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通讲
弟子规全文讲解

第子规全文讲解(转载)第子规讲解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guàn) 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易解: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
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
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易解: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
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
(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
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易解: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
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夫子劝勉我们: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
)(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
饮食是为了吃饱肚子,不是为了满足口目。
)当今的文明病例如:癌症、糖尿病…等多为营养过多,与营养失衡所造成。
应注意过份加工,太精致的食品,都含有化学添加物,有害健康,不宜食用。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全文精讲

弟子规全文精讲弟子规是孩子们学习礼仪和道德规范的经典读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弟子规,孩子们可以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全面解读弟子规全文,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弟子规的第一篇是“弟子规则”,共有十六条。
这些规则主要针对孩子们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和与父母、师长的关系进行规范。
第一条规定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条规则告诉我们,孩子们应该尊敬父母,听从他们的话,不应该有任何的怠慢和懒散。
紧接着,弟子规列举了一系列与父母的互动规则,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须敬问”、“父母教,勿违背”等。
这些规则都强调了孩子们应该尊重父母的教诲,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并且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接下来,弟子规详细规定了孩子们与师长相处的行为准则。
其中的规则主要包括“师道尊严”、“师之制,宜严”、“温敬以诚”等。
这些规定要求孩子们要尊重师长,遵守师长的教导,不得擅自违背师长的意见,在言行间要保持温和和诚实。
弟子规的第二篇是“弟子行”,主要规定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的准则。
其中的规则涉及到如何对待兄弟姐妹、与朋友交往以及与他人相处等方面。
通过这些规定,弟子规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友善待人,宽容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的第三篇是“弟子信”,主要强调了孩子们要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这一篇规定了一系列关于讲话和行为诚实守信的规则,譬如“见利思义,见害而作”,“说察而后信”,“事勉而后成”等。
这些规则要求孩子们要讲真话,不欺骗他人,履行承诺,言行一致。
总结起来,弟子规全文共分为三篇,分别涵盖了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行为规范。
这些规定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他们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团结交往、诚实守信。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出有品德、有责任心的未来人才。
杨淑芬老师讲解弟子规(第九集)

所以此地最主要還是在提醒、勉勵所有的人,讀書要有恆心;沒有恆心,我們沒有辦法讀好。即使我們做學 問,自己覺得已經讀得不錯,更不應該自滿;自滿的人很容易自傲,自以為是。所以這裏「任己見」,就是自傲之 後,你會任憑自己的意思來做一切的事情。這樣很可能有一些事理,你都會被蒙蔽,會障礙你自己個人的思想意 見,這樣就失去我們「活到老,學到老」的真義了。接下來我們再看下一條,第三十三條:
「成何人」,你會變成怎樣的人?還是一樣,沒有學到。所以古人有提到,如果你讀了《論語》之後,讀完之 後,你的言行舉止、你的態度完全沒有受到潛移默化之下,就等於你白讀這一本書。所以此地告訴我們,學習一定 要認真;沒有認真,你學得很多,還是一樣很輕浮很浮躁的。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這裏講『寬為限』,就是你讀書的時候要有一個目標,譬如說我們今年,我們要看哪些書,你把它訂下來,訂 下來以後每天按照進度來讀、來用功。跟我們現在一般人完全不一樣,讀書是為了考試,尤其是學生。如果我們成 年人,你是父母,如果每天把家事做完以後,你能開始展書來熏習,與古人在一起,或者看一些與知識領域範圍之 內、你工作範圍之內的這些典籍,你能做很好的模樣。孩子在家裏,他看到母親父親每天做完事情,就把剩餘的時 間都在讀書,你就樹立了非常好的模範,孩子從小也會很喜歡讀書。
為什麽?人的學問,應該隨著你閱歷的豐富,隨著人生的歷煉,相對的要提昇纔對。做學問如此,做人也是要 如此,外在與內在都要同時的進步纔可以。這裏也勉勵我們,有空閑的時候,我們不忘展開聖賢的典籍,從聖賢的 典籍當中,我們反觀自照,我們的內心與聖賢有何差距。如果覺得自己差太多了,我們可以見賢思齊,隨著聖賢的 教誨,我們依教奉行。在我們的人生旅途當中,我們會覺得生活愈來愈美滿,愈來愈幸福。
弟子规(最完整)ppt课件

弟子规的教育意义
1 2 3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教导儿童遵守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 行为习惯,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一部经典的蒙学读物,《弟子规》承载着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对于传承和弘扬 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弟子规》所倡导的孝亲尊师、友爱兄弟、谨慎 言行等道德规范,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 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03
提升个人修养
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在现代社会中
,具备高素质的个人修养对于个人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THANKS
感谢观看
口到
朗读时,嘴巴要张开,声音要洪亮, 吐字要清晰。
眼到
阅读时,眼睛要注视文字,逐字逐句 地认真看,不可走马观花。
心眼口,信皆要
信心
树立对学习的信心,相信自己能 够掌握知识和技能。
用心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断思考、实 践和总结。
恒心
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怕困难,勇往 直前。
方读此,勿慕彼
专注当前
在学习先
弟子规注重德育,认为做人做事应以德为本。现代学校教 育也应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因材施教
弟子规提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现 代学校教育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 方法。
营造良好学风
弟子规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现代学校教育也应注重营 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为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注重礼仪
在饮食上,还应注意餐桌礼仪,尊重长辈和客人,不随意说话和 走动。
步从容,立端正
行走有仪态
《弟子规》全文及释义

《弟子规》全文及释义《弟子规》全文及释义《弟子规》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阅读同时提升道德修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全文及释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注解释义【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
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
“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懂的道理,做人应遵循的规范。
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
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请看课文:【总叙】一本书,它的开头总是会有提要,提要就是总纲领。
看到总纲领,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内容所讲解的是什么。
所以,“总叙”就是勾勒出《弟子规》这一本书,最主要的纲领有哪几项。
《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了儒家经典的精华。
从“学而篇”里头所摘录的一章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从这一章所摘录出来,也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
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
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后,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有办法去落实。
请看第一条:【弟子规,圣人训。
】我们刚刚有提到《弟子规》就是从《论语·学而》所摘录出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的经典重要所在。
此地讲的“圣人训”,我们狭义地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我们都晓得凡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只要他们有好的典范,他们有立教于后世的,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我们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
所以我们此地所讲的,它是有范围的,所指的圣人是指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弟子规》全本讲解含历史故事

▪ 易解:《弟子规》所讲述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的 训导。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小 心谨慎,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 的人,做好这些之后,还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 习文献。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再广泛来讲, “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活到老,学到老”, 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 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规”就是规 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 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 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 的人。
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
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故事8:
一个玩笑 抱憾终身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同 学在他的同桌要坐下的时候,把椅子挪开了,结果这个同学 坐在地上,脊椎摔断,终身瘫痪。一个玩笑导致这样的后果, 双方家庭都抱憾终身!受伤的同学将在床上躺一辈子,很苦。 他的父母就更苦,孩子养了这么大,突然变成残废,父母比 他还难受,还要伺候他,每天看到他都要偷偷地流泪。我们 想一想关心你的人往往何止父母双亲,所以一个人的过失, 有时会给多少人带来痛苦!造成大错无法弥补,而开玩笑同 学的家庭也要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良心的谴责。所以,任 何对人身安全有损害和危害到社会的不良行为,我们是绝对 不能做的,见到时也要极力劝止。
故事3: 孟 母 断 机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 这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突然把织布的 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 什么发火。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 成。但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 匹布吧?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 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母 亲的教诲,恍然大悟,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 代大师。
《弟子规》图文全解 含故事典故

2020/3/18
2020/3/18
2020/3/18
2020/3/18
晏婴使楚(行高者……非貌高)
• 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 ,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晏婴见到楚王,楚 王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 ”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 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 国来了。”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 然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
2020/3/18
董遇巧用三余 (有余力则学文)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
•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 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 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 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 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 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 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 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 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 水平。
2020/3/18
孝感动天
• 汉代有个叫董永的人,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
母亲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也不幸去 世,由于家里穷,董永连葬父亲的费用也凑不出 来。为了埋葬父亲,他只好把自己典押给有钱人 家当佣工。相传,董永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九天 仙女下凡,帮助董永还清了债务。戏剧《天仙配 》的故事就由此演变而来,后来人们便把仙人下 凡的地方命名“孝感”(即今河北省孝感市)。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善待父母、孝顺双亲。
• 解: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 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 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 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经》相关经文延伸学习
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3、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4、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
5、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6、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良医治未病
2、健康运动: 与呼吸心跳节奏和拍:太极、绕圈、走步。 动则生阳
3、正确作息: 早睡早起合阴阳。 子午觉
良医治未病
4、平和情绪: “恨怒恼怨烦,五毒大药丸;半颗就生病,一颗要你命。”
五毒 怒 恨 怨 恼 烦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常生欢喜心,喜能生阳。
良医治未病
5、尽孝行善: 善能生阳 百善孝为先ຫໍສະໝຸດ 概要1、教起因缘二:
晚清学人时弊:放纵欲乐,不读圣贤,不守礼法。 所以,李毓秀夫子编著《弟子规》。
李毓秀简介
山西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 生卒年代:1647-1729,享年83岁。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弟子规》,著于康熙年间。
概要
1、教起因缘三: 当今我辈学人为何要学?
断代、补根、福报。
五福: 最后一福是善终—预知时至、无病无祸、吉祥而去。
善终很难: 地-水-风-火。 往往是:抽搐、呼吸困难、“如生龟脱壳”。 活着的时候可以文过饰非,临终则一切都会露相。
善始才能善终。 心善、行善,结果才会善。临终时更是急需善念。
“入 则 孝”概 括
1)孝道的内涵:圆满具足了道德、伦理、因果教育。 2)孝道的纲领:顺亲-恤亲-悦亲-容亲-谏亲-侍亲-祭亲。 3)孝行的次第:被动行孝--自觉行孝--自然行孝 4)孝行的境界:小孝(父母)—大孝(诸父)—至孝(爱众)
古代婚礼:为子女的人生幸福而设计的礼教。
三天不熄灯——教儿教女做夫做妻; 婚礼当天,新郎去迎娶新娘出门前,父亲要敬儿一杯酒(从此要承担重任); 新郎到新娘家要拜岳父岳母(感恩岳父母的养育之恩,承诺担当责任); 新娘坐轿起驾后要把扇子(小姐脾气)丢出去; 到了婆家,新郎新娘坐主位,公公婆婆坐客位; 结婚三天后,新娘上锅灶,早早起,做饭、做衣、侍候公婆,从此承担起这个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而今而后,吾可以无忧矣。” 徐志摩离婚再婚
入则孝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容亲: 廿四孝:闵损芦衣
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入则孝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谏亲: 低声下气——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 諫若不入, 起敬起孝。說則復諫。 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 起敬起孝。曲禮曰,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 志在感動之。 犯顏而諫,使父母不悦,其罪輕。畏懼不諫, 使父母得罪於郷黨州閭,其罪重。
五子登科 五福俱全
子女教育的四个关键期: 1、播种期;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心灵感应,不可思议! 一念定终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桃夭》
桃之夭夭, 灼灼(zhuo)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fen)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zhe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恤亲: 廿四孝:冬温夏凊 晨省昏定、出告反面—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怀,让老人们
安慰、安稳 居业无变—学业、事业、家业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冬温夏凊。春?秋? 在家温席,离家会如何?
存 心?
“江夏黄童 天下无双”
入则孝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合亲:一口人为合,父子有亲;两口人为侣,夫妇有别了。
文——文化之文——转化气质之文
什么样的文能转化气质? “非圣书,屏勿视”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弟 子 规》通 讲
提纲
一、概要 二、总叙 三、入则孝 四、出则悌 五、谨
六、信 七、泛爱众 八、亲仁 九、余力学文 十、总结
概要
1、教起因缘:
4、文脉体裁:
2、本经体用:
5、契机学者:
3、全经宗趣:
6、经题解释:
1、教起因缘一:
概要
春秋学人时弊:热心大学,好高骛远,一无所成。
所以,孔老夫子力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学生为老师心丧。
廿四孝:卖身葬父 东汉董永,卖身葬父,天谴仙女,织绢完债,孝能感天。
入则孝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祭亲: 祭礼:
“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
“祭神如神在。”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为了老人吉祥的离开人世
家庭的总理、总务主任、保障部主管、膳食中心主任、生活主管、缝纫部主管、 家庭教师、才艺培训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等角色; 以后这个家庭婆婆再也不用第一个起床了(“十年媳妇熬成婆”)。
子女教育的四个关键期: 2、孕育期;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十月定终生!
子女教育的四个关键期: 3、扎根期; 三岁看八十!
4、文脉、体裁
概要
文脉:总叙—分说—总结
体裁:三字一句,基本四句一组,押韵。
概要
5、契机学者: 弟子——弟子父母——弟子父母的父母——大众 上至八十老翁,下至胎中婴儿,全是当机者。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概要
6、经题解释: 弟子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遵行的规矩。 弟子:所有人。 规:戒规,必须受持,不可违反。戒--定--慧。 “止、定、静、安、虑、得”
概要
1、教起因缘:
4、文脉体裁:
2、本经体用:
5、契机学者:
3、全经宗趣:
6、经题解释: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学生,也是我们所有人!
圣人: 1、专指孔子—“大成至圣先师”。 2、指代代圣贤祖先。 3、延伸指世界一切圣人。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让:忍让->谦让->礼让
争:竞争->斗争->战争
孝悌之道 和平之本
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擅、私——就是分出你我了,有了你我就是自私。这个自私 就会成为人一生最大的障碍,诸事不顺。一旦放下自私自利, 父子一体、兄弟一体、君臣一体,同体大悲,世界大同,其 乐无穷! 廿四孝:陆绩怀桔。
入则孝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悦亲: 廿四孝:老莱子戏彩悦亲。 “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而不趨。主敬也。 教、责—“长善救失也。”伯俞泣杖(汉朝)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至要莫若教子”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教
长善救失 上施下效
三迁 断机
失德 身教 拜师
百善孝为先 作亲作师
亚圣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断恶 行善 齐家
入则孝
什么是孝? 子孝 尝粪忧亲(庾黔娄—胡小林)、乌鸦反哺
为何要孝? 母慈 十月怀胎、乳哺三年、推燥就湿 鳝鱼弓腹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不孝会怎样? 不顺 无福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顺亲: 呼、命—禮記曰,手執業則投之,食在口則吐之,走
子女教育的四个关键期:4、当下。
母子连心! 境由心转!
●如何改变有不良习惯的高中生儿子?
1、境由心转。 2、反求诸己。 3、看性不看相。 4、怨天尤人,罪加一等。 5、放下儿子的缺点,提升自己的境界!
子女教育的四个关键期: 1、播种期; 2、孕育期; 3、扎根期; 4、当下。
入则孝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孝悌是根本之根本。“为仁之本与!” 五伦: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维:礼、义、廉、耻。 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
总叙
“有余力,则学文。”
解行并重: 行——孝、悌、谨、信、爱众、亲仁。 解——学文。
“亲其师信其道”。
入则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