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讲座提纲)一方水土一方人(刘勇教授个人简历)[1]
一方水土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一方人教案教案标题:一方水土一方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一方水土一方人”这一成语的意义和内涵。
2. 通过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资源:1. PPT演示文稿。
2. 图片、视频或其他多媒体素材,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环境特点。
3. 学生笔记和讨论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环境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你认为为什么不同地方的人会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知识讲解:1. 介绍成语“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意义和内涵。
2. 解释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资源等因素对当地人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 通过具体案例,讲解不同地域的人们如何适应和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记录自己对“一方水土一方人”成语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或所学知识出发,思考并讨论不同地域的人们如何适应和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展示和总结: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一方水土一方人”成语的理解和感悟。
2. 整理学生的观点,总结不同地域的人们如何适应和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
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保护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环境。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探讨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当地水土资源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种关系。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完成的短文,包括对当地文化和水土资源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环境特点。
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案撰写时请根据具体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参与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及反思0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秦岭-淮河分南北──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在借助地图说明南方与北方的范围基础上,先阐述了两地人们在生活方面的差异,之后追溯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特别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因此,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明确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及对南北气候的影响;②了解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能力目标:①能通过典型事例运用地图,来说明我国南北方在气候、农业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②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资料的能力;③通过课堂中共同观察,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学会展示同学之间的合作。
情感目标:感悟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树立各地区文化多元性。
尊重不同地区文化的价值观,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图片、地图、录像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AW6.0)学生准备:调查丽水地区的气候特征、生产特点和生活习惯。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个动画,好不好?学生齐声回答:好!师:这个动画的名字叫做《东北人》,看了这个动画之后,要求大家来谈谈这个动画里头的东北人是怎样的?(学生观看动画)生:东北人是活雷锋、热心肠。
师:引导学生从服装、性格、语言、特产高丽参、猪肉炖粉条等来讲。
那么,南方人与北方人都有哪些独特的风土人情、性格特征、特产或生活习惯呢?(从学生的年龄心理出发,引起学生兴趣,同时问题简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考沉默)生:……师:我们说,东北人有东北人的生活习惯,同样的南方人也有南方人独特的风土人情,真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2)利用互联网、图书等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图书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简要讲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包括山川、河流、气候等,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如方言、饮食习惯、传统节日、民俗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探讨该地方的风土人情,如方言、饮食习惯、传统节日、民俗等。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地域文化案例,如四川的麻辣烫、东北的二人转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地域文化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6.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出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最新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 知道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有一定的依赖,人们的衣食住行因地理、气候、习俗等不同而存在差异。
2.尊重不同文化传统之下人们认识和适应自然的不同方式与习俗。
3.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和分析资料,学习利用资料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活动准备】搜集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及各地居民衣食住行的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一、放眼祖国各地:师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为了对不同的地域加以了解,课前我们划分了六个小组,分别是——雪域高原、江南水乡、蒙古草原、黄土高原、海滨小镇以及东北森林。
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一些资料,同学们回家后也查找了相关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们的研究吧。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相关资料。
)师:老师搜集到了不同地域的影片,想看看吗?不过我得考考大家。
下面我随机播放影片,播放的是哪个小组的研究主题,就请哪个小组上来汇报。
(分六个小组汇报资料,教师随机小结。
)师:可见,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活方式是否也有所不同?所以说,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板书课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聚焦衣食住行:师:不管在什么地方生活的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下面让我们聚焦衣食住行,再来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师:各小组查找了相关资料了吗?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提供给各小组。
(下发资料二至资料七)让我们充分运用手上的资料,进行解读、提炼、整理和分析,看一看各地域在衣食住行方面有什么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完成表格。
(下发表格,出示温馨提示,指名读)各小组交流,整理,分析资料,完成表格。
各小组汇报资料。
(实物投影展示)师:通过各小组的汇报,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地域的衣食住行的确存在着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梳理要点: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物产资源、传统习俗;板书)小结:是啊,人们用自己的智慧来认识和适应不同的地域环境,用自己的方式来阐释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兴华中学程梦诗一、课程标准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家园》的第三课。
在前面两课已经介绍了我国的国土、人口等基本情况和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
本课紧接着介绍我国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不仅能够使学生比较概括地了解我国的地域差异,还能通过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认识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辩证地对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
同时,本课内容为学生第四单元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阅读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加上前面的学习已经介绍了有关中国的一些自然环境特征如地形、气候等,也使学生能够对基本的自然环境有一个了解,有了知识的铺垫。
但是初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分析能力不足、对于我国各地区之间交流互补的实例也缺乏体验,因此对于分析我国南北方、东西部差异学生需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感知出发,让课堂生活化。
四、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在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2、比较我国东部与西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评价它们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比中国南北方、东西部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和现状。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南北方、东西部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认识自然环境对社会生产生活、经济水平的影响;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演示法、对比教学法。
七、教学流程<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吗?生:知道(不知道)师:你们认识它的主持人孟非吗?生:认识(不认识)师:一个由他主持的新栏目,叫“非常了得”。
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刘勇论文资料5

当代最新作品点评——看《当代》——看《收获》——看《十月》——看《花城》——看《人民文学》——看《上海文学》——看《大家》——看《钟山》——看《山花》《作家》《西湖》——看《萌芽》《青年文学》《布老虎青春文学》李云霄/张清芳/晓南/魏冬峰/余旸/赵晖/文珍/谢俊/王斌/刘勇/丛治辰/徐妍【专题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专题号】J3【复印期号】2007年04期【原文出处】《中文自学指导》(沪)2007年1期第70~80页[主持人的话]本期评刊,收获甚丰:所评刊物均有可推之篇,如此丰收景象是2006年度前所未见的。
“底层文学”仍然是本期最大的主潮,有几篇值得关注的作品。
曹征路的新作《霓虹》(《当代》)可以视为作家“底层小说”力作《那儿》的姊妹篇。
小说由勘察报告、侦查日志、谈话笔录、日记构成,力图以“事实”的方式,呈现沦为妓女的下岗女工倪红梅的悲惨生活及其在绝望中的挣扎与反抗。
小说在艺术上或失于急,然不掩其大,它延续了《那儿》的高度和大气,在当下“底层写作”众多廉价的哀号中,更显出鹤立鸡群的刚健骨气。
刘庆邦的《黑庄稼》(《十月》)写的也是典型的“底层题材”:矿难发生后,围绕抚恤金发生的儿媳与公婆间的矛盾、冲突。
作家见功力处在于,将一些作家高声叫嚷出的“苦难”,落实到具体的乡村环境、伦理、人物的一言一行之中,在克制从容的叙述中展现深沉的悲哀和无奈。
张鲁镭的《幸福王阿牛》(《人民文学》)从另一个角度写“底层”,那个“把自己的工棚小日子打发得有滋有味有汤有水”的民工王阿牛的幸福虽然轻了点,但让人看到了“底层世界”更多面的空间。
罗伟章的《奸细》(《人民文学》)写的不是“底层问题”,但也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高考前各中学互挖“尖子生”的“掐尖大战”。
比起此前《变脸》等偏于概念化的“底层小说”,《奸细》的速度慢了下来,叙述平稳了,文字也细致了,人物的设置和刻画都见匠心。
另有几篇作品在艺术上值得称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3 放学回家能够围着 火炉吃哈密瓜了。
• 4 桐乡七中为了庆贺 元旦,在北港河举行 了溜冰比赛,其中103 班得了第一名。
• 5 望长城内外,唯稻 浪滚滚,丰收就在眼 前。
• 6 哈尔滨6月4日温度 居然高达39度。
但檇李产量维持在很低 水平,谁想处理这一难 题?试一试,可能你将
名垂史册。
北京保安企业
壹丝欣慰.眼见薛仁杲已经倒下,东舌松咯壹口气,也终于感觉到身体内气血减缓,空乏否已."暂且把他扣押起来,等待后来发落."壹声令下,众将士上前将薛仁杲捆绑起来.而西秦卒见此,也纷纷投降器械.看着那壹幕,新月娥花容之上终于露出壹抹欣慰之笑.……与此同步,曹操统率着万余残军,急 忙行军在破漕道之中.眼见夜色渐渐覆盖咯大地,身后の厮杀声渐渐消散直至虚无,曹操总算松咯壹口气,随即号召疲惫否堪の曹军将士放缓行速,以涵养体力.许褚拍咯拍铠甲上の灰尘,否禁纳闷地问道:"主公,我就否明白咯,为何那尪军到哪都能打胜仗."曹操亦是眉头紧皱,看着漫天繁星,自言自 语道:"说实话,我也否明白,当日山东壹见,他只否过是壹个满脑子幻想却少有雄才伟略の孺子,何德何能能招揽到如此多の奇人异士为止赴汤蹈火,实在想否通."王君可却壹捋须绒,傲然道:"主公多虑咯,那萧铣和薛仁杲之辈,本是泛泛之徒,纵然给他百万大军也难有作为."话说壹半,王君可喉头 壹滚,话锋偏转道:"况且据说那东舌手下有壹个什么神行阁,说否定就是那里面の人,到处征伐人才,迫其为东舌效力罢咯,事到如今,只能说是那小子走咯运气罢咯,主公何须如此多虑.""将军之言是也,那小子想要有如此奇人异士,看来也只有那样才干做到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中国气候的地区差异造成各地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重点介绍南北和东西差异,探讨如何促进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把各地区的特色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激发学生尊重各地的特色和爱国热情。
同时,本课内容为学生第四单元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 通读图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解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2. 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3. 激发报效祖国,服务家乡的志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秦岭—淮河地理分解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引课】请同学们来猜一猜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民居?再来猜一猜俗语(陕西四大怪:面条像腰带,国馈像锅盖,房子半边盖,辣子是道菜。
)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回答】略。
【过渡】是的,说明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形成,验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刚才我们同学提到了南方和北方两个词,请问南方和北方分布在我国的哪个部位,他们的分界线是哪一条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把它找出来。
【学生讨论】略。
【讲述】我们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书本上的两封邮件,请大家找一找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在哪里。
【学生回答】这两封邮件反映的是南方和北方在气候、景观、和生活上的不同。
【提问】除了邮件反映的差异外,你还了解到北方和南方哪些不同点呢?【学生回答】略。
【总结】南北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异:饮食、民居、交通、气候、服饰、语言等。
请同学们仔细的看下面的图片,南北方的这些差异的形成跟什么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展示】南方和北方饮食、民居、交通的图片。
【学生回答】南北方这些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环境形成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气候中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址:27B Bright Hill Crescent Singapore 574034电邮: Info@ , bnuaas@ 网址: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勇刘勇 教授教授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人””(讲座提纲讲座提纲))“一方水土一方人”,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道出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对于一位作家而言,他(她)的生长和生活环境对其创作,由内容主题到艺术风格,都有着深入而长久的影响。
实际上,这种情况又何止发生在作家身上,生活环境对于一个人的人格、性格的养成都是相当重要的。
本次讲座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读这一文学和文化现象:1一方水土对作家个性形成的影响一方水土对作家个性形成的影响。
一位作家与生他(她)养他(她)的那一方水土血脉相连,水土的性情势必会影响到这位作家的个性,对其个性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
例如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人,从现代文学的这些大作家那里就可见出不同的水土文化对作家个性形成的影响。
2一方水土对作家创作风格形成的影响一方水土对作家创作风格形成的影响。
一方水土不仅影响一位作家的个性,并会进一步影响其文学创作的风格,两者的关系是非常有趣而微妙的,值得加以细致的探讨。
试比较孙犁和赵树理两位,不同的水土文化塑造了两位作家非常不同的创作风格。
3一方水土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一方水土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方水土,即水土文化对文学自身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样的例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比比皆是。
以中国现代文学为例,一方水土培出来的江浙才子群、京派与海派等,都直接推动了现代文学向前的脚步,塑造了现代文学的历史面貌。
4 --不同水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同水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现代社会是一个交往日益频繁的社会,不同水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所难免。
例如北京文化和几千里之外的巴蜀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俄罗斯文化以及东南亚文化都有相通和交流的方面。
文学的根本精神是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文学的精神本质是人、是民族,是人类、是人性与民族性。
因此,对文学精神的理解,在根本上就是对人的理解,理解人的个性与本性,理解养育人的那一方水土,从水土中寻找作家及其笔下文字的灵魂。
一方水土究竟带给了这些作家什么?究竟是怎样养育、培养了他们?怎样影响了文学与文化的面貌和进程?本次讲座将从水土文化这个独特而有趣的视角,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领略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的魅力与魄力。
会址:27B Bright Hill Crescent Singapore 574034电邮: Info@ , bnuaas@ 网址: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刘 勇 教授教授教授个人简历个人简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副会副会长长,中国鲁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郭沫若学会理事中国郭沫若学会理事,,中国老舍学会理事中国老舍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丛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副主编副主编。
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6年当选北京市社科联常委年当选北京市社科联常委。
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
此外还先后到俄罗斯此外还先后到俄罗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新西兰、、新加坡新加坡、、菲律宾菲律宾、、泰国、韩国韩国、、意大利意大利、、希腊以及台湾希腊以及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考察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考察。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中国现当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北京文学与文化研究北京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学与宗教文化思想研究文学与宗教文化思想研究。
开设课程开设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散中国现当代散文研文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难点热点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难点热点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原著精读中国现代文学原著精读。
先后在新加坡先后在新加坡、、韩国韩国、、香港和澳门等地的大学举行过香港和澳门等地的大学举行过““中国文学与文化文学与文化””、“中国大陆中学语文教学的若干思考中国大陆中学语文教学的若干思考””、“大陆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大陆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及“鲁迅与北京文化鲁迅与北京文化””等大型学术讲座等大型学术讲座。
论文信息论文信息::★《京派作家的文化观京派作家的文化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2008年第2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期全文转载。
★《“京味京味”“”“”“京派京派京派””与现代文学的文化资源学的文化资源》,《》,《》,《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1期。
★《“乡下人乡下人进城进城进城””与京城文化空间的重构间的重构》,《》,《》,《文艺报文艺报文艺报》》,2007年6月12日。
★《全球化浪潮下的知识主体重构全球化浪潮下的知识主体重构————“新国学新国学””讨论及其向度之观察讨论及其向度之观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4期。
★《论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的文化品格谈起从老舍的文化品格谈起从老舍的文化品格谈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2005年第4期。
★《围绕鲁迅围绕鲁迅〈〈明天明天〉〉的一场心理批评论战的一场心理批评论战——————兼论施蛰存心理分析理论的理论价值兼论施蛰存心理分析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和实际意义》,《》,《》,《鲁迅研究月刊鲁迅研究月刊鲁迅研究月刊》,》,》,20042004年第7期。
★《郭沫若研究述评郭沫若研究述评》(》(》(第一作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社科版,,2001年第4期。
(。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学研究》》2001年第9期全文转载期全文转载))★《北京文化北京文化::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与未来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与未来》,《》,《》,《新新华文摘华文摘》,》,》,20042004年第7期。
★《基督教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基督教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学术与情感的双重升华学术与情感的双重升华——————兼论丛刊的学术品位兼论丛刊的学术品位兼论丛刊的学术品位》,《》,《》,《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研究丛刊》,》,》,20042004年第3期。
★《石评梅散文创作的文学史意义作的文学史意义》,《》,《》,《文艺研究文艺研究文艺研究》,》,》,20022002年。
★《中国现代作家对宗教文化的理性思考思考》,》,》,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研究论丛》》47号,1996年第2期,收入日本当年度入日本当年度““论文资料保存会存会””主办的《中国关系论文资料库》会址:27B Bright Hill Crescent Singapore 574034电邮: Info@ , bnuaas@ 网址:③学术学术著作信息著作信息著作信息::★《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社,,1998年6月出版,2003年4月修订再版。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版社,,2006年1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社,,2008年7月。
★《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版社,,2008年12月。
★《奥林匹克人文之光》,文化艺术出版社版社,,2008年7月。
★《北京人的读书生活》,》,文化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版社,,2007年10月。
★《曹禺评说七十年》,》,文化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版社,,2007年1月。
★《安放人生的雅舍——解读梁实秋经典》,花山文艺出版社版社,,2005年6月。
★《星斗其文其文,,赤子其人其人——————走进走进沈从文的从文的〈〈边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社,,2007年1月。
★《苍凉写就的华美————走进走进张爱玲的〈传奇〉》,〉》,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社,,2007年1月。
★《非典北京北京::文化切入的思考入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社,,2003年7月。
教材教材编写编写编写信息信息信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选读》》(主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社,,2007年1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现代文学专题》(》(》(新编版新编版新编版,,主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社,,2006年12月。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文学作品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社,,2006年3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主编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社,,2006年8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主主编),),人民大学人民大学出版社版社,,2003年8月。
★《插图本百年中国文学史•中卷(1917-19491949)》)》)》((主编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版社,,2002年。
★《中国现代文学书目汇要书目汇要••小说卷与诗歌卷》(》(副主编副主编副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版社,,19941994。
研究课题研究课题::★《比较视野中的北京文化中的北京文化》,》,》,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北京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研究》,》,》, 北京市北京市““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北京市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