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8-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当种子具备了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时,就会萌发。
在种子萌发后,会长成幼苗。
幼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土壤中的养分。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并且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茎则负责运输水分和养分,同时支撑着植物的身体。
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会开花结果。
花的结构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
雄蕊产生花粉,雌蕊接受花粉后,经过受精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等阶段。
像蚕这样的昆虫,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而像蝗虫等昆虫,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鸡、鸭、鹅等鸟类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
哺乳动物则一般是胎生,比如猫、狗、牛等。
在动物的生长过程中,它们的身体会不断发生变化。
比如,蚕在幼虫期会不断蜕皮,身体逐渐长大。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在测量温度时,要根据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并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水有三种形态: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水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沸腾,变成水蒸气;在冷却到0 摄氏度时会结冰。
冰在受热的情况下会融化成水,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这些变化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第四单元磁铁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金属。
磁铁有南北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我们可以通过悬挂法或指南针来确定磁铁的南北极。
在生活中,磁铁有很多应用,比如磁悬浮列车、指南针、冰箱门的磁条等。
第五单元电路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导线、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四年级下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必背知识点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2.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3. 种子萌发时,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根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6. 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 + 水 -→淀粉(储存能量)+ 氧气。
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
7. 植物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
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里有胚珠。
8. 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9. 受精是指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二、电路。
1. 电是一种能量来源,可以使灯泡发光、风扇转动等。
2.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的闭合回路。
电源提供电能,如电池;用电器消耗电能,如灯泡、电动机等;导线连接电路各部分,传导电流;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3. 只有电路是通路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用电器才能工作。
如果电路是断路(断开的电路),则没有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
还有一种短路情况,即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这是很危险的,会损坏电源。
4. 电池有正负极,正极用“ + ”表示,负极用“ - ”表示。
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正确。
5. 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组成。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总结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总结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内容总结如下:
1. 植物生长:学生学习了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的生长过程。
他们了解了
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如何利用土壤中的养分生长。
学生还学习了如何照顾植物,包括浇水、施肥和修剪。
2. 动物分类:学生学习了动物的分类,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
鱼类。
他们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学习了如何使用分类法进行动物的
归类。
3. 天气和气象:学生学习了与天气相关的概念和现象,包括温度、降水、风向和风力。
他们了解了不同气象工具的用途,如温度计、雨量计和风向标,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
天气情况。
4. 地球的结构:学生学习了地球的不同层次,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他们了解了地
球的形状和表面特征,并了解了地球的运动和地震的原因。
5. 简单机械:学生学习了简单机械的概念和用途,包括杠杆、轮轴和斜面。
他们了解了这些机械的原理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它们。
以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科学内容的总结,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们深化了对自然界和科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四下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四下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小学四年级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和启发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对小学四年级科学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天文知识大自然中最宏伟的景象之一就是天空中的星星和行星。
在四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以下天文知识:-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以及其他天体;- 行星的运行轨道: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月亮绕地球的运动;- 星星的分类:恒星、行星、流星、彗星等;- 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太阳的光照、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等。
2. 植物知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将学习植物的基本构造和生长过程,以下是其中的重点内容:-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 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到新的种子形成;- 植物对光的反应:光合作用、光合产物;-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
3. 動物知识四年级的学生将学习关于动物的一些基本常识,以下为其主要内容:-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 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的哺乳方式、鸟类的羽毛、爬行动物的四肢特征等;- 典型动物的生活习性:猫科动物的捕食方式、鸟类的迁徙、昆虫的变态等;- 动物的食性: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等。
4. 物质的性质在四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将开始接触一些基本的物质性质,以下为主要内容:-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形状、容积、流动性、可压缩性等;- 物质的变化:溶解、凝固、融化、蒸发、沉淀等;- 物体与磁性:有磁性和无磁性物体的区别;- 物质的测量:长度、质量、容积等的测量方法。
5. 环境保护在四年级的科学教育中,学校开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下为重要内容:- 垃圾分类和回收: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分类、回收和利用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 节约能源:学生将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电、水等资源;- 保护动植物:学生将学习保护濒危动植物、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标题: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命科学部分1. 生物的多样性- 认识动植物的主要种类,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等。
- 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如拟态、保护色等。
- 探索生物的生命周期,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以及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2. 人体与健康- 学习人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及其功能。
- 掌握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二、物质科学部分1. 物质的状态变化- 理解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原理,如熔化、凝固、蒸发和冷凝现象。
- 通过实验观察并理解温度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
2. 简单机械- 认识杠杆、滑轮、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原理。
- 初步了解力的概念,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平衡。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部分1. 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现象。
- 认识月相变化规律,初步探索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
2. 大气与气候- 学习大气层的基本构成,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降水过程。
- 初步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部分-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如通信技术、能源技术的应用,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以上是对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的重点梳理与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等。
以下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概述:1. 生物学基础- 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如阳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 动物的分类:学习如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 遗传与变异:初步了解遗传的概念,认识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物理学基础- 力和运动:探索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解重力、摩擦力等基本概念。
- 简单机械:学习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 光和声音: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化学基础- 物质的组成:认识元素和化合物,理解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
- 化学反应: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 物质的三态变化:学习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理解熔化、凝固、蒸发和冷凝等现象。
4. 地球科学基础-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 天气和气候:学习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 自然灾害:认识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环境科学- 生态系统: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 环境保护:学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法。
6. 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和实验: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科学知识。
- 数据记录和分析:了解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科学原理,并将这些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1.身体结构与功能
在四年级下册科学中,我们学习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由头部、躯干和四肢组成。
头部包括头颅和面部,躯干包括颈、胸、腹、腰,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
每个部位都担负着特定的功能,如头部是人体的智慧之源,躯干是人体的支撑所在,四肢是人体的活动工具。
2.太阳系与地球
四年级下册科学还学习了太阳系和地球。
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和一些矮行星、卫星、流星组成。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她是我们居住的家园。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使白天和黑夜交替,公转使四季更替。
3.动物的生存环境
四年级下册科学还讲解了动物的生存环境。
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如沙漠中的骆驼耐干旱,水中的鱼耐水中生活。
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具有各自的各种特征和特点,如乌龟有坚硬的外壳,企鹅的羽毛密集。
4.植物的生长特性
在四年级下册科学中,我们还了解到植物的生长特性。
植物吸收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养分。
植物有生长和繁殖两大特征,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生长。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归纳,通过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身体结构与功能、太阳系与地球、动物的生存环境、植物的生长特性等内容,希望大家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注重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四年级下册科学资料重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资料重点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是学习生物、物质和能量、力和运动、地球与宇宙四个主题内容。
以下是四个主题的重点知识总结:1.生物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所有事物。
生物的特征:生物呼吸、生长、繁殖和变异。
生物的分类:植物和动物。
植物有树、草、花等,可以制造氧气和合成食物。
动物有昆虫、鸟类、鱼类、哺乳动物等,动物需要摄入食物、呼吸氧气、排泄废物。
生物的生活环境:陆地、水域、空气中。
2.物质和能量物质是构成世界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天然物质和人工物质。
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存在三种状态的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能量是使物质发生变化或者产生运动的原因。
常见的能量形式:机械能、光能、声能、电能、热能等。
常见物质的变化:融化、冷却、凝固、熔化、汽化、结晶等。
3.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力的特征: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常见的力:推力、拉力、重力和弹力等。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往复运动和周期运动。
运动的规律: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方向等。
4.地球与宇宙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生活的平台。
地球的结构: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地球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使地球的季节变化。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略扁球形。
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包括太阳、地球、其他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涵盖了生物、物质和能量、力和运动、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2018-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1. 学校和家里的导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交流电。
实验室做实验用的是1.5V的干电池,对人体无害。
2. 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
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
3. 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
这个由电池、导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4. 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
5.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
常见的电路一般分并联和串联两种连接方法。
6. 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
所以小灯泡特别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
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7. 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8. 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有铁、铜、铝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等。
9. 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0. 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11. 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
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第二单元
12. 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
13. 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
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14. 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
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15. 开花、结果,果实里面长有种子。
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16. 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17. 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
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
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
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
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18. 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有水流传播、弹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
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栗子是通过滚动、跳动传播的;蒲公英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利用水流传播的有莲蓬、椰子等;利用动物传播的有苍耳等。
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
19. 植物的果实中都有种子;不同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是不同的。
同一种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也是不同的。
种子萌芽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以及适当的温度。
20. 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种皮是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
种子萌芽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
叶。
21. 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
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22. 鸟类的卵由卵(蛋)壳、卵(蛋)壳膜、卵(蛋)白、卵(蛋黄)黄、胚和气室等部分组成。
卵壳和卵白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
卵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内储藏着空气,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23.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直接产下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第三单元
24. 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动物类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植物类食物(素食)。
25. 食物中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脂肪、矿物质等营养。
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
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
食物中的糖类和脂肪能提供我们能量。
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26. 食物在白纸上檫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
我们也可
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27.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
成分。
28. 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鸭、鱼、蚕豆等。
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29. 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都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一般来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适合熟吃。
30. 食物储存的方法有:冷冻法、曝晒法、腌制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31. 食物变质的原因是微生物引起的。
霉菌就是微生物,这种生物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温暖湿润环境中霉菌生长的快。
霉菌是由孢子囊和菌丝组成的。
第四单元
32. 根据岩石成因,我们可以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3. 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石英、云母、长石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
颗粒状的是石英,肉红色的是长石,成片状的是云母。
34. 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看、摸、闻、掂、刻等。
我们可以观察岩石的花纹、轻重、颜色、光泽、软硬、条痕、气味等来描述岩石。
35. 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等工具粗略的来检验矿物
的软硬。
可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36. 我们认识的矿物有石盐、石墨、石膏、金刚石、硫磺、磁铁矿等。
37. 矿物的条痕颜色更能真是的反映矿物的颜色。
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物。
38. 我们可以从矿物的颜色、条痕、软硬、透明度、光泽、形状等方面对不知名矿物进行鉴别。
39. 在地球运动过程中,日积月累沉积而成的岩石是页岩。
经过地球运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浮石。
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的岩石是化石。
40. 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它不可能再生。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41. 我们认识的岩石有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玄武岩、砾岩、砂岩。
42. 描述方解石:
触觉:光滑颜色:主要为无色或白色透明度: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条痕:白色或灰色光泽:玻璃光泽硬度:中等柔软,用硬币能划伤形状:六面体,每个面都是菱形滴稀盐酸检验:冒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