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一章 基因工程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学案 浙科版选修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学案1 浙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学案1 浙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学案1 浙教版选修3【学习目标】1、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2、描述基因工程基本步骤的几个步骤3、举例说出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的原理【学习过程】1、总结基因工程的五个步骤。

2、阅读课文,归纳总结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和过程。

3、阅读课文,总结形成重组DNA分子的过程。

4、阅读课文,总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5、阅读课文,总结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6、阅读课文,总结目的基因的表达的鉴定方法。

【知识梳理】1、目的基因的获取2、形成重组DNA分子(基因工程的核心)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5、目的基因的表达【典题解悟】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正确叙述是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答案:C 解析:基因操作的工具有限制酶、连接酶,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运载体是基因的运输工具,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基因工程的结果是让目的基因完成表达,生产出目的基因的产物,选择受体细胞的重要条件就是能够快速繁殖。

2、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是()A、人工合成基因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答案:C解析:人工合成基因时,不管是化学方法合成还是反转录法合成,都要涉及到双链的互补;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过程中,黏性末端的黏合就是通过互补的碱基配对完成的;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阶段肯定有互补现象发生。

而C选项中的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将重组DNA分子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的过程,不涉及到碱基互补配对。

高中生物第一章基因工程1.2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课件浙科版选修3

高中生物第一章基因工程1.2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课件浙科版选修3

探究点
●名师精讲● (一)获得目的基因 1.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操作中需要的外源基因,即人们感兴趣的基因, 如生物的抗逆性基因、抗虫基因等。 2.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 (1)目的基因的序列已知 ①化学方法合成,如胰岛素基因。 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PCR 是聚合酶链式反应 的缩写,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 DNA 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 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利用 PCR 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 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PCR 扩增是获取目的基因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也是进行分子鉴定 和检测的一种很灵敏的方法。
探究点
注意: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单酶切)分别切割目的基因与载体 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因为切割后能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末端之间能发生 碱基互补配对而形成重组 DNA 分子,操作简单,但连接后会出现两种不需 要的连接产物: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环状)连接物、质粒—质粒(环状)连接 物,加大了筛选的工作量。所以可用两种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双酶切)分 别同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和质粒,这样可以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 自身连接体的产生,克服单酶切的缺点。 (三)将重组 DNA 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1.用适当的方法将形成的重组 DNA 分子转移到合适的受体细胞中。 2.常用的受体细胞: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酵母菌)、动物细 胞、植物细胞。
探究点
探究点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问题导引● 大肠杆菌和人是差异非常大的两种生物,但通过基? 提示:(1)获得目的基因(人的胰岛素基因);(2)形成重组 DNA 分子;(3)将 重组 DNA 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大肠杆菌细胞);(4)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 细胞;(5)目的基因的表达(获得人胰岛素)。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学案(含答案)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学案(含答案)

第2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学案(含答案)第第2课时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学习目标1.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

2.概述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的几个步骤。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1.基本原理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和高效地表达。

2.变异类型基因工程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

归纳总结1在基因工程中,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产生DNA 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DNA分子,在这个操作中交换了DNA片段,故属于基因重组。

2基因工程中的基因重组不同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前者属于无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并发生在不同种生物间,打破了物种间的界限,可以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此操作均在细胞外进行。

例1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

把它注射入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内,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互换D.染色体畸变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畸变是以染色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得到人们所需要的产物,属于基因重组。

例2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基本原理的是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将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答案B解析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因此,B项为基因工程。

方法技巧正确理解基因工程的5个方面操作对象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需要的基本要素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宿主细胞等常见目的基因植物的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除草剂基因.人胰岛素基因和人干扰素基因等完成的场所体外构建重组DNA分子,宿主细胞内表达完成的结果目的基因稳定和高效地表达,产生人们所需的功能物质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1.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1已知序列用化学方法合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

高中生物 第一章《基因工程》教案 浙科版选修3

高中生物 第一章《基因工程》教案 浙科版选修3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一章基因工程一、课标内容: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3.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4.简述蛋白质工程。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第三节基因工程的应用第四节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选学)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5课时)(1)“第一节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教学重点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及作用特点、DNA连接酶的作用、质粒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

由于涉及到分子水平的生物技术,学生这方面基础相对薄弱,所以DNA连接酶的作用、质粒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本节核心概念较多,又是本章内容的开端,建议教师采用多媒体,设置问题串,采用讨论、讲授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内容情景,使学生在分析探讨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最后形成对基因工程工具酶的基本认识。

(2)“第二节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本节内容的教学,建议在回顾上节课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及质粒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步骤示意图,采用讨论、推理的方法,形成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的概括性认识。

(3)“第三节基因工程的应用”教学重点是基因工程与遗传育种、基因工程与癌症治疗以及设计一个用基因工程技术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的方案。

由于设计层次要求较高,学生平时练习机会较少,因此,“活动:设计一个用基因工程技术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方案”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安排2课时(不包括活动1课时)。

第一课时是开展“设计一个用基因工程技术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方案”的教学活动。

建议先分组,组织学生讨论确定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选题的角度及可行性,然后开展全班交流,由学生说明选题理由,教师最后对各组的汇报做点评。

第二课时是在上一课时基础上展开。

由于本节课内容所涉及的领域进展迅速,建议教师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设置一些问题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口头交流、讨论等活动。

高中生物 第1章 基因工程(学案)浙科版选修3

高中生物 第1章 基因工程(学案)浙科版选修3

第一章基因工程本专题包括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基因工程的应用;蛋白质工程的崛起等部分。

基因工程是一门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兴的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

也叫DNA重组技术。

它是按照人类的意愿,将某种基因有计划地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去的新技术。

现已成为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最前沿的学科,有关生物工程的内容,己成为近几年生物高考的热点内容。

其中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和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以及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前景将是近年命题的新热点。

基因工程操作的三种基本工具,四项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将成为考查学生分析综合问题能力的材料;另外,针对生物工程在医药、食品、农林等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应用,运用有关的生物知识指导生产和实践,对有关的生产方案、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综合评价,这也是高考的另一热点。

有关基因工程的备考,今后高考中可能涉及到本考题的热点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运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表达的检测与鉴定几个步骤。

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转基因动植物,如抗虫、抗病、抗逆、抗除草剂,抗倒伏的植物;产肉、产蛋量高、生长快、耐粗饲料的动物;此外,转基因动物为人类异体器官移植提供了可能。

(2)基因药物:如人造胰岛素、人造生长激素、溶血栓的尿激酶原等。

(3)基因治疗:美国对复合型免疫缺陷症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许多科学家希望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正常的合成胰岛素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并准确表达,以此来修复或替代失去正常功能的胰岛B细胞,从而维持机体血糖平衡。

(4)利用遗传工程培养转基因固氮绿色植物的展望。

地球上的固氮途径有三条:生物固氮、工业固氮、高能固氮。

其中,生物固氮是植物可利用氮的主要来源。

固氮生物在农业生产及氮循环中的作用。

在氮循环中有特殊作用的几种微生物,要总结其作用。

在学习生物固氮在自然界中的意义时,要明确生物固氮是植物可利用氮的重要来源,对氮循环与碳循环加以比较,认识这两种物质循环的差异;同时,应具体分析氮循环中几种微生物的特殊作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高中生物第一章基因工程第2节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教案浙科版选修3

高中生物第一章基因工程第2节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教案浙科版选修3

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

2.描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3.举例说明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的原理。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重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和高效地表达。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1.(1)目的基因的种类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除草剂基因、人胰岛素基因和人干扰素基因等。

(2)①目的基因碱基序列已知时:a.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

b.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

②目的基因碱基序列未知时: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2.形成重组DNA分子(如图)据上图填充以下相关内容:有何作用?)标记基因(Ramp 表述图示重组载体中的.1【提示】 筛选、鉴定人乳铁蛋白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3.将重组DNA 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如图)若上图中受体细胞为大肠杆菌,则导入过程的流程图为: 受体细胞:大肠杆菌 ↓氯化钙 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壁 ↓ 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 复制目的基因随着受体细胞的繁殖而 4.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利用载体上的标记基因进行筛选。

如质粒上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可把受体细胞接种的受体细胞。

含目的基因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筛选,以获取 5.目的基因的表达生物活性――→加工如胰岛素原(相应蛋白质――→翻译mRNA ――→转录 )如胰岛素基因(目的基因的胰岛素)。

2.基因工程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DNA连接酶的作用场所是生物体内还是体外?【提示】在生物体外。

1.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目的基因的序列可以是未知的。

(×)【提示】目的基因的序列应是已知的。

2.构建重组DNA分子时,只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即可完成重组过程。

(×)【提示】还需DNA连接酶等工具。

3.基因工程中的宿主细胞可以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或微生物细胞。

(√)4.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是否表达可用害虫感染抗虫棉进行检测。

(√)5.CaCl2处理大肠杆菌,可使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高中生物选修3(浙科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3(浙科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3(浙科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基因工程一、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至另一种生物体中,使其产生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构建重组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是“分子手术刀”,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切割使其断开,具有专一性。

DNA连接酶是“分子缝合针”,将具有末端碱基互补的DNA片段连接在一起形成重组DNA分子。

载体是“分子运输车”,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和重组DNA鉴定和选择。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和高效地表达。

为了实现基因工程,需要准备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DNA的形成、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宿主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基因表达。

目的基因的获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目的基因的序列已知,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或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另一种是目的基因的序列未知,需要建立一个包括目的基因在内的基因文库,从中寻找目的基因。

形成重组DNA分子的方法是使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DNA,然后用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重组DNA分子。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使用适当的方法将形成的重组DNA分子转移到合适的受体细胞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需要使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因为并不是所有细胞都能接纳重组DNA分子。

最后,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能产生人们需要的功能物质。

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构建重组DNA分子,而DNA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认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质粒载体的发现与应用为基因工程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一章 基因工程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学案 浙科版选修3

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一章 基因工程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学案 浙科版选修3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一、基因工程的原理1.基本原理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和高效地表达。

2.变异类型基因工程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

归纳总结 (1)在基因工程中,不同DNA 链的断裂和连接产生DNA 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DNA 分子,在这个操作中交换了DNA 片段,故属于基因重组。

(2)基因工程中的基因重组不同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前者属于无性生殖中的重组,并发生在不同种生物间,打破了物种间的界线,可以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此操作均在细胞外进行。

例1 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 分子。

把它注射入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DNA 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 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 )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基因互换D .染色体畸变答案 B解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畸变是以染色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得到人们所需要的产物,属于基因重组。

例2 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基本原理的是( )A .B 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 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 .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 .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 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 .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 整合到细菌DNA 上答案 B解析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因此,B项为基因工程。

方法技巧正确理解基因工程的五个方面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1.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1)已知序列——①用化学方法合成;②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知识内容要求考情解读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b1.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

2.概述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的几个步骤。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1.基本原理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和高效地表达。

2.变异类型基因工程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

归纳总结(1)在基因工程中,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DNA分子,在这个操作中交换了DNA片段,故属于基因重组。

(2)基因工程中的基因重组不同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前者属于无性生殖中的重组,并发生在不同种生物间,打破了物种间的界线,可以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此操作均在细胞外进行。

例1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

把它注射入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互换D.染色体畸变答案 B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畸变是以染色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得到人们所需要的产物,属于基因重组。

例2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基本原理的是(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答案 B解析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因此,B项为基因工程。

方法技巧正确理解基因工程的五个方面操作对象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 需要的基本要素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宿主细胞等常见目的基因植物的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除草剂基因、人胰岛素基因和人干扰素基因等完成的场所体外构建重组DNA分子,宿主细胞内表达完成的结果目的基因稳定和高效地表达,产生人们所需的功能物质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1.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1)已知序列——①用化学方法合成;②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

(2)未知序列——从基因文库中获得。

2.形成重组DNA分子3.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1)常用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2)导入方法举例:用质粒作为载体,宿主细胞应该选择大肠杆菌,用氯化钙处理大肠杆菌,增加其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进入大肠杆菌宿主细胞。

4.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1)筛选原因: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接纳了重组DNA分子。

(2)筛选方法举例:由于质粒上有抗生素如四环素抗性基因,所以含有这种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就能够在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生长,而没有接纳重组DNA分子的细胞则不能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

经过培养,目的基因能够和质粒一起在宿主细胞内大量扩增。

5.目的基因的表达(1)目的基因的表达是指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产生人们需要的功能物质。

(2)常用方法: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若有杂交带出现,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表达。

探究1——比较异同1.比较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的两条合成途径(1)利用目的基因转录的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逆转录成单链D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再合成双链DNA,进而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根据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DNA 的核苷酸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以单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分子。

2.比较基因、目的基因、基因文库、基因库比较项目解读基因通常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某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中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目的基因基因工程操作中需要的外源基因,是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如生物的抗逆性基因、抗虫基因等基因文库基因文库属于基因工程范畴,指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基因库属于遗传范畴,是指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称1.形成重组DNA分子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的过程,实质上是不同来源的DNA重新组合的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其基本过程如下(以质粒作为载体),完善图示,并思考问题:(1)为什么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要选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答案选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会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可以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切割的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起来。

(2)在实际的基因工程操作时往往用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的两端以及载体,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试分析原因。

①如果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两侧的末端以及质粒切口的两个末端都是互补的,因此连接时可能会出现载体与载体、目的基因与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载体三种连接情况,而符合要求的只有载体与目的基因的连接。

如下图所示。

分子间的不同连接产物:②如果用两种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切割就可以有效避免载体与载体以及目的基因与目的基因的连接,提高连接的有效性,克服同种酶切的缺点。

(3) 一个重组DNA分子的组成至少应该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

原因如下:①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若没有启动子,则导入的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无法转录。

②目的基因的表达需要调控序列,终止子相当于一盏红色信号灯,使转录到此终止。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需要有筛选标记——标记基因。

(4)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到的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2.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结果上图中发生②与发生①相比,②会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原因是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上的DNA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而①细胞分裂时,细胞质是不均分的,子细胞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

归纳总结重组DNA分子导入不同受体细胞的方法生物种类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生物细胞常用方法农杆菌转化法(重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再让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显微注射法(将重组DNA分子提纯,用显微仪注射到受精卵中)感受态细胞法(Ca2+处理受体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进行混合)受体细胞体细胞受精卵原核细胞根据下图举例说明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的原理、方法:1.筛选原因:不是所有细胞都接纳了重组DNA分子。

2.筛选原理:质粒上有抗生素的抗性基因。

3.筛选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的方法是什么?其原理是什么?答案抗原—抗体杂交法。

原理是抗原能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5.检测棉花中导入的抗虫基因是否表达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答案用叶片饲养棉铃虫,观察棉铃虫是否死亡。

归纳总结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的“四个层面”例3(2017·浙江绿色联盟联考)下列不能说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的是( ) A.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质粒B.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C.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D.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转录出的mRNA答案 A解析细胞中可能含有普通质粒,因此检测细胞是否含有质粒不能说明目的基因是否已成功导入受体细胞,A符合题意。

例4(2017·杭州四校联考节选)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由于在青蒿素研发所做的重大贡献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提高青蒿素含量的研究。

某研究小组给青蒿转入青蒿素合成的关键基因fps,通过该基因的过量表达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注:农杆菌中Ti质粒上只有T-DNA片段能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1)提取青蒿的总RNA,在________酶作用下获得青蒿的DNA片段。

(2)如果fps基因的基因序列已知,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合成目的基因或者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如果fps基因的基因序列未知,可以从__________获取目的基因。

(3)过程①需用同种__________________酶对含fps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

(4)过程③中将青蒿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____________进入青蒿细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质粒上具有控制质粒DNA 转移的基因B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和高效复制C .用氯化钙处理植物细胞,可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D .将乙肝抗原导入酵母菌可以获得能生产乙肝疫苗的工程菌答案 (1)逆转录 (2)化学方法(人工) 基因文库 (3)限制性核酸内切 (4)T -DNA(目的基因) 筛选获得T -DNA 片段(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 (5)A解析 (1)利用RNA 获得DNA ,采用逆转录法,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实现。

(2)对于已知序列,可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或用PCR 扩增目的基因。

若DNA 序列未知,常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3)过程①表示形成重组质粒,采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含fps 基因的DNA 和Ti 质粒进行酶切。

(4)将青蒿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培养,目的是让T -DNA(目的基因)进入青蒿细胞,实现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将细胞培养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原因是质粒上含有卡那霉素的抗性基因,导入重组DNA 分子的受体细胞可在培养基上存活,利于筛选获得含T -DNA 片段(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

(5)大肠杆菌质粒上具有控制质粒DNA 转移的基因,A 正确;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和表达,B 错误;用氯化钙处理微生物细胞,可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C 错误;将乙肝抗原基因导入酵母菌可以获得能生产乙肝疫苗的工程菌,D 错误。

易混易错 导入微生物细胞(如大肠杆菌):用CaCl 2处理大肠杆菌,目的是增加大肠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 分子进入受体细胞。

⎩⎪⎨⎪⎧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获得目的基因形成重组DNA 分子将重组DNA 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1.(2018·温州瑞安期中)对基因工程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B .用显微注射法将人生长激素基因直接注入动物的受精卵C.用氯化钙处理可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目的基因的导入D.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无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答案 D解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而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由核糖核苷酸构成的,A错误;目的基因不能直接导入受体细胞,可用显微注射法将含人生长激素基因的重组质粒注入动物的受精卵,B错误;用氯化钙处理可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并使细菌处于感受态,从而有利于目的基因的导入,C错误;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只能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无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