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1课《鱼游到了纸上》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说课——一、说教材1、课文内容: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
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我心里”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自学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3、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描写青年观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的品质;难点:理解“鱼是怎样游到他心里的?”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但自学能力,读书习惯,写作技巧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训练。
三、说教法根据新课标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佳句品读法”“写作点播法”“读写结合法”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根据新课标对四年级阅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法”“以读悟文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法”“观察想象法”,来理解课文,培养能力。
五、说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课题质疑;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因而我创设了“以西湖美景为背景,以配乐朗诵为导语”的导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西湖——被称为西湖之胜的“断桥残雪”、妩媚柔情的“苏堤春晓”、因雷锋塔而闻名的“雷峰夕照”、有群鱼争食之壮观景象的“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景色秀丽清雅、各具特色,令人心醉神驰。
《鱼游到了纸上》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

《鱼游到了纸上》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鱼游到了纸上》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鱼游到了纸上》小学语文说课稿1一、领悟文本,细定目标《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文章写了作者在玉泉观鱼时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活”了。
文章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文章以作者的视角出发,双线同行,紧扣“认识”二字,以事情发展为顺序,描述了作者与聋哑青年的三次遇见,事情一线简明扼要;同时围绕“特别”二字,,以“观众惊奇”,“我的惊奇”,“读者惊奇”的角度来安排材料,体现出作者从赞赏到误会再到钦佩的情感变化,情感一线跌宕起伏。
从而使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形象跃然纸上。
此外,作者将课题与结尾遥相呼应,对中心思想的表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篇美文,我首先依据单元学习要点,即学习人物取得成功而进行不懈追求的品质与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等的语言这两个学习目标,作为制定本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其次,根据本文的写作特色、知识重点和教学线索,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情,从而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掌握“罢、徽”等十一个生字,学会“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等10个词语。
2、在预习检测中重点巩固“港”“徽”“澈”三个易错字,通过填空的方式初知课文大意。
3、阅读两句与课题相关的句子,抓住“工笔细描,挥笔速写”学习第七自然段,从而理解题目含义。
4、学习青年看鱼、画鱼的过程,初步了解文中青年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课题含义的理解,青年品质的体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对“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了解青年学画的过程及因果关系。
2、通过对称赞青年的三次扩写,学习青年专心、刻苦的品质。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一、说教科书《鱼游到了纸上》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年级学生懂得“认清目标,不懈努力”的道理,但他们往往在挫折中放弃。
文本中的聋哑人具有执着的专注和不懈的追求精神,启迪了人们的心灵。
因此,应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品味语言,感受年轻人勤奋和专注的品质。
本文准备用两课时完成,上午我要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结合单元主题和本文特点,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以下几个目标: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理解“咯噔一跳、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一丝不苟”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则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二、理论教学法本课教学,将采用“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特点,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对话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课堂上,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品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
三、口语教学过程(一)紧扣题眼,惊“游”在纸上游动的鱼的全文中,“你”一词是全文的主题。
“有”这个词是年轻的聋哑人一年多以来仔细观察的鱼的运动,也是旁观者对年轻的聋哑人高超的绘画技巧的钦佩。
因此,在课程开始时,在学生阅读完问题后,我让他们谈谈他们对“你”这个词的初步理解,然后谈谈他们在阅读主题后的最大感受。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稿-鱼游到纸上了-人教版

一、说教材《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课文。
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主要线索。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4)、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的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三维目标实现,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我打算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1、朗读感悟法: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词语,在教学中,应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
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多元性评价。
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2、创设情境法:学生具有易感染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这样心理上特点,结合教材特点,利用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再现教材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呢?可以分作五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配乐出示一组鱼儿在水中游的图片。
师:我们都知道鱼儿喜欢在水里游泳,但是我们上节课所见到鱼却在纸上游动。
想弄清怎么回事吗?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同时用商讨的口气,老师不再高高的领导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2.复习词语花港玉泉清澈见底聋哑人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3.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段话吗?(二)、悟“看鱼特别”感悟“忘我”理解“鱼游到了心里”1、默读全文,边读边画出能够表现聋哑青年看鱼到了“忘我”境界的语句。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稿鱼游到了纸上_人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稿鱼游到了纸上_人教版
时也体会了课题“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第四步,感情朗读。
让女生用缓慢地语速读工笔细描部分,体会青年的一丝不苟;让男生用稍快的语速读挥笔速写部分,感受青年画技的娴熟。
出示女孩的叫声“鱼游到了纸上”,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
并指导学生抓住“惊奇”读好这句话。
抓住第8小节大家的赞叹、议论,从侧面对青年精湛的画技进行描写。
找到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大家会如何赞叹,又会怎么议论呢?利用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训练,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一次说话训练。
这样的训练,紧扣阅读教学目标,将阅读与表达整合,在比较中,既让学生感受到青年观鱼时的全神贯注,又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还有学法上的迁移运用,一箭多雕,实现了1+1>2的功效。
第四板块:总结内容,布置作业
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青年的认识,让人物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立体起来,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随文认读港、澈、壶、缸、罢、苟、绣、徽、聋、哑并会写。
注意苟和徽字的书写。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举止特别”“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
3、准确勾画出青年看鱼和画鱼的句子,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学习青年的优秀品质。
4、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5、初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生齐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产生疑问师:你们肯定会想,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鱼应该生活在哪里?生:鱼应该生活在水里呀?师:但是我告诉你,一点也没有错,的确是鱼游到了——(生齐读课题)纸上师:其实,我也纳闷儿。
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2、带着疑问,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1、我先来看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认为自己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的同学请举手,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再读一遍课文,两个要求:第一、把生字读准,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把句子读通顺。
第二、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三、朗读课文,分析关键词句。
第一关: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1指名读每一段,注意其中的生字用红字标出。
2理解词“语清澈见底”、“自由自在”、“赏心悦目”,一起想想这样画面,带着愉悦的心情,一起读一读。
3理解“举止”找出举止特别的句子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忘我境界)4“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5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词语“呆呆地”“静静地”“不说一句话”“老是”第二关:学习课文5-9自然段1、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举止特别?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位青年人画鱼的故事,引导学生们体会观察的重要性,以及细致观察对于创作的重要意义。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这篇课文位于第四单元的第一篇,precedes learning about nature observation and writing skills.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边读边讨论,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我会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来理解和掌握它们的意义。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图片和视频资料,让他们描述鱼的特点和画鱼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讲授方式,我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提高观察能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写作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熟记生词和短语;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作文,描述鱼游到纸上的情景和感受;3.选择一个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描绘出来。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高写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三)互动方式
在师生互动环节,我计划采用问答、讨论和写作等方式。问答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写作则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生生互动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完成观察和写作任务。这样的互动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部分学生观察不细致、写作能力较弱等。对于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对于观察不细致的学生,我将引导他们多次观察,并提供具体的观察指导;2.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我将提供写作模板和示例,帮助他们理清写作思路。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如果发现存在问题,我将进行具体的反思和改进,如调整教学方法、提供额外的辅导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文中记叙的是作者去玉泉观鱼,理解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围观的人都说他画的鱼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随着作者对他理解的持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目标确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等词的意思。
2、让学生从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3、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难点为: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及两者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设疑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协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
所以,我的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五个环节:(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于是,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常景,从俗语引入:俗话说得好:“鱼离不开水。
”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鱼却游离了水,游到了纸上。
(揭题,板书)对此,你一定会有所看法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自己心中的疑惑或心中的感受,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说课稿——《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教学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二、目标确立
根据中年段“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认识四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理解“赏心悦目”、“工笔”“速写”等词的意思。
(2)抓住描写聋哑青年外貌描写和画鱼的句子进行训练。
2、能力目标:
(1)有目的的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设计教学环节如下:(一)检查预习情况
齐读课题导入新课后,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给学生扫清字音的障碍,为下一步学生练习读文打下基础。
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我期待学生的情绪高涨,为自主的练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字词收获创设一种学习的氛围,用浓厚的兴趣为学习做铺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之后,必然想要在班级做一下汇报,于是我顺势让他们汇报自学情况,既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又是自我能力的张显,更让我了解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在学生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后,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课文,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中再次深入理解生字新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其他的学生边听边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什么。
理解这个问题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的内容,并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专心致志地观鱼,同时结合“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来体会“游到心里”的含义。
这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一)课题入手,整体抓线
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当中几次出现,意在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
(二)自主探究,点拨引导
抓出主线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聋哑青年鱼为什么能游到纸上?”引导学生学生读、思、议。
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聋哑青年认识有哪些情感变化”。
在此过程中教者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在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
闸门大开,心灵也受到触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
为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随机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三)总结全文,整体感悟
通过师生合作,共同总结出全文,使学生明确“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的作用。
让学生谈谈学文的感悟,深入落实情感目标。
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最后总结文章写作特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