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世界环境日环保知识试题(含答案)

世界环境日环保知识试题(含答案)

世界环境日环保知识试题(含答案)1.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

请简述气候变化的定义和主要原因。

气候变化是指长时间尺度上全球或地方气候系统的变化,包括气温、降水和风等参数的改变。

主要原因包括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增加以及人类活动导致的能源消耗、森林砍伐和工业排放等。

2.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什么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和影响后代世代发展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因为它旨在平衡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长期保护,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3. 简述三个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 大气污染: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提倡低碳出行方式。

- 水污染:加强污水处理,禁止直接排放废水到水体,鼓励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 土壤污染:加强工业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控制有害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鼓励有机农业。

4. 简述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参与环境保护。

- 减少能源消耗:节约用电、用水、用气,使用高效节能的家电设备。

- 减少废物产生:分类垃圾,积极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 保护自然资源:植树造林,养成爱护自然的惯,合理利用资源。

- 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参与环保组织的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5.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体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因为它维护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药物和清洁水源,同时保护了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和珍贵的生态环境。

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环境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环境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环境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本文档为环境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的汇总,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环境保护领域的了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基础知识问题及其答案。

真题一:
问题: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追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之间的平衡,以确保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真题二:
问题:气候变化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气候变化会导致多种环境问题,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这些影响将不可逆转地改变生态系统,并对人类社会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真题三:
问题:怎样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为了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循环再利用:将可回收的废物进行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

2. 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普通垃圾分类投放,以提高废物处理的效率和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3. 节约能源:合理使用能源资源,包括水、电等,避免浪费和污染。

4. 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减少浪费、重复使用物品,降低对环境的负荷。

5. 引导政策: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环保行为,惩罚环境违法行为。

以上是环境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试题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试题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A. 耕种活动B. 工业排放C. 森林砍伐D. 自然灾害2.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经济增长优先B. 社会公平与正义C. 自然资源的最大利用D. 人口控制与计划生育3. 下列哪个是低碳经济的特点之一?A. 大规模能源消耗B. 高水平的生产浪费C. 排放量的减少D. 盲目的资源开采4. 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的好处是?A. 增加能源消耗B.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 降低能源成本D. 加速自然资源的消耗5.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于?A. 保持生态平衡B. 提高物种数量C. 增加经济收入D. 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二、填空题1.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包括经济、社会和____________。

2. 在气候变化的应对中,减少__________排放是一个重要目标。

3. _______能源是一种不会枯竭的能源来源。

4. 生物多样性的损失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5.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__________和参与。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环境污染的概念,并列举一个具体的环境污染问题。

2.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什么可持续发展对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3. 生态系统服务是什么?请给出两个例子说明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

4. 请简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提供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5. 生物多样性是什么?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都至关重要?四、论述题请根据你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阐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你认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以下是范文,供参考)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中的热门话题。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环境综合知识题

环境综合知识题

环境综合知识题
环境综合知识题是一个考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测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综合知识题及其答案:
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能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平衡,以确保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可
持续性。

2.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一系列生态学单位。

它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

3. 什么是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个人、组织或国家在特定时间段内产生的温室气体
排放总量。

它用于衡量某个实体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4.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在相对短时间内得到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5. 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建筑。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环境综合知识题及其答案,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电大参考作业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电大参考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大约()年前,在某种机制的作用下,地球上出现了液态水,水的出现是地球发育史上的第一个重大事件。

A. 46亿B. 38亿C. 30亿D. 20亿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2. 可以随雨、雪降落的颗粒物为()。

A. 飘尘B. 降尘C. 超细颗粒物D. 烟尘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3. 各种天气现象如雷电、雨雪、霜、雹发生在地球的()。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成层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4. ()被世界公认为空中死神。

A. 酸雨B. 光化学烟雾C. 烟尘D. 飘尘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5.地球上圈层的发育顺序依次是:()A. 生物圈、水圈、土壤圈B. 土壤圈、水圈、生物圈C. 水圈、生物圈、土壤圈D. 水圈、土壤圈、生物圈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6. 对流层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

A. 升高B. 下降C. 基本不变D. 先增加而后下降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7. ( )已成为当代世界三大主要酸雨区。

A. 日本、非洲、拉丁美洲B. 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C. 欧洲、北美、中国D. 欧洲、北美、日本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8. 平流层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A. 升高B. 下降C. 基本不变D. 先不变后上升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9. 大气圈中最冷的一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成层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10. 在大气圈的(),空气分子在各种射线的作用下大都发生电离。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成层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

A. 太阳活动B. 温室气体C. 施用化肥D. 飞机尾气正确答案:ABCD 满分:3 得分:32. 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的影响有:()A. 海平面上升B. 温度带北移C. 降水带北移D. 温度带南移正确答案:ABC 满分:3 得分:33. 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A. 二氧化碳B. 甲烷C. 臭氧D. 水蒸汽正确答案:ABC 满分:3 得分:34. 酸雨是指()等污染物质进入大气环境后,历经输送、转化、沉降等过程,溶解于降水中,从而形成酸性降雨降至地表。

国开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四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四参考答案

题目1.1.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相当严重。

3.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环境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科学。

4.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
“”的概念。

【答案】:
1. 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2. 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相当严重。

3. 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环境质量保护
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科学。

4.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题目2.1.臭氧层破坏
2.物质生产力表达式
3.自然
4.可持续发展
【答案】:
1. 臭氧层破坏
是指人类大量使用作为致冷剂(氟利昂)和溶剂等的氯氟烃类物质,造成大气的臭氧层逐渐减少,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的现象。

2. 物质生产力表达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 。

环境保护试题答案

环境保护试题答案

环境保护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A. 经济增长B. 社会进步C. 环境保护D. 资源消耗答案:C2. 下列哪种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水能D. 石油答案:D3.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哪一天?A. 3月22日B. 6月5日C. 5月31日D. 9月14日答案:B4. 森林砍伐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地面积B. 减少生物多样性C. 提高土壤质量D. 促进水源涵养答案:B5. 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A. 自然灾害B. 太阳活动C. 人类活动D. 地球自然演变答案:C二、填空题1.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答案:污染者付费2. 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是___________。

答案:《古代森林法》3. 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__________。

答案:紫外线4. 能源的三种基本形态是__________、电能和热能。

答案:机械能5.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是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__________。

答案:环境可持续性三、判断题1. 气候变化仅由自然因素引起。

(错)答案:气候变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

2.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目标的经济模式。

(对)3. 绿色建筑仅仅是指建筑外观绿化。

(错)答案: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以提供人们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

4.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

(错)答案: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对农业、医药、工业等多个领域产生负面影响。

5. 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错)答案:虽然可再生能源相对于化石燃料来说更加可持续,但是在实际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影响。

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科学与技术》题库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 )。

A.元素 B.分子C.原子 D.物质2.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

A.染色体复制B.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C.核酸组成D.遗传因子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 )。

A.地貌 B.地心C.海沟 D.内核4.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 )技术。

A.超导 B.微电子C.纳米 D.生物5.安全炸药的发明者( )。

A.爱因斯坦 B.达默C.牛顿 D.诺贝尔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____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7.原子核的半径约为____m。

8.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____的最小功能单位。

9.当今新材料发展有以下特点:____、智能型材料的开发、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能再生、节约能源、长寿命等。

10.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大约出现在____万年前。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1.核力12.纳米材料13.基因表达14.计算机语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5.简述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及其意义。

16.简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宇宙大爆炸的过程。

五、论述题(共30分)17.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体会的?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D 2.B 3.B 4.B 5.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科学外部7. 10 -148.遗传物质9.结构与功能相结合10. 300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1.核力是原子核中核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1、联合国在1977年召开世界水会议,把水资源问题提高到全球的战略高度。

2、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2,,居世界第 6 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居世界第110 位。

3、水污染中有机污染、富营养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5、世界三大酸雨区是欧洲、北美和中国6、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7、环境伦理学主要包括尊重与善待自然、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和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8、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包括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监测和环境统计。

9、《我们共同的未来》分为共同的关切、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努力三大部分。

10、可持续性的概念源于生态学,即所谓的生态持续性。

它主要指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

11、《寂静的春天》的问世敲响了人类由于破坏环境而必遭大自然惩罚的警世之钟。

12、伦敦烟雾属于烟尘型大气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

13、《我们共同的未来》分为共同的关切、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三大部分。

14、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众多,其中资源约束、技术进步和制度安排是最为根本的因素。

15、自然资源的三大基本属性为“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

16、生态系统是由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17、大气污染可分为局地性、区域性、全球性的大气污染。

18、清洁生产审核大致可分为准备、审核、方案和实施四个阶段。

19、地球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20、太阳能有三种利用方式,它们是热利用、光利用和光化学利用。

2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可持续性和共同性。

二、选择题:1、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是(D )A、工艺学B、工程学C、工业经济学D、工业生态学2、ISO14000规定了(B)A、企业排放标准B、企业要建立一个环境管理体系C、企业必须进行清洁生产审核D、企业应遵守国家的环境法律和法规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 D )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4、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A )A、1972年6月5日B、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5、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 C )A、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6、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当城区平均气温比郊区一般至少高出( B )时的热污染现象。

A、1~2℃B、0.5~1℃C、0.3~0.5℃D、1.2~1.8℃7、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C )A、城市内物种的比例严重失调B、物质流和能量流强度大C、分解者进行异地分解D、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8、空气污染是指(D )A、进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B、进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氧气、碳氢化合物等)C、进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氧气、烟尘等)D、进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烟尘、碳氢化合物等)9、一般污水处理厂中采用的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去除( C )A、酸B、CODC、BOD D、SS10、有效地减少气动力噪声的主要方法是( A )A、利用消声技术进行降噪B、对接受体进行个人防护C、在声源上进行减噪、降噪处理D、利用吸声材料进行吸声处理E、利用自然地形进行隔声降噪11、第一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 D )A、1985年5月31日B、1987年5月31日C、1985年5月30日D、1987年5月30日1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B )A、1942年B、1943年C、1944年D、1945年13、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在当时的哪个国家?( B )A、前苏联白俄罗斯B、前苏联乌克兰C、前苏联俄罗斯D、前苏联乌兹克斯坦1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ABD)A.、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B、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需求,一般通过合理的生活模式来实现。

C.、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D、经济发展是在有限制条件下的发展15、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 A )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C、1972年,巴黎D、1973年,斯德哥尔摩16、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ABCE )A、人口增长B、能源的使用C、经济活动与贸易模式D、贫穷E、消费和生活模式F、全球气候变化17、以下大气污染物属于一次污染物的是(ACDE )A、一氧化碳B、光化学烟雾C、碳氢化合物D、一氧化氮E、氯化氢18、1987年通过的《蒙特利议定书》是保护什么的历史文件?( C )A、动物B、植物C、大气臭氧层D、水19、什么是草原食物链(CD )?A、青草---野兔---狐狸---尸体---狼---无机物---青草B、青草---狐狸---野兔---尸体---狼---无机物---青草C、青草---野兔---狼---狐狸---尸体---无机物---青草D、青草---野兔---狐狸---狼---尸体---无机物---青草20、“里约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会议全称?( B )A、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法国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B、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C、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德国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D、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美国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三、判断题:1、清洁生产也就是指绿色工业,它是世界各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所采用的一向基本策略。

清洁生产要求屏弃过去的经济模式,走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的发展之路。

(√)2、绿色产品就是环境标志产品。

(×)3、人口剧增、栖息地的改变和环境污染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因素。

(×)4、绿色植物在城市环境中的主要作用是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5、酸雨是指pH小于7的降水。

现今全球的主要酸雨区是北美洲、欧洲大陆和中国华南地区。

(√)6、由于臭氧层在不断的消耗,因此在低空环境中增加臭氧浓度有助于补充臭氧。

(×)7、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过多的植物营养物排入湖泊所致。

而需氧污染物对水体污染的主要表现是大量消耗溶解氧。

(√)8、危险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毒害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的固体废物。

(√)9、重摇滚音乐,深受年轻人欢迎,因此不属于噪声。

(×)10、交通噪声污染是由于发展城市交通所造成的。

(×)11、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1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特征是社会的持续发展。

(√)13、使用环境标志产品就是可持续的生活模式。

(√)14、建筑的生产过程对环境有影响,但是它的使用和运行过程没有环境影响。

(×)15、森林正受到三种威胁:第一种威胁是人类的砍伐,第二种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大面积森林的死亡和衰退,第三种威胁是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

(√)16、城市环境“四害”是:污水、烟尘、废渣和噪声污染。

(×)17、我国大气污染属燃料型,其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和尘。

(×)18、造成水质性缺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所造成的。

(×) 19、城市垃圾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和污染土壤。

(√)20、危险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毒害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的固体废物。

(√)四、简答题:1、什么是环境保护?答: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地发展,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存。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什么内容?答:可持续发展其发展概念包含有两个重要的内涵:需求的内涵和限制的内涵。

1.需求:环境保护并不是目的。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其目的是包括子孙后代在内的全人类在美好的环境中享受美好的生活。

需求又包括两个方面。

①基本需求,即:衣、食、住、行、就业、受教育等。

在这项基本需求中,首先应注意全世界大多数没有得到满足的穷人的需求。

②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即健康长寿、教育、自由、安全、文明、美学等。

发展的目的是要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使人们发挥其潜力,过上美满的生活。

目前,这主要是对世界上富足的人们而言的。

2.限制:强调人人平等,不危害后代人的生存权利。

3、建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侵占农田耕地(2)消耗大量环境资源:如土地资源、木材资源、金属矿产资源等(3)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环境问题:浏览示意图(4)重复建设:人力、才力、资源的浪费(5)建筑质量:劣质建筑的不良影响(6)建筑与整体城市环境的关系4、什么是生态系统?其构成是如何?生态系统主要有哪些类型?答:(1)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一定空间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即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凡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种类;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是指各种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和一些微型动物;无生命物质——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生命的无机物、有机物和各种自然因素。

(3)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按生态类型可分为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按受人为的影响或干预的程度,可分为自然状态、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等。

5、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其特点是什么?答:我国每年平均降雨总量约为6万亿立方米,河川年平均径流量约2.6万亿立方米,全国地下水总量约7718亿立方米。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源于降水,扣除相互部分,全国水资源总量约2.7万亿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特点如下:(1)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

人均水量为2600 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可见我国水资源按人口平均并不富裕。

(2)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沿海温润多雨,西北内陆干燥少雨;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8%,径流量占全国的82%;黄淮海三大流域,耕地占全国的40%,而径流量只占全国的6.6%。

南北水资源相差十分悬殊。

(3)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我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多雨,年降雨和径流量集中在汛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