育系;2004年升格为艺术学院,设有美术学系与音乐学系,2011年美术学系独立运行;2009年另创办独立建制的艺术研究所;经过35年的建设与发展,美术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博士硕士学士的培养经验。

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6人。

开设有美术学、绘画、雕塑等本科专业,学术型硕士分为美术教育、美术史论、美术考古(含佛教美术)等三大板块,艺术硕士则有西方艺术、现当代艺术、中国画、书法篆刻、雕塑与公共艺术、艺术品鉴定与艺术市场等多个方向,博士研究生设有美术考古、中国美术史、美术教育、现当代艺术四个研究方向。

目前在校本科生219人、硕士研究生338人、博士研究生25人、博士后2人。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科建设,坚持创作与理论研究并举,兼顾传统与当代,侧重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在美术史与美术考古、美术创作理论与实践、美术教育与美育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与优势。

这些特色与优势基于地缘文化的支撑与长期的学术积累。

华东师大哲学历年考博试题

华东师大哲学历年考博试题

华东师大哲学历年考博试题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2011年一、名词解释(30 分):道法自然老子对道的性质的概括。

《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意谓道对外无所法,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存在为法。

王弼则注曰:“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

”谓道以自然为法则。

兼爱墨子看来:“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兼爱上》)一旦做到了“兼爱”,就会出现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谋愚”的合理的、公正的理想社会。

(见《兼爱中》)墨子提倡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作为基础的,也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

因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兼爱中》),人人相爱相利,社会上相互残杀争夺的现象就自然消灭,也就达到了天下太平的大治局面。

墨家兼爱无差等,儒家仁爱有差等。

一念三千天台宗之佛学思想。

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谓。

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之中,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一念三千”。

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诸法也。

一心三观,北齐慧文禅师于中论发之。

一念三千,天台大师于法华经发之。

三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

此十界互具十界,则相乘而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十如之义,则相乘而为千如,此千如各有众生,国土,五阴三世间之别,则相乘而为三千世间。

于是一切之法尽矣。

止观五上曰:“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

若无心而己,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止观五曰:“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作所成。

如一微尘,具十方分。

”理一分殊这个命题起源于对张载《西铭》篇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我校采用申请考核、硕博连读、优秀本科应届推免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简称"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四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采用申请考核招生方式的院系、专业、导师见专业目录:专业目录备注中标注有“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或申请制)”的表明该院系、专业、导师以申请考核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生源对象为本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具体选拔方式见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刊发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通知(具体刊出时间见培养处相关通知)。

”我校部分专业按专业招生,不按导师招生,详见专业目录中的备注说明。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哲学系的前身是原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哲学教研室,1985年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1986年正式成立哲学系。

哲学系与哲学研究所实行系所合一的建制,拥有8个教研室:中国哲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外国哲学教研室、逻辑学教研室、宗教学教研室、伦理学教研室、科学哲学教研室和美学教研室。

经过几代人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已经成为我国在哲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重镇之一,具有学科多、师资强、学术传统深厚的特点。

目前,哲学系拥有8个教研室:中国哲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外国哲学教研室、逻辑学教研室、宗教学教研室、伦理学教研室、科学哲学教研室和美学哲学教研室。

1998年,中国哲学学科被列入校“211”工程建设项目“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社会文化”。

2000年,以中国哲学学科为核心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被教育部确定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1年,中国哲学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

2002年,以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为主的哲学系部分学科被列入“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

2007年,取得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7年,中国哲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并再次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

我系还被纳入学校的“985”工程建设,承担多项子课题研究。

2010年,取得一级学科博士点。

哲学系共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8人。

有2人被聘为“长江特聘教授”,1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哲学组成员,1人为教育部社科委员,1人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入选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计划,4人为华师大终身教授。

此外,还长期聘有美国、挪威等国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如希尔贝克、罗蒂等。

在青年教师中,共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3人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5人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二、招生信息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博士招生专业有7个: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研究方向:01 马克思哲学02 社会历史哲学03 马克思政治哲学04 国外社会批判理论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中国哲学(010102)研究方向:01 中国古代哲学暨中国近代哲学02 中西比较哲学03 中国古代哲学暨中国近代哲学04 中西比较哲学05 中国古代哲学暨近现代哲学06 比较哲学与文化研究07 中国古代哲学暨中国近代哲学08 中西比较哲学09 道德哲学与儒家传统10 宋明理学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外国哲学(010103)研究方向:01 英美哲学02 认识论研究03 现代西方哲学04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05 现代西方哲学06 艺术哲学07 政治哲学08 批判理论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5法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逻辑学(010104)研究方向:01 非形式逻辑及其哲学基础02 中国逻辑史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伦理学(010105)研究方向:01 比较伦理学02 中国伦理学史03 西方伦理学04 伦理学理论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宗教学(010107)研究方向:01 佛教研究02 比较宗教研究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3日语或1004德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科学技术哲学(010108)研究方向:01 西方科学哲学02 心智哲学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三、报考条件2019年参加申请考核的考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通过审批同意硕博连读的我校在学硕士研究生;通过推免选拔程序同意接收直接攻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境外大学硕士学位证书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

若被录取,在报到时须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否则将取消录取资格。

3、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研究生的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①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工作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研究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②已修完至少5门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且成绩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的成绩证明);本科修读专业、修读5门硕士学位课程的专业、所报考博士的专业之间,不得跨专业。

③已在所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的研究领域,以第一作者(完成人)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2篇学术论文,核心期刊目录以我校图书馆"帮助中心-核心期刊指南"栏内刊载的核心期刊目录为准。

④通过大学英语六级或其他应试语种的六级考试(报考外语专业亦须通过应试语种的六级考试)。

4、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同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5、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现役军人报考,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7、学院规定的其他学术条件和要求。

我校不接收在校非应届毕业生(本校硕博连读除外)的报考,一经发现即取消考试、录取、入学、注册、就读、学籍等资格。

我校对考生的资格复查放在考生来校参加“综合考核”或复试时进行,若不符合申请、报考条件,即取消其参加“综合考核”或复试资格及之后的全部报考内容。

四、选拨程序报名时间:2018年11月28日至12月26日,报名方式: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网站报名(在线输入https:///main/index.asp),详见"博士研究生招生"栏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办法"。

报考费:以申请考核、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考生须支付报考费250元,报名成功后通过网上银行系统支付。

请考生报名时仔细查看报考条件,确定符合报考条件后再报名、交报考费,报考费一旦交纳将不予退还。

所交材料应该至少包括:(1)材料目录(注明申请人姓名、材料项目、所在页码);(2) 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应届硕士研究生还须提交学生证复印件。

(3)体检表(硕博连读生不需交)。

考生需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之一完成体检:①县级及以上或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体检;②县级及以上或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的体检中心体检;③县级及以上或二级甲等及以上的体检机构体检;④如为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或高校在职教师,可在学习或工作的学校医院体检。

上述体检报告的有效期为2018年9月1日起。

体检项目参照附件《体格检查表》,体检表可使用我校提供的《体格检查表》,也可使用体检机构自用表。

(4)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研究生须在入学前补交),在境外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的考生,须在报名前自行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确认其证书的有效性,并附上确认后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的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

持境外大学硕士学位证书者,需将证书原件、认证报告原件的扫描件按提示上传到报名系统;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需将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原件的扫描件上传到报名系统。

(5)硕士课程成绩单复印件(可在考生人事档案保管单位或硕士就读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盖章)。

(6)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开题报告、论文摘要和目录、论文初稿等)。

(7)已有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

(8)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名登记表(1)(2)》(一份)。

《报名登记表(2)》的签署:报考非定向就业的考生本人签名即可,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还须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9)2名专家(正高职称)的《专家推荐书》。

(10)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格式、字数不做统一限定)。

(11)如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除寄送上述材料至院系外,还另须将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民教处或高教处签约的考生登记表(原件)寄送至我校研招办。

(12)同等学力考生不提交硕士学位证书、硕士课程成绩单,但须另提供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大学英语六级或其他应试语种六级的证书(报考外语专业亦须提供应试语的六级证书)复印件、与报考专业相关(不得跨专业)的5门硕士学位课程成绩证明、与报考专业相关(不得跨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核心期刊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及刊物封面复印件。

(13)报考院、系(所)要求的其他报考材料。

因提交信息有误、报考材料寄送达超期、报考费支付超期而影响考试,我校不负责任。

报考材料恕不退还,请考生自留备用件。

五、考核内容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内容为:1、综合考核由院系所评审委员会负责,可采用面试、笔试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应有笔试科目),从考生的外语水平(含专业外语)、专业基础、科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实践能力、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学术素养等)等方面进行考核,对考生作出综合评价。

2、采用面试的科目,须评审委员会的各成员单独书面给出成绩(须各自在成绩单处签名),然后取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面试的最终成绩; 若一门科目既有笔试,又有面试,需在综合考核前明确笔试与面试成绩的比例,然后按此比例合成该科目的最终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