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烟气脱硫论文

合集下载

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的论文

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的论文

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的论文摘要: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同时我国的燃料组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这样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会有大量的SO2产生并排放到大气中,使大气中所含有的SO2超过标定的标准,所以针对这类污染源,需要做好燃气排放过程中的SO2的脱硫工作,从而改善其对大气的污染程度。

文中针对当前脱硫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烟气脱硫技术;发展趋势;应用现状SO2随烟气排入大气会形成酸雨,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系统,危害人类健康和建筑物。

煤炭和石油燃烧过程排出的SO2约占世界总SO2排放量的90%,因此采取有效方法脱除燃煤、石油烟气中的SO2是控制SO2污染的主要途径。

虽然国内外为防治SO2污染进行了长期和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近200种烟气脱硫方法,但真正实施工业化的也仅10多种。

探求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烟气脱硫技术是现阶段环保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1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许多工厂在生产工艺流程中都加入了烟气脱硫技术,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大气污染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工厂中,所使用的烟气脱硫技术也有所不同,目前的发展阶段最为常用的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干法烟气脱硫技术以及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这三类。

1.1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在当今的许多工业生产领域都非常常用,很多工厂有着较为成熟的技术应用基础,并且脱硫效果与脱硫效率非常好,技术工艺相对来说也并不困难。

在脱硫过程中,主要采用液体的吸收剂去除掉二氧化硫气体,液体吸收剂的主要成分为石灰石以及水,脱硫原理为工业生产气体在通过液体吸收剂时,二氧化硫与碳酸钙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硫酸钙以及二氧化碳,达到了脱硫的目的。

通常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具体工艺可以分为直接使用石灰石脱硫以及间接使用石灰石脱硫两类,根据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脱硫方法。

1.2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相对于湿法脱硫来说,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在当今的许多工厂中得到了非常广的应用。

燃煤电厂烟气湿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研究

燃煤电厂烟气湿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研究

燃煤电厂烟气湿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研究摘要:我国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和NOX。

以NaClO2为吸收剂,系统地总结了和NOX在NaClO2中的反应机理。

发现NaClO2在pH值3~4之间产生的黄绿色ClO2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并且说明了NaClO2溶液脱硝原理主要源于ClO2把NO氧化成NO2,而NO2的进一步吸收通过N2O3和N2O4的水解完成。

而SO2在NaClO2中的吸收过程主要受气膜控制,据此探讨吸收剂液相同时脱硫脱硝的工业可行性。

关键词:NaClO2;脱硫塔;同时脱硫脱硝引言开发液相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NaClO2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系统地总结SO2和NOX在NaClO2中的反应机理,为进一步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与实际的工业生产相联系,推导出反应的最佳条件。

1反应机理研究1.1ClO2在NaClO2溶液中的主要化学反应由于ClO2有强氧化性,所以CIO2的生成对于同时脱硫脱硝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有必要研究ClO2在酸性NaClO2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分析其对于提高同时脱硫脱硝效率的化学机理。

根据溶液中各物质的氧化还原特性及电动势,结合考虑NaClO2的化学性质可以推断出ClO2在Na-ClO2酸性溶液中可能发生的歧化反应。

化学反应反应式如下:2ClO2+H2O+3NaClO2→3NaClO3+HClO2+HCl2ClO2+H2O+5NaCIO2→5NaClO3+2HCl2ClO2+H2O+4NaClO2→4NaClO3+HClO2+HCl4ClO2+H2O+9NaClO2→9NaClO3+Cl2+2HCl1.2 NO在NaClO2溶液中的脱除机理分析NO在NaClO2溶液中的涉及许多平行和连续反应。

在酸性介质中,NaClO2主要作为一个种介质把NO氧化成NO2。

NO2的进一步吸收被认为需要通过水解N2O3或N2O4的水解反应。

湿法烟气脱硫研究

湿法烟气脱硫研究

1 绪论1.1 SO2的排放和污染我国的能源以燃煤为主,占煤炭产量75%的原煤用于直接燃烧,煤燃烧过程中产生严重污染,如烟气中CO2是温室气体;煤炭中通常含有0.25-7%的硫,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02随烟道气排入大气,造成酸雨;NO X也是引起酸雨元凶之一,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破坏臭氧层以及产生光化学烟雾等,伦敦正是由于光化学烟雾的原因,整天被雾所笼罩着,所以才会有雾都之称。

总之燃煤产生的气是造成中国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我国的能源消费占世界的8%~9%,SO2的排放量占到世界的15.1%,燃煤所排放的SO2又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7%。

中国煤炭一年的产量和消费高达12亿吨,SO2的年排放量为2000多吨,预计到2012年中国煤炭量将达18亿吨,如果不采用控制措施,SO2的排放量将达到3300万吨。

据估算,每削减1万吨SO2的费用大约在1亿元左右,到2012年,要保持中国目前的SO2排放量,投资接近1千亿元,如果想进一步降低排放量,投资将更大。

为此1995年国家颁布了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并划定了SO2污染控制区及酸雨控制区。

各地对SO2的排放控制越来越严格,并且开始实行SO2排放收费制度。

1.2 SO2的排放控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显著提高,烟气脱硫、脱硝已迫切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工作。

按照《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要求,2010年末火电脱硫装机容量要达到4.6亿千瓦。

要达到“十一五”规划要求,2009—2010年新增火电脱硫装机容量要达到0.81亿千瓦。

2009和2010年火电脱硫新增市场容量分别为75亿元和46.5亿元。

与此同时,现役的脱硫设备还存在更新改造需求。

国内在役火电脱硫机组中约1/3的脱硫设施不能正常运转,而且即使是正常运转的脱硫设施在运行中也难免会出现石膏结垢、设备腐蚀等问题。

改造价格有时甚至高于新建价格。

假设“十一五”期间已投运火电脱硫设施需要改造的比例为20%,改造均价为75元/千瓦。

浅谈烟气脱硫工艺论文-V1

浅谈烟气脱硫工艺论文-V1

浅谈烟气脱硫工艺论文-V1烟气脱硫工艺一直是环保领域关注的焦点,下面我们来浅谈烟气脱硫工艺的相关论文。

一、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也越加深入。

本篇论文将探讨烟气脱硫工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未来的前景。

二、烟气脱硫工艺发展历程烟气脱硫工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传统的吸收法、中期的膜法和近年来的催化法。

1、吸收法吸收法的原理是将烟气通过一种氢氧化物吸收液中,使硫化物与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硫酸钙等可用的物质。

该工艺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等优点,但却存在着设备体积大、占地面积大等缺陷。

2、膜法膜法的原理是通过使用半透水膜来过滤烟气中的硫化物,具有对烟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势。

但不可否认的是膜法必须在高压下才能实现高效分离,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3、催化法催化法相较于上述两种工艺,具有低温低压、低耗能、成本低的显著优势,该工艺的本质原理是利用催化剂催化氧化硫化物。

目前,该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化工、钢铁、石油及电力等行业。

三、烟气脱硫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烟气脱硫工艺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处理效率及降低处理成本。

针对各个工艺的局限,目前研究呈多学科交叉趋势,例如集成膜法和吸收法、催化法和吸收法等,以期达到高效降本。

除此之外,从全球大环境的角度出发,提高烟气脱硫工艺的效率势在必行,因为从经济上讲,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承受着环境修复和治理的巨大成本。

四、结论烟气脱硫工艺的发展历程渐进而又循序渐进,但又产生了不少的问题,如能源消耗大、占地面积大等。

可预见的是,为了在环保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不断改进和研究烟气脱硫工艺,才能达到实现“制胜全球”目标。

浅谈烟气湿法脱硫技术

浅谈烟气湿法脱硫技术
的气体 , 同时产 生石膏的脱硫方 法。 在 吸收 S 0 2时主要分为两个 阶段 , 即吸收与氧 化 , 反应过 程如下 : 先吸收 S 0 2生成 C a S 0 3 , 接着 C a S 0 3 通过氧化作 用生成 C a S 0 4 , 即我们所说 的石膏。采 用该方法 一般 采用 的工艺流程 : 烟气首先 流进冷却塔 , 并在冷却塔 中用 水对其进行洗涤 、 降温 、 加湿 , 在 除 去 了大约 9 0 %的烟尘后 , 再流人 到吸收塔 中 , 使用 石灰石浆液对 其进行洗涤脱硫 。脱硫后的烟气在除去雾沫净化后 , 经过加热器 升温 , 通过 烟囱向大气中排放 。 而吸收 了 S 0 2的浆液将其 移至氧 化塔 中 , 通过压缩空气对 其进行氧化 , 在氧化反应 后浆液通过 增 稠、 脱水就得到 了石膏产品。 在 国外尤其 是 E t 本的火力发 电厂中 ,广泛 采用 了这种 烟气 脱硫技 术 , 该技 术的主要优点是 : 原料尤其 是吸收剂石灰石 容易 获得 , 来 源广 , 成本较 低 ; 脱 硫效 率高达 9 0 %; 技术 成熟 , 操作 简 单; 无论是技 术还是设 备 , 都 易与 国际脱硫技 术市场相 接轨 , 可 以降低脱硫成本 , 引进 国外 的先 进技术 , 有利于 国内脱硫 技术 的 快 速发展。当然 , 该方法也存在一定 的不足之处 : 吸收剂石灰石 、 反应产物石 膏具 有较强的粘度 ,导致 吸收塔等设备 常发生堵 塞 现象 ; 设备 易磨损 , 使 用寿命 不长 ; 由于工艺 流程 中的污泥综合 利用率有限 , 导致二次污染的概率偏大。
6 2
霉 嚯鼹
2 0 1 3 年 第 2 期
浅谈烟气湿法脱硫技术
孙 国君 ( 江 苏亿金 环保 科技 股份 有 限公 司 江 苏省 江 阴市 2 1 4 4 1 4 )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论文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论文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文章主要对湿法脱硫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我国烟气脱硫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且建设在吸收与消化的前提下,不断的寻求科学合理的脱硫方式,从而使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可以有效的应用在脱硫的过程中,进而使脱硫技术更加的国产化,并使其可以有效的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关键词】湿法脱硫;烟气脱硫;研究现状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会对大气环境产生非常严重的污染,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并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出现酸雨,对建筑物进行腐蚀与破坏,严重的影响着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

所以,为了有效的降低二氧化硫产生的危害,相关部门不断的对相关的治理技术进行研发。

现阶段,对二氧化硫污染进行治理的技术手段主要为烟气脱硫,而在工业中,主要为湿法脱硫技术。

其中湿法脱硫技术具备着脱硫效率高以及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脱硫领域。

一、湿法烟气脱硫的研究现状湿法烟气脱硫主要指的是浆状吸收剂以及液体吸收剂等在湿状态下进行的脱硫处理以及脱硫产物处理。

此脱硫方法具备着脱硫效率高以及反应速度快等优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的对烟气温降以及结垢等问题进行解决。

比较成熟的湿法脱硫技术主要为海水脱硫、双碱法脱硫、钙基脱硫、氨法脱硫以及镁基脱硫等。

(一)镁基脱硫镁基脱硫技术一般选择具备丰富来源以及良好化学活性的氧化镁当作原料,把其制作成浆液,再通过氢氧化镁浆液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收。

相关的专家学者在实验室内,通过碱性铁矿渣制成了镁基脱硫剂,并且利用模拟试验装置对其烟气脱硫的具体效果进行了研究。

此模拟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氢氧化镁乳浊液的气液体积为每立方米5升、质量浓度为每升20.8克到42.6克、而烟气停留时间大致为30秒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浓度,且脱硫效率已经超过了88%。

镁法脱硫技术具备着费用高与工艺复杂等弊端,但是其不存在结垢问题,其终产物选择了再生方式,不仅有效的节省了吸收剂,还略去了废物处理的问题。

浅谈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浅谈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脱硫工艺 , 有着非常重要 的应用前景 。 中 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 费国家之


煤 炭 是 中国 的主 要 能源 , 在 中 国 目前 的一 次 能
是我 国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的重点 , 目前研究的主要
方 向和成 果有 :
源 的生 产 和 消 费结 构 中 , 煤炭约 占7 0 %。而 且 在相 当长 的一 段 时 间 内不 会 改 变 。 由于 煤 炭 消耗 量 较 大, 燃烧 效率 不 高 , 煤 燃 烧 所 产 生 的 主 要 污 染 物 S O 、 N O x 和 烟尘 排放 量 随着 中国工业 化 进程 的不 断
例如 , 以H : 0 : 氧化 S O 的方法陋 等还不能在技术成 熟程度和经济 的承受能力等方面与之竞争。烟气 脱硫工艺技术颇多 , 湿式脱硫除尘技术是其 中的一
种工艺 , 它是 在 传 的湿 式 除尘 技 术 的基 础上 发 展起 随着 人 们 环保 意 识 的增 强 , 烟道 气 及其 他 废 气
石 河子科 技
第2 期
2 0 1 4 年0 4 月
浅谈湿 法烟气脱硫 技术
( 新 疆 天业 天智 辰 &4 ,  ̄- r - 有 限公 司 , 石 河子 市 , 8 3 2 0 0 0 ) 严 摘要 伟 湿 法烟 气 脱硫 作 为一 种相 对 较 成 熟 、 脱 硫 效 率较 高的脱 硫技 术 , 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但是 , 由 于
文 献标 识码 : B
目前 , 控 制 二 氧 化 硫 排 放 的工 艺 除 了采 用 洗 煤、 型煤 、 循 环 流化 床 燃烧 等 技术 措 施外 , 其 他 方 法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0 8 9 9 ( 2 0 1 4 ) 0 4 — 0 0 3 5 — 0 3

浅谈湿法脱硫技术问题及脱硫效率

浅谈湿法脱硫技术问题及脱硫效率

浅谈湿法脱硫技术问题及脱硫效率摘要:随着我国家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工业生产的需求和生活在电力上的人们日益增加。

但同时电厂所提供的生产力是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为了尽可能的达到国家制定的安全标准,严格控制了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硫。

基于此,讨论和分析湿脱硫技术和脱硫效率的问题。

关键词:湿法脱硫;技术问题;脱硫效率引言:脱硫是工业生产中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一般指燃料燃烧前从燃料中脱硫的过程和燃烧气体排放前脱硫的过程。

脱硫有很多选择。

总的来说,脱硫技术的选择原则主要有:脱硫技术比较成熟,脱硫效率高,能满足环保控制要求,并已得到推广应用;脱硫成本相对便宜且合理,包括初期投资和后续运行;无论副产品是否易于处理,最好不要造成二次污染或具有可回收价值;不影响发电用燃煤质量,硫含量应用范围广;脱硫剂可长期供货,价格低廉。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只有三种,即干法脱硫、湿法脱硫和半干半湿法脱硫。

其余的原因是成本高、技术要求高、使用频率低。

一般来说,三类硫排放控制工艺是:在燃烧前向其他化学原料中添加物质以改变其性质,减少污染;燃烧中选择封闭式鼓风炉,对这些污染气体进行均匀回收;燃烧后经过专业处理,达到国家统一脱硫标准。

工艺的种类很多,化学法有石膏法和磷铵肥法,用得比较多,化学法有喷雾干燥法。

湿法脱硫技术在我国燃煤发电项目中应用广泛。

下面就湿法脱硫和脱硫效率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燃煤电厂脱硫废水的来源及特点在燃煤电厂中,烟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硫化物、氯化物、氟化物、重金属离子和烟尘等。

为防止硫污染,必须对含硫烟气进行脱硫处理。

根据工艺特点,目前烟气脱硫技术有湿法、半干法和干法三种,大部分燃煤电厂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为避免污染物在厂内堆积,湿法脱硫工艺为避免系统内污染物富集,须排放一部分废水以维持系统内污染物浓度,这部分废水主要含有大量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

二、湿法脱硫技术出现问题原因1结垢、堵塞等问题分析在湿法脱硫技术中,使用的主要材料是石灰石或石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石—石膏湿法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工艺研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工业石灰石—石膏湿法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工艺,认真分析了该工艺的工艺路线(基本原理)、工艺系统、以及影响该工艺的具体因素和脱硫石膏的运用与发展。

关键词:石灰石湿法二氧化硫烟气脱硫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保持人类耐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我国是一个燃煤大国,大量含硫煤炭的燃烧导致很多地区的大气中含有相当浓度的SO2。

二氧化硫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环境,威胁人们的生活健康。

削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保护大气环境质量,是目前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根据15年来60多个国家监测获得的统计资料显示,由人类制造排放的SO2每年达180Mt,比烟尘等悬浮粒子100Mt还多,已成为大气环境的第一大污染物。

SO2和酸雨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金属冶炼工业(包括铁及有色金属铜、锌和铅等)和能源工业(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尤其是燃煤火力发电厂和工业锅炉。

在我国,燃煤SO2排放量占总SO2排放量的85%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在一次能源中占75%,约相当于年耗煤1Gt,其中84%以上是通过燃烧方法利用的,煤燃烧产生的SO2的废气,成为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根源。

因此,我国城市的污染主要为煤烟型污染。

根据环境保护部门测定,1995年全国煤炭消耗量1.28Gt,SO2排放量达23.7Mt,超过美国目前的21Mt,成为世界SO2排放的第一大国。

1998年,由于电力行业增长减缓,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SO2排放量降为20.91Mt,酸雨造成的各项损失超过1100亿元,相当于1t SO2的污染损失超过5000亿元。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了工业石灰石—石膏湿法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工艺,认真分析了该工艺的工艺路线(基本原理)、工艺系统、以及影响该工艺的具体因素和脱硫石膏的运用与发展。

①工艺路线(基本原理):CaCO3+SO2+1/2H2O=CaSO3·1/2H2O+CO2
CaSO3·1/2H2O +SO2+1/2H2O=Ca(HSO3)2
2CaSO3·1/2H2O+ O2+3H2O =2CaSO4·2H2O
Ca(HSO3)2+1/2O2+ H2O=CaSO4·2H2O+ SO2
②工艺流程方框图如下:
③工艺系统:主要分析了吸收剂制备系统、烟气及SO2吸收系统、石膏处理系统、FGD装置用水系统、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等系统。

④影响因素:主要分析了吸收塔洗涤浆液的PH、吸收塔内的液气比、烟速和烟气温度、钙硫比、石灰石浆液颗粒细度、石膏过饱和度、浆液停留时间等影响因素。

⑤脱硫石膏的运用与发展:主要介绍了石膏在各方面在一些用途,以及石膏用于制硫酸的思路。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 前言
二氧化硫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环境,威胁人们的生活健康。

削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保护大气环境质量,是目前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处理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的方法有许多,如氨法、钙法、钠法、铝法、氧化法、吸附法、催化法及电子束法等。

但由于受到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行业生产特点等限制,当前比较成熟且广泛运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氨法、钙法和钠法。

氨法是烟气脱硫方法中较传统的工艺,该法采用液氨或氨水作为吸收剂,吸收效率高、脱硫彻底。

钙法是采用石灰水或石灰乳洗涤含二氧化硫的烟气,技术成熟,生产成本低,但吸收速率慢、吸收能
力小、装置运行周期短。

钠法是使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吸收含二氧化硫的烟气,具有吸收能力大、吸收速率快、脱硫效率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势,但最大的问题是原料钠碱较贵,生产成本高。

上述工艺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的问题:①脱硫设备的工程投资较大。

②脱硫过程中的副产物难利用。

③高额的环保运行费用使生产企业不堪重负。

针对传统脱硫方法存在的缺陷,本文阐述了主要钙法在处理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这些新工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既解决了烟气排放问题,又综合回收了资源,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简述
1.2.1 二氧化硫物化性质
,分二氧化硫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化学式:SO
2
子量:64.06。

二氧化硫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
冷凝温度,℃ -10.02
结晶温度,℃ -75.48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密度,g/L 2.9265
标准状况下摩尔体积,L/mol 21.891
气体的平均比热容(0-100℃),J/(g·K) 0.6615
液面上的蒸气压(20℃),kPa 330.26
蒸发潜热(20℃),J/g 362.54 在20℃的温度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气体并放出34.4kJ/mol的热量。

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硫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在硫酸溶液中,随着硫酸浓度的提高,二氧化硫的溶解度降低。

压二氧化硫气体容易液化。

为了使二氧化硫气体充分液化,可将干燥的SO
2
缩到0.405MPa,并进行冷却。

也可以使用在常压下进行低温冷冻的办法使二氧化硫气体液化。

液体二氧化硫对于许多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二氧化硫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以作还原剂。

在催化剂存在下二氧化硫与氧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此反应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基础[7]。

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很容易发生以下反应[8-9]:
SO2+ H2O = H2SO3
SO2 + CaO = CaSO3
SO2+ NaOH = NaHSO3
SO2+ 2NaOH = Na2SO3
SO2+ Ca(OH)2= CaSO3↓+ H2O
SO2+ H2O + NH3= NH4HSO3
SO2+ H2O + 2NH3= (NH4)2SO3
上述反应是传统氨法、钠法及钙法二氧化硫烟气处理工艺的理论基础。

1.2.2 二氧化硫来源及带来的危害
二氧化硫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其污染源分为两大类: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这两类污染源的特点如表1-1所示。

天然污染源由于量少、面广、易稀释和净化,对环境的危害不大;而人为污染源由于量大、集中、浓度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表1-1二氧化硫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特点比较
二氧化硫的污染属于低浓度、长期的污染,它的存在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工农业生产、建筑物及材料等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空气中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影响列于表1-2中。

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系统进入人体,与呼吸器官作用,引起或加重呼吸器官的疾病,如鼻炎、咽喉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癌等。

二氧化硫往往被飘尘吸附,二氧化硫和飘尘的协同效应使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吸附二氧化硫的飘尘可将二氧化硫带入人体的肺部,使其毒性增加3-4倍。

在光照下,飘尘中的Fe2O3等物质可将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遇水可形成硫酸雾并被飘尘吸附。

此飘尘经呼吸道进入肺部,滞留在肺壁上,可引起肺纤维性病变和肺气肿,硫酸雾的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强10倍。

二氧化硫给人类带来最严重的问题是酸雨,这是全球性的问题。

大气中二氧化硫、NO X与氧化性物质O3、H3O3和其他自由基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最终形成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雨(即酸雨)返回地面,它们约占酸雨总量的90%以上。

表1-2 空气中不同体积分数的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影响
1.2.3相关标准
由于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也是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国家严格规定了生产企业二氧化硫废气排放限值,并制定了相关标准。

表1-3为1997年1月1日前设立的污染源应当执行的标准,表1-2为1997年1月1日后设立的污染源应当执行的标准。

表1-3 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限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