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针刺疗法结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针刺配合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9例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9例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9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 1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加TDP、闪罐、中频脉冲电、中药热敷治疗。

结果:经过1~3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1例(63﹪),显效5例(29﹪),好转3例(8﹪),无效0例(0﹪)。

结论:针刺配合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物理疗法 TDP 闪罐中频脉冲电中药热敷【中图分类号】R2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315-02【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with physical therapythe curative effect of facial nerves palsies. Methods: patients with 19 cases with facial nerves palsies, flash by acupuncture add TDP, intermediate frequency pulse electric tank, TCM heat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1 ~ 3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healed in11 patients (63 ﹪), powerfully in 5 patients (29 ﹪), improving 3 cases (8 ﹪), invalid 0 cases (0 ﹪). Conclus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with physical therapy facial nerves palsies has good effect.【Key words】 facial nerves palsies Acupuncture Physical therapy TDP Flashpot Intermediate frequency pulse electric Chinese medicine hot compress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而出现口眼歪斜为特征,中医学称之为“口僻”。

针刺配合微波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88例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微波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88例疗效观察
医 2 1 年 9月第 3 01 3卷第 9期
H bi C S pe e 0 1V l 3 N . e e J M,et T mbr 1 , o 3 .o 9 2
16 37
针 刺 配 合 微 波理 疗 治 疗 周 围性 面 神 经 炎 8 8例疗 效 观察
王梅 英 王艳梅 冯 晓朋 。 王 宝利 马 明祥 栾 英辉
标本兼治 , 安全 有效 , 简单易行 ,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 秦浩. 1 产科学 [ . 版 . M]3 济南 : 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 , 9 : 1 8 9
2 7. 8
下 , 能通 调水 道 , 胱气 化不 利致 小便 不通 , 宜益 气 不 膀 治 升清 , 化气行水 ; 肾虚者 因先 天不 足 , 时损 伤 肾气 , 产 肾阳 不足 , 门火衰 , 命 膀胱失其 温煦 , 气化不 利故 小便不 通 , 治 宜补 肾温阳 , 化气行水 ; 肝郁 者素 性抑郁 , 后情志 不遂 , 产
病 2~ 4周 ; 遗症期 : 后 发病 1 个月 以上… 。 13 治疗方法 .

作者简介 : 王梅英 (9 2 ) 女 , 17 一 , 主治 医师 , 学士 。从 事针灸 、 复 康
● - ◆
-◆
_ " --+ 4
_ ◆
..
-◆
- ◆
-◆
- ◆
-◆
_ ◆
身体虚 弱 , 产程 过长 致过 度疲 劳 , 再加 腹壁 松弛 , 膀胱 肌
肝气 郁结 , 机 阻滞 , 气 膀胱 气化 不利 而小便 不通 , 治宜 理 气行滞 , 利水通淋 ; 血瘀者 因产程 过长 , 膀胱 受压过 久 , 气
[ ] 高玉 民, 2 张新艳. 产后尿潴留的病 因、 治及预防 [ ] 人 民 诊 J.

针刺、熏蒸结合微波治疗面神经麻痹

针刺、熏蒸结合微波治疗面神经麻痹

针刺、熏蒸结合微波治疗面神经麻痹发表时间:2012-09-05T11:43:38.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温裕[导读] 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麻痹是由病毒感染或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等引起的局部神经、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所致温裕(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019-02 面神经麻痹即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1]。

我科门诊自2010年12月~2012年3月共收治面瘫病人78例,分别采用针刺、熏蒸结合微波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满意。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诊断标准,共收治面神经麻痹患者78例,男38例,女40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9岁。

患者全部单侧发病,左侧面瘫42例,右侧面瘫36例,均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额纹变浅、眼睑闭合不全、眼睑变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示齿时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漏气。

78例患者按补就诊顺序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面瘫部位、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口服泼尼松龙片80mg,顿服,1周后量减半为40mg,以后每1周后量减半直至停止,共4周;同时口服维生素B120mg,3次/d,维生素B620mg,3次/d,甲钴胺0.1g,3次/d,共4周。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熏蒸、微波治疗。

(1)针灸:取穴为:头维、四白、阳白透刺鱼腰、太阳透刺下关、迎香、颧髎、牵正、人中、颊车透刺地仓、承浆(向患侧针刺)翳风、合谷。

风寒证加凤池,风热证加曲池,以透穴为主,手法以平补平泻为宜。

留针20~30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

(2)微波:采用广州生产的CYP-Ⅲ微波综合治疗仪,患者取侧卧位,将探头放置面部患侧,功率45~50W,以微热为宜,25min/次,1次/d,10d为1个疗程。

针灸加微波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观察

针灸加微波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观察

针灸加微波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3-12-09T15:04:18.0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1期供稿作者:陈德琴潘良德[导读] 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

陈德琴潘良德(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综合科 201299)【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加微波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将80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针灸和甲钴铵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护理。

结果治疗组40例,治愈36例,有效4例,未愈1例,治愈率90%。

对照组40例,治愈29例,有效8例,未愈3例,治愈率72.5%,结果 2组间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微波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233-02 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起病突然,以春秋为多,成年人发病率较高。

常表现为口眼歪斜,不能闭眼或闭眼无力,额纹消失,不能抬眉,或者抬眉无力,鼓腮漏气,说话欠清晰。

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

我科对2008年5月-2012年4月对80例周围性面瘫病人进行了针灸加微波治疗。

并予相应护理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80例患者,男43例,女37例;年龄20-50岁。

右侧面瘫38例,左侧42例。

病程最短1d,最长21d。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和甲钴胺口服,治疗组除了上速方法以外加用微波治疗,并给予具体护理指导。

1.2.1 针灸方法选穴:风池、合谷、翳风、阳白、四白、迎香、下关、地仓、颊车。

另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辩证加减。

微波照射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微波照射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微波照射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治疗配合针灸疗法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73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同时进行面部微波治疗,对照组仅针刺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0.2%,对照组愈显率为71.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针刺配合低功率微波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微波治疗;针刺我院2008年7月一2O11年10月采用早期低功率微波照射配合针刺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3例,均经本院神经内科医师确诊,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面瘫及伴有糖尿病、严重高血压,甲亢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男43例,女30例;年龄17~77岁,平均46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取穴:患侧听宫、听会、阳白、太阳、迎香、四白、地仓、颊车、翳风,双侧合谷;治疗早期(病程7 d内)平补平泻,点刺不留针,治疗中后期采用透穴法。

每日1次,每次留针20min,15次为1个疗程。

1.2.2 微波配合针刺治疗组在进行针刺治疗的同时应用厘米波微波治疗仪(WFL-III V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频率2450MHz,垂直对准患侧耳后茎乳孔附近处,距离10cm,用无热量(20 W)照射,每次10min,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

2 疗效观察2.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王声强等【1】分级标准进行评定。

痊愈:面瘫完全消失,面部表情肌全部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说话或笑时稍有改变;有效:面部症状部分消失;无效:各种症状同前,无明显改变。

2.2 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2组痊愈率和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O.05),见表1。

表l ,2组疗效比较例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 .05。

蒙医针灸结合蒙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蒙医针灸结合蒙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39 期2018 Vol.5 No.3984蒙医针灸结合蒙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萨日娜(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医综合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 016100)【摘要】在蒙医学中周围性面瘫被列为“赫依”病或“白脉”病的范畴内,而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头颅部及面部出现神经性麻痹,引起的患者面部白脉受伤。

其中蒙医对周围性面瘫的起因研究发现,其因为三根失衡,造成的巴达干及赫依偏盛造成的面部白脉传导受到影响,最后,病人的空气和血液不能引起周围性面瘫。

另外,多数患者在感冒或头部和脸部出现风寒后,大部分疾病都是单侧角歪斜,眼睛不能闭上,并且伴有流泪,面部表情肌麻痹一侧的疾病,导致前额皱纹消失,鼻子唇沟扁平。

周围性面瘫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以青壮老年为主。

【关键词】蒙医针灸;蒙药;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3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9.84.011 临床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通过选取了我院2016年入院治疗的30名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其中男性患者22人,女性患者8人,患者年龄范围在22岁到58岁之间,并且选择的30名患者都以排除其因为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手术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伤,并且参考实用神经病学面神经(面神经麻痹)炎诊断标准,确诊都是周围性面瘫病症。

1.2 方法在减少巴达干驿蒙医学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达到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只要通过一百个脉冲,可以调整患者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对症治疗的标准,每次40分钟的针灸治疗,每天1次,15天为1阶段,病人的连续2个阶段的治疗需要。

首先,选择病人的阳白、竹、鱼腰、丝竹空、太阳、下一关,四白的谷仓,颊车、铅、宜丰、谷等穴。

在针做皮肤消毒,然后不同的针刺方法在不同的脉轮相结合,并且需要保持留针时间40min,1次/天,15天继续治疗。

浅谈蒙医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浅谈蒙医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民族医药·0 引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因面神经各段受不同原因损伤,导致的同侧表情肌瘫痪。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尚不是十分明确,但大多数病例都因局部受风寒刺激或病毒感染发病,一般认为上述原因可能引起局部的营养神经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骨性面神经管很窄,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缺血水肿后即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面肌瘫痪。

蒙医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三根平衡失调,赫依偏盛,导致面部气血循环受阻,白脉缺血水肿,出现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蒙医针刺疗法[1]具有促通气血循环,疏通白脉,调理寒热,平衡阴阳,干涸协日乌素,消肿止痛等作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6人,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在18-60岁之间;病程最短3天,最长28天。

其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做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或撅嘴等动作。

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根部疼痛等症状;有的甚至有患侧前2/3味觉减退,听觉过敏等症状[2]。

1.2 蒙医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出版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诊断及分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蒙医也称“赫依萨”。

(1)主要症状:口角歪向健侧,不能皱眉闭眼,提唇,鼓气障碍等。

(2)次要症状:流泪、流涎、口吃、失眠,症状时轻时重。

(3)舌、尿、脉象:呈赫依病表象。

(4)临床上分寒热两型:①热型:头痛伴耳后痛,面赤口干唇裂,舌燥苔黄、脉象弦数,尿色黄,气味浓。

②寒型:面色苍白、流涎,脉象沉迟,舌苔白薄,尿色白,气味淡。

1.3 纳入标准(1)符合蒙医诊断标准;(2)意识清醒、无智能障碍,能接受并配合治疗。

1.4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不稳定心绞痛、动脉硬化、心肾功能不全、活动性结核、癌症、血液系统各种疾病及痴呆、意识不清者;(2)瘟疫、骚热、扩散热、水肿、身体衰弱、有过敏史者。

蒙医针灸结合蒙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蒙医针灸结合蒙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民族医药·0 引言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属于蒙医“赫依”病或“白脉”病范畴,西医称之为面神经麻痹,主要是头颅部或颜面部白脉受伤而引起,临床上以患侧表情肌驰缓性瘫痪为主,又称“赫依性瘫”[1],本病起因主要由于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失衡而巴达干、赫依偏盛,侵犯头颅部或颜面部白脉,影响传导功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2]。

大多在着凉或头面部受冷风后发病,多数为单侧性,口角歪斜,眼不能闭合而流泪,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皱纹消失,鼻唇沟平坦,患侧表情肌驰缓性瘫痪[3]。

我国尤其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以青壮老年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4]。

本文结合我院门诊治疗面瘫患者,用蒙医针灸结合蒙药治疗方法治疗30例患者观察临床疗效。

1 临床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30例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均是我院在2015年12月15日-2016年12月15日之间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为(40±18)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因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手术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伤,参考实用神经病学面神经(面神经麻痹)炎诊断标准[5],确诊为周围性面瘫。

1.2 方法蒙医针灸治疗以降巴达干赫依,调节气血运行,通百脉,调节体素,对症治疗为原则,每次治疗40分钟,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选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下关、四白、地仓、巨髎、颊车、牵正、翳风、合谷等穴位,皮肤进行消毒,不同穴位给予不同的施针方法,留针时间控制在40min,1次/天,持续治疗15天。

同时给予蒙药治疗,治则是以气血畅通,活血通络,药物是伊赫哈日-12、额尔敦乌日乐(珍珠丸)、阿敏额尔敦、嘎日迪-l3、汤钦-25味汤等、连续服用2个疗程。

给药方法:早饭后伊赫哈日-12,3g 温开水送服;午饭后额尔敦乌日乐(珍珠丸),15粒,温开水送服;睡前阿嘎如-35,3g,嘎日迪-13,11粒,温开水口送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 , P > O . 0 5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5 治 疗方法 : 治疗组 : 以降 巴达 千 赫 依 , 调 节 气 血 运 行, 通百脉 , 调节体素 , 对症 治 疗 为 原 则 ; 在 蒙 医 针 刺 疗 法 的基 础 上 , 施 予微 波 治疗 。针 灸 : 取患 侧 眉 上穴 、 眉 中 穴、 眶 下穴 、 歪 嘴穴 、 纠正穴、 耳 前 穴 。皮 肤 常 规 消 毒 , 按 穴 位 的不 同情 况 刺 入 ,留针 2 0~3 0 m i n,每 日 1次 , l O d 为 1个 疗 程 。 微波 : 采 用 广州 生 产 的 C Y P - I H微 波 综 合 治 疗仪 , 患者取侧卧位 , 将探 头放置面部患侧 , 功率 4 5—
中图分 类号 : R2 9 1 .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1 0 0 6 - 6 8 1 0 ( 2 0 1 3 ) 0 4 - 0 o o 7 — 0 3
周 围 性 面 神 经 麻 痹 是 因 茎 乳 孔 内 面 神 经 非 特 异 性 炎 症 所 致 的 疾 病 。 病 变 主 要 是 以 面 神 经 水 肿 , 髓 鞘 肿 胀、 脱失 , 晚 期 可 有 不 同 程 度 的轴 突 变 性 , 以 在 茎 乳 孔
1 资 料 与 方 法
变 、格林 一巴利综 合 征 等 ) 。 可 根 据 临 床 症 状 及 体 征 判 断, 必 要 时 行 头颅 C T或 核 磁共 振 以鉴 别 。 1 . 4 . 2 不 符合 诊 断 标准 的 患者 。 1 . 4 . 3 不 符合 上 述 纳 入标 准 的其 他病 例 , 未 按 照 规 定 计 划 坚持 治疗 、 无 法 判 定 疗 效 或 资 料 不 全 等 影 响 疗 效 或 安
3 6例 。 男 2 O例 , 女 1 6例 ; 年龄 2 5—5 7岁 , 平均4 5 . 2土 9 . 7岁 ; 病 程 2天 1月 。 对 照 组 3 6例 , 男 1 9例 , 女 l 7 例; 年龄 2 4—5 5岁 , 平均 4 3 . 7土 1 0 . I岁 ; 病 程 3天 一 1 月 。两 组 患 者 的性 别 、 年龄 、 病 程 等 一 般 资 料 经 统 计 学
0 . 1 4  ̄ 0 . 2 , 对照 组为0 . 8 0  ̄ 0 . 1 , 两组 比较 有显 著 性差 异( P < 0 . 0 5 ) ; ② 治 疗最 多3 个疗程 后 , 治疗 组 治愈 率为8 8 . 8 8 %; 对 照组
治愈 率 为 6 1 . 1 1 %( P < 0 . 0 5 ) 。结 论 : 蒙 医 针 刺 结 合 微 波 治 疗 周 围 性 面神 经 麻 痹 可 以提 高 治愈 率 , 降 低 治 疗后 积 分 , 提示蒙医
2 0 1 3年 4月第 4期
中 国 民 族 医 药 杂 志

蒙 医针刺疗法结合微波治疗周 围性面神经麻痹 的疗效观察
苏 宁 巴雅 尔
( 锡 盟镶 黄旗 蒙 医 医院 , 内蒙古 锡盟 摘
0 2 6 3 0 0 )
要: 目的 : 观 察 蒙 医针 刺 疗 法 结 合 微 波 治 疗 周 围 性 面神 经 麻 痹 的 临床 疗 效 。 方 法 : 7 2 例 周 围性 面 神 经 麻 痹 的 患 者 随机
1 . 3 . 4 保 证 配 合治 疗 , 完 成 全部 疗 程 的患 者 。
1 . 4 排 除 标 准
1 . 4 . 1 中 枢 性 面 神 经 麻 痹 及 其 他 原 因 所 致 的 周 围 性 面
瘫( 如小脑 桥脑角 病变 、 脑 干病变 、 手 术损伤 、 腮 腺 病
和面神经管 内部分尤为显著【 l 1 , 本病 属蒙医 “ 面 萨 ”范 畴, 是l I 缶床 常 见 的 顽 症 、 常 见 病 之 一 。 近 年 来 笔 者 采 用 蒙 医 针 刺疗 法 结 合 微 波 治 疗该 疾 病 3 6例 ,并 与 西 药 治 疗 3 6例 对 照 分 析 , 其 疗效 显 著 , 现 总 结 如下 。
针 刺 结 合 微 波 治 疗 周 围性 面 瘫 的 疗 效 较 以 激 素 为 主 的 西 药 治 疗 明 显 , 是 治 疗 周 围性 面神 经 麻 痹 的 有 效 方 法 之 一 , 值 得 临
床 推 广。
关键词 : 蒙 医针刺 疗法 ; 电磁 波谱 治 疗 仪 ; 周 围 性 面神 经 麻 痹 ; 临床 研 究
全性 判 定 者 。 1 . 4 . 4 合并有心血管、 脑血管 、 肝、 肾、 肺 和 造 血 系 统 等 严重 原 发 性疾 病 者 和精 神 病 患者 。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对 7 2例 患 者 均 来 源 于 2 0 0 9年 1 1
月 2 0 1 2年 4月 在 我 院 治 疗 的 周 围 性 面 神 经 麻 痹 患 者 , 按 首 次 就诊 顺 序 随 机分 为 治疗 组 和 对 照组 。 其 中 治 疗 组
5 0 W, 以微 热 为宜 , 2 5 m i r d次 , 1次 / d, l O d为 1个 疗 程 。 对 照 组 : 改 善 局 部 的 血 液 循 环 , 减 轻 面 神 经 水
I . 2 诊 断 标 准 I . 2 . I 西 医诊 断 标 准 : 参考《 神经病学》 ( 第五版) 的 诊 断标 准 : 患 者额 纹 消失 , 眼裂扩大 , 眨 眼功 能 消失 , 鼻 唇

分 为 两组 , 即对 照 组 ( 以激素 为主 的西 药治疗 组 ) 和 治疗组 ( 蒙 医针 刺 结 合 微 波 治 疗 组 ) , 每 组3 6 例, 两组进行 同步治疗 , 疗
程 不超过 3次( 每 个疗程 为 1 0天 ) 。治疗 结束后 , 对 两组 治 疗积 分 和 总 疗 效 进 行 对 比 分 析 。 结 果 : ① 治 疗 组 治 疗 后 计 分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