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蒸发器 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学--蒸发讲义

化工原理学--蒸发讲义
溶液的沸点
蒸发器的传热温差不仅与蒸汽压力、溶液沸点 有关,还存在温度差损失。
温度差损失的定义
蒸发操作中,有效传热温度差低于理论传热 温度差的值,称作温度差损失(Δ)。
冷凝器操作压力下水的饱和温度
理论传热温差:
t T t o
加热蒸汽的饱和温度
有效(实际)传热温差: t T t
温度差损失 : t t
③蒸发器传热面积A(传热速率方程)
7.3.1 物料衡算
设:蒸发过程没有溶质的损失
Fw0 (F W )w
W F (1 w0 ) w
F——物料量,kg/s W——蒸发水量,kg/s w0、w——料液、完成液的浓度(%质量)
7.3.2 热量衡算
1、溶液浓缩热不可忽略
Dr0 Fi0 (F W ) i WI Ql Dr0 F (i i0 ) W (I i) Ql
某一浓度溶液的杜林线与浓度为零的直线之间的 垂直距离即为相应压力下该溶液的沸点升高Δ´ 。
杜林线图中可得三个结论:
①溶液浓度小时, Δ´与压 强关系不大,可取常压下 数据 Δ´a 。
②浓度升高,溶液沸点显 著增加;
③不同压力下溶液的沸点与 同压强下溶剂的沸点成线 性关系
7.3.3.2 液柱静压头使溶液沸点升高
7.2 蒸发设备(Evaporation Devices) 7.2.1 常用蒸发器
一、循环型蒸发器
(The Circulation Evaporator)
1、垂直短管式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循环动力:密度差
优点: 结构简单,操作可靠,
传热效果好,造价低;
缺点:循环速度低,易积污垢,
操作周期短,清洗不便。
W F (1 w0 ) w

蒸发操作目的

蒸发操作目的
Q KAt KA(T t)
t t0
例如:101.3kPa下,水的沸点100℃,12%(NaOH) 水溶液沸点105℃,若加热--核状沸腾区域 Δt<20℃~25℃ 3. 物料方面 1).溶质在加热面上析出,形成垢层,热阻变大;
延缓垢层的生成,易于清洗 2).物性对蒸发器的结构的特殊要求;
②扩大管内两相流动的
“环状流”区域
2.3 蒸发器的主要类型 (1)循环型蒸发器 ①中央循环管式
②外加热式蒸发器
③强制循环蒸发器
(2)单程型蒸发器 ①升膜蒸发器
②降膜蒸发器
③旋转刮板式蒸发器
3 单效蒸发计算 物料衡算
Fw0 (F W )w W F (1 w0 )
w
热量衡算
Dr Fi0 (F W )i WI Q损
1 Part
蒸发及其特点
观察与思 考
因为液体已经变成气体了!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自然蒸发和沸腾蒸发。
1 Part
蒸发及其特点
观察与思 考
稀烧碱溶液如何增浓?
海水如何淡化?
海水
可饮用的 淡水
1 Part
蒸发及其特点
定义: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蒸汽,从而使溶液 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
传热速率 Dr KA(T t) 溶液沸点(物性) t t0 冷凝温度 t 0 ( p) 温度差损失 '" 沸点升高 ' f (w) 液柱静压头造成液温升高 "
讨论: ①蒸发器内的物料浓度 w = ?
假定蒸发器内完全混合, w = 出口浓度 ②二次蒸汽 I = ? 过热蒸汽 以操作压强下饱和水蒸汽焓近似计算
常压蒸发: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可采用敞口设备,二次蒸汽可直接排放在大气 中,但会造成大气污染,适用于临时性或小批量的生产。 加压蒸发:可提高二次蒸汽的温度,有利于二次蒸汽的利用,但要求加热蒸汽的 压力较高。 减压蒸发:沸点低

食品工程原理 第五章 习题解答

食品工程原理 第五章 习题解答

第五章习题解答1. 什么样的溶液适合进行蒸发?答:在蒸发操作中被蒸发的溶液可以是水溶液,也可以是其他溶剂的溶液。

只要是在蒸发过程中溶质不发生汽化的溶液都可以。

2. 什么叫蒸发?为什么蒸发通常在沸点下进行?答:使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蒸汽,从而使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

在蒸发操作过程中物料通常处于相变状态,故蒸发通常在沸点下进行。

3. 什么叫真空蒸发?有何特点?答:真空蒸发又称减压蒸发,是在低于大气压力下进行蒸发操作的蒸发处理方法。

将二次蒸汽经过冷凝器后排出,这时蒸发器内的二次蒸汽即可形成负压。

操作时为密闭设备,生产效率高,操作条件好。

真空蒸发的特点在于:①操作压力降低使溶液的沸点下降,有利于处理热敏性物料,且可利用低压强的蒸汽或废蒸汽作为热源;②对相同压强的加热蒸汽而言,溶液的沸点随所处的压强减小而降低,可以提高传热总温度差;但与此同时,溶液的浓度加大,使总传热系数下降;③真空蒸发系统要求有造成减压的装置,使系统的投资费和操作费提高。

4. 与传热过程相比,蒸发过程有哪些特点?答:①传热性质为壁面两侧流体均有相变的恒温传热过程。

②有些溶液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易结垢或产生泡沫、高温下易分解或聚合;溶液的浓度在蒸发过程中逐渐增大、腐蚀性逐渐增强。

二次蒸汽易挟带泡沫。

③在相同的操作压强下,溶液的沸点要比纯溶剂的沸点高,且一般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从而造成有效传热温差减小。

④减少加热蒸汽的使用量及再利用二次蒸汽的冷凝热、冷凝水的显热是蒸发操作过程中应考虑的节能问题。

5. 单效蒸发中,蒸发水量、生蒸气用量如何计算?答:蒸发器单位时间内从溶液中蒸发出的水分质量,可用热负荷来表示。

也可作物料衡算求得。

在蒸发操作中,加热蒸汽冷凝所放出的热量消耗于将溶液加热至沸点、将水分蒸发成蒸汽及向周围散失的热量。

蒸汽的消耗量可通过热量衡算来确定。

6. 何谓温度差损失?温度差损失有几种?答:溶液的沸点温度t往往高于二次蒸汽的温度T’,将溶液的沸点温度t 与二次蒸汽的温度T'之间的差值,称为温度差损失。

化工原理试卷(整理版)

化工原理试卷(整理版)

化工原理试卷1一、填空题(24分):1、(3分)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是。

2、(3分)减少流体在管路中流动阻力Σh f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

3、(3分)当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放置的变径管路中作稳态的连续流动时,在管子直径缩小的地方,其静压强。

(增大、不变、减小)4、(3分)一旋风分离器所分离颗粒最小临界直径为50μm,用其来分离粒度范围在20μm—50μm的粉尘,理论上其分离效率应该是。

5、(4分)在离心泵正常工作范围内,若将泵出口调节阀关小,则离心泵的轴功率,压头将,出口管路上的压力表读数将,入口管路上的真空表读数将。

(增大、不变、减小)6、(4分)一包有石棉泥保温层的蒸汽管道,当石棉受潮后其保温效果将,主要原因是7、(4分)蒸发强度是指。

二、选择题(15分,每题3分):1、对同一种流体来说,如果流体流速发生变化导致层流底层变薄,则()A、近壁面流体速度梯度变小B、流动阻力变小C、流动阻力变大D、流体湍动程度变小2、离心泵将液体从低处送到某一高度的垂直距离称之为()A、扬程B、升扬高度C、吸液高度D、泵进出口高度3、恒压过滤时,如介质阻力不计,过滤时间减半,其它条件均不改变,则所获得的滤液量()/1倍 D、为原来的1/2倍A、为原来的1/3倍B、为原来的2倍C、为原来的24、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传热,当热量通过滞流内层时,主要是以()方式进行的。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以上都是5、蒸发操作的经济性取决于()A、生产能力B、加热蒸汽的利用率C、加热蒸汽的温度D、蒸发强度三、简答题(10分):1. 要提高传热系数K,为什么要着重提高给热系数小的一侧?请进行简要分析。

四、计算题(51分,每题17分):1、有一输水系统如图所示,输水管直径为Φ45×2.5mm,己知管路摩擦损失Σh f为 3.2u2/2,u为管路内水的流速,求水的流量。

蒸发

蒸发

将溶液加热,使其中部分溶剂气化并不断去除,以提高溶液中的溶质浓度的过程即蒸发。

一、蒸发原理与目的蒸发原理:蒸发是溶液浓缩的单元操作。

它采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沸腾,其中的部分溶剂被气化除去,而溶液得到浓缩。

蒸发目的:1. 制取浓缩产品--如浓缩果汁、蔬菜汁。

2. 获得饱和溶液,冷却后使溶质结晶--味精、白糖、精制盐。

3. 制取纯溶剂--蒸馏水、海水淡化等。

从目的看:是使溶剂和溶质分离,属化工分离,传质过程。

从机理看:溶剂分离出来的速率直接取决于供热量或供热速率,属传热过程。

二、基本流程图热源:水蒸汽,一般称为加热蒸汽。

二次蒸汽:当蒸发的物料为水溶液时,蒸发产生的溶剂蒸汽,亦称为水蒸气。

注意:加热蒸汽温度高于二次蒸汽温度。

料液、加热蒸汽分别在管内、管外流动。

二次蒸汽是否利用可将操作分为单效或多效蒸发。

蒸发过程进行的必要条件:不断提供热源(加热蒸汽);不断排除二次蒸汽。

三、蒸发过程的特点与方法特点:(1) 传热性质传热壁面一侧为加热蒸汽进行冷凝,另一侧为溶液进行沸腾,故属于壁面两侧流体均有相变化的恒温传热过程。

(2) 溶液特性有些物料浓缩时易于结晶,结垢;有些热敏性物料由于沸点升高更易于变性;有些则具有较大的粘度或较强的腐蚀性等。

(3) 溶液沸点的改变由于不挥发溶质的存在,溶液的蒸气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溶剂的蒸气压。

因此,在相同压力下,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这种现象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

溶液的沸点升高导致蒸发的传热温度差的降低。

(4) 泡沫夹带二次蒸汽常夹带大量液沫,须除去。

(5) 能源利用利用二次蒸汽产生的潜热是须考虑。

食品工业蒸发的特点1.热敏性要求低温短时,采用真空蒸发器及液膜式蒸发器2.腐蚀性设备防腐,不锈钢3.粘稠性采用外力强制循环或加搅拌4.发泡性食品沸腾时形成泡沫,加入表面活性剂或采用机械装置消泡5.挥发性∵芳香成分和风味成分易挥发6.结垢性食品中Ca、Mg离子浓缩后产生沉淀;蛋白质、糖、果胶等到受热过度后变性、结块、焦化等;均形成垢层蒸发的分类●自然蒸发--溶液中的溶剂在低于沸点下汽化,例如海盐的晒制。

蒸发试题

蒸发试题

D.物质的热导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传热的目的是为ABC。

A.加热或冷却B.换热,以回收利用热量C.保温D.萃取4.根据冷、热两流体的接触方式的不同,换热器包括ABC等类型。

A.直接混合式B.蓄热式C.间壁式D.沉降式5.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为ABC。

A.热传导(简称导热)B.对流传热C.热辐射D.相变传热6.下列有关导热系数论断中正确的是ABCDE。

A.导热系数λ的大小是当导热温差为1℃,导热距离为1m、导热面积为1m2时的导热量,故λ的大小表示了该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λ愈大,导热愈快B.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数值最大,固体非金属次之,液体较小,气体最小C.大多数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而大多数非金属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大于非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非金属液体中除水和甘油外,绝大多数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一般情况下,溶液的导热系数低于纯液体的导热系数E.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通常压力下,导热系数与压力变化的关系很小,故工程计算中可不考虑压力的影响7.气体的导热系数数值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为A。

A.T升高,λ增大B.T升高,λ减小C.T升高,λ可能增大或减小D.T变化,λ不变8.空气、水、金属固体的导热系数分别为λ1、λ2、λ3,其大小顺序 B 。

A.λ1>λ2>λ3B.λ1<λ2<λ3C.λ2>λ3>λ1D.λ2<λ3<λ19.水银、水、软木的导热系数分别为λ1、λ2、λ3,其大小顺序是 A 。

A.λ1>λ2>λ3B.λ1<λ2<λ3C.λ2>λ3>λ1D.λ2<λ3<λ110.下列比较铜、铁、熔化的铁水三种物质导热系数的大小论断中正确的是A 。

A.铜的导热系数最大,铁水的最小B.铁水导热系数最大,铁的最小C.铜的导热系数最大,铁的最小D.铁的导热系数最大,铁水的最小11.对于通过多层壁面的定态导热过程而言,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ABCD 。

918_化工原理考试科目大纲

918_化工原理考试科目大纲

《化工原理》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化工原理是报考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诲部授权各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其命题和评价标准是相关工科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化工基础。

《化工原理》以传递过程(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为主线,涵盖了化学工业中涉及的主要单元操作过程。

要求考生控制研究化学工程问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主意,控制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及典型设备设计、选型与校核计算的能力,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力求反映专业特点,以科学、平等、确切、规范的尺度去测评考生的化学工程基础知识水平、基本判断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1)是否熟练控制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2)是否控制主要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设计和操作计算主意;(3)是否控制典型设备的特性和操作,并具备基本选型能力;(4)是否能够灵便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对化工单元过程举行操作分析和调节,并解决单元操作常见问题。

三、考试内容考试的核心在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最基本的定量、定性分析主意,含有一定的代数、数值计算工作量,需要决定计算器。

(一)流体流动考试要求:控制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及流动逻辑,包括流体静力学方程、延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

能够灵便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问题,包括流体流动阻力计算和管路计算。

第1页/共13页1.1流体静力学(1)流体的压强及表示方式;(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应用。

1.2流体动力学(1)流动过程的质量守恒方程;(2)机械能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及应用。

1.3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1)流体流动现象(流体的粘性及粘度的概念、圆管内的流动逻辑、边界层的概念);(2)流动型态(层流和湍流)及判据;(3)流动过程阻力的计算以及因次分析主意。

1.4管路计算(1)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2)复杂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的特点;(3)非定态流动的计算。

全面讲解蒸发器的的结构、性能特点及选型技巧(图文并茂)

全面讲解蒸发器的的结构、性能特点及选型技巧(图文并茂)

全⾯讲解蒸发器的的结构、性能特点及选型技巧(图⽂并茂) 蒸发的概念 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加热沸腾,使其中的挥发性溶剂部分汽化从⽽将溶液浓缩的过程称为蒸发。

蒸发操作⼴泛应⽤于化⼯、轻⼯、制药、⾷品等许多⼯业中。

1.蒸发操作的⽬的 ⼯业蒸发操作的主要⽬的是: (1)稀溶液的增浓直接制取液体产品,或者将浓缩的溶液再经进⼀步处理(如冷却结晶)制取固体产品,例如稀烧碱溶液(电解液)的浓缩、蔗糖⽔溶液的浓缩以及各种果汁、⽜奶的浓缩等等; (2)纯净溶剂的制取,此时蒸出的溶剂是产品,例如海⽔蒸发脱盐制取淡⽔。

(3)同时制备浓溶液和回收溶剂,例如中药⽣产中酒精浸出液的蒸发。

⼯业上被蒸发的溶液多为⽔溶液,故本章的讨论仅限于⽔溶液的蒸发。

原则上,⽔溶液蒸发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对其它液体的蒸发也是适⽤的。

2.蒸发流程 按照分⼦运动学说,当液体受热时,靠近加热⾯的分⼦不断地获得动能。

当⼀些分⼦的动能⼤于液体分⼦之间的引⼒时,这些分⼦便会从液体表⾯逸出⽽成为⾃由分⼦,此即分⼦的汽化。

因此溶液的蒸发需要不断地向溶液提供热能,以维持分⼦的连续汽化;另⼀⽅⾯,液⾯上⽅的蒸汽必须及时移除,否则蒸汽与溶液将逐渐趋于平衡,汽化将不能连续进⾏。

液体蒸发过程 液体蒸发的简化流程如图⽚所⽰,其主体设备—蒸发器由加热室和分离室两部分组成,其中加热室为⼀垂直排列的加热管束,在管外⽤加热介质(通常为饱和⽔蒸汽)加热管内的溶液,使之沸腾汽化。

浓缩了的溶液(称为完成液)由蒸发器的底部排出。

⽽溶液汽化产⽣的蒸汽经上部的分离室与溶液分离后由顶部引⾄冷凝器。

为便于区别,将蒸出的蒸汽称为⼆次蒸汽,⽽将加热蒸汽称为⽣蒸汽或新鲜蒸汽。

对于沸点较⾼的溶液的蒸发,可采⽤⾼温载热体如导热油、融盐等作为加热介质,也可以采⽤烟道⽓直接加热。

3.蒸发过程的分类 (1)常压蒸发、加压蒸发和减压蒸发 按蒸发操作压⼒的不同,可将蒸发过程分为常压、加压和减压(真空)蒸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前面U的定义可知,在理想情况下,U q Q / A,即生产强度正比于热流密度。
Q / A KΔt 总
(25-3)
如将此同一蒸发任务改用多效蒸发完成,对每一效均应有: Qi K i Δt i Ai (25-4)
假设各效的 Δt i与K i 分别相等,则多效生产强度为: Q U多 K i t i (25-5) Ai 蒸发装置的总传热温差由生蒸汽及冷凝器压强决定。在多效蒸发中,只是将总传 热温差按某规律在各效间分配,即 Δt i 远小于Δt 总 。如果 K i K ,则由式(253)和(25-5)可知:
2013-8-5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2/19
(二)外加热式蒸发器 图25-2所示,为加长管蒸发器。由于加热器在分离室外,循环管内溶 液不受热,使该蒸发器具有便于清洗检修及溶液循环速度大(可达1.5
m/s)的特点。
(三)强制循环蒸发器 为提高传热膜系数及减少结垢,可用泵使溶液 在管内强制循环,其速度可达1.5~3.5m/s, 同时可以减缓结垢,但动力消耗较大。 (四)降膜式蒸发器
1/19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一、蒸发器的类型 为适应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溶液,目前使用中的蒸发器型式很多, 但其结构上主要由三部分构成:①加热室;②溶液流动或循环空间
(循环式蒸发器);③气-液分离空间。按溶液流动方式不同,可以将蒸发器作
如下分类:
自然循环 中央循环管式(标准式 )、外加热式(列文式 ) 循环型 — 强制循环 单程型 — 升膜式、降膜式、旋转 刮板膜式 (一)中央循环管式(标准式)蒸发器
如图25-1所示,属短垂直管蒸发器。溶液在加热室加热管内
受热沸腾,由于中央粗管内加热面较加热室为小,其含气率 较小,产生密度差,在此密度差作用下,溶液产生在加热室 列管内向上,在中央粗管向下的循环流动,其速度在0.1~ 0.5m/s之间。该蒸发器的最大特点是构造简单、投资较少。 主要缺点是由于循环速度较低,温差小而使传热效果差,难 以清洗和检修。
降膜式蒸发器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4/19
(五)转子式刮板蒸发器
适用于高粘度、易结晶、易结垢的浓
溶液的蒸发。
1.夹套 2.刮板
2013-8-5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5/19
二、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 (一)除沫器
除沫器
2013-8-5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6/19
(二)冷凝器
(三)疏水器
2013-8-5
(2)引出额外蒸汽
如果在单效蒸发中,产生的二次蒸汽不是冷凝后排掉,而是作为其他加热设备的 热源,这无疑会提高生蒸汽的经济效果。 在多效蒸发中,末效二次蒸汽因能位太低而难以利用。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从 前几效中引出部分二次蒸汽――称额外蒸汽,供其他加热设备使用,以提高生蒸 汽的利用率。当然,只要能满足要求,引出额外蒸汽的位置越接近末效,生蒸汽 的利用率就越高,即引出等量额外蒸汽所需补加的生蒸汽量越少。
应以设备费与操作费之和最少为最优方案。
2013-8-5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18/19
【本讲要点】 1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和气-液分离空间构成,可将蒸发器按溶液 流动方式分成循环型与单程型两类。蒸发器选用原则是:根据被蒸发物料性质,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综合权衡生产能力、操作维修及经济性等原则。 2作为单元操作,蒸发的经济性反映在操作费与设备费两方面,具体体现在生 蒸汽经济性W/D与蒸发器生产强度U上。
Ts 的提高是受限制的,一般采用真空蒸发以降低溶液沸点 t 。如上一讲中提及,
在冷凝器上方接真空泵,一方面保持系统真空度,同时排出系统中的不凝气体。
2013-8-5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15/19
真空蒸发的优点:①提高 Δt ;②适于蒸发热敏性物料;③可以利用低
能位水蒸气作为加热剂。其缺点是:①由于t↓-μ↑使K有所下降;②
附加真空系统-需附加设备投资及少量动力费用。 2.提高K
传热系数K主要取决于蒸发器的结构、操作方式和溶液性质。选择(或设计)结
构合理的蒸发器以保证良好的循环流动条件、定期清除垢层以及采用真空蒸发以 排除系统不凝气体等都可使K提高。这方面可参考传热原理中的内容。
1 / o 一般很小,但要注意不凝性气体的排除
第二十五讲 蒸发器及蒸发单元操作的经济性
一、蒸发器的类型
(一)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二)外加热式蒸发器 (三)强制循环蒸发器 (四)升(降)膜式蒸发器 (五)转子式刮板蒸发器
2013-8-5
二、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
(一)除沫器
(二)冷凝器
(三)疏水器
三、蒸发单元操作的经济性
(一)加热蒸汽经济性 (二)设备的生产强度和强化途径 (三)单效与多效蒸发的生产强度比较
1 1 b 1 Ri K o i
b / 一般可忽略。
Ri 取决于液体的性质及管内液体的流动状态。 1 / i 取决于管内沸腾液体的流动状态。
2013-8-5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16/19
(三)单效与多效蒸发的生产强度比较 如前所述,可以通过采用多效蒸发提高生蒸汽经济性W/D。那么,采 用多效蒸发是否使生产强度U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呢?下面分析这个问题。 对单效蒸发器有:
泵。由于逐渐温度降低,溶液浓度大,致使传热条件较差。但是由于后一效的溶 液产生自蒸发或伞蒸,其水分蒸发量却可能比前一效高。 图25-5所示是一逆流加料的三效蒸发器流程。待蒸发料液从温度最低的最后一 效加入,经过第二效,浓缩液从第一效流出。由于液流从低压流向高压,效间需 用泵输送。这种流程适于蒸发粘度较高的料液。而且由于愈往前效温度愈高,降 低了溶液粘度,从而使各效传热系数较均匀。
E1
E2
图25 7 有额外蒸汽引出的三效 蒸发操作流程
2013-8-5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12/19
常见多效蒸发的流程有并流和逆流。图25-4为并流流程。待蒸发料液 从第一效加入,然后与蒸汽并流到下一效,可见在这种流程中,各效
的压强逐渐降低,料液可以借此压差自动流入下一效,效间无需使用
别为W/D=1、2、3。而实际蒸发操作中有各种损失,据经验,生蒸 汽经济性大致如下:
单效
0.91
双效
1.75
三效
2.5
四效
3.33
五效
3.7
这说明,随效数增加,W/D并不呈正比比例增加,而设备费却成倍增加。另外,
在真空蒸发中, p t Δt A ,但真空泵的动力费用↑。所以从原则上说,
发。见图25-8所示
(4)加热室冷凝液的利用 蒸发器加热室中产生大量冷凝液,应加以利用,
如预热原料液或作为它用。也可以采取图24-9
所示装置,使出加热室的冷凝液减压自蒸发, 与二次蒸汽合为一起进入下一效加热室作为加 热蒸汽。 可见生蒸汽的经济性W/D只取决于过程热衡算 原理,而与传热速率无关。
图25 8 单效再压缩蒸发器
2013-8-5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13/19
(3)二次蒸汽再压缩 在单效蒸发中,可以将二次蒸汽经压缩机绝热压缩,提高能位后再送 往加热室。这可以利用二次蒸汽的大量潜热,而为维持正常操作,只 需补加少量压缩功即可。当然从经济上考虑,压缩机的压缩比不能太大,即二次 蒸汽的温升不能太高,所以对沸点升高大的溶液不易使用。这种方法也称热泵蒸
图25-1所示的单效蒸发器中的二次蒸汽的潜热没有利用而白白浪费了。采用多
效蒸发可以回收和利用这些潜热而使生蒸汽经济性大大提高。 以三效蒸发为例,第一效二次蒸汽作为第二效的加热蒸汽,而第二效的二次蒸汽 又作为第三效的加热蒸汽。如料液在沸点下加入第一效,又不考虑任何热损失的 前提下,三效蒸发的生蒸汽经济性W/D3。因此提高了生蒸汽的经济性。显然, W/D的提高是以增加蒸发器的投资为代价换取的。
2013-8-5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8/19
图25 4 并流加料蒸发操作流程
2013-8-5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9/19
图25 5 逆流加料蒸发操作流程
2013-8-5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10/19
图25 6 平流加料蒸发操作流程
2013-8-5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11/19
14/19
2013-8-5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二)设备的生产强度和强化途径
蒸发设备费与加热室传热面积直接相关。一般是采用将设备总投资费
用折算成的单位传热面积的设备费表示。为此定义:单位加热面的蒸 发水量为蒸发器生产强度,用U表示,即 (25-1) U W / A kg/(m 2 h) 可见,对一定蒸发水量W,所需加热面A越小,说明蒸发器生产强度越高。 再理想情况下,即沸点加料,且忽略热损 这时Q = Wr,则有: Q 1 U KΔt (25-2) Ar r 可见,U的大小与传热速率即与K和有关。提高设备生产强度实为强化传热,这 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 1. 提高 Δt ――真空蒸发;2. 提高K 1. 提高 Δt ――真空蒸发 为提高 Δt Ts t ,可通过提高生蒸汽能位 Ts ,或降低溶液沸点 t 来实现。但是
蒸发器与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7/19
三、蒸发单元操作的经济性 蒸发单元操作的经济性反映在操作费和设备投资两方面,具体体现在
加热蒸汽消耗量及加热室传热面积上。下面分别讨论之。
(一)加热蒸汽经济性 蒸发器的主要操作费用在汽化溶剂所消耗的加热蒸汽量(也称生蒸汽),单位蒸 汽消耗量D/W的倒数W/D称蒸汽经济性,它是蒸发器操作是否经济的重要标志。 溶液沸点进料,且忽略热损失的单效蒸发器,其W / D 1。为提高W/D或生蒸汽 的利用率,可采取如下措施: (1)采用多效蒸发
3提高生蒸汽经济性W/D的主要措施是采用多效蒸发流程。W/D数值只取决于
过热衡算而与传热速率无关。 4设备生产强度的定义为U=W/A 理想条件下 U KΔt 。说明U的大小与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