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体系报告

合集下载

骨科康复阶段总结

骨科康复阶段总结

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训练阶段总结为完善康复治疗系统,今年我科室开展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现将开展情况进行汇报: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训练740余人次,共收入74200元。

上述患者治疗时间有长有短,但治疗效果都比较明显。

患者就诊康复前,会针对患者不同的骨折部位给予针对性的关节活动度评定(附表)。

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康复目的:保持骨折对位稳定良好,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及消除肢体肿胀;恢复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恢复肢体活动。

1、早期阶段康复(1-2周内):康复目的是促进患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康复训练以患肢肌肉主动等长收缩为主,身体其他关节行主动功能训练。

2、中期阶段(骨折后两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康复目的是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肌肉力量,减少功能障碍。

3、后期阶段:康复目的是进一部促进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恢复,注意全身功能的协调性以及步态变化。

康复方法:主要以理疗、步态训练、局部稳定肌功能强化训练、耐力驯良,平衡协调性训练。

白城中心医院康复科上肢关节活动度评价记录表注:1.MP=掌指关节,PIP=近端指间关节,DIP=远端指间关节2.因痉挛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S”表示,因疼痛导致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P”表示。

白城中心医院康复科颈、躯干及下肢关节活动度评价记录表注:1.MP=掌指关节,PIP=近端指间关节,DIP=远端指间关节2.因痉挛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S”表示,因疼痛导致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P”表示。

根据患者的功能评定,确定其类型、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适用的康复治疗方案,并详细告知患者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并发症及需要注意的禁忌症,在治疗师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均为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康复效果评价报告

康复效果评价报告

康复效果评价报告一、引言康复效果评价是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康复效果的科学、客观、全面评价,有助于指导康复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

本报告旨在对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康复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二、评价方法本报告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康复指标评价:包括肌力、肌耐力、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

2. 临床症状评价:包括疼痛、肿胀、关节炎症等。

3. 心理状况评价:采用心理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状况。

4. 社会功能评价:评估患者在家庭、工作、社交等方面的功能状况。

三、评价结果1. 康复指标评价:- 肌力:患者治疗前肌力为3级,治疗后提升至4级。

- 肌耐力:患者治疗前肌耐力较差,治疗后明显提升。

- 关节活动度:患者治疗前关节活动度受限,治疗后活动度明显改善。

- 平衡能力:患者治疗前平衡能力较差,治疗后有所提升。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患者治疗前生活依赖度较高,治疗后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2. 临床症状评价:- 疼痛: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约为7分,治疗后降至3分。

- 肿胀:患者治疗前关节肿胀明显,治疗后肿胀程度减轻。

- 关节炎症:患者治疗前关节炎症指标升高,治疗后指标恢复正常。

3. 心理状况评价:- 焦虑:患者治疗前焦虑评分约为15分,治疗后降至8分。

- 抑郁: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约为12分,治疗后降至5分。

4. 社会功能评价:- 家庭功能:患者治疗前家庭功能受限,治疗后家庭功能明显改善。

- 工作功能:患者治疗前无法正常工作,治疗后可逐步恢复正常工作。

- 社交功能:患者治疗前社交活动受限,治疗后社交活动逐渐增多。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康复效果良好。

为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建议如下:1. 继续加强康复训练,针对患者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关节负担,加强关节保护。

骨科康复体系报告

骨科康复体系报告

骨科康复体系报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疾病的治愈已不再是医疗的终点,身心健康,功能健全,生活有质量,慢慢成为现在人们对健康的新理解。

结合我们骨科,术后康复,慢性骨关节病的康复等。

将成为我科使患者康复必要过程。

关于骨科康复体系具体情况如下:1、骨科康复的评估体系。

2、骨科康复的治疗体系。

3、骨科康复的治疗意义。

一.骨科康复的评估。

康复评估是康复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评估结果,可以使治疗师或康复医生制定出更科学和更适合患者病情的治疗处方。

治疗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1.康复评估的内容主要分为五大类:a.运动功能评估,包括肌张力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评定、感觉与知觉功能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反射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等。

b.精神心理功能评估,包括情绪评定、心理状态评定、疼痛的评定、失用症、人格评定等。

c.语言与吞咽功能评估,包括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语言失用评定、语言错乱评定、痴呆性言语评定、言语发育迟缓的评定、吞咽功能评定、听力测定和发音功能的仪器评定等。

d.社会功能评估,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等。

e、电诊断,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神经反射检查、诱发电位、低频电诊断等。

2.患者的康复评定共分为三期进行:a.初期评定,在患者入院初期或术后24h完成。

目的是全面了解患者功能状况和障碍程度,以确定康复目标和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b.中期评定,在康复治疗中期进行。

目的是经过康复治疗后,评定患者总的功能情况,有无康复效果,分析其原因,并据此调整康复治疗计划。

中期评定可进行多次。

c.末期评定,在康复治疗结束时进行。

目的是经过康复治疗后,评定患者总的功能状况,评价治疗效果,为重返家庭和社会或做进一步康复治疗的提出建议和指导。

3.康复评定会议。

一般是由康复医师做评定组长并主持召开康复治疗组会议,参加人员主要有评定组长、参评病人经管医师及其上级医师,治疗师,心理医师、护士、护士长等。

康复治疗报告模板

康复治疗报告模板

康复治疗报告模板
背景
这份康复治疗报告是针对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后所做的一份记录。

康复治疗是通过多种治疗手段来提高患者身体的功能和能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通过这份报告的记录,可以更好地跟踪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成果。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身高:
•体重:
•病史:
•其他信息:
初诊
•症状:
•体检信息:
康复治疗计划
•目标:
•治疗手段:
•治疗周期:
•治疗师:
治疗进程
第一次治疗
•治疗手段:
•感受:
第二次治疗
•治疗手段:
•感受:
第三次治疗
•治疗手段:
•感受:
后续治疗
•治疗手段:
•感受:
治疗成果
•功能改善情况: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社交能力改善情况:
总结
这份康复治疗报告记录了患者的初诊、治疗计划、治疗进程和治疗成果等信息。

通过康复治疗的多种手段,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改善,康复治疗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康复治疗不仅仅是在治疗过程中的补救,更是在日常生活习惯方面的引导和规劝,希望患者能够对自身的健康有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骨科康复的康复管理与康复效果

骨科康复的康复管理与康复效果

心理康复支持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
早期功能锻炼
物理治疗
术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 复。
如热敷、冷敷、电疗等,以缓解疼痛、促 进血液循环。
肌力与平衡训练
步态训练与日常生活指导
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
纠正异常步态,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
功能恢复状况
关节活动度
01
测量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包括主动和被动活动度,以评估关节
功能恢复情况。
肌力评估
02
通过手法肌力检查或等速肌力测试等方法,评估患者肌肉力量
恢复情况。
平衡与协调能力
03
采用平衡测试、步态分析等方法,评估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恢复情况。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生活质量问卷
使用专门针对骨科患者的生活质 量问卷,如SF-36等,评估患者在 康复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运动疗法
通过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 被动的运动训练,提高肌 力、改善关节活动度。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 心理疏导和干预。
监测与调整
定期评估
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 ,了解康复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调整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康复进展 ,及时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
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及创新点
智能化康复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康复设 备将逐渐应用于骨科康复领域, 提高康复治疗的精准度和效率。
个性化康复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治 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远程康复服务

快速康复在骨科护理中的工作汇报

快速康复在骨科护理中的工作汇报

快速康复在骨科护理中的工作汇报骨科护理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骨科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快速康复是骨科护理中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患者的全面康复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

在本次汇报中,我将详细介绍快速康复在骨科护理中的工作内容以及具体的工作流程。

一、快速康复的定义快速康复是一种在骨科手术后的康复模式,它旨在通过多学科合作,以最短的时间让患者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快速康复包括了手术前的评估、手术中的团队合作、术后的早期康复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它的实施需要护士、医生、物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等多个专业的人员共同配合完成。

快速康复在骨科护理中的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二、快速康复的工作内容1.手术前的评估:在快速康复中,首先需要进行患者的手术前评估工作。

这个评估工作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病史记录、体格检查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的分析,评估出患者手术后的康复需求和康复难度。

通过这个评估,可以为患者未来的康复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2.手术中的团队合作:在骨科手术中,快速康复需要手术团队的密切合作。

在手术中,需要护士和医生共同配合完成患者的手术准备、术中的监护以及相关的术后准备工作。

只有手术团队的配合和协调,才能确保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工作。

3.术后的早期康复:术后的早期康复是快速康复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阶段,需要护士和物理治疗师共同配合完成患者的术后监护、疼痛控制以及早期的功能锻炼。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锻炼和健康教育。

物理治疗师则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4.出院后的康复指导:患者出院后,快速康复的工作并没有结束,护士和社会工作者需要给予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和相关的护理教育。

他们需要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康复锻炼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康复保健知识,帮助患者在家中顺利进行康复工作。

三、快速康复的工作流程1.接诊患者:当患者被转入骨科病房时,护士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接诊工作。

骨折后康复实验报告

骨折后康复实验报告

骨折后康复实验报告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骨折后康复训练对恢复骨骼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评估康复训练对骨折患者康复过程的作用。

实验设计与方法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参与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骨折后康复训练。

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康复训练。

实验方法1. 杨氏骨折评分表:评估骨折患者骨骼损伤程度,以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情相似程度。

2. 活动能力评估表:使用标准化活动能力评估表,评估参与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 X光检查:记录骨折患者骨骼愈合情况,以及任何并发症。

4. 康复训练:实验组参与者进行为期8周的个体化康复训练,包括肌力和灵活性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模拟训练。

5.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活动能力评估结果。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 实验组的活动能力评估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康复训练对于改善骨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2. 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骨骼愈合过程,加速康复进程。

3. 实验组中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表明康复训练的安全性。

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得出结论:骨折后康复训练对恢复骨骼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且安全可靠。

结论与启示骨折后康复训练是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系统、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骨折患者的活动能力,促进骨骼愈合,加速康复进程。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且个体化的康复计划,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实验结果对骨折患者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进一步研究康复训练的具体方式、时机、剂量等因素,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

希望这项研究能够为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参考文献1. Smith AB, Jones L, Busse JW. Does one size fit all? The effects of standardizing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 J Orthop Trauma. 2016;30(7):349-354.2. Maheshwari R, Jahangir AA, Yarlagadda R, et al. Rehabilitation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 systematic review. J Hand Ther. 2019;32(3):325-334.3. Wu Y, Ma L, Li X, Wang H, Cheng A, Zhang Y. The effectiveness ofcomprehensive care programs among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a systematic review.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20;140(2):151-163.。

康复骨伤科年度总结(3篇)

康复骨伤科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康复骨伤科在医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积极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亮点1. 医疗技术不断提升本年度,康复骨伤科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如微创手术、关节镜技术、骨折闭合复位技术等,提高了治疗效果。

同时,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实现了多学科联合诊疗,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精准的医疗服务。

2. 康复治疗体系完善康复骨伤科以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功能训练、疼痛管理为主,形成了骨伤病康复的完整治疗体系。

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3. 科研成果丰硕本年度,康复骨伤科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8篇。

参与编写专著2部,申请国家专利2项。

科室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展示了我科在骨伤康复领域的实力。

4. 患者满意度提高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

本年度,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患者对康复骨伤科的服务表示高度认可。

二、工作不足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本年度,科室在医疗资源分配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部分患者就医体验有待提高。

2. 科研项目经费不足受限于医院科研经费投入,部分科研项目进展缓慢。

3. 医护人员培训力度不够部分医护人员对新技术、新理念掌握不够,影响科室整体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强医疗资源整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科室内部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2. 深化科研合作,提高科研实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争取更多科研项目立项,提升科室科研实力。

3.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总之,康复骨伤科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康复体系报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疾病的治愈已不再是医疗的终点,身心健康,功能健全,生活有质量,慢慢成为现在人们对健康的新理解。

结合我们骨科,术后康复,慢性骨关节病的康复等。

将成为我科使患者康复必要过程。

关于骨科康复体系具体情况如下:1、骨科康复的评估体系。

2、骨科康复的治疗体系。

3、骨科康复的治疗意义。

一.骨科康复的评估。

康复评估是康复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评估结果,可以使治疗师或康复医生制定出更科学和更适合患者病情的治疗处方。

治疗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1.康复评估的内容主要分为五大类: a.运动功能评估,包括肌张力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评定、感觉与知觉功能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反射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等。

b.精神心理功能评估,包括情绪评定、心理状态评定、疼痛的评定、失用症、人格评定等。

C.语言与吞咽功能评估,包括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语言失用评定、语言错乱评定、痴呆性言语评定、言语发育迟缓的评定、吞咽功能评定、听力测定和发音功能的仪器评定等。

d社会功能评估,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等。

e电诊断,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神经反射检查、诱发电位、低频电诊断等。

2.患者的康复评定共分为三期进行:a初期评定,在患者入院初期或术后24h 完成。

目的是全面了解患者功能状况和障碍程度,以确定康复目标和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b.中期评定,在康复治疗中期进行。

目的是经过康复治疗后,评定患者总的功能情况,有无康复效果,分析其原因,并据此调整康复治疗计划。

中期评定可进行多次。

C.末期评定,在康复治疗结束时进行。

目的是经过康复治疗后,评定患者总的功能状况,评价治疗效果,为重返家庭和社会或做进一步康复治疗的提出建议和指导。

3.康复评定会议。

般是由康复医师做评定组长并主持召开康复治疗组会议,参加人员主要有评定组长、参评病人经管医师及其上级医师,治疗师,心理医师、护士、护士长等。

在会上评定组各成员对患者功能障碍性质、部位、程度、发展、预后及康复目标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领域的康复及护理对策、康复目标和治疗处理意见,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定、修改、补充。

治疗中期和出院前再召开小组会,对康复疗效进行总结并为下阶段治疗或出院后康复去向提出意见。

4.康复评估的方法主要有:a.直接访谈,与患者或了解情况的亲属直接接触,可了解患者的主要问题和最需要解决的康复问题,如疼痛,没力气等,了解患者在 社会中的角色,如脑力劳动者就不如货车司机对手功能的要求高等。

b 、问卷调查,通过使用骨科常用的信访量表,可以定量的了解 患者当前的情况。

c 观察,以患者的障碍为核心,观察患者的功能问题,如行走时的减痛步态,分析患者出现此问题的身体原因。

d 量表评定,通过使用骨科常用量表,对患者的具体功能障碍进 行评估。

优点是 ICF 体系的建立, 可以使各学科之间无专业阻隔的分 析讨论。

e 仪器测定。

使用骨科常用评估仪器,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

骨科康复的治疗体系a.康复医生与相关科室医生一起查房,充分沟通后确定早期康复患者;b.康复医生与康复治疗师一起进行初始评估并制定康复计划C.各专科由一名主管治疗师负责具体实施治疗计划,并记录患者的反应及功能改善情况 ;e. 康复医生定期查房与治疗师沟通作治疗方案修正;患者出院前康复医生作出院前评估,制定出院计划。

2、骨折康复原则及各期主要康复训练内容a 骨折早期(血肿机化期):应在骨折后1日即开始,原则应以动 静结合、局部和全身并重。

以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为主;非固定关节的患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尽量保持健肢关节的正常活动。

1、 骨科康复的早期康复介入工作模式2~3周内)b骨折中期(纤维骨痂形成期):此期骨折断端已有纤维骨痂形成, 骨折已较稳定。

应在原运动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量,增加强度,对相关肌肉进行抗阻训练。

(3~8/10 周)C、骨折晚期(骨折塑形期):此期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此期康复重点应在因骨折而被固定的关节。

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及重新训练肌肉的灵巧度。

以主动运动为主,必要时辅以被动和抗阻运动。

如在持续被动机器(CPM)辅助下运动。

临床愈合一一看间接叩痛有无。

3、软组织损伤的康复24 小时内冷敷,48 小时后热疗:超短波疗法、超声波疗法、红外线疗法等。

局部用2%普鲁卡因1ml 加麻黄素20mg 浸润注射。

加压包扎、制动(韧带损伤,制动 2 周——促使纤维瘢痕愈合)。

可疑骨折:10~14天拍片复查——破骨细胞活跃,骨折线最明显。

中国传统疗法:针灸、推拿、拔火罐、中药。

功能锻炼:最好在一定的外支具保护下进行。

4、颈肩腰腿痛的康复a颈椎病的急性期康复目标: 1)消除或减轻对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软组织的刺激和压迫。

2)减轻神经根炎性水肿,改善神经、脊髓的营养状况。

3)改善颈项部的血液循环,增强组织抗损能力。

4)镇静止痛,缓解肌肉痉挛。

b颈椎病急性期的康复措施:1)卧床休息。

2)颈椎持续牵引6~8 小时,重量为5~10kg。

3)静滴DXM 和20%的甘露醇。

4)选用消炎镇痛药和解痉药。

5)选用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的药。

6)围颈或颈托固定颈部,限制其活动。

C、颈椎病的慢性期康复目标:1)延缓或减轻椎体、关节囊、韧带的钙化过程。

2)促进神经功能、感觉、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恢复。

3)减轻神经根袖的粘连,改善颈部活动范围等。

d颈椎病慢性期的康复措施:1)心理疗法。

2)建立良好的睡眠体位:合适枕高及枕位;有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者颈可略前屈位,骨赘严重者颈可略后仰位。

3)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

4)运动疗法:颈部保健操:不提倡做甩头动作。

5)物理疗法:热疗(红外线、超短波等)、醋疗、药物电离子导入、磁疗。

6)牵引。

7)针灸、推拿、中药口服或外用。

e肩周炎的康复:概念:是肩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一种无菌性炎症。

肩周炎可分为3期:1)急性期:又称疼痛期。

约1月左右。

2)粘连期:又称冻结期。

可持续数月到数年。

此期是康复治疗的重点。

f、肩周炎的康复目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减轻肩部组织炎性水肿、周围肌腱粘连,预防肩关节功能障碍与肌萎缩。

ff、康复措施:理疗:短波及超短波透热疗法;微波疗法;红外线疗法;干扰电疗法;磁疗法。

封闭疗法:醋酸强的松龙50mg+1%利多卡因10ml 多点注射。

肩关节液压扩张法。

按摩、针灸。

功能锻炼:手指爬墙法、手拉滑车法、弯腰摆臂运动、健手牵拉法、患肢旋转法等。

g、腰突症康复目标:1)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间的位置关系。

2)解除肌痉挛,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

3)改善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

4)改善脊椎关节运动范围,增加腰背部的功能。

5)防止复发。

h腰突症的康复治疗:1)硬板床卧床休息2周。

2)骨盆牵引。

3)针灸、推拿。

4)理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5)硬膜外注射氢化可的松。

6)运动治疗。

5、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1、首次诊疗时间:关节置换术后24 小时内。

2、康复评定内容:(1)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评定手术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肢体神经功能状况和循环功能状况,在不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结合病情,酌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

特别注意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保持手术关节伸直,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保持手术关节轻度外展。

(2)防治并发症。

特别是假体松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手术部位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根据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实施肌力训练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

膝关节活动范围应在术后 1 周内达到0-90 度。

(4)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

6、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1)心理疗法: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2)疼痛处理:热疗:红外线、超声、超短波——提高痛阈。

冷疗——减轻肌肉痉挛并提高痛阈。

休息——减轻疼痛,并可防止炎症扩散。

3)疲劳处理:应增加肌力、耐力。

4)活动受限:ROM 练习、手法松解、推拿、关节功能牵引。

5)局部外固定:夹板、支具或石膏用来支持虚弱或不稳定关节,每天必须在白天定时取下2~3 次,按摩和活动关节。

骨科康复的意义骨与关节损伤损伤后导致肢体功能丧失,早期由于着重对损伤本身进行治疗,功能问题暂处于次要地位。

晚期随着损伤的痊愈,功能障碍又成为主要矛盾。

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都不应忽视锻炼对功能的重要影响。

(1)有利于消肿:创伤导致局部出血、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又加重水肿。

肌肉的痉挛、活动减少,使肌肉对静脉回流的作用消失。

肌肉的收缩锻炼可以增加损伤肢体的血液循环,肌肉的作用增加静脉及淋巴回流,促进水肿消退。

(2)促进骨折愈合:局部血液的增加,为骨折端的愈合提供了良好的血运基础。

由于肌肉的收缩活动骨折端可产生微动,这些轻微的异常活动可以刺激骨折端产生大量骨痂,有利于愈合。

骨折端的纵向挤压可使骨折端紧密接触,使骨折愈合加速。

在骨折愈合后期,肢体承受定的生理压力可以促进骨痂塑形,使之更为符合生物力学需要。

关节内骨折早期的关节活动,可以使关节塑形,对恢复关节面的活动度很有意义。

(3)减少关节僵硬: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骨折后受损的关节或邻近关节处于长期制动或活动减少的情况下,软骨得不到挤压,加上关节液的形成减少,关节软骨失去滋养,出现坏死、脱落。

关节腔内的坏死软骨片导致大量的白细胞渗出,释放炎性介质,加重了关节滑膜的充血、水肿、渗出,使关节粘连加重。

肌肉在骨折处的粘连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另一原因。

粘连的肌肉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致关节活动障碍。

早期的康复锻炼可最大程度减少关节及肌肉粘连的发生。

(4)减少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的程度: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关节运动功能丧失,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

功能锻炼可以减少肌肉萎缩程度,并使肌肉尽快恢复正常肌力,还可以始终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对相关肌肉的支配,一旦固定解除后不需要重建这种关系。

(5)减少卧床并发症:可以防止褥疮、皮肤压迫性溃疡、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出现。

(6)促进神经肌肉反射,协调功能的恢复:例如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经过本体感觉等训练,有助于下肢关节平衡和协调能力的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