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制度
小学校留守儿童领导职责

小学校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及职责组长:职责:审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副组长:职责:拟订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督促各班级认真实施并考评。
成员:各班班主任主要职责: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心校“爱心家园”管理员职责一.要充分认识爱心家园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学校对爱心家园管理员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言行举止和责任心的要求。
要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工作勤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
关爱留守儿童,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一切实际问题,教育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学生活动室成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愉快合作、清洁整齐的学生之家。
二.能团结同事共同搞好工作,相互尊重、协同合作。
三.工作中要敢管、善管、能管、肯动脑、有预见性,预防和及时处理好各类突发事件。
四.每天负责督查留守儿童之家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持学生活动室室内整洁划一,室外卫生、干净。
五.负责管理爱心家园活动用品的使用和保管工作,要求摆放整齐有序。
中心校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制度一、全体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工作要齐抓共管,天天讲、经常查,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严禁留守儿童携带易燃、易爆,易伤害等能造成事故的器械和玩具。
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之间要互相监督,发现后要及时查收,严防事故发生。
三、安全工作要做到“八防”:防火、防水、放电、防中毒、防倒塌、放跌伤、防车撞、防意外事故。
四、教育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路途中走路骑车靠右行,不玩耍,过十字路口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搭乘“三无”或超载车辆。
五、体育课、课外活动教师紧跟学生、严格管理,若发生不安全事故。
体育课教师,各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要负全部责任。
学校安排的各项劳动,班主任必须跟班指导、科任教师协同参加,精心组织,一同劳动,严防事故发生。
若出了事故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负责。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制度

xxxx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制度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对象,关爱留守儿童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能和正常的未成年人一样健康成长,促进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一、组织领导制度1、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班主任、各科老师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并明确专人负责些项工作。
2、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合理,责任到人,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管理。
二、统计报送制度1、每学期开学初,我校班主任要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家庭具体情况等,做好造册统计并及时上报学校。
2、留守儿童的统计上报时要做到及时、准确、具体,做到不漏统、不重统,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三、留守儿童关爱制度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和亲情依附者,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作用。
班主任要教育引导外出家民工切实担负起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努力使留守儿童在幸福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2、发挥校园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提高我校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水平。
针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实行分包到人制,辅导学业、疏导心理、沟通情感、矫正行为,真正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长过程中的保护人。
3、分包教师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每月对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至少进行一次谈心、与留守儿童班主任交换一次意见,与留守儿童的父母通一次电话,让他们在温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馨的校园环境,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温暖的集体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三、档案管理制度1、我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档案,及时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补充和变更工作;要做到与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相符合,并要求专人管理。
学校关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关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根据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负责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相关人员。
第三条学校坚持以儿童的利益为核心,树立依法扶助留守儿童的理念,切实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二章:工作机构第四条学校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担任组长,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等。
第五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关爱留守儿童的具体工作方案和计划,监督和指导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
第三章:任务分工第六条学校资源优先倾斜给留守儿童,保障他们享有与其他学生平等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第七条学校应设立留守儿童关注工作专职人员,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关怀和学习辅导工作。
第九条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辅导。
第四章:工作机制第十条学校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并与家长共同协商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第十一条学校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定期进行评估和跟踪调查。
第十二条学校应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
第十三条学校应与社区、爱心组织等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关爱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第五章:保障措施第十四条学校应完善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良好的校园设施设备和教育资源,确保他们平等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第十五条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和解决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第六章:监督与评估第十六条对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学校应建立评估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复核,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机构。
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及各班主任为组员。
2.做好留守儿童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各班班主任在每学期初要对本班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正确无误地掌握本班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并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或托管人)的姓名、关系及联系方式、父母工作单位及通讯方式等情况。
3.. 班主任要做到“三知、三多和三优”。
三知:知道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监护人(或托管人)情况、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三多: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细心照顾、学习上多悉心指导、心理上多耐心引导;三优先:学习上辅导优先,生活上照顾优先,活动上安排优先。
4.班主任每月至少要与“留守儿童”托管人或监护人联系一次,保持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孩子经常性沟通,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5 .班主任每两周至少与留守学生谈一次话,与他们进行零距离交心,了解他们近来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6 . 成长导师要坚持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要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对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更要特别关注,了解他们在家生活情况,家中现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与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7. 利用政治学习之际,由学校安排大队辅导员或心理辅导老师组织留守学生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活动,倾听他们的想法,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每学期活动不少于2次。
8. 建立家校互动机制,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学校2020年3月。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制度

一、制度背景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他们在家庭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
为了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我校特制定以下关爱留守儿童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确保留守儿童在学校得到全方位的关爱。
2. 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加强留守儿童与家庭的沟通,促进家庭和谐,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制度内容1. 组织领导(1)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心理教师等为成员。
(2)制定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 心理关爱(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
(2)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3)建立心理档案,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
3. 教育关爱(1)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2)加强课堂互动,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课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
4. 生活关爱(1)提供生活用品,保障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
(2)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定期开展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5. 家庭关爱(1)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沟通,了解家庭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
(2)开展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3)鼓励留守儿童与家长视频通话,增进亲子关系。
6. 安全关爱(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
(3)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四、制度实施1. 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加强与社区、家庭、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3. 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五、制度监督1.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
学校留守儿童各项制度

一、组织领导制度1.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负责学校留守儿童工作的全面领导。
2. 设立留守儿童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留守儿童工作的各项措施。
3. 明确专人负责留守儿童工作,负责协调各部门,确保留守儿童工作顺利进行。
二、统计报送制度1. 每学期开学初,各班级班主任、科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包括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做好造册统计并及时上报学校。
2. 学校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汇总,形成规范的留守儿童情况统计表和电子报表,及时上报教育局资助中心。
3. 留守儿童的统计报送要做到及时、准确、具体,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三、关爱制度1. 加强亲情教育。
学校要教育引导外出务工家长切实担负起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努力使留守儿童在幸福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2. 提高教师关爱意识。
发挥校园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水平,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
3.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档案。
学校要为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包括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心理状况等,以便更好地开展关爱工作。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除不良心理,促进心理健康。
四、教育管理制度1. 实施监护合同制。
家长外出打工前与代理监护人签订《留守儿童代理监护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加强代理监护人的责任心。
2. 开展专题教育。
学校定期对留守儿童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体验父母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道德教育等,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3.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加强与家长、代理监护人的联系。
4. 实施帮扶制度。
学校和班级要努力创造条件,让留守儿童体会到家的温馨。
留守学校管理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保障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机制,确保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安全、健康、快乐成长。
2. 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其良好品行,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制度内容1. 管理组织(1)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各处室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老师为成员,负责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
(2)设立留守儿童辅导员,负责具体实施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包括日常关怀、教育辅导、心理疏导等。
2.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1)各班级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包括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监护人信息等。
(2)定期更新留守儿童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1)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品行和价值观。
(2)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
(3)提高留守儿童教育质量,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关注其学习困难,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
4. 留守儿童生活管理(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
(2)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如住宿、饮食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儿童业余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
5. 家校合作(1)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2)设立家校联系热线,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及时沟通。
(3)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校感情。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本制度。
2. 定期对留守儿童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 对在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制度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制度篇一:xx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xx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我学区留守儿童出现率呈上升趋势,为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根据学校具体实际,特建立本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并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一、建立组织领导制度。
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
领导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职能作用,加强对全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管理。
认真落实“一免一补”政策,对部分贫困留守儿童给与生活补助,确保他们不辍学。
同时不断改善学校的条件,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二、建立留守儿童基础信息制度。
各班每学期初要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
根据新学期学生变化情况,各年级、各班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分人头,通过上门调查、走访群众等形式,逐一做好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统计,汇总后上报到学校。
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或托管人)的姓名、关系及、父母工作单位及通讯方式等情况。
三、建立“大手拉小手”爱心帮扶结对制度。
各个年级、班级要全面落实“代理家长”制,全体任课教师要积极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对几”管护对子,全面关心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状况,要求做到:“三知”,即知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知监护人(或托管人)情况、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做到知情;“三多”:即在生活上多细心照顾、学习上多悉心指导、心理上多耐心引导;“三优先”:学习上辅导优先,生活上照顾优先,活动上安排优先;建立责任制和跟踪服务制,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一个代理家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负责。
各代理家长每月至少要与“留守儿童”托管人或监护人联系一次,保持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孩子经常性沟通,力争做到每月能电话交流一次,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