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血清EV71抗体检测分析_季云
手足口病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效能分析

手足口病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效能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为主。
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逐渐上升,给儿童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免疫球蛋白(Ig)作为炎症指标,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它们在手足口病中的作用和效能尚不明确。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手足口病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效能,以期提高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有必要对手足口病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效能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效能,为进一步完善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病毒引起,病程一般较短,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手足口病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效能分析,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和特点,为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效能进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方法,同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提高医疗水平和患者的生存率,减少疾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更好的临床护理和治疗方案,促进儿童健康的发展,实现早期预防和干预的目标。
1.3 研究意义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易引起暴发流行。
近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儿童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研究手足口病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效能,不仅可以为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还可以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EV71型病毒及疫苗问题

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EV71型病毒及疫苗问题1、神经系统受累降温、止惊、镇静。
限制液体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1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必要时联合呋塞米治疗。
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如甲基泼尼松龙1-2mg/kg或地塞米松0.2-0.5mg/kg,病情平稳后,尽早减量或停用。
病情凶险者可在2-3天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20mg/kg或地塞米松0.5-1mg/kg冲击治疗。
酌情给予丙种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与。
2、呼吸、循环衰竭保持气道通畅,吸氧。
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密切监测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
呼吸功能障碍时,积极给予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呼吸机参数调整为吸入氧80-100%,PIP20-30cmH20,PEEP4-8cmH20,呼吸频率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
定期监测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参数。
如有肺出血、肺水肿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操作。
头肩部抬高15-30°,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尿管,监测出入量。
根据血压、循环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调整血压,适当利用利尿药物。
可给予抑制胃酸药物及保护黏膜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
应激后血糖增高可给予胰岛素调整血糖,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大人有咽部不适时,尽量少接触孩子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属于疱疹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成人或儿童。
很多时候,大人感到咽喉不适,就可能是疱疹病毒感染。
成人抗病能力强,虽自身不会发病,但是“亲吻”孩子或与孩子玩耍时,就可能将病毒传给孩子。
咽部不适时,一定先用淡盐水漱口咽部,再接触孩子。
EV71型病毒及疫苗问题在所有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中,只有EV71感染相对严重,但发生概率很低。
为能早期确定是否为EV71所致,可于发热24小时之后,抽血进行EV71-IgM抗体快速检测,1~2小时即可得知结果,但绝大多数患儿都是非EV7 1所致,家长可不必过于担心。
手足口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手足口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一、疫苗针对疾病肠道病毒71型(以下简称“EV71”)是人类肠道病毒的一种,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重要病原,可通过粪-口途径以及接触、空气传播。
EV71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以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5岁以下儿童是高风险人群。
二、疫苗简介目前国内使用的有EV71灭活疫苗(Vero细胞)和EV71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三、疫苗作用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
四、免疫程序(一)适用对象6月龄至3岁(或5岁)EV71易感者。
(二)接种剂次和间隔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
(三)接种部位和途径大腿前外侧或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五、其他事项(一)接种禁忌1、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2、发热、急性疾病期、严重慢性疾病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
(二)注意事项1、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该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减弱;2、接种该疫苗与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EV71疫苗家长问Q1:EV71疫苗免费接种吗?现阶段该疫苗尚属第二类疫苗,需要家长按自费、自愿原则选择接种。
各省、市价格略有差异,以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公布的价格为准。
Q2:EV71疫苗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效果如何?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
Q3:EV71疫苗安全吗?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部分儿童接种疫苗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局部红、肿胀、硬结、疼痛等,以轻度为主,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
Q4:得过手足口病的适龄儿童,是否需要接种EV71疫苗?如既往手足口病是由EV71引起的,无需再接种EV71疫苗。
研究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EV71型)在手足口病中的预防效果

研究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EV71型)在手足口病中的预防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EV71型)在手足口病中的预防效果。
方法:将我县2021年1月-2022年12月60例儿童,抽签法分二组。
对照组未进行接种,实验组实施接种手足口疫苗(EV71型)。
比较两组手足口病发病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手足口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儿童实施接种手足口疫苗(EV71型)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发生,减少发病后不良反应。
【关键词】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EV71型);手足口病;预防效果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柯萨奇病毒(CoxA16)和肠病毒71 (EV71)等都是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儿童。
这种病主要通过接触、血液等途径传播,大多数症状都很轻微,一般在九天之内就会自行痊愈,但也有少数人会出现脑膜炎、肺水肿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1]。
通过对肠道病毒的研究,发现肠道病毒是导致小儿手足口病和致死的主要原因。
EV71型疫苗可以用于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主要是通过采取素食、勤洗手、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等措施。
本研究探析了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EV71型)在手足口病中的预防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县2021年1月-2022年12月60例儿童,抽签法分二组。
每组30例。
对照组:15名男孩,15名女孩;18~37个月,平均年龄(24.58±2.54)个月;实验组:16名男孩和14名女孩;17~37个月,平均年龄(25.45±2.34)个月。
入选条件:所有儿童都达到了适龄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的标准;儿童家庭成员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对手足口疫苗接种有敏感反应;有血液系统疾病、凝血障碍的患儿;儿童在发病初期和发热阶段;有神经病变和认知障碍的人;有精神疾病;不能与医护人员合作。
69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RP、cTnI联检结果分析

6 9例 手足 口病患儿血清 CR 、T I P c n 联检结果分析
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检验科 (2 10 3 10 )
手足 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 性疾病 , 主要 由科 萨 奇病 毒 A 6和 E 7 1 V 1型等肠道 病毒 引起。近 年来流 行病 学 和临床研究 发现 , 手足 口病 能 引起 患儿 多项 检验 指标 异
en 结果 比较无 明显差异 ( 0 0 ) TI P> .5 。
表 2 手足 口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 C P和 en 检测结果 ( s R TI i± )
岁 。 有病 例符合手 足 口 所 病诊 断标 准 。正 常对照组 2 】 8例 为同期本 院健康 体检儿 童 , 年龄 9 个月 ~ 岁 。 7 12 方法 患J - . I] d 诊人院时静脉采血 2 l分离血 清后测定 m,
夏国文
e n > . 0 g m 为 阳性 。两个项 目在手 足 口病 中的阳性率 T I 0 3 n/ l 比较见表 1 R 。C P的阳性率 为 7 . % ( 2 6 ),T I 5 4 5 / 9 e n 的阳性 率为 1 4 ( / 9 , . % 1 6 ) 两者 比较 有显著性 差异 ( P<0 0 ) .1 。
放 免j 墼羔
1 O
笙望 鳖 』 Fra bibliotek! ・ !
翟
—
—
一
99
. l y e N U C 水 诊断 的慢性 肾炎患者 ( 包括病史 、 体征 、 实验室有关项 目的检 2 2 慢性 肾炎 患者 组血 浆 t 与 B 、 r 平 进行 相关
测后 明确诊断 ) 。 112 正常对照组 ..
肝 肾功能试验正常。
1 2 方 法 .
武汉地区2011年553例手足口病患儿EV71-IgM ELISA法和EV71 RNA RT-PCR法检测结果分析

由表 2数据可 以看 出 E T 一 M E IA() E 7 N V 1I LS 一且 V 1R A g R —C TP R(一) 3 9例 , 有 2 同时 E 7 一 M E IA(一) E 7 V 1I LS g 且 V1 R A R —C (+) 2 N TP R 有 4例 , 进一步表 明两 种方法结果 之间 的
表 2 E 7 - M LIA法 和 E 1RN R P R 法 其 它 结 果 对 照 ( ) V 1I E S g VT 7月一 9月来我 院就诊 53例手 足 口病 临床确 诊 5 病例 , 确诊标 准参 照 手 足 口病 诊 疗 指南 ( 00) 。其 中男 21 …
疗 患儿 极 其 重要 。 材 料 与方 法
一
由表 l 据 可 以看 出 E 7 一 M E IA法 阳性 率 3 .2 数 V 1I LS g 5 6 %
(9 17例 ) 于 E 7 N i —C 法 阳性 率 1. 3 ( 0 高 V 1R A l P R t 86 % 13
例 ) 差 异 存 在 统 计 学 意 义 ( 3 . 6 P< .0 ) , x : 95 , 001 。
对肠道病毒 的检测 , 经典方法有病毒分离 、 中和抗体检测 和免疫组织化学法 J v 1IM E IA法和 E 7 N T 。E 7 一 LS g v 1R A R . P R法是 目前检测肠道病 毒 7 C 1型感染 的常用方法 。本文 主 要是对 E 7 一 M LS V 1I E IA法和 E 7 N TP R法检测肠道 g V 1t AR —C l 病毒 7 1型进 行 比较 。从表 一 和表 二 可知 , V 1IM E IA E T . LS g
小儿手足口病EV71型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变化的意义

小儿手足口病EV71型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变化的意义上官醉飞;毛其芬【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EV71 型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已确诊为EV71 型感染的HFMD患儿88例,分为普通组38例,重症组50例;选取3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88例手足口病患儿天冬氨酸氨(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肌钙蛋白I (cTnI)水平, 并与30例健康儿童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EV71 型感染重症组及普通组血清心肌酶谱、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血清心肌酶谱、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V71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检测,可以较早发现心肌损害,对患儿诊断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17)005【总页数】2页(P817-818)【关键词】手足口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EV71【作者】上官醉飞;毛其芬【作者单位】310006 浙江省中医院;310012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发病率最高,2008年被列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1]。
少数患儿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2]。
作者通过检测88例EV71 型感染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水平,以了解患儿的心肌损伤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至10月杭州市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EV71病毒感染的HFMD患儿88例,其中男55例,女33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年龄3岁5个月。
手足口病病原微生物EV71病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手足口病病原微生物EV71病毒株的分离与鉴定张鑫瑜;刘特;刘志学;李宁丽【摘要】Objective:To study the pathogenic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enterovirus 71 and screen the anti-virus drug for it.Methods: The stool from a patient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was diluted by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 After filtrated by 0.22μm filter, the suspends of stool water were inoculated into cell medium of Veto cell lines.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ssay ,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assay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ytopathic effect (CPE), which was induced by enterovirus 71. Besides,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or rates on Vero, which was induced by enterovirus 71 were tested. Results: The cytopathic effect on Vero cells was found on 48 hours, which were inoculated stool solution. The same CPE on Vero cells could also found in different three cell phases. The results of electron microscope assay indicat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virus were found congregated on the cytoplasm and nucleolus in infected group.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revealed that the nucleic acid and protein of enterovirus 71 were enriched by these assay in the infected group, however, the positive antigens of enterovirus 71 were not found in the blank control Vero cell group.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ult shown that enterovirus 71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and growth of Vero cells in vitro. Conclusions: We have isolated the human entrovirus 71 and signed it for EV71-Tj-100623.%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病原体EV71病毒的分离方法.方法:取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经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后用0.22 μm滤膜过滤,将悬液接种于Vero细胞.通过EV71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分析、电镜分析、EV71病毒特异性核酸及蛋白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来鉴定病毒分离和致病效果.检测病毒悬液对于宿主细胞Vero增殖抑制的效果.结果:标本悬液接种Vero细胞48 h后出现CPE.收集感染细胞的培养基上清液,连续感染2次,均出现同样的CPE.电镜检测发现在感染组Vero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周围均有大量聚集的病毒颗粒.EV71特异性核酸RT-PCR检测证实,感染组Vero细胞中可以扩增出EV71病毒特异性的核酸条带.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在感染组细胞中有高表达EV71特异性抗原蛋白,而未感染组细胞不表达该病毒抗原.MTT检测结果显示,EV71病毒显著抑制宿主细胞Vero的体外增殖和生长,并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成功分离出人手足口病致微生物EV71病毒株(该EV71病毒株编号为EV71-Tj-100623).【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1(018)003【总页数】4页(P275-278)【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病毒;病毒分离鉴定【作者】张鑫瑜;刘特;刘志学;李宁丽【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25;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29;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2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9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灭活,是目前惟一获准用于临床的光化学血浆病毒灭活技术[5]。还有研究显示,随光照射时间的延长,病毒核酸浓度逐渐下降,照射30min后,乙型肝炎病毒DNA浓度下降为零[6],在国内目前只是部分血站在应用,还没有达到在全国血站中推广应用。关于亚甲蓝光化学法的研究报告很多,均已证明该法对血浆中正常成分的活性破坏不大[7],而亚甲蓝本身是临床上治疗氰化物和亚硝酸盐中毒的解毒剂,药典上的使用剂量比血浆消毒的剂量要大数百倍,因此在毒理学方面是很安全的。血浆中主要成分的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在经该法处理后仍大于80%,血浆的抗原性也无特殊变化,各种酶活性未发生明显改变[8-9]。亚甲蓝光化学法的灭活过程大致分2步,一步是亚甲蓝光照灭活,还有一步是灭活后的过滤(去除亚甲蓝)。本实验过程中,选取了4种常见的细菌(2种革兰阳性菌、2种革兰阴性菌),一组标本经亚甲蓝光照处理后再经过滤器过滤(正常灭活过程),还有一组不经亚甲蓝光照处理只是经过滤器过滤。有研究显示,灭活的血浆白细胞含量降低100倍左右[10]。通过观察发现,虽然过滤器可以一定程度过滤白细胞,但是对已知细菌却没有过滤作用,而经正常灭活过程处理的一组标本在室温放置5d后检测结果还是阴性,这一结果说明亚甲蓝光化学法除了可以用来灭活血浆中的病毒,它还对血浆中的细菌有一定的灭活作用。下一步研究准备通过更多的实验来证明该法对细菌灭活作用的普遍性,同时笔者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来提高同行对血浆细菌灭活的关注。
参考文献[1]deKorteD,MarcelisJH,VerhoevenAJ,etal.Diversionoffirst
bloodvolumeresultsinareductionofbacterialcontaminationforwhole-bloodcollections[J].VoxSang,2002,83(1):13-16.[2]deKorteD,MarcelisJH,SoeterboekAM.Determinationofthedegreeofbacterialcontaminationofwhole-bloodcollectionsusinganautomatedmicrobe-detectionsystem[J].Transfusion,2001,41(6):815-818.[3]车嘉琳,何子毅,刘赴平,等.PGD血小板细菌污染检测系统效果的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7):517-519.[4]肖泽斌.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法对血浆质量指标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4):390-391.[5]SolheimBG.Pathogenreductionofbloodcomponents[J].Trans-fusApherSci,2008,39(1):75-82.[6]黄华,李小捷,徐传彬,等.运用FQ-PCR技术监测亚甲蓝光化学法对血浆乙型肝炎病毒的灭活效果[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1-3.[7]张文福,衰庆霞,王密霞.亚甲蓝光敏法对血浆中病毒的灭活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9,16(2):65-68.[8]张文福,钟儒波.亚甲蓝光化学法对临床单袋人血浆的消毒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0-22.[9]黄文杰,范恩勇,孙海英,等.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浆对凝血因子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8):2193-2194.[10]王飞,路志浩,古醒辉,等.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成分的变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2):97-99.
(收稿日期:2011-02-21)
#检验技术与方法#手足口病血清EV71抗体检测分析*
季 云1,李 坤1,史伟峰1v,石 旦1,徐晓怡2,丁翠君3(1.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江苏常州213003;2.江苏省常州市疾病预防中心213000;3.江苏省常州市儿童医院213003) 摘 要:目的 对手足口病患者血清EV71抗体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常州市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EV71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272例手足口病(其中10例重症病例)患者急性期的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其EV71-IgM抗体。结果 272例血清标本中125例检出EV71-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6.0%,10例重症病例均为EV71-IgM抗体阳性。1岁组和2岁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患儿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病毒是常州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建立完善的EV71流行监测系统是当前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重要环节。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A型,人; 免疫球蛋白M; 儿童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1.14.0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130(2011)14-1607-02
手足口病(HFMD)常见于儿童,由柯萨奇病毒A4、A5、A8、A10、A16、B3、B7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A16(CoxA16)和肠道病毒EV71为主要病原体。近年来EV71在亚洲地区的流行呈上升趋势,中国广东、福建及台湾等地区都有与EV71相关的病例报道[1-2]。为了解常州市肠道病毒EV71的感染情况,现对2009年诊断为手足口病的272例血清标本,进行EV71-IgM抗体检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常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272例患儿,按照卫生部最新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附件3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采集发病3d内的患儿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置-20e冰箱中冷冻保存,待测。1.2 仪器与试剂 1575洗板机和680酶标仪由美国BIO-RAD公司生产。EV71-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3 方法1.3.1 实验方法 采用ELISA法。微孔条上预包被的抗人
#1607#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9月第32卷第14期 IntJLabMed,September2011,Vol.32,No.14
*基金项目:常州市卫生局重大课题资助项目(ZD200912)。 v 通讯作者,E-mail:swf67113@163.com。IgM(抗L链)可与样品中的IgM抗体结合,洗板后加入抗原试剂与酶标试剂进行二次孵育。当样品中存在EV71-IgM抗体时,将形成抗L链-IgM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复合物上连接的HRP催化显色剂反应生成蓝色产物,终止反应后变为黄色。若样品中无EV71-IgM抗体时,不显色。该法检测EV71病毒抗体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95%。1.3.2 判断标准 临界值(cutoff)计算:临界值=0.10+阴性对照孔吸光度均值(阴性对照孔低于0.05按0.05计算),样品吸光度值小于临界值为EV71-IgM抗体阴性;样品吸光度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为EV71-IgM抗体阳性。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各组间率的比较使用V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EV71抗体检测情况 272例患儿标本中共检出125例EV71-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46.0%,其中10例重症患儿EV71-IgM抗体均为阳性,阳性率100.0%,其余147例均为阴性。2.2 不同年龄、性别的儿童感染情况 感染者中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9岁,10例重症患儿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4岁以下儿童检出率达88.0%(110/125)。1岁组和2岁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0.0%和77.1%,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检出率分别为47.9%(男)和43.9%(女),不同性别患儿间EV71抗体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讨 论HFMD自1957年首次报道以来,曾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流行;中国自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后,国内多个地方均出现了病例报道,2008年4月,安徽阜阳报道了HFMD流行,造成22例患者死亡,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3]。引起HFMD的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EV71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CoxA16和EV71最为常见。在1985年前CoxA16被认为是中国HFMD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EV71在亚洲地区的流行呈上升趋势,人们逐渐认识到EV71也是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4-5],而且EV71较CoxA16所致HFMD有更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的概率。目前已知人类是EV71病毒惟一的自然宿主,主要侵袭5岁以下儿童。EV71的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常见于夏秋季,托幼机构是EV71流行、暴发的主要场所。EV71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除导致HFMD外,还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病毒分离、核酸扩增和血清学实验是检测EV71感染的主要方法[6-7]。近年来,国内外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EV71抗体的报道陆续增多[9-10]。本研究采用检测EV71-IgM抗体的ELISA试剂盒检测了272例手足口病血清标本,其中125例标本检出EV71-IgM抗体,检出率46.0%,其中10例重症患儿均为EV71-IgM抗体阳性。还有147例肠道病毒EV71-IgM抗体阴性的可能为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和B组的2、5型感染引起,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检测。本文结果表明4岁以下儿童是该市EV71感染的高危人群,占所有EV71-IgM阳性儿童的88.0%(110/125),其中尤以1岁组和2岁组最多,阳性例数分别为46例和37例,重症患儿也集中在这一年龄段,这与国内外的报道基本一致[10]。从性别分布来看,男、女性检出率分别为47.9%和43.9%,男孩略高于女孩,这可能与卫生习惯、生活作息规律等有关。目前由于尚无特异、高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因此,有必要在流行高峰期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扩散,对学龄前儿童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尤为重要。EV71在HFMD中的致病作用及其严重并发症在近些年来比例大大增加,因此加强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常州市HFMD血清EV71抗体人群分布、流行规律等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制定一整套HFMD预防与控制的策略,建立完善的EV71流行监测系统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1]姚英民,谢健屏,赖桂香,等.广州地区儿童肠道病毒71型分离与鉴定[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10):1823-1824.[2]LeeMS,LinTY,ChiangPS,etal.Aninvestigationofepidemicenterovirus71infectionintaiwan,2008:clinical,virologic,andse-rologicfeatures[J].PediatrInfectDisJ,2010,11(10):268-269.[3]万俊峰,朱理业,刘红,等.阜阳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安徽医学,2008,29(4):344-345.[4]ObersteMS,MaherK,FlemisterMR,etal.Comparisonofclassicandmolecularapproachesfortheidentificationuntypeableentero-viruses[J].JClinMicrobiol,2000,38(3):1170-1174.[5]林思恩,章青,谢华萍,等.我国广东、福建地区2000~2001年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种系进化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4,18(3):227-229.[6]TanEL,ChowVT,QuakSH,etal.Developmentofmltiplexrea-ltimehybridizationprobereversetranserl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forspecificdetectionanddifferentiationofEnterovirus71andCoxsackievirusA16[J].DiagMicrobiolInfectDis,2008,61(3):294-301.[7]肖性龙,何雅青,余以刚,等.内标多重荧光RT-PCR同时检测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J].微生物学报,2009,49(1):98-104.[8]TsaoKC,ChanEC,ChangLY,etal.ResponsesofIgMforentero-virus71infection[J].JMedVirol,2002,68(4):574-80.[9]XuF,YanQ,WangH,etal.PerformanceofdetectingIgMant-ibodiesagainstenterovirus71forearlydiagnosis[J].PLoSOne,2010,5(6):e11388.[10]吴新伟,蒋力云,伍业健,等.广州地区2008年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分析[J].广东医学,2009,30(5):78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